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高龄的翁乃强亲口讲述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445张作品完整展现历史面孔,
真实呈现30年间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和时代印记。
书名: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
定价:78.00元
作者:翁乃强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7-01
页码:28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ISBN:9787508670850
图书制作历时700天,24次面对面挑选,
8万张彩色反转片,6万字口述和访谈整理,445张作品完整展现历史面孔。
中国摄影师自己的视角:真实呈现30年间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和时代印记
80岁高龄的翁乃强亲口讲述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本书作品时间跨度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从80岁高龄的翁乃强数以万计的反转片和黑白底片中挑选445张作品集结而成,其中绝大多数照片公开付梓,有70多张经典作品原底片已经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这些作品真实地还原了上个世纪中后叶我国各个行业的生产场景,以及普通百姓在社会政治经济巨变中的生活状态。在上个世纪中后叶这个中国社会变革为迅速的时间截面,这些真实的照片用生活细节呈现历史变迁,让我们得以用极其罕见的彩色视野,近距离地观看那个年代人们的喜怒哀乐。
翁乃强
中国著名摄影家、画家,“四月影会”重要成员,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专业奠基人。祖籍福建龙岩,1936年7月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一个爱国华侨的家庭。父亲翁福林曾开过照相馆、广告公司和电影公司。翁乃强酷爱美术,从12岁开始就向侨报《生活报》的摄影记者周昌平学习摄影。1951年7月回到中国。
1951—1953年,在北京育英中学(现北京第二十五中学)就读 。
1954—195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就读。
1958—196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吴作人工作室学习,师承艾中信、韦启美、林岗、詹建俊、李苦禅等大家。
1964—1990年,在《人民中国》日文版杂志社工作,先后任美术编辑、摄影记者、图片部主任、编委、主任记者、总编助理,其间得到康大川、田家农、车慕奇、黄祥坤、安淑渠等同志的指导和帮助。发表了大量的摄影作品、插画,出版了很多摄影、美术画册。多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采访工作。
1980年,先后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
1986年,作为创会会员加入了中国华侨摄影学会,并任副会长、荣誉高级会士。
1988年,获香港国际幻影会荣誉高级会士。
1990年,调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筹建摄影工作室,任副教授。
1993年,被评为教授。
1996年,作为创会会员加入世界华人摄影学会,任会员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翁乃强先生的《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是一部极具温度的影像史书。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历史叙述感,而是像一位老友,带着你一起回顾那些熟悉的、又有些模糊的年代。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时间”的捕捉。那些照片,就像是时间胶囊,将过去某个瞬间的空气、光线、甚至气味,都凝固了下来。当我看到街边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到人们新潮的服饰,看到孩子们玩耍的场景,我总会忍不住去想,那时的我,又在哪里,在做什么?这种个人记忆与时代印记的碰撞,是我阅读这本书时最大的乐趣之一。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历史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文字,更是我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翁乃强先生用他的镜头,将这些细节串联起来,让我们得以重温那些曾经的岁月。我特别欣赏他处理色彩的方式,那种恰到好处的饱和度,那种自然的过渡,让照片既有年代感,又不失鲜活。这种“色彩的中国”,让我觉得无比亲切和真实。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种情感的唤醒。
评分翁乃强先生的《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是一本让我产生了强烈共鸣的读物。书中的许多场景,都勾起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我看到过类似的场景,经历过类似的情感。它不仅仅是关于“别人的故事”,更是关于“我们的故事”。我喜欢书中那些描绘人们日常生活场景的照片,比如人们在公共汽车上拥挤的场景,在公园里散步的场景,在街头巷尾聊天打趣的场景。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却蕴含着时代的气息和人情的温度。翁乃强先生的镜头,具有一种“定格”的力量,它将流动的时光凝固下来,让我们得以在多年以后,依然能够清晰地回想起那些曾经的片段。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是由每一个鲜活的个体汇聚而成的。而正是这些个体,用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奋斗,共同塑造了今天的中国。
评分《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是,视角决定了我们如何理解历史。翁乃强先生的视角,是一种俯瞰与贴近并存的视角。他既能看到时代宏观的变迁,例如城市天际线的崛起,经济的腾飞;又能深入到最细微的生活场景,捕捉到人们最真实的情感流露。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个体”与“集体”的关系的呈现。在某些照片中,个体的命运紧密地与集体的洪流交织在一起,他们是时代的洪流中的一滴水,但又汇聚成磅礴的力量。而在另一些照片中,个体的独特性又被放大,他们的梦想、他们的挣扎、他们的喜悦,都显得格外鲜明。这种对个体生命力的关注,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更是关于无数个生命在此期间的独特轨迹。我还会反复去看那些描绘节日场景的照片,春节的团圆,国庆的欢腾,这些集体性的情感表达,在翁乃强先生的镜头下,显得尤为真挚和动人。它们勾勒出了一个民族共同的记忆和情感联结。这本书让我体会到,历史是由无数个“此刻”组成的,而每一个“此刻”,都值得被珍藏和铭记。
评分翁乃强先生的《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本关于“人”的书。照片中的人物,无论他们身处何种环境,扮演何种角色,脸上都写满了故事。我看到过工厂里那些充满汗水却依旧坚毅的面庞,看到过街头小贩们用辛勤劳动养家糊口的朴实身影,看到过改革浪潮中敢于尝试、勇于闯荡的年轻人的眼神。这些眼神,有的是对未来的迷茫,有的是对生活的热爱,有的是对梦想的执着。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最鲜活的群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历史的进程,归根结底是由无数个普通人推动的。每一个平凡的个体,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和塑造着这个时代。翁乃强先生用他的镜头,捕捉到了这些“平凡”中的“伟大”。他没有刻意去猎奇,也没有刻意去煽情,而是用一种冷静而深情的目光,去凝视和记录。我喜欢他在照片中对细节的关注,比如人物的着装,背景的陈设,甚至是一闪而过的表情,都传递着丰富的信息。这些细节,让照片更加立体,更加可信。这本摄影集,让我看到了中国三十年的发展,更看到了这三十年里,每一个中国人所经历的奋斗和蜕变。
