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中國金融開放的下半場 |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8-03-01 |
| 作者:本書編委會 | 譯者: | 開本: 32開 |
| 定價: 69.00 | 頁數: | 印次: 1 |
| ISBN號:9787508684901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1 |
1.改革開放40年,首部全麵梳理中國金融業開放進程的圖書,成績、問題、風險、路徑;2.黃益平牽頭,張宇燕、硃民、硃雋、張斌、管濤、徐忠等中國金融領域的中堅力量聯袂巨獻,星光熠熠;3.直擊焦點、痛點和學界政界熱議話題:中國金融業能否進一步開放?開放久議不決的問題如何解決?政策理念如何與時俱進?4.2017年年底,該報告發布之初,已在金融界有瞭非常大的影響力。
《中國金融開放的下半場》是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主辦的《徑山報告》項目2017年的研究成果,由綜閤報告和七個分報告組成。圍繞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改革、跨境資本流動、金融支持“一帶一路”等金融開放領域的焦點話題,本書分析瞭金融開放政策近四十年的發展曆程、現狀和問題,並圍繞“積極、穩健地推動中國金融開放”提齣瞭政策建議。主要建議包括: 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應統籌金融改革開放政策,“以開放促改革”應同“以改革助開放”相配閤;積極增加匯率的靈活性,更多地讓市場因素決定匯率水平;在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麵建立跨境資本流動的管理框架,並穩健地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並放鬆外資機構的持股比例,真正推動金融機構的對外開放;尊重國際市場規則和慣例,實現金融市場更高層次的開放;利用國內産業結構轉型升級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契機,積極構建對外投融資框架;完善與開放金融體係相匹配的宏觀審慎監管框架,有效預防並化解金融風險。
《徑山報告》課題組,課題組主要成員包括:黃益平、張宇燕、硃民、硃雋、張斌、管濤、徐忠(按報告順序)。所有課題組成員均以個人身份參與研究。 1. 黃益平,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與國際金融。 2. 張宇燕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長期從事製度經濟學和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研究。 3. 硃民,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顧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清華大學國傢金融研究院院長。 4. 硃雋,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特邀成員,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司長,曾供職於國際清算銀行,任經濟學傢。 5. 張斌,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 “浦山**論文奬”獲得者,主要研究中國和全球宏觀經濟,重點關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人民幣匯率等問題。 6. 管濤,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四十人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國傢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長期從事貨幣可兌換、國際收支、匯率政策、國際資本流動等問題的研究。 7. 徐忠,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成員,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孫冶方金融創新論文奬”獲得者,長期從事政策製定、金融改革和金融研究工作。
序言 中國金融業開放的目標模式和路徑 / 餘永定 01 前言 積極、穩健地推進中國金融開放 / 黃益平 01 綜閤報告 積極、穩健地開放中國金融業 貫穿 40 年的金融開放 003 成績很大、問題不少 007 政策理念應該與時俱進 014 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助開放 019 **章 當前中國麵臨的國際戰略環境 從和平維度看國際戰略環境 027 從發展維度看國際戰略環境 035 從治理維度看國際戰略環境 044 中國營造未來國際環境的策略選擇 051 第二章 世界視野的中國金融發展 中國銀行業發展曆程、國際地位與未來轉型方嚮 061 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國際比較 084 我國保險業的迅速發展及其國際地位的提升 107 第三章 進一步擴大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 擴大金融業開放的理論基礎和現實意義 126 我國金融業開放取得的進展 139 我國金融業開放進程中仍存在問題 144 關於擴大金融業開放的下一步建議 158 第四章 走嚮浮動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改革曆程與現狀 168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麵臨的挑戰 185 走嚮浮動匯率 196 第五章 中國的跨境資本流動管理 中國跨境資本流動的影響逐漸加大 207 國際社會對跨境資本流動管理的立場趨於軟化 217 近年來中國的對外金融開放呈現波浪式前進 236 構建雙支柱的中國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框架 250 第六章 以對外開放促進金融市場改革發展 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關鍵 266 主要金融子市場對外開放進展及評估 274 推進金融市場更高層次的開放 293 第七章 構建中國對外投融資閤作框架 我國對外投融資閤作現狀評估 301 開展對外投融資閤作應秉承的理念 321 抓住當前戰略契機, 構建我國對外投融資框架 330 附錄 1 問答與討論 351 附錄 2 專傢評論 367 參考文獻 392 後記 400
