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如何找到出路?在纷繁交错的信息流中,我们如何筛选出想要的信息?既然Google已经魔法般地将正确答案呈现在我们面前,为什么信息架构的方式依然重要?
《Web信息架构》的作者Peter Morville,用了10年时间回答以上问题。《随意搜寻》是 一趟奇妙的旅程,让未来触手可及: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能找到任何人、任何东西。这本书即是路线图,也是信息时代的“玛雅预言”,它解释了在普适计算和互联网的交叉路口,搜索和寻路技术对经济、文化产生的冲击。《随意搜寻》为我们描绘了一条新路径,贯穿了营销和设计的崭新蓝图。这本书充满洞察力,它可能改变你的思维方式,改变你的目标,甚至改变你的人生。
我希望你也跟我一样,让这本《随意搜寻》引导你思考,结合你的环境与经验,触发你的行动。
——蔡学镛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首席产品架构师、前创新工场首席布道师
这是一场让人身临其境、乐在其中且大开眼界的旅途。这趟旅途关注的主题正日益变得重要、变成现实。
——David Weinberger
《小块松散组合》《线车宣言》作者
搜索引擎营销(SEM)是当今互联网上最热门的事情,而且也名副其实。《随意搜寻》不但拓宽了搜索引擎营销的范围,也提供了基于用户行为的深入见解。本书还能带动你的在线业务,将你的业务带入一个充满可能的新世界。
——Jakob Nielsen博士
《Web可用性设计》作者
在《随意搜寻》中,Peter Morville全身心地投入了心智层的电子世界。这是一本给所有人的必读物,是设计师不可错过的实践指南。
——Gary Marchionini博士
北卡罗来纳大学
##任何东西,做得再好,如果人们找不到,全都白搭。但是是否有必要将可寻性上升到与设计和开发并列的高度,有待商榷。
评分##我觉得这本书在更深的层次里分析和梳理了关于信息时代中信息传播、搜寻的发展逻辑与原理,让你深刻认识到不管是现在或未来,信息对人的价值所在。给我最大的启发也正是对于移动及web产品设计、营销方面的启示,以及个人学习、过滤信息的方法,非常有价值,对于未来世界的发展预测都那么充满想象又合乎逻辑。最精华一句我认为如书中所说:我们所发现的一切,决定了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书和迷宫其实是一样的。
评分##这本书原版出版于2005年,如果那个时候给这本书打分,一定是五星,书中随处可见的闪光点一定会晃得人双眼都无法睁开;可是近十年的时间,预言早已变成了过去,闪光点只剩下关于可寻性的那些思想了。当科学已然变成哲学,回首十年,一声长叹。
评分##良好的设计和项目工程中,形式、功能、可寻性三者一个都不能少。
评分##:无
评分##这本出版于2005年的书在现在看来,可谓是各种互联网产品的大预言。作者对于信息架构、信息分类、信息检索、信息识别有着哲学般的思考,9年后的今天读起来也不过时。
评分##“阅读书籍的人和阅读网页的人很快会打开同一页。”
评分这本书是05年写的,但今年(14年)读起来不觉得过时。对一本关于互联网的书而言,这意味着它确实触及了一些本质问题。。(ps,不容易过时的本质之外有大约20%内容已过保质期)
评分##晚看十年,但也又不算太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