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社會學傢、群體心理學大師勒龐點評,50萬字無刪減收藏版!
⊙《財富》鼎力推薦的“75本商務必讀書之一”!
⊙《金融時報》推薦為“10部傑齣金融作品之一”!
⊙《福布斯》推薦為“與投資業務有關的重要單行讀本”!
☆金融投資領域經典,屢次登上西方社會學推薦榜,眾多名傢推薦閱讀!
⊙1911年,投資大師伯納德?巴魯剋閱讀《大癲狂》後,拋掉瞭市場瘋狂追捧的聯閤太平洋公司股票,躲過瞭股災!
⊙知名經濟學傢吳敬璉、《投資組閤管理》創辦者彼得?伯恩斯坦、《混亂中的睏惑》作者約瑟夫?維加、美國現實主義文學大師豪威爾斯推薦閱讀!
內容簡介
人類史上有記載的投機活動是什麼?大名鼎鼎的牛頓曾因炒股賠掉10年工資?一個虛假的“密西西比計劃”為何能讓法國人全民狂熱?中世紀的追殺女巫行動到底瘋狂到瞭什麼程度?煉金術為何在歐洲如此流行?十字軍東徵來自於怎樣狂熱的意念……
《大癲狂:群體性狂熱與泡沫經濟》為50萬字完整全譯版,這是一部富於教益和趣味的奇書,它以幽默但又沉重的筆調敘述瞭發生在歐洲大陸的多個經濟泡沫、騙局及驚世駭俗的大眾狂熱;本書也是《財富》雜誌鼎力推薦的75本商務必讀書之一,《金融時報》評選的10部傑齣金融作品之一。當我們閱讀過本書後將會發現,即使在今天,不變的人性讓書中所描述的癲狂仍在不斷上演,這就是為什麼本書會被全球投資者奉,齣版200餘年仍長銷不衰!
作者簡介
查爾斯·麥凱(Charles Mackay,1814—1889年),19世紀蘇格蘭著名學者,格拉斯哥大學名譽法學博士、著名詩人、詞作傢。麥凱所寫歌麯《歡樂時刻來臨》在1846年售齣40萬份,當年獲格拉斯哥大學文學博士學位。除《大癲狂》外,其主要著作有《歌與詩》、《倫敦史》、《蘇格蘭低地詞典》。
目錄
第一章
密西西比泡沫 / 001
“金融大師”約翰·勞 / 002
勞氏銀行的建立 / 008
密西西比泡沫危機顯露 / 009
瘋狂的法蘭西 / 012
血腥的貴族凶案 / 016
化為泡影的財富 / 018
法蘭西之怒 / 023
約翰·勞的末路窮途 / 026
........
《大癲狂》這本書,與其說是讀瞭一本金融投資書,不如說是一次與偉大思想傢的深度對話。勒龐的文字,就像是一劑清醒劑,讓你在麵對金融市場的喧囂和誘惑時,能夠抽離齣來,用一種更宏觀、更深刻的視角去審視。他對於群體心理的洞察,特彆是“群體容易被承諾而缺乏真正的判斷力”、“群體衝動且易變”等論斷,在今天看來依然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書中通過大量曆史案例,生動地展示瞭群體是如何被情緒而非理性所驅動,如何從最初的謹慎懷疑演變成最後的瘋狂投機,再到最後的集體恐慌和拋售。這種循環往復的模式,在金融史上反復上演,而《大癲狂》則為你揭示瞭背後的邏輯。我特彆欣賞書中對“領導者”角色的分析,那種善於煽動群體情緒、製造信念的領袖人物,在每次泡沫的形成和破滅中都扮演著關鍵角色。這本書讓我明白,理解金融市場,不僅僅是理解宏觀經濟數據和公司財報,更重要的是理解人,理解群體,理解那股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無比強大的力量——人性。
評分終於捧讀瞭這本《大癲狂》,這本書與其說是金融投資理財的入門書,不如說是一部深刻洞察人性與群體行為的百科全書。勒龐在字裏行間流淌齣的洞見,仿佛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剖析瞭群體情緒如何扭麯理性,如何讓原本清醒的個體在群體裹挾下做齣看似荒誕卻又閤乎“群體邏輯”的行為。書中對曆史上幾次著名“大癲狂”事件的迴顧,如南海泡沫、鬱金香狂熱,雖然年代久遠,但其背後的驅動機製——投機、貪婪、恐懼、盲從——至今依然在金融市場中上演著。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感到一種“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勒龐不僅僅是講述瞭曆史,他更是揭示瞭隱藏在曆史錶象之下,那股永不消退的人性暗流。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群體情緒傳染性”的描述,那種一旦點燃,便如同野火燎原般蔓延開來的力量,足以吞噬掉一切審慎的考量。對於任何想要理解金融市場非理性波動、避免成為“韭菜”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強力解藥,雖然讀起來可能有些沉重,但其價值卻難以估量。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在投資過程中的一些決策,那些曾經以為是“理性”的判斷,迴過頭來看,或許也曾受到群體情緒的微弱影響,隻是自己未能察覺。
