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高齡的翁乃強親口講述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曆,
445張作品完整展現曆史麵孔,
真實呈現30年間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和時代印記。
書名:彩色的中國:跨越30年的影像曆史
定價:78.00元
作者:翁乃強
齣版社:中信齣版集團
齣版日期:2017-01
頁碼:288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ISBN:9787508670850
圖書製作曆時700天,24次麵對麵挑選,
8萬張彩色反轉片,6萬字口述和訪談整理,445張作品完整展現曆史麵孔。
中國攝影師自己的視角:真實呈現30年間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和時代印記
80歲高齡的翁乃強親口講述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曆
本書作品時間跨度從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從80歲高齡的翁乃強數以萬計的反轉片和黑白底片中挑選445張作品集結而成,其中絕大多數照片公開付梓,有70多張經典作品原底片已經被中國國傢博物館收藏。這些作品真實地還原瞭上個世紀中後葉我國各個行業的生産場景,以及普通百姓在社會政治經濟巨變中的生活狀態。在上個世紀中後葉這個中國社會變革為迅速的時間截麵,這些真實的照片用生活細節呈現曆史變遷,讓我們得以用極其罕見的彩色視野,近距離地觀看那個年代人們的喜怒哀樂。
翁乃強
中國著名攝影傢、畫傢,“四月影會”重要成員,中央美術學院攝影專業奠基人。祖籍福建龍岩,1936年7月齣生於印度尼西亞雅加達一個愛國華僑的傢庭。父親翁福林曾開過照相館、廣告公司和電影公司。翁乃強酷愛美術,從12歲開始就嚮僑報《生活報》的攝影記者周昌平學習攝影。1951年7月迴到中國。
1951—1953年,在北京育英中學(現北京第二十五中學)就讀 。
1954—1958年,在中央美術學院附中就讀。
1958—1963年,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吳作人工作室學習,師承艾中信、韋啓美、林崗、詹建俊、李苦禪等大傢。
1964—1990年,在《人民中國》日文版雜誌社工作,先後任美術編輯、攝影記者、圖片部主任、編委、主任記者、總編助理,其間得到康大川、田傢農、車慕奇、黃祥坤、安淑渠等同誌的指導和幫助。發錶瞭大量的攝影作品、插畫,齣版瞭很多攝影、美術畫冊。多次參加全國人民代錶大會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采訪工作。
1980年,先後加入中國美術傢協會、中國攝影傢協會。
1986年,作為創會會員加入瞭中國華僑攝影學會,並任副會長、榮譽高級會士。
1988年,獲香港國際幻影會榮譽高級會士。
1990年,調中央美術學院版畫係籌建攝影工作室,任副教授。
1993年,被評為教授。
1996年,作為創會會員加入世界華人攝影學會,任會員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
這本《彩色的中國:跨越30年的影像曆史》在我手中沉甸甸的,翻開它,仿佛也翻開瞭中國過去三十年間波瀾壯闊的畫捲。翁乃強先生用他的鏡頭,捕捉下瞭無數個瞬間,這些瞬間串聯起來,便構成瞭我們對於那個時代最直觀、最生動的記憶。我尤其鍾愛那些描繪普通人生活的照片,無論是街頭巷尾的叫賣聲,還是工廠車間裏的忙碌身影,抑或是鄉村田野間的淳樸笑容,都充滿瞭生命力。這些畫麵沒有刻意的擺拍,沒有浮誇的裝飾,它們真實地記錄瞭人們的喜怒哀樂,記錄瞭時代的變遷。當我看到那些已經消失的建築,那些已經改變的街道,心中總會湧起一股復雜的情感,有懷念,有感慨,也有對當下生活的珍惜。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攝影集,它更是一部關於時代的史詩,是一份珍貴的影像檔案,它讓我們得以迴溯過去,更好地理解現在,也激勵著我們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翁乃強先生的視角非常獨特,他總能在平凡中發現不凡,在細微處展現宏大。那些色彩的運用,光影的調度,都恰到好處,賦予瞭照片生命。閱讀這本書,就如同經曆瞭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每翻一頁,都仿佛與曆史對話,與那個時代的人們産生共鳴。我會被那些充滿力量的照片所震撼,也會被那些溫情脈脈的瞬間所打動。它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曆史並非冰冷的文字,而是由無數個鮮活的個體、無數個生動的瞬間所組成。
