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國學經典精粹·濛學傢訓必讀本:龍文鞭影 口袋本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濛學傢訓必讀本:龍文鞭影 口袋本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明] 蕭良有 著,賈立芳 譯
圖書標籤:
  • 國學
  • 濛學
  • 傳統文化
  • 教育
  • 傢訓
  • 修身
  • 龍文鞭影
  • 經典
  • 育兒
  • 口袋本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譯心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社
ISBN:9787550243484
商品編碼:2635172729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
開本:32開
用紙:膠版紙
頁數:160
套裝數量:1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目 錄

捲一

一 東……………………………………………005

二 鼕……………………………………………013

三 江……………………………………………016

四 支……………………………………………019

五 微……………………………………………031

六 魚……………………………………………034

七 虞……………………………………………038

捲二

八 齊……………………………………………046

九 佳……………………………………………049

十 灰……………………………………………050

十一 真……………………………………………054

十二 文……………………………………………060

十三 元……………………………………………063

十四 寒……………………………………………066

十五 刪……………………………………………073

捲三

一 先……………………………………………077

二 蕭……………………………………………086

三 肴……………………………………………090

四 豪……………………………………………093

五 歌……………………………………………098

六 麻……………………………………………102

七 陽……………………………………………108

捲四

八 庚……………………………………………120

九 青……………………………………………130

十 蒸……………………………………………132

十一 尤……………………………………………134

十二 侵……………………………………………143

十三 覃……………………………………………149

十四 鹽……………………………………………152

十五 鹹……………………………………………155



在綫試讀


精彩書摘

捲一

一 東

粗①成四字,誨②爾③童濛④。

【注釋】

①粗:粗略,簡單。

②誨:教誨。

③爾:你,指代閱讀本書的人。

④童濛:正處在啓濛階段的兒童。

經書①暇②日,子史③須通。

【注釋】

①經書:儒傢經典。

②暇:空閑時光。

③子:指諸子百傢。史:指各種曆史書籍。

重華大孝①,武穆精忠②。

【注釋】

①重(chóng)華大孝:典齣《孟子·萬章上》。舜帝多次被自己的父親、後母和弟弟謀害,但他在逃生後依然真心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古人認為舜帝是“孝”的典範。重華,舜帝。

②武穆精忠:典齣《宋史·嶽飛傳》。宋高宗召見嶽飛,瞭解到嶽飛背上刺有“精忠報國”四個字,深錶贊揚,於是親手寫下“精忠嶽飛”四個字作為軍旗,明令嶽飛統領嶽傢軍以及其他軍隊。武穆,嶽飛。

堯眉八彩①,舜目重瞳②。

【注釋】

①堯眉八彩:典齣《論衡·骨相》。傳說堯帝的眉毛有八種顔色。

②舜目重瞳:典齣《論衡·骨相》。傳說舜帝的眼睛有四個瞳孔。

商王禱雨①,漢祖歌風②。

【注釋】

①商王禱雨:典齣《淮南子·主術訓》。商湯時期,華夏地區連續齣現七年大旱,太史認為多次嚮上天祈雨而無效的原因是祭品不佳,應當以人為祭品。商湯不忍心殺害他人,於是以自己為祭品,在桑林求雨,祈禱結束後天降大雨。因此,古人認為上天是被商湯不忍殺人的仁慈感動而降雨解救旱情。

②漢祖歌風:典齣《史記·高祖本紀》。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之後,榮歸故裏與父老鄉親飲酒。宴會中,他高唱道:“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後人將這首歌命名為《大風歌》。

秀巡河北①,策據江東②。

【注釋】

①秀巡河北:典齣《後漢書·光武帝紀》。光武帝劉秀起初擁護更始帝,參加起義軍反抗王莽,隨後奉命巡查黃河以北地區,在此受到百姓的支持,並以此為根基統一全國,建立東漢政權。

②策據江東:典齣《三國誌·吳書》。東漢末年,孫策占據江東,死後由其弟孫權繼承權力,zui終建立瞭東吳政權。

太宗懷鷂①,桓典乘驄②。

【注釋】

①太宗懷鷂(yào):典齣《隋唐嘉話》。某次唐太宗玩鷂,恰逢魏徵奏事,唐太宗擔心魏徵說自己玩物喪誌、不理朝政,於是將鷂藏在懷裏。魏徵知情後並不點破,而是故意拖延奏事時間,zui終導緻鷂悶死在唐太宗的懷裏。

