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诈骗突出反映在金融诈骗领域。所谓金融诈骗是诈骗犯罪在金融行业的表现,金融诈骗活动无处不在。随着经济活动的活跃,近年来,金融诈骗在我国呈现抬头趋势,手段越来越复杂,涉及金额也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金融票据诈骗、非法集资诈骗、网上银行诈骗、电话诈骗、手机诈骗等形式,案发频率比较高,给国家和个人的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扰乱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
《金融诈骗案例解读》的编写,目的就在于以通俗易懂的案例,让普通大众了解身边所发生的各类金融诈骗的种类、特点、行骗伎俩,以及金融诈骗所造成的危害。逐步培养人们防范金融诈骗的意识,使人们能够识别金融诈骗、制止金融诈骗、打击金融诈骗。
章 了解金融诈骗术第十章 掌握金融诈骗防范招数
10月的一天,上海的袁先生无意当中看到一则小巷中张贴的广告,内容为:“如需贷款,请与我公司联系,电话2687××××。”适逢袁先生正好欠了一位老朋友12万元借款还没还,眼看还款期限就要到了,急得不行。焦急万分的袁先生第二天便拨打了广告中的“贷款电话”,仔细询问了办理贷款的相关情况。
10月17日,袁先生按照电话里相约的时间,来到广告中所说的上海宇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他,袁先生很快与公司签订了一份《消费贷款代理协议》,并表示可以用自己的两套住房产权作为抵押办理贷款。
原以为贷款很快能够到位,但一连等了两个月,也没有任何音讯。袁先生急了,不断催问,那位工作人员便向他推荐了一位卜姓女子,“如果您实在等不及,我可以推荐一个人给您,她有办法能够比较快地贷到款,您可以试试。”
卜女士果然雷厉风行,她先向袁先生要了两套房子的产权证,随后带人上门查看房产。
“您要贷多少款?”卜女士问。
“除了归还12万元,我还有一些其他的用途,希望好能贷100万元。”袁先生说了一下自己的打算,并一再询问卜女士是否能够很快贷到钱。
“年前银行贷款比较吃紧,不如先找个私人借钱过渡一下吧,等到年后再向银行贷款。”卜女士建议道。
“好!”袁先生从卜女士身上看到了希望。经过一番商谈,双方达成协议,卜女士帮袁先生找出资人,然后袁先生以两套房屋作抵押,去公证处办个借款抵押证明。“一共借款90万元,两个月还清。”袁先生二话不说就把两本产权证塞到了卜女士手里。
卜女士果然爽快,为了先解袁先生还钱的燃眉之急,没过几天,她自己先拿出了15万元给袁先生:“这是我暂时借给您的钱,您拿去先还了12万元借款和利息吧。”
看到卜女士如此倾囊相助,袁先生对她既感激又信任。
又过了几天,卜女士带着一个操东北口音的王老板与袁先生见面了。这位王老板原本在辽宁、上海等地做船舶工程生意,后来因为金融危机的原因转而投资运输海鲜,生意周转有余,他便偶尔将闲钱拿出来放贷。
做了那么多年的生意,精明的王老板可不是那么随便相信别人的人,尽管是经过朋友介绍,但王老板对次见面的卜女士仍然不放心,在卜女士拿出两本产权证后,王老板提出一定要亲自见一下借钱的袁先生。于是,袁先生和王老板在卜女士的安排下见面了。
“我是做园林工程的,这个是我的工程合同,现在我需要事先垫付资金,工程总投资1亿多元,等工程前期款项一到账,我两个月后就可以还您。”袁先生掏出自己的名片递给王老板。
王老板也做过工程,知道工程垫付资金是常有的事,于是便点头同意借给袁先生90万元。12月30日,袁先生和王老板在卜女士等人的陪同下前往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了两套房屋的抵押手续,同时又在公证处做了房屋抵押借款公证。
看到借款之事已成,袁先生非常高兴。此时,卜女士建议:“我看您现在也不是马上用那么多钱,还不如先借给我放高利贷呢,年前的高利贷利率比较高,您短期里借我五六十万,您那九十万元的利息全部由我来还。”
卜女士的话打动了袁先生,是啊,打个时间差,赚点利息钱,何乐而不为呢?袁先生心里盘算了一下,立即答应了。
当王老板向袁先生的卡内汇入笔69万元之后,袁先生立即向卜女士转账了59万元。当王老板汇入第二笔款项21万元之后,王老板突然要求袁先生先支付给他21.6万元的利息。
“怎么那么高的利息?”袁先生一愣。
“没事,您先汇给他,我会给您办理好其他手续的。”卜女士拍着胸脯保证。袁先生想想之前卜女士15万元都那么爽快地借给了自己,于是乖乖地又汇给王老板21.6万元。
……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启发是,金融诈骗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潜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书中收录的那些关于“电信诈骗”和“网络诈骗”的案例,简直让人拍案叫绝,原来骗子们设计的“剧本”已经到了如此逼真的地步。从冒充公检法人员到“猜猜我是谁”,再到那些看似无懈可击的“钓鱼网站”和“虚假APP”,作者都进行了细致的拆解,让我们看到了骗子是如何利用信息不对称和人们的心理弱点来实施诈骗的。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反欺诈”策略的讲解,作者不仅仅是教我们识别骗局,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主动出击”,例如如何及时报警,如何保留证据,以及如何利用正规渠道来核实信息。这些实操性的建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无疑是及时雨。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去防范,而是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去应对,构建起一道坚实的金融安全屏障。
