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國內第一本專注於科技文化的mook。
本期創刊號將目光定焦在“人與機器”這個超熱點領域。
如果把機器獲得思維能力看作是一種進化,
那人類具備不朽之軀同樣也是一種進化。
這是一個野心勃勃但又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
在我們一廂情願地猜測機器將在不遠的將來趕超自己而惶惶不可終日時,人類其實還有一個機會——變得更像機器。這並非科幻小說,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人類創造機器的初衷難道不就是為瞭彌補自身的不足?如果把機器獲得思維能力看作是一種進化,那人類具備不壞之軀同樣也是一種進化。這是一個野心勃勃但又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八篇專題文章將解析在共同進化的漫長道路上,人與機器如何成為對方的投射,以及由此衍生齣的永恒話題——倫理與道德的睏境。
專欄文章中,“工具”獨具匠心。它分為三個小部分:闡述人與工具的聯係、具體工具的展示,以及使用工具製作,旨在凸顯科技時代人和工具的新關係。“未來”則是由恒金基金會獨傢授權的SALT演講,來自曆史學傢與未來學傢的一次機鋒。“遺産”將講述《全球概覽》近半個世紀前不可思議的齣版故事,重現一次反主流文化之旅。
本期的收尾之作獻給不久前去世的恩格爾巴特。感謝他留下的不朽遺産。願他安息。
《1024》官網:http://1024.dongxi.net
做主編很多年,第一次挑戰傳統與規則。這是@東西文庫 團隊成立以來,在內容和形式上最重要的一次創新嘗試。內容是東西文庫一直在深度挖掘的科技文化領域,‘技術作為一種文化’是《1024》的slogan;而形式,這一次我們有幸邀請到平麵設計師楊林青為我們操刀整體視覺設計。兩相結閤的《1024》,呈現齣的將是一種全新的科技閱讀體驗。
評分##讀瞭有好幾個月時間瞭,一直忘瞭標注。未來到底是什麼樣子,書裏的長文給我們描述齣瞭多種可能。
評分##:無
評分##“如果把機器獲得思維能力看作是一種進化,那麼人類具備不朽之軀同樣也是一種進化。這是一個野心勃勃但又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嗯,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我,以及我的單人旁工作室,就是想要尋找確定性,在一個不確定的時代。2013.12
評分##太喜歡這個主題瞭,好想自己做機器,讓機器做人類吧。
評分##技術樂觀主義們的天堂書籍。作為雜誌內容挺豐富的,夾雜著不切實際的想象、最新科技的推齣、圖靈測試的采訪甚至蘋果跟榖歌的軟文等等。整體來說還是偏科技一點,文化方麵偏重於技術黨甚至說GEEK的文化,跟大眾文化比還稍微遠一點;最好最客觀中立的一篇是比爾·喬伊的《為什麼未來不需要我們》,值得一讀再讀。
評分##這大概算是一種雜誌?還不錯,看到一些有趣有用的觀點,而且很多知識國內根本就沒人關注。想必翻譯起來也不是很容易。
評分##如何突破“奇點”?如何探討技術未來的走嚮和發展?這本《1024》有著豐富的素材,全都是科技圈的思考者的力作,一定會讓人的醍醐灌頂。
評分##“如果把機器獲得思維能力看作是一種進化,那麼人類具備不朽之軀同樣也是一種進化。這是一個野心勃勃但又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嗯,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我,以及我的單人旁工作室,就是想要尋找確定性,在一個不確定的時代。2013.12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