評分《彩色的中國:跨越30年的影像曆史》這本書,給我的啓發是,視角決定瞭我們如何理解曆史。翁乃強先生的視角,是一種俯瞰與貼近並存的視角。他既能看到時代宏觀的變遷,例如城市天際綫的崛起,經濟的騰飛;又能深入到最細微的生活場景,捕捉到人們最真實的情感流露。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個體”與“集體”的關係的呈現。在某些照片中,個體的命運緊密地與集體的洪流交織在一起,他們是時代的洪流中的一滴水,但又匯聚成磅礴的力量。而在另一些照片中,個體的獨特性又被放大,他們的夢想、他們的掙紮、他們的喜悅,都顯得格外鮮明。這種對個體生命力的關注,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國傢的發展,更是關於無數個生命在此期間的獨特軌跡。我還會反復去看那些描繪節日場景的照片,春節的團圓,國慶的歡騰,這些集體性的情感錶達,在翁乃強先生的鏡頭下,顯得尤為真摯和動人。它們勾勒齣瞭一個民族共同的記憶和情感聯結。這本書讓我體會到,曆史是由無數個“此刻”組成的,而每一個“此刻”,都值得被珍藏和銘記。
評分《彩色的中國:跨越30年的影像曆史》這本書,是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年代。翁乃強先生用他獨特的藝術語言,為我們描繪瞭一幅幅充滿時代感的畫麵。我尤其欣賞他對光影的運用,那種恰到好處的光綫,能夠瞬間抓住人物的情緒,烘托齣畫麵的氛圍。我還會反復去欣賞那些描繪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相結閤的照片,它們展現瞭中國遼闊的地域和豐富的文化。從繁華的都市到寜靜的鄉村,從雄偉的山川到蜿蜒的河流,這些畫麵都充滿瞭詩意和力量。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三十年的巨大成就,也讓我看到瞭這背後無數人的付齣和努力。它是一種視覺的盛宴,也是一種精神的洗禮。它讓我更加熱愛這個養育瞭我的土地,更加珍視這個充滿活力的時代。
評分翁乃強先生的《彩色的中國:跨越30年的影像曆史》,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本關於“人”的書。照片中的人物,無論他們身處何種環境,扮演何種角色,臉上都寫滿瞭故事。我看到過工廠裏那些充滿汗水卻依舊堅毅的麵龐,看到過街頭小販們用辛勤勞動養傢糊口的樸實身影,看到過改革浪潮中敢於嘗試、勇於闖蕩的年輕人的眼神。這些眼神,有的是對未來的迷茫,有的是對生活的熱愛,有的是對夢想的執著。它們共同構成瞭中國社會最鮮活的群像。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曆史的進程,歸根結底是由無數個普通人推動的。每一個平凡的個體,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參與和塑造著這個時代。翁乃強先生用他的鏡頭,捕捉到瞭這些“平凡”中的“偉大”。他沒有刻意去獵奇,也沒有刻意去煽情,而是用一種冷靜而深情的目光,去凝視和記錄。我喜歡他在照片中對細節的關注,比如人物的著裝,背景的陳設,甚至是一閃而過的錶情,都傳遞著豐富的信息。這些細節,讓照片更加立體,更加可信。這本攝影集,讓我看到瞭中國三十年的發展,更看到瞭這三十年裏,每一個中國人所經曆的奮鬥和蛻變。
評分《彩色的中國:跨越30年的影像曆史》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一個老朋友在娓娓道來,訴說著他眼中一個時代的故事。翁乃強先生的攝影作品,有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它們不會用強烈的視覺衝擊來吸引你,而是像春雨潤物般,一點一滴地滲入你的內心。我特彆喜歡書中的那些關於城鄉變遷的對比,一邊是欣欣嚮榮的現代化都市,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另一邊卻是依稀可見的舊時風貌,承載著厚重的曆史記憶。這種強烈的對比,讓我深刻地感受到瞭中國這三十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讓我對“發展”這兩個字有瞭更具體的理解。書中還收錄瞭不少反映社會生活百態的照片,有改革開放初期人們臉上洋溢的希望和憧憬,也有在探索中遇到的睏惑和挑戰。這些真實的生活寫照,讓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瞭那個年代的脈搏。我不禁開始思考,在那個信息相對閉塞的年代,人們是如何去感知世界,如何去追逐夢想的?翁乃強先生的鏡頭,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窗口,讓我們得以窺探那段遙遠的歲月。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非常精美,紙張的質感,印刷的清晰度,都體現瞭齣版社的用心。每一次翻閱,都是一次視覺和心靈的享受。
評分這本書《彩色的中國:跨越30年的影像曆史》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中國的發展曆程。翁乃強先生的影像,沒有過度的修飾,也沒有刻意的煽情,它是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卻能觸及人心最柔軟的地方。我尤其被書中描繪的那些具有時代印記的物件所吸引,比如那些老式的自行車,那些隨處可見的搪瓷杯,那些改革開放初期獨特的服飾。這些具體的物件,承載著濃厚的時代信息,它們是那個年代的符號,也是無數人共同的記憶。當我看到這些物件,仿佛就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那個年代的味道,就能聽到那個年代特有的聲音。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曆史的厚重感,往往就體現在這些細微之處。翁乃強先生的觀察力非常敏銳,他能夠捕捉到這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並通過影像將它們放大,讓它們在新的時代語境下煥發齣新的生命力。這本書是一次關於“看見”的旅程,讓我們看到瞭過去的中國,也讓我們更加珍視現在的中國。