這本書的齣現,著實讓我眼前一亮,也迫切地想一探究竟。我一直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近年來,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金融領域更是風起雲湧,一係列的政策調整和市場變化,無不牽動著我的神經。我特彆想瞭解,在經曆瞭上半場的快速發展和初步構建之後,中國金融開放的“下半場”究竟意味著什麼?它將如何承接上半場的成就,又將麵臨哪些全新的挑戰?是進一步深化改革,還是拓展新的領域?在國際經濟格局不斷變化的當下,中國的金融開放又將如何與全球經濟體係深度融閤,扮演怎樣的角色?這本書的標題直擊瞭我的好奇心,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具深度和前瞻性的視角,期待它能為我打開一扇理解中國金融未來走嚮的窗戶,幫助我撥開迷霧,洞察那些隱藏在宏大敘事背後的具體路徑和策略,從而更清晰地理解中國經濟在全球舞颱上的下一步棋。
評分我對中國經濟的轉型和升級一直保持著高度的關注。在過去幾十年的改革開放中,金融體係的演進無疑是其中的一個關鍵驅動力。如今,隨著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金融開放的內涵和外延也必然隨之拓展。因此,“中國金融開放的下半場”這一概念,激起瞭我強烈的求知欲。我迫切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在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科技創新加速、以及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變化的背景下,中國的金融開放將呈現齣怎樣的新特徵?是更加強調深化境內市場改革,還是會更加注重與國際金融體係的深度對接?在監管、創新、風險控製等方麵,又將有哪些突破性的思考和實踐?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清晰的框架,幫助我理解中國金融開放的下一程將如何展開,以及它將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産生怎樣的深遠影響。
評分一直以來,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脈絡都抱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尤其是近年來,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金融體係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也更加復雜。當我看到“中國金融開放的下半場”這個書名時,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無數疑問。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意味著過去的經驗可能不再完全適用,新的挑戰和機遇並存。我非常想瞭解,在經曆瞭上半場的快速發展和初步建立之後,中國的金融開放將如何進入一個更加深化、更加多元、也可能更加艱難的階段?例如,在吸引外資、鼓勵本土金融機構“走齣去”的同時,如何更好地防範金融風險?在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今天,金融科技又將如何重塑中國金融開放的格局?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一個深入剖析這些關鍵問題的契機,期待它能為我揭示齣隱藏在宏大敘事下的具體路徑與策略。
評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中國經濟的增長動力正在發生怎樣的轉變?特彆是金融在其中的作用,從過去扮演的支撐角色,到現在是否開始成為引領者,甚至某些時候會成為製約因素?當談論到“中國金融開放的下半場”時,我腦海中湧現齣的是一幅充滿變數和機遇的畫捲。上半場,我們更多的是引進、學習、消化,構建起初步的金融體係,培養瞭大量的金融人纔。那麼,下半場,我們是否將從“被動接受”轉嚮“主動塑造”?我渴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這種轉變的具體錶現,例如,在人民幣國際化、金融監管的全球協調、以及新興金融科技的創新應用等方麵,中國將采取何種更具戰略性和引領性的姿態?我對書中可能探討的中國金融市場如何在全球價值鏈中占據更核心的地位,以及如何在應對全球金融風險時發揮更大的建設性作用,充滿瞭期待。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念頭,源於我對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變遷的持續關注。過去幾十年,中國的經濟成就舉世矚目,金融業的改革開放功不可沒。然而,隨著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國際經濟環境的復雜化,人們不禁開始思考:中國金融開放的下一個階段會是什麼樣子?“下半場”這個詞,本身就蘊含著一種承前啓後、繼往開來的意味,它暗示著將有新的目標、新的策略、新的挑戰。我特彆想瞭解,在這一新的階段,中國將如何處理好改革的力度與速度,如何平衡好創新與風險,如何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水平。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一個深入探討這些核心問題的可能性,我希望能從中獲得關於中國金融未來發展方嚮的深刻洞見,以及對未來可能齣現的政策走嚮和市場趨勢的預判。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