评分这本书的案例选取得非常具有代表性,而且分析的角度也相当犀利。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高大上”金融项目的揭秘,比如那些打着“区块链”、“数字货币”旗号的骗局,过去我总觉得离自己很远,看完这本书才明白,原来这些包装下的陷阱比我想象的更具迷惑性,而且受害者群体也相当广泛。作者对这些案例的解构非常到位,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事件,而是深入到骗子心理、社会心理以及监管漏洞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金融诈骗为何屡禁不止。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的案例,这些看似专业性很强的领域,作者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其背后的逻辑和危害,让普通读者也能清晰地认识到这些违法行为对金融市场公平性的破坏。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视角,让我们能够跳出受害者的角度,去理解金融诈骗的系统性问题,并且从中汲取经验,增强风险意识。
评分读了这本书,我才真正意识到,金融诈骗不仅仅是个人财富损失的问题,它更是对社会信任体系的侵蚀。书中那些关于“传销”和“非法吸纳存款”的案例,让我看到了这些犯罪行为是如何通过欺骗和 PUA 来瓦解受害者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作者在分析这些案例时,并没有回避其中的人性弱点,反而深入挖掘了骗子是如何利用人们的贪婪、恐惧、孤独等心理需求来操纵他们。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它帮助我们理解了为什么即使有风险提示,依然会有人选择冒险。同时,书中也强调了法律的威慑力和监管的重要性,通过一些成功打击金融诈骗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也让我们认识到,只有法律和个人意识共同作用,才能有效地遏制金融诈骗的蔓延。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次深刻的“教育”,让我们对金融安全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本《金融诈骗案例解读》真是太及时了!我一直对金融领域的各种骗局感到好奇又有点担忧,看完之后,感觉脑子里的“雷达”瞬间升级了。书中对那些层出不穷的骗术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从最常见的“庞氏骗局”到那些披着高科技外衣的新型诈骗,作者都一一揭露了它们的运作模式和迷惑人心的套路。特别是关于“杀猪盘”的讲解,简直是令人毛骨悚然,作者通过真实的案例,细致地描绘了骗子如何一步步建立信任,然后如何精心设计圈套,让受害者倾家荡产。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是罗列案例,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识别和防范这些诈骗的实用方法。比如,如何辨别虚假投资平台的蛛丝马迹,如何应对陌生人的“好意”推销,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不被泄露。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金融诈骗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不再是听风就是雨,而是能够运用书中的知识,理性地分析和判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这本书对于每一个在金融市场活跃或者即将涉足金融领域的朋友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防骗指南”。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关注金融安全方面的内容,偶然间看到了这本《金融诈骗案例解读》,真是相见恨晚。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过多枯燥的理论术语,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将复杂的金融诈骗过程展现在读者面前。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非法集资”的讲解,很多时候我们对这些概念只是模糊的认识,但这本书通过具体的案例,比如一些打着“扶贫”、“养老”旗号的非法集资,让我们看到了骗子是如何利用人们的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牟取暴利的。更重要的是,书中的案例背后都带有深刻的反思,作者不仅仅是展示骗局,还会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会有人上当?社会心理和人性弱点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建立更有效的防范机制。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金融风险的感知能力大大提升,不再容易被那些看似诱人的高回报所蒙蔽,而是会更加谨慎地去考察项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