评分《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这本书,是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年代。翁乃强先生用他独特的艺术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充满时代感的画面。我尤其欣赏他对光影的运用,那种恰到好处的光线,能够瞬间抓住人物的情绪,烘托出画面的氛围。我还会反复去欣赏那些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照片,它们展现了中国辽阔的地域和丰富的文化。从繁华的都市到宁静的乡村,从雄伟的山川到蜿蜒的河流,这些画面都充满了诗意和力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三十年的巨大成就,也让我看到了这背后无数人的付出和努力。它是一种视觉的盛宴,也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它让我更加热爱这个养育了我的土地,更加珍视这个充满活力的时代。
评分《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老朋友在娓娓道来,诉说着他眼中一个时代的故事。翁乃强先生的摄影作品,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它们不会用强烈的视觉冲击来吸引你,而是像春雨润物般,一点一滴地渗入你的内心。我特别喜欢书中的那些关于城乡变迁的对比,一边是欣欣向荣的现代化都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另一边却是依稀可见的旧时风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这三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我对“发展”这两个字有了更具体的理解。书中还收录了不少反映社会生活百态的照片,有改革开放初期人们脸上洋溢的希望和憧憬,也有在探索中遇到的困惑和挑战。这些真实的生活写照,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脉搏。我不禁开始思考,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人们是如何去感知世界,如何去追逐梦想的?翁乃强先生的镜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们得以窥探那段遥远的岁月。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非常精美,纸张的质感,印刷的清晰度,都体现了出版社的用心。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视觉和心灵的享受。
评分《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这本书,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翁乃强先生用他的镜头,记录了一个民族在三十年间所经历的深刻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在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上。我反复翻看书中关于“新旧交替”主题的照片,一边是传统的农业景观,一边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边是朴素的生活方式,一边是日渐丰富的物质追求。这种视觉上的张力,让我对中国社会的转型有了更具象的理解。我还会去留意照片中人物的眼神,那是一种复杂的情感集合,有迷茫,有憧憬,有奋斗,也有满足。这些眼神,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创造力,他们用勤劳和智慧,书写了国家发展的篇章。它不仅仅是一本摄影集,更是一部生动的社会史,它让我以一种更加宏观和客观的视角,去理解和评价中国这三十年的发展。
评分这本《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在我手中沉甸甸的,翻开它,仿佛也翻开了中国过去三十年间波澜壮阔的画卷。翁乃强先生用他的镜头,捕捉下了无数个瞬间,这些瞬间串联起来,便构成了我们对于那个时代最直观、最生动的记忆。我尤其钟爱那些描绘普通人生活的照片,无论是街头巷尾的叫卖声,还是工厂车间里的忙碌身影,抑或是乡村田野间的淳朴笑容,都充满了生命力。这些画面没有刻意的摆拍,没有浮夸的装饰,它们真实地记录了人们的喜怒哀乐,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当我看到那些已经消失的建筑,那些已经改变的街道,心中总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有怀念,有感慨,也有对当下生活的珍惜。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摄影集,它更是一部关于时代的史诗,是一份珍贵的影像档案,它让我们得以回溯过去,更好地理解现在,也激励着我们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翁乃强先生的视角非常独特,他总能在平凡中发现不凡,在细微处展现宏大。那些色彩的运用,光影的调度,都恰到好处,赋予了照片生命。阅读这本书,就如同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每翻一页,都仿佛与历史对话,与那个时代的人们产生共鸣。我会被那些充满力量的照片所震撼,也会被那些温情脉脉的瞬间所打动。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并非冰冷的文字,而是由无数个鲜活的个体、无数个生动的瞬间所组成。
评分这本书《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的发展历程。翁乃强先生的影像,没有过度的修饰,也没有刻意的煽情,它是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却能触及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我尤其被书中描绘的那些具有时代印记的物件所吸引,比如那些老式的自行车,那些随处可见的搪瓷杯,那些改革开放初期独特的服饰。这些具体的物件,承载着浓厚的时代信息,它们是那个年代的符号,也是无数人共同的记忆。当我看到这些物件,仿佛就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那个年代的味道,就能听到那个年代特有的声音。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历史的厚重感,往往就体现在这些细微之处。翁乃强先生的观察力非常敏锐,他能够捕捉到这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并通过影像将它们放大,让它们在新的时代语境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本书是一次关于“看见”的旅程,让我们看到了过去的中国,也让我们更加珍视现在的中国。
评分《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这本书,让我对“变”与“不变”有了更深的思考。翻阅这本书,我看到了中国三十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的高楼拔地而起,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然而,在这些“变”的背后,我也看到了许多“不变”的东西。比如,人们脸上的笑容,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淳朴和善良似乎从未改变;家庭的温暖,父母对子女的关爱,这些情感的纽带,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依然是支撑着我们前行的力量。翁乃强先生的镜头,捕捉到了这些“不变”的珍贵瞬间。我喜欢那些描绘家庭聚会的照片,那种温馨的氛围,那种亲密的关系,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情感连接。这本书让我觉得,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去关注和珍惜那些永恒的东西。它不仅仅是一部影像史,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关于情感、关于传承的教科书。通过这些照片,我看到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也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