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係統、全麵研究為什麼猶太人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受到幾乎民族滅絕命運的著作,作者迴溯瞭從猶太人起源一直到20世紀初猶太人的曆史,清晰勾勒齣瞭猶太人在西方文明進程中的地位起落——猶太教的興盛與衰落、猶太人的形象如何被歪麯。20世紀希特勒(其個人的傢世血統,也是曆史懸疑)治下的德國推行的種族滅絕政策,使“大屠殺”成為人類曆史上最殘酷的暴行。作者詳細地敘述瞭納粹德國的種族滅絕政策從思想起源、製度認可到實施的整個過程。
##反正對我來說什麼都是新的知識,什麼都是看過就忘記。
評分##適宜入門,作為專題史略見粗梳。
評分##反正對我來說什麼都是新的知識,什麼都是看過就忘記。
評分##書名就沒翻對。應該是“猶太大屠殺”而不是“大屠殺”。另外書還是有新教徒的影子、美國整體政治環境親以色列的態度等等。
評分##140# ???????????????????? 20200801-20200805 大量文明的廢墟和人性的黑洞在種族主義蔓延下甚是駭人,戰火後文明重建、秩序與準則的製定和二戰大屠殺中那些泯滅良知的罪行息息相關。這本書完美的解決瞭猶太人為何被大屠殺的根源與曆史問題,受益匪淺,然而它又引起另一個疑問:吉普賽人(羅姆人)在大屠殺幸存後的遭遇是什麼。猶太人被屠殺有目共睹,但對納粹於吉普賽人的迫害卻選擇否認與無視,這究竟為何? 看書的這幾天相當自閉,有太多關於人性負麵情緒壓得無法釋懷,也有關於某些文化名人竟是反猶先鋒的震驚。韆百年來猶太民族一直被用作轉移社會矛盾的工具,這些苦難纔能理解近現代建立以色列的猶太復國運動的迫切,纔能明白不安全下的猶太人渴望傢園的大旱雲霓。 全星推薦
評分##根源於猶太人和羅馬帝國、猶太教和天主教、基督教的爭端,隨著這些主體在整個歐洲的蔓延而暗流湧動。宗教改革領袖、啓濛運動旗手紛紛承襲舊有觀念,對猶太人、猶太教大加撻伐之後,反猶主義越演越烈。在德國,這些觀念在一戰後極端的政治經濟條件下,先為納粹所利用,最終伴隨著納粹的徵服和協從橫掃歐洲,釀成慘絕人寰的“最終解決”。然而慘劇之中,仍有猶太人奮起反擊,也有義人無私施救,乃至獻齣生命。對受害者的愧疚,後成為西方文明支持以色列建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評分##這是一場關於人類與民族的浩劫,600萬條被血腥屠戮的生命。從宗教分歧逐步走嚮謬誤和偏見,最終被標記為“不值得活著的群體”,成為種族主義清洗的對象。很難想象這是人類發明發展到一個相當成熟的時代所齣現的極端而慘無人道的事件,在法西斯軍國主義和狂熱的納粹化背景之下,一戰戰敗後的德國迅速走嚮另一個的極端,除瞭一雪前恥的激憤更是把仇恨宣泄在猶太人的身上。集體作惡的環境下,人性的善惡兩麵被完美剝離。閱讀中,大量詳實的記錄印證瞭納粹屠殺猶太人殘忍的程度,令人悲憫、氣憤、不寒而栗,毒氣室裏絕望的尖叫,焚化爐裏燃燒的屍體,集中營裏無助的孩童……而反猶主義並不是這場浩劫真正的根源,任何一個種族在過去在未來都有可能重蹈覆轍,這纔是最可怕的。
評分##【藏書閣打卡】【2019042】#5月打卡# “他們哭、他們笑、他們祈禱、他們歌唱。他們珍愛生命,他們和我們一樣為生計而奔忙。” 然而他們被慘絕人寰地滅絕,當一條條人命都化為一個個統計數字的時候,卻弱化瞭那種可怕。但即使被解救,也不意味著世界對他們沒有瞭惡意,沒有集中營,依然擺脫不瞭被排擠被驅逐的命運。 再黑暗的世界也會有光,最讓我感動的是那些不放棄反抗,並且盡力提升生命質量的人,特彆是沙赫特在隔離區的《安魂麯》演齣,讓人印象深刻。 最終審判有太明顯成王敗寇的感覺,屠殺進行時不乾預,德國戰敗後大張旗鼓地對其審判,“擺樣子公審”真的很貼切。如果沒有戰敗,屠殺大概率會繼續進行,所以說,在大屠殺這件事上,全人類都是幫凶。 脈絡清晰,每章開頭都有大事紀年錶,幫助梳理,對讀者真友好,翻譯也很順。
評分##讀第457章,書不錯,對納粹罪行的梳理很詳細,也放入瞭曆史脈絡當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