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 名:沉思錄
作 者:馬可 奧勒留 安東尼著 陳洪操譯
I S B N :9787563946723
齣 版 社:北京工業大學齣版公司
齣版時間:2016年6月第1版
印刷時間:2016年6月第1次印刷
字 數:85000
頁 數:212頁
開 本:16開
包 裝:平裝
重 量:
原 價:29.80元
目錄
前言
捲一
捲二
捲三
捲四
捲五
捲六
捲七
捲八
捲九
捲十
捲十一
捲十二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關於安身立命的書,共收錄警句箴言十二捲四百餘則。作者利用四方徵戰與政事辛勞之間的片暇,記錄下與自己的心靈對話,為後世在人生嚮度上開啓瞭彆樣的風景。遠古與當代,或凡人,外部世界的進取終難替代內部心靈的安頓。,當工具理性與世俗浪潮蔓延至地球的每一個角落時,我們更有必要從這穿越韆年的不朽文字中,探望人生,尋找精神的故園。
作者簡介
馬可 奧勒留 安東尼(121-180)
古羅馬帝國皇帝。為帝國之治夙興夜寐,為平定兵患而徵戰四方,終死於軍中。奧勒留在文學、修辭、哲學、法律、繪畫方麵均受過良好教育,利用政事辛勞當中的片暇記錄與自己的心靈對話,為後世留下不朽的精神財富——《沉思錄》。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和裝幀實在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古樸又不失莊重的質感,拿到手裏就感覺仿佛觸摸到瞭曆史的脈搏。我本來是抱著隨手翻閱的心態開始讀的,沒想到一旦沉浸其中,時間仿佛都失去瞭意義。文字的組織非常精妙,沒有那種傳統哲學著作的晦澀難懂,反而像是一位智者在耳邊娓娓道來,將那些深刻的道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之中。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變化”這一主題的探討,那種對事物無常本質的洞察,讓我對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那些睏擾和得失心有瞭一層全新的理解。讀完一個章節,我常常需要停下來,走到窗邊,靜靜地看著外麵的世界,消化其中蘊含的巨大信息量。它不是那種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書,而是會成為你生命中一個持續的參照點,讓你在迷茫時,總能找到一個堅定的錨點。這本書的文字力量,在於它能穿透錶象,直抵人心最柔軟也最需要堅韌的地方。
評分我必須承認,一開始我對這種“古羅馬皇帝的思考”題材抱有那麼一絲絲的懷疑,總覺得可能夾雜瞭太多時代的局限性或是不接地氣的說教。但翻開後,我立刻被那種極其真誠和自省的語氣所打動。這不是一本寫給彆人聽的教誨錄,而更像是一部私密的日記,記錄著一個身處權力巔峰的人,如何努力保持內心的秩序與平和。書中對於“如何麵對他人的惡意”以及“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的論述,放在今天來看,依然具有顛覆性的指導意義。我發現,無論時代背景如何變遷,人性的基本睏境——焦慮、恐懼、對外界認可的渴望——是共通的。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極其內斂而強大的精神武器,它教你如何嚮內求索,而非嚮外攀附。閱讀過程更像是一場自我審視的旅程,每讀一頁,都像是被輕輕推著,去清理自己心靈的角落,那種淨化感是極為難得的。
評分坦率地說,這本書的翻譯質量令人贊嘆,它成功地在保持原著古奧哲思的同時,讓現代讀者能夠無礙地進入情境。我有時會想象,在那個遙遠的時代,在戰火與朝政的間隙,這位統治者是如何在羊皮紙上刻下這些字句的。這種曆史的厚重感,賦予瞭文字一種超乎尋常的說服力。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責任”的含義——不是外界強加的負擔,而是對自己內在原則的忠誠。書中關於“接受死亡”的篇章,乍聽之下或許有些沉重,但實際上,它卻是通往真正自由的鑰匙。因為當你坦然麵對終點時,你纔能毫無保留地投入到每一個當下。這本書就像是一位沉默的導師,它不直接給你答案,而是用他一生的思考,為你指明瞭追尋答案的方嚮和姿態。
評分這本冊子帶來的閱讀體驗,與我過去閱讀過的許多“成功學”或“心靈雞湯”類書籍截然不同。它的深刻之處在於它的“不動聲色”。沒有激昂的口號,沒有誇張的承諾,有的隻是對“做正確的事”的持之以恒的堅持。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時間管理”和“專注力”的段落,它不是教你如何擠壓更多時間去完成更多任務,而是教你如何區分什麼是真正值得投入精力的,如何接受有些事情注定無法掌控。這種接受現實並與之和諧共處的能力,是這本書的核心魅力所在。我發現自己在閱讀過程中,語速不自覺地慢瞭下來,呼吸也變得平穩瞭許多。它像是一種精神上的慢燉,讓你品味齣生活的本味,而不是追求速食的刺激。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比任何強行灌輸的理念都要持久和有效得多。
評分從文學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敘事結構非常獨特,它巧妙地在宏大的宇宙觀和極其微小的個人感受之間進行瞭無縫切換。上一段可能還在探討星辰的運行和萬物的秩序,下一段就迴到瞭如何處理與某個僕人的小摩擦。這種巨大的尺度對比,反而凸顯瞭人性的普遍性與我們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它提供瞭一種獨特的“去中心化”視角,讓我們從日常瑣事的泥潭中抽離齣來,以一種更客觀、更冷靜的目光審視自己的煩惱。我驚喜地發現,它其實是一本極佳的情緒穩定劑。它沒有否認痛苦的存在,而是提供瞭一套應對痛苦的哲學框架,這個框架堅固而靈活。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獲得瞭一種更堅韌的內心構造,仿佛在麵對喧囂的世界時,有瞭一層看不見的、由智慧鑄成的保護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