評分《大癲狂》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和對社會現象的重新解讀。勒龐對於群體思維的分析,從根本上顛覆瞭我之前對市場的一些認知。他強調群體缺乏邏輯推理能力,容易被情緒左右,且極度渴望被“信念”所引導,這與我之前所理解的“理性投資者”形象大相徑庭。書中對“幻想”和“幻覺”在群體狂熱中所扮演角色的描述,讓我對一些經濟泡沫的形成有瞭全新的認識。那些看似荒謬的資産價格,在群體狂熱的驅動下,竟然能夠維持相當長一段時間,甚至讓許多聰明人也深陷其中,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群體性幻覺”。勒龐的筆觸,沒有太多復雜的金融術語,而是用一種近乎哲學的高度,去剖析人類行為的本質。他讓你明白,很多時候,我們並非主動地做齣選擇,而是被群體的情緒和潮流所裹挾。這本書最令人警醒的地方在於,它揭示瞭這種群體性癲狂並非曆史的偶然,而是人性深處某種恒定特質的周期性爆發。這是一種充滿智慧的警告,提醒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警惕群體的盲從,保持獨立的思考。
評分拿到《大癲狂》這本書,我原本期待的是一套可以指導我如何進行資産配置、如何選股的技巧。然而,當我深入閱讀後,纔發現這本書的價值遠超於此。它更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群體行為中那些最本質、最普遍的特徵,而金融市場恰恰是這些特徵最集中的體現場所。勒龐在書中對“群體傳染性”的描述,讓我深刻理解瞭為什麼某些投資理念或資産價格會在短時間內被瘋狂追捧,那種“大傢都這樣做,我一定不能錯過”的心理,是如何在群體中蔓延並放大的。書中對“暗示”的分析,也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並非基於對標的的獨立判斷而買入,而是被媒體的渲染、專傢的鼓吹、甚至周圍人的情緒所“暗示”,從而做齣瞭非理性的決策。這本書的語言雖然樸實,但字字珠璣,每句話都仿佛經過瞭韆錘百煉,直擊人性弱點。它沒有提供具體的投資方法,但它提供瞭一種思維方式,一種審視風險、洞察真相的工具。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金融市場的理解,不再僅僅停留在錶麵的數字遊戲,而是開始觸及到更深層次的心理機製。
評分《大癲狂》這本書,絕對不是那種告訴你“買什麼能賺大錢”的速成手冊,它的價值在於讓你從根本上理解“為什麼”人們會瘋狂,為什麼資産價格會脫離價值,形成巨大的泡沫。勒龐的分析,與其說是金融分析,不如說是社會心理學上的深刻剖析。他將群體視為一個整體,分析其思維的非理性、易受暗示、情緒化以及判斷力的下降。這種視角對於理解金融市場,尤其是在牛市頂點和熊市底部時的極端錶現,提供瞭絕佳的理論框架。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集體幻覺”的闡述,那種在群體狂熱中,人們仿佛看到共同的“黃金前景”,而忽略瞭現實的風險,甚至將風險視為機遇。這讓我聯想到近幾年一些新興行業的價格飆升,很多時候並非基於紮實的盈利能力,而是基於未來的想象和同行的鼓吹。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雖然是百年前的著作,但其犀利和洞察力絲毫不減。它提供瞭一種批判性的思維方式,讓你在麵對鋪天蓋地的“投資機會”信息時,能夠保持一份清醒和警惕。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很多金融市場的“神話”和“崩潰”,都可以在人性深處的某些特質中找到根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