評分翁乃強先生的《彩色的中國:跨越30年的影像曆史》,是一部極具溫度的影像史書。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曆史敘述感,而是像一位老友,帶著你一起迴顧那些熟悉的、又有些模糊的年代。我最喜歡的是書中對“時間”的捕捉。那些照片,就像是時間膠囊,將過去某個瞬間的空氣、光綫、甚至氣味,都凝固瞭下來。當我看到街邊琳琅滿目的商品,看到人們新潮的服飾,看到孩子們玩耍的場景,我總會忍不住去想,那時的我,又在哪裏,在做什麼?這種個人記憶與時代印記的碰撞,是我閱讀這本書時最大的樂趣之一。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曆史不僅僅是教科書上的文字,更是我們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細節。翁乃強先生用他的鏡頭,將這些細節串聯起來,讓我們得以重溫那些曾經的歲月。我特彆欣賞他處理色彩的方式,那種恰到好處的飽和度,那種自然的過渡,讓照片既有年代感,又不失鮮活。這種“色彩的中國”,讓我覺得無比親切和真實。它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一種情感的喚醒。
評分《彩色的中國:跨越30年的影像曆史》這本書,讓我對“變”與“不變”有瞭更深的思考。翻閱這本書,我看到瞭中國三十年來日新月異的變化,城市的高樓拔地而起,交通網絡四通八達,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瞭極大的提升。然而,在這些“變”的背後,我也看到瞭許多“不變”的東西。比如,人們臉上的笑容,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那份淳樸和善良似乎從未改變;傢庭的溫暖,父母對子女的關愛,這些情感的紐帶,跨越瞭時間和空間的阻隔,依然是支撐著我們前行的力量。翁乃強先生的鏡頭,捕捉到瞭這些“不變”的珍貴瞬間。我喜歡那些描繪傢庭聚會的照片,那種溫馨的氛圍,那種親密的關係,讓我感受到瞭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情感連接。這本書讓我覺得,在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更應該去關注和珍惜那些永恒的東西。它不僅僅是一部影像史,更是一部關於人生、關於情感、關於傳承的教科書。通過這些照片,我看到瞭中國社會的進步,也看到瞭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
評分翁乃強先生的《彩色的中國:跨越30年的影像曆史》,是一本讓我産生瞭強烈共鳴的讀物。書中的許多場景,都勾起瞭我塵封已久的記憶。我看到過類似的場景,經曆過類似的情感。它不僅僅是關於“彆人的故事”,更是關於“我們的故事”。我喜歡書中那些描繪人們日常生活場景的照片,比如人們在公共汽車上擁擠的場景,在公園裏散步的場景,在街頭巷尾聊天打趣的場景。這些看似平凡的瞬間,卻蘊含著時代的氣息和人情的溫度。翁乃強先生的鏡頭,具有一種“定格”的力量,它將流動的時光凝固下來,讓我們得以在多年以後,依然能夠清晰地迴想起那些曾經的片段。這本書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曆史是由每一個鮮活的個體匯聚而成的。而正是這些個體,用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情感,他們的奮鬥,共同塑造瞭今天的中國。
評分《彩色的中國:跨越30年的影像曆史》這本書,就像一壇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翁乃強先生用他的鏡頭,記錄瞭一個民族在三十年間所經曆的深刻變革,這種變革不僅僅體現在物質層麵,更體現在人們的精神麵貌和生活方式上。我反復翻看書中關於“新舊交替”主題的照片,一邊是傳統的農業景觀,一邊是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一邊是樸素的生活方式,一邊是日漸豐富的物質追求。這種視覺上的張力,讓我對中國社會的轉型有瞭更具象的理解。我還會去留意照片中人物的眼神,那是一種復雜的情感集閤,有迷茫,有憧憬,有奮鬥,也有滿足。這些眼神,是那個時代最真實的寫照。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人民的堅韌和創造力,他們用勤勞和智慧,書寫瞭國傢發展的篇章。它不僅僅是一本攝影集,更是一部生動的社會史,它讓我以一種更加宏觀和客觀的視角,去理解和評價中國這三十年的發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