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册目录
1. What is Poo? 尿尿是什么?
2. What are germs? 细菌是什么?
分册简介
1. What is Poo? 尿尿是什么?
便便是什么?书封上的小男孩看着那圆圆的便便,表情十足好奇。
便便对于小朋友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为什么从身体里会有便便出来呢?
每个人都会便便吗?爸爸会吗?妈妈也会吗?那漂亮的小公主呢?
这本翻翻书通过翻翻小机关,一一解答孩子的好奇与为什么,
同时也适合和戒尿布小朋友一起共读,让Ta们跟着故事,
一起脱掉尿布,练习坐在马桶上……扑通扑通的便便!
2. What are germs? 细菌是什么?
细菌是什么?它们如何传播?药物是如何帮助我们身体恢复的?要成为健康的小宝宝,当然要了解是什么东西让我们生病啦。
这本书介绍细菌微生物和病毒,把枯燥知识蕴含在小女孩和她的宠物的日常生活中,专业名词也变得很有趣了呢。一起来了解细菌的故事吧。还有来自英国公共卫生部分给孩子们的贴心建议呢。
这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成功地消解了关于“身体排泄物”和“微生物”这种略带禁忌感的议题的神秘性和负面性,将其纳入了日常的、科学的讨论范畴。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很多家长会含糊其辞地带过这类话题,结果反而让孩子觉得“这是不能说的秘密”,从而产生不必要的羞耻感或者错误的认知。但这本小册子用一种极其坦诚但又充满尊重的态度,将这些自然发生的过程展示出来。它不是在批评“脏”,而是在解释“自然循环”。通过这种中立、科学的视角,孩子开始理解洗手的重要性不是因为“细菌是坏蛋”,而是因为“这是保持身体平衡的一部分”。这种认知上的提升,比单纯的指令性教育要深刻得多。它帮助孩子建立起对自身身体机能的积极认知,以及对卫生习惯的内在驱动力。说实话,看完这本书后,我感觉我跟孩子之间关于身体的沟通更开放、更健康了,这远超了我对一本普通翻翻书的期待。
评分我必须得为这本书的插画点赞,它们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我本来以为针对这个主题的图画书,画风多半会比较粗糙或者过于卡通化,但事实是,这里的每一页都充满了细节和温暖的色调。那些小细菌被画得既不吓人,又带着一丝顽皮,便便的呈现方式更是高明,它用了一种非常拟人化的、甚至有点幽默的方式来表现,完全避免了任何可能引起孩子反感的画面。我发现,每次我跟孩子一起看的时候,我都会被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小惊喜吸引住——比如,某个细菌后面藏着一张笑脸,或者某个场景里有其他小动物在做着有趣的事情。这种丰富的视觉信息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观察力。我们常常会为了寻找某个特定的“小家伙”而暂停阅读,这不仅延长了我们共读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它把阅读变成了一种“寻宝游戏”。对于一个刚刚接触世界、对视觉刺激极为敏感的宝宝来说,这种高质量的视觉体验远比密密麻麻的文字要有效得多。它让“看不见”的东西变得“看得见”,这在建立孩子对微观世界的初步认知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分作为一个家长,我对翻翻书的耐用度和安全性非常看重,而这本实在是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市面上很多纸板书,翻页设计得过于精巧或者纸板太薄,经不住小手反复的拉扯和不小心的撕扯。但这本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它的翻页机构设计得非常坚固,边缘处理得很圆滑,完全不用担心会刮伤孩子娇嫩的皮肤。而且,它的纸板厚度拿在手里就能感觉到那种“有料”的感觉,即便是孩子用尽全身力气去掰扯,那些机关也依然稳如泰山。这让我可以放心地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不必全程紧盯着他,担心他“搞坏”了书。这种“可被反复破坏”的设计,恰恰是真正能让孩子自由学习的保障。一本好的儿童书,首先得能“活”下来,才能进行二次、三次的阅读。这本书显然是设计者深谙儿童行为习惯的产物,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在为“耐用性”服务,这极大地提升了我们使用这套书的频率和满意度。
评分这本关于细菌和便便的翻翻书绝对是为我们家那个好奇心爆棚的小不点量身定做的!我得说,一开始我还有点担心这个主题是不是有点太“接地气”了,毕竟谁想天天跟孩子聊那个话题呢?结果证明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的打开方式简直绝了,那些翻页机关设计得非常巧妙,每一次翻开都伴随着小家伙的一声惊呼。它没有用那种枯燥的说教方式,而是把“脏脏”的话题变得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比如,它会用非常可爱的卡通形象来展示那些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小东西,让孩子意识到,原来我们身边到处都是“小生命”。而且,它不仅仅是展示了“这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它们为什么存在”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它们”。孩子现在洗手都积极多了,时不时还会跑到我身边,用他那稚嫩的声音模仿书里的内容,告诉我哪里有“坏细菌”需要被冲走。这种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真是让我这个当家长的感到无比欣慰。可以说,这本书成功地将一个可能让人回避的话题,转化成了一次高质量的亲子互动和科学启蒙。色彩的运用非常抓人眼球,纸板的厚度也足够结实,完美经受住了我们家“破坏王”的反复翻折和啃咬,这一点对于经常跟低龄宝宝打交道的家长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炉火纯青,完全是为短注意力时长的学龄前儿童量身定制的。每一页的文字量都非常精简,但信息密度却非常高。它不是那种你得花半小时才能读完一页的书,而是那种孩子可以自己翻看、自己探索,然后随时跑过来问你一个“为什么”的互动工具。我尤其欣赏它在结构上的巧妙安排,它似乎总能预判到孩子接下来的疑问。比如,刚讲完“细菌是什么”,紧接着就有一页问“它们在哪儿呢?”然后马上就是翻页揭晓答案的惊喜。这种“提问—悬念—揭示”的循环,让孩子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我家孩子现在已经能把书里的某些段落背下来了,不是因为我强迫他背诵,而是因为这些小小的知识点被编织得如此有韵律感和趣味性。它就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引导,不会一下子把所有知识点一股脑倾倒给孩子,而是让知识像“泡泡”一样慢慢地冒出来,自然而然地被孩子吸收。这对于培养孩子对科普读物的兴趣来说,简直是黄金教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