这本以摇滚音乐发展历史为题材的书采用了编年的写作方法,记述了摇滚/流行乐前三十年的发展史,力图在一幅展开的巨型音乐地图上标画出不同音乐种类的所在位置。作者弗里德兰德把数量众多的资料融会贯通,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流行刊物,都没有放过。这让他具有一种绝对的优势,能够把社会学理论与妙趣横生、可读性很强的历史故事完美地结合起来,让求知欲很强的乐迷和大学里的学生们读起来兴致盎然,让他们在理解书中众多流派的背景、音乐根源时觉得通俗易懂,既增长了知识,又获得了阅读的乐趣,对于流行音乐、历史学、社会学爱好者们来说是部兼具趣味性和史料价值的作品。
##内容易懂但真正涉及社会主题的不多,更像是对各个名人的简介。整本书给我一种不负责任的流水账感,而不是在研究。另外翻译很差劲,求求你们直接用英文吧,顺便把最后注释部分加点the。
评分##看过摇滚史条理最清楚的一本
评分##社会史视角的资料和分析不多,实际是部面向大众的简史,内容丰富,脉络清晰。
评分##无论是研究对象还是研究视角都太古早了。作为社会史来看,用genre来书写章节最终就成了纪传,而且过于音乐家中心主义。资本、科技、媒介、经纪和听众等唱片工业生态重要的组成部分也缺失。
评分##内容易懂但真正涉及社会主题的不多,更像是对各个名人的简介。整本书给我一种不负责任的流水账感,而不是在研究。另外翻译很差劲,求求你们直接用英文吧,顺便把最后注释部分加点the。
评分##这翻译哪让人看得下去啊
评分被书名中的“一部社会史”蒙蔽了,原本以为本书是一本类似张铁志《声音与愤怒》那样,讲述摇滚乐在美国当代历史上社会和政治意义的书籍,但通读完全书才发现,这只是一本基于音乐本身的美国摇滚乐编年体史记。作者本人是音乐教授兼音乐人,因此本书写得极具专业性,很适合铁杆摇滚乐迷阅读,但对于更希望探求摇滚乐与社会政治互动关系的我来说,总感觉本书还是少了点什么。
评分##作为一本摇滚乐普及史算是极好的了,作者不仅仅着眼于乐手的生平与才华,对摇滚乐中资本市场的运作和整体的历史大环境都有所涉及,这点很赞。
评分##摇滚,身份认同感。英国入侵那段比较有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