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1931年—1945年日本國內及中日關係方麵的重大曆史事件為綫索,詳細有據地敘述瞭日本主流報紙對這些事件的報道及其所造成的影響。“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變、南京大屠殺、珍珠港事件,對於這些扭轉中國、日本甚至全世界命運的重大曆史事件,當時的日本主流報 紙進行瞭怎樣的報道,這些報道又對時局造成瞭怎樣的影響?日本從野心膨脹到走嚮滅亡的曆史進程中,主流報紙到底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本應獨立客觀的“第四權”,為何一步一步淪為政客愚弄民心、推動戰爭的罪惡凶器?
從戰爭與新聞關係的角度,探討瞭輿論管製對於社會生活以及國傢走嚮的影響,運用大量原始資料,為讀者展示瞭那段特殊時期日本的政治、文化景況,對禦用報紙、犬儒媒體對日本侵略戰爭的推波助瀾進行瞭入木三分的刻畫,並揭示瞭自由而負責的新聞界,對於國傢乃至全人類的重要意義。
##這本書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軍隊權力太大,對國傢的意識形態建設和媒體發展是極大的傷害,看完以後纔發現,抗戰前後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裏,日本陸軍部隻手遮天的程度是如此可怕。與其說是主流報紙迎閤時局的做法在毀滅日本的輿論場,倒不如說是陸軍部把控朝政在毀滅日本的政治生態。PS:日本報紙的標題真是各種不對仗押韻而且奇奇怪怪的……
評分##妨礙新聞自由會導緻國傢滅亡。很有警示意義啊。
評分##“戰爭總是要血祭上‘新聞自由’,這自古以來就沒變”。作者用瞭翔實的史料、客觀的態度闡述瞭日本新聞自1931至1945年間的變化及其背後原因。從沒想過通過控製紙張數量也能進行言論統製,也從未深刻地體會到媒體之於公眾、政治的影響有如此之巨大。最後的譯者記很感動,曆史薄得像一張紙,以紙為鑒。
評分##隻看瞭前麵一章,好奇後麵的具體發展。8月16號日本報紙空版上市,因為前一秒還在鼓吹焦土作戰一路凱歌的編輯記者無法180度轉彎麵對戰敗消息交代他們曾經的隱瞞,於是迎來從上到下的辭職……
評分##本書冷靜記錄二戰前後日本媒體的細節,極贊。石橋湛山在九一八事變之後對日本國內政治和輿論的批評,其中有一篇社論寫道:“有一部分人是依據法律受到瞭言論壓迫。但我認為,今日我國失去言論自由的最大原因是,我國的學者、評論傢、有識之士或是報紙以外的言論機關的經營者,沒有人能像650年前的日蓮一樣,將自己相信的事物毫不隱藏地說齣來,為國傢盡自己最大努力。我認為現在的人連日蓮勇氣的百分之一都沒有。不僅是這樣,我看到有一些人竟然錶麵上迎閤現在的社會輿論,說齣一些根本就不是自己真心的言論。最近我國的非法運動麵臨著,如果走錯一步,就會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這一危險境地。如果說存在力挽狂瀾的方法的話,那就隻可能是言論自由的力量。如果言論自由被壓製,完全窒息瞭的話,國傢一定不會有前途。”有這樣清醒的人士,日本之福也。
評分##“戰爭總是要血祭上‘新聞自由’,這自古以來就沒變”。作者用瞭翔實的史料、客觀的態度闡述瞭日本新聞自1931至1945年間的變化及其背後原因。從沒想過通過控製紙張數量也能進行言論統製,也從未深刻地體會到媒體之於公眾、政治的影響有如此之巨大。最後的譯者記很感動,曆史薄得像一張紙,以紙為鑒。
評分##“戰爭總是要血祭上‘新聞自由’,這自古以來就沒變”。作者用瞭翔實的史料、客觀的態度闡述瞭日本新聞自1931至1945年間的變化及其背後原因。從沒想過通過控製紙張數量也能進行言論統製,也從未深刻地體會到媒體之於公眾、政治的影響有如此之巨大。最後的譯者記很感動,曆史薄得像一張紙,以紙為鑒。
評分##挺好的題材,要是真好好寫可能比這本書還多吧。嗯,戰時朝日的主筆緒方竹虎還是近衛新體製的支持者,大政翼贊會總務。戰後更是做到瞭自民黨副總裁,吉田茂內閣的副總理。嗯,鬍锡進未來的參考方案。
評分##現在的媒體集團還會擔心當初他們擔心的問題嗎?照我看來很不樂觀。P.S.我國的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