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茨威格,奧地利著名小說傢、傳記作傢,1881年齣生在維也納一個猶太富商傢庭。早年求學柏林和維也納,初時作為詩人和翻譯傢,繼而作為傳記作傢而為人所知。茨威格交遊廣泛,兩次大戰期間生活在薩爾茨堡,享有文學盛名。1934年納粹崛起後流亡英國,之後曾在美國短時滯留,最終定居巴西,1942年在巴西自盡。《昨日的世界》寫於1939—1940年間,於1944年齣版。
舒昌善先生所譯《昨日的世界》,1991年由三聯書店齣版,並於1992和1996年重印。2004年,該版本被廣西師大齣版社納入“影響過一代人的書”係列。此新譯本是以德國費捨爾齣版社版為底本,在原譯的基礎上做瞭大量的校訂和修改工作,並對書中涉及的人名、地名及曆史事件補充瞭大量注釋。
##從《布達佩斯大飯店》過來的,花瞭五天讀完,最可惜的是沒有在二十歲以前讀到。翻譯十分流暢,注釋詳實,無可挑剔。茨威格以最深情的方式追憶昨日歐洲的輝煌與自我毀滅,拒絕遺忘的茨威格最後也終於自我毀滅。
評分##印象最深的是一戰前壓根沒護照、沒簽證這些玩意……作者和譯者的文筆都太好瞭
評分##死去的歐洲良知,昨日的人文世界。
評分##茨威格的敏感是一種寶藏,但也讓這份遺作太過沉重以至於需要時間來消化整理……前段蠻有意思的,能看到歐洲上流社會人士如何搞文藝(順便搞基x),還有一個普通市民的生活細節。一戰讓一切迴爐重造,“人類的道德不會隨著科技進步”,“文明是會被我們潛意識裏的破壞力戳穿的一張薄紙”。
評分##翻譯能再好點就更好瞭。
評分##印象最深的是一戰前壓根沒護照、沒簽證這些玩意……作者和譯者的文筆都太好瞭
評分重讀,茨威格這本迴憶錄式的散文寫於1939至1940年,兩年之後茨威格在巴西自殺。高中看覺得像那些遺老的筆記,有著《陶庵夢憶》或者《東京夢華錄》冷寂裏說熱鬧的意思。今天再看,隻感覺慘痛,猛地想起他在巴西自殺前的遺書——“與我操同一種語言的世界對我來說業已沉淪,我的精神故鄉歐羅巴亦已自我毀滅,從此以後,我更願在此地開始重建我的生活。但是一個年逾六旬的人再度從頭開始是需要特殊的力量的,而我的力量卻因長年無傢可歸、浪跡天涯而消耗殆盡。 ” 很難說他萌生死誌是在何時何地,但《昨日的世界》已經隱隱有瞭一種整理往事,決心離開的感覺瞭。
評分##茨威格在文藝界交往甚廣。他的文字並不華麗,卻很吸引人。作為一個敏銳的人,在圍戰爭期間,必然會承受更多的痛苦。
評分##昨日,今日,昨日,人性永不死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