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指南,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西西的私人书单
打开这本无限之书,你可以停留在任何一页上。这是一册很个人的阅读笔记,如同马可·波罗向忽必烈描述自己游历过的奇异城市一样,西西用比译文更流畅的语言重述了当代外国文学中打动人心的故事,向我们介绍她喜欢的略萨、卡尔维诺、马尔克斯、博尔赫斯、格拉斯、杜拉斯、卡彭铁尔、阿斯图里亚斯、鲁尔福、冯内古特……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写马可波罗对忽必烈描述自己游历过的奇异城市,就像这一个读者向另一个读者讲他喜欢的一本本书。一次,说到一座桥,这位旅行者不厌其详,反复叙说一块块石头。大汗显然有些不耐烦了,于是问:究竟哪一块才是支撑桥梁的石头?他答:桥梁并非由石块支撑,乃由桥拱。大汗又问:然则,为什么只讲述石头呢?马可波罗说:有石头就沒有桥拱了。
读者,也未必都是忽必烈,但这书陈述的,的确只是一块块石头;石头上面的什么,固然合该由其他读者自己去摸索,而更主要的,或许是我这个读者,根本就不能也不想去胡乱认定。本书的编排,就按石头小大为序,最后的一块最大(何况我本来就是巴尔加斯·略萨迷),不过,如今只呈露一小部分,更多的——就看像你们这样的一个个读者是否有兴趣再说。
——西西
##呃,作为参考书单还是不错的。。。
评分##【藏书阁打卡】多年前听香港电台的文学节目讲西西的《飞毡》,被其中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情节吸引。西西这本介绍自己阅读史的小书,多为以想象奇卓著称的拉美文学,也在意料之中。值得一提的是,西西还花了近五分之一的篇幅介绍了卡尔维诺的几乎全部作品,对其作品特点简洁明了的介绍,某种程度上可以为被卡尔维诺复杂多变弄得晕头转向的读者提供一些指南性信息。我也从《看不见的城市》中,看到了卡尔维诺对王小波深刻的影响。
评分2016年已读090:西西的私人阅读笔记,对马尔克斯博尔赫斯卡尔维诺格拉斯略萨等作家作品的转述,但认为只是简单的复叙事又不太公平,西西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评论寥寥数句却掷地有声,“莫不中音”。格非在《文学的邀约》中说:“阅读的成败取决于作者与读者的会通”,对西西笔下的作家来说,西西大概是理想读者。看到那些熟悉的故事被西西用自己的方式转译,在亲切的熟稔之外又有惊喜,而那些并不熟识的作品,则好像是作者和西西向我们发出的双重邀请。
评分##我真的太喜歡西西了,原本以為就是複述式評論沒什麼好看,但是越看越有味,就算是二手釋出也帶著她標誌性的渾然天成和輕盈,恰到好處的介入和轉化。或許能直抒己見、能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去介紹、評論,就是一個好讀者的基本。
评分##西西的私人阅读笔记。读完后对南美文学产生了兴趣,书单又增加了《忧郁的热带》以及略萨。
评分##“像她这样一个读者”:把看过的书复述一遍,甚少任何评价与感言。
评分##骗钱?
评分##3.5;并非传统意义的书评,“评论”甚少,作为读者的观点和态度基本都融于独特的转述方式,乍看是读书笔记+内容概括,细品仍有区别,颇有精读之余“二度创作”的风范——特别是21则故事,若不注明出处,几乎称得上是一个完整而精简的出色短篇(概述本身已不易,神奇的是还能保留原著细节)。因此,我个人觉得前半本比后半本更好看。后面提及的作家过于大牌,对熟读的读者而言并无惊喜可言;不过,对入门者提供了一份值得参考的书单,且能打消些许对“名著”的恐惧心理,甚至还因为西西可爱、晓畅的解读而大获安利。
评分##1715,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友邻推荐读书日特价买的。西西的阅读笔记,前一半概括故事梗概,后一半是作者特点或行文风格。选取的作家现在都是国内阅读出版的大热了,囊括了十几位拉美作家及格拉斯、卡尔维诺、冯内古特、博尔赫斯,倒都是我喜欢的。说实话这书80年代出版的确是一本奇书,那个年代连《百年孤独》都是盗版啊,放到现在看有点儿过时了,毕竟大家都读过百年孤独了,不是么[偷笑]话说回来,我不太喜欢这书,主要是因为我不喜欢被剧透的感觉,至于我读过的书,目前结构的够多了,看西西的介绍就显得略单薄了,但西西也很明确的写了,这是一本很私人的阅读笔记,或许就像友邻推荐的时候说的,是一本适合留给孩子初次接触拉美文学时候看的书,儿子不好意思,让你背锅了[偷笑][偷笑][偷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