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信息遭遇的历史由来已久。詹姆斯•格雷克笔下的这段历史出人意料地从非洲的鼓语讲起(第1章)。非洲土著部落在尚未直接跨越到移动电话之前,曾用鼓声来传递讯息,但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后续章节进而讲述了这段历史上几个影响深远的关键事件,包括文字的发明(第2章)、罗伯特•考德里的第一本英语词典(第3章)、查尔斯•巴贝奇的差分机与爱达•拜伦的程序(第4章)、沙普兄弟的信号塔与摩尔斯电码(第5章)。
但人类开始自觉地理解和利用信息始于克劳德•香农在1948年创立的信息论(第6、7章)。香农的信息论不仅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引发了许多学科的信息转向(第8章),改变了人们对于诸如麦克斯韦妖(第9章)、生命的编码(第10章)、模因(第11章)、随机性(第12章)、量子信息论(第13章)等的理解。部分科学家甚至认为,构成世界的基础不是物质,不是能量,而是信息。正如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所说,“万物源自比特”。
现如今,信息如洪流般淹没了我们,使我们深陷信息焦虑、信息过载、信息疲劳的困扰。但回顾历史,这并不是件新鲜事,人们也总是能想出应对手段。维基百科(第14章)、Google(第15章)便是我们的应对之一。无论对于信息的未来持何态度,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即我们人类是信息的造物。
作为《混沌》、《费曼传》、《越来越快》、《牛顿传》等畅销书的作者,格雷克不仅在书中细致还原了历史细节,通俗解释了各种理论,还生动刻画了几位不为大众所知的人物:可编程计算机先驱、超越时代的查尔斯•巴贝奇,第一位程序员、诗人拜伦之女爱达•拜伦,计算机科学之父、天妒英才的阿兰•图灵,以及全书的主人公、信息论之父克劳德•香农。
##只是一堆内容的拼凑,没有思考、没有结论。
评分这恐怕是迄今为止最为迷人的科普著作了。它不像《时间简史》那样局限于一类学科,也不像《失控》那样充满了可意会却难言传的遐想。它从远古文字开始梳理人类对信息的认知过程,最终将跨学科的信息理论的前世今生生动而浅显地展现给读者,而随处散落的美文警句,则用对bit的哲思,把宇宙、自然、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间隙密致填充,俨然树立起一座新的哲学体系的高塔。翻译和校对更是近年来少有的高质量。一定要收藏!
评分##1、信息的历史:编码、文字、词典、差分机、电报、信号塔、摩斯电码、继电器、电话、分析机、通用计算机、巴贝奇、ada lovelace、万内瓦尔·布什;2、信息的理论:香农、图灵、信息论、信息量、bit、信息熵、比特存储容量、《通信的数学理论》、维纳、控制论、无序vs有序、认知心理学、信息转向、认知革命、再编码、编码理论、熵、克劳修斯、热力学定律、开尔文男爵、宇宙热寂说、H·G·威尔斯、麦克斯韦之妖、薛定谔、生命是什么、分子生物学、生命以负熵为食、生命编码、基因组、中心法则、信息流、道金斯、自私的基因、模因、生命史、社会学、抽象王国、载具和助手、宇宙理论、量子信息论、万物来自比特;3、信息的洪流:巴别图书馆、博尔赫斯、宇宙有多少信息、维基百科、google、删除主义 vs 收录主义、狄德罗
评分##信息是什么?信息是离散的选择。信息不是知识,知识不是智慧。为什么有的书读的快,一种可能是它提供的信息不多,存在大概冗余;另一种可能是给你提供的信息增量不多
评分##人类作为一个智能共同体,对于宇宙的认识经受了那么多坎坷。从牛顿的机械决定论,到哥德尔对逻辑自身缺陷的验证,再到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从符号的信息本质到人类自身的信息载具功能,再到人类大脑的文化模因孵化池属性。信息与物质是密不可分的,信息无法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因为信息是物理的。信息又是负熵,是一种出乎意料,是混沌中的有序。每一个物理层面都是由对信息的感知而架构起来的,人类通过技术将宇宙信息库呈现在所有人面前,通过互联互接,真正实现了群体智能的生态。一个更加宏伟的宇宙智能物正在形成,而信息的上传者正是万物本身。
评分##都说好,我看着很累,没看下去。跳跃的太快。
评分##都说好,我看着很累,没看下去。跳跃的太快。
评分##人类作为一个智能共同体,对于宇宙的认识经受了那么多坎坷。从牛顿的机械决定论,到哥德尔对逻辑自身缺陷的验证,再到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从符号的信息本质到人类自身的信息载具功能,再到人类大脑的文化模因孵化池属性。信息与物质是密不可分的,信息无法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因为信息是物理的。信息又是负熵,是一种出乎意料,是混沌中的有序。每一个物理层面都是由对信息的感知而架构起来的,人类通过技术将宇宙信息库呈现在所有人面前,通过互联互接,真正实现了群体智能的生态。一个更加宏伟的宇宙智能物正在形成,而信息的上传者正是万物本身。
评分##1、信息的历史:编码、文字、词典、差分机、电报、信号塔、摩斯电码、继电器、电话、分析机、通用计算机、巴贝奇、ada lovelace、万内瓦尔·布什;2、信息的理论:香农、图灵、信息论、信息量、bit、信息熵、比特存储容量、《通信的数学理论》、维纳、控制论、无序vs有序、认知心理学、信息转向、认知革命、再编码、编码理论、熵、克劳修斯、热力学定律、开尔文男爵、宇宙热寂说、H·G·威尔斯、麦克斯韦之妖、薛定谔、生命是什么、分子生物学、生命以负熵为食、生命编码、基因组、中心法则、信息流、道金斯、自私的基因、模因、生命史、社会学、抽象王国、载具和助手、宇宙理论、量子信息论、万物来自比特;3、信息的洪流:巴别图书馆、博尔赫斯、宇宙有多少信息、维基百科、google、删除主义 vs 收录主义、狄德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