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投资体制改革30年研究
定价:68.00元
作者:汪同三:陈佳贵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509603505
字数:60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推出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全书分为九章,以投资体制的概念与功能为切入点,从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和目标,投资的宏观管理,投融资渠道,项目管理方式以及中外投资体制比较等诸多方面,全面回顾了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的历程,勾画了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的完整图景,并提出了对30年来投资体制改革的中肯评价及其发展前景的思考与分析。全书后部分还专设有“中国投资体制改革大事记”,方便广大读者了解、认识30年投资体制改革的全貌和做出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
目录
章 投资体制的功能问题
节 固定资产投资概念的来源与变迁
第二节 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问题
第三节 投资管理体制
第二章 投资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节 新中国的计划经济
第二节 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内容与特征
第四节 基本建设的部门管理
第五节 基本建设的项目管理
第六节 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因
第三章 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
节 投资主体改革的目标
第二节 融资渠道改革的目标
第三节 投资管理改革的目标
第四章 投资体制改革的历程
节 概述
第二节 中国投资历史数据分析
第三节 起步阶段:1978~1984年
第四节 探索阶段:1984~1992年
第五节 入轨阶段:1992~2002年
第六节 深化阶段:2002年至今
第五章 投资的宏观管理改革实践
节 投资主体改革
第二节 投资改革
第三节 投资立法实践
第四节 配套体制改革
第六章 投融资方式改革实践
节 投融资方式的类型与结构
第二节 “拨改贷”的推行与银行信贷的发展
第三节 债券发行与债券市场发展
第四节 股权融资与股票市场发展
第五节 外资利用与外资企业发展
第六节 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的探索与进展
第七章 投资项目管理的改革
节 投资项目管理的改革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的引入与发展
第三节 项目管理的科学化
第四节 建设项目的社会服务体系
第八章 投资体制的国际比较
节 投资主体的国际比较
第二节 筹资结构的国际比较
第三节 投资宏观调控和管理的国际比较
第四节 外国投资体制的经验
第九章 投资体制改革的评价与思考
节 投资体制改革的经验
第二节 投资体制改革的教训
第三节 投资体制改革前景分析
中国投资体制改革30年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完《中国投资体制改革30年研究》,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经济之旅。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史的宏大史诗。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带领读者一步步走入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感受改革的阵痛与喜悦。 书中对于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的叙事方式,让我印象深刻。它既展现了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也生动描绘了地方政府、企业乃至个体在改革实践中的创新和探索。例如,书中对一些经济特区在投资领域的先行先试,以及这些经验如何被总结、提炼并复制到全国各地,都进行了详实的阐述。这种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改革路径,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之一,本书对此进行了深刻的解读。 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探讨改革时,始终关注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投资体制的改革,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调整,更关乎社会公平、资源配置、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本书在分析改革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深入探讨了改革对社会结构、利益分配等带来的影响,从而勾勒出中国经济改革的全景图。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解释了“是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和“怎么样”。
评分这本《中国投资体制改革30年研究》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以前对中国经济改革的了解,更多停留在一些宏观的政策口号上,总觉得有些模糊不清。读完这本书,感觉像是在一个迷雾重重的山谷里,突然找到了一条清晰的道路。作者从投资体制改革这个独特的切入点,抽丝剥茧般地梳理了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让我看到了改革是如何一步步深入,又如何深刻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 书中对于一些关键节点和重大改革措施的分析,可谓是入木三分。例如,对项目审批制的演变,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层层审批到市场经济下的精简放权,以及后续的“并联审批”、“网上审批”等等,每一个变化都伴随着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支撑,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改革的力度和成效。特别是关于国有投资的改革,作者并没有回避其中的挑战和争议,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如何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这些讨论让我对中国经济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特别欣赏作者的严谨态度。整本书的论证逻辑严密,引用了大量的官方文件、学术研究和统计数据,使得结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读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观点是否符合我以往的认知,又是否有新的启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理论研究,更像是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将过去三十年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的波澜壮阔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关心中国经济发展、想要深入了解改革历程的读者。
评分读罢《中国投资体制改革30年研究》,内心涌动着一种久违的求知欲被极大满足的喜悦。本书就像一位博学而睿智的长者,娓娓道来中国经济领域一场深刻而漫长的变革。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政策条文,而是试图挖掘政策背后的逻辑、驱动力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 作者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勾勒出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的宏大图景。从计划经济的僵化体系,到市场经济的蓬勃生机,投资体制的每一次调整,都犹如一次刮骨疗毒,推动着中国经济巨轮滚滚向前。书中对于不同时期改革的侧重点、面临的阻力和取得的成就,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比如,早期强调的是打破垄断、鼓励竞争,后期则更注重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产业结构升级。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改革过程描绘成一帆风顺的坦途,而是坦率地指出了其中存在的曲折和反复。这种真实而客观的叙述,反而让本书更具可信度。书中对一些具体行业,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投资体制演变,都有深入的分析,让我得以窥见这些关键领域是如何在改革的大潮中重塑自身。这本书不失为一部了解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演变的绝佳读本。
评分《中国投资体制改革30年研究》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对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全新认知。我一直认为,投资是经济发展的“血液”,而投资体制改革,就是确保这血液能够高效、健康地流动的“血管”的建设和完善。这本书恰恰就聚焦于这条“血管”的变迁,让我看到了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是如何在不断调整和优化投资体制的过程中,驶向了新的海域。 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引人入胜,尽管是宏大的研究,但却充满了故事性。他并没有堆砌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现了改革的实践过程。例如,书中对一些地方政府在吸引外资、鼓励民营投资方面的创新举措,以及这些举措是如何最终被推广成为全国性的政策,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这种从实践到理论,再到政策推广的逻辑,让我对改革的内在动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书对于改革的成果和挑战并存的观点,也让我深感共鸣。改革并非一蹴而就,总会有一些伴随而来的问题。作者在分析改革成就的同时,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改革中遗留的难题,例如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防范投资风险等。这种全面而深刻的剖析,让我看到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更加理解了未来改革的方向。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思考的书籍。
评分《中国投资体制改革30年研究》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中国经济发展新视角的大门。在我看来,投资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年发展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领域之一,而这本书正是对其进行了最全面、最深入的研究。 作者的分析角度非常独到,他并没有仅仅局限于宏观的政策变化,而是深入到具体的投资环节,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投资,如国有投资、民间投资、外资等,在改革进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所面临的挑战。书中对一些关键领域的投资政策的演变,如固定资产投资的审批制度改革,以及如何引导资金流向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都进行了细致的论述。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改革的“动态性”和“适应性”的强调。中国的投资体制改革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作者通过对不同时期改革措施的比较分析,展现了改革的渐进性和战略性。书中还对改革的潜在风险和挑战进行了预警,这使得全书的论述更加客观和全面。这是一本能够帮助读者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逻辑,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度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