②桓典乘驄(cōng):典齣《後漢書·桓典傳》。東漢禦史桓典不畏權貴,經常上書抨擊權勢者的惡行。桓典經常騎著一匹驄馬,當他外齣時城中權貴紛紛避開。

嘉賓賦雪①,聖祖吟虹②。

【注釋】

①嘉賓賦雪:典齣《雪賦》。西漢文帝之子梁王與眾賓客在兔園賞雪時,命司馬相如作賦詠雪。

②聖祖吟虹:典齣《碧裏雜存》。硃元璋微服齣巡時,隨口作瞭詠彩虹的兩句詩,偶遇的彭友信立刻後續兩句,硃元璋大贊其纔,次日便召他入朝為官。

鄴仙鞦水①,宣聖春風②。

【注釋】

①鄴仙鞦水:典齣《鄴侯外傳》。賀知章看到少年李泌,稱其眼如鞦水般明淨,必是宰相之纔,後來應驗。

②宣聖春風:典齣《尚友錄》。漢武帝詢問東方朔“孔子和顔迴誰的道德更為高尚”,東方朔將顔迴的道德比喻成讓整座山都芬芳的桂樹,將孔子的道德比喻成撫慰萬物的春風。

愷崇鬥富①,渾濬爭功②。

【注釋】

①愷崇鬥富:典齣《世說新語·汰侈》。西晉時期王愷和石崇比富,晉武帝賜給王愷一棵兩尺多高的珊瑚樹,石崇看後故意將其打碎,不待王愷發怒,便揚言還他一棵。後來,石崇的僕人從傢中搬齣六七棵三四尺高的珊瑚樹。

②渾濬(jùn)爭功:典齣《晉書·王濬傳》。西晉時期,在滅吳戰爭中,王渾先攻打吳軍但不敢過江,而王濬則率先過江攻入吳國都城。後來,二人嚮晉武帝互報對方短處,為自己爭功。

王倫使虜①,魏絳和戎②。

【注釋】

①王倫使虜:典齣《宋史·王倫傳》。王倫奉命到金國議和並接迴被俘虜的宋徽宗和宋欽宗,不料金國背信棄義,反而將王倫扣留。zui終,寜死不肯投降的王倫被金人殺害。

②魏絳(jiàng)和戎:典齣《左傳·襄公四年》。戎族想與晉國議和,而晉國國君認為戎族不可信。魏絳嚮晉國國君闡述與戎族和睦相處的好處,zui終促成瞭議和,換來瞭和平。

恂留河內①,何守關中②。


  前言

前言

《龍文鞭影》原名《濛養故事》,原作者是明萬曆年間著名學者蕭良有,後經安徽人楊臣諍加以增訂,改名《龍文鞭影》。龍文,是古代的一種良馬,這種馬見到鞭子的影子就會急速奔跑,本書書名體現瞭作者對少年兒童的寄望,希望每一個青少年從看這本書開始,走上成為“寶馬良駒”的道路。

蕭良有(1549—?),字以占,號漢衝,漢陽人,自幼聰穎異常,有“神童”之譽。明萬曆八年(1508)會試第一,進翰林院任修撰之職,後任國子監祭酒,聲極一時。國子監是封建時代國傢zui高學府,祭酒相當於現在的校長。蕭良有以祭酒之職親自撰寫濛書,足見那時人們對濛學教育的重視程度。除本書外,他的其他著作全部收錄於《王堂遺稿》中。

本書通用四言,皆為短句,且上下對偶,以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為主要內容,逐聯押韻,全書按韻編排,是一本重要的濛學讀物。全書故事包羅萬象,從《莊子》至古代神話、小說、筆記,如《搜神記》《列仙傳》《世說新語》等書均成為其故事齣處,曆史上許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諸葛亮、司馬遷、李白、杜甫、硃熹等人的逸聞趣事,都被輯錄於其中,並包含孟母斷機、毛遂自薦、荊軻刺秦、鷸蚌相爭、董永賣身、紅葉題詩等兩韆多個典故以及各類自然知識,文字簡練扼要,故事梗概簡明,稱得上是一本“典故大全”。

《龍文鞭影》在眾多兒童啓濛典籍中,是掌故、知識類濛書的代錶。與傳統的《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相比,它在知識性和趣味性上更強,而與“四書五經”等典籍相比又較為易懂,可謂是濛書中承上啓下的經典書籍。

隨著國學熱的興起,《龍文鞭影》成為當代青少年閱讀的良好選擇,在瞭解中國曆史人物、典故、風俗的同時,能夠從中學習到做人做事的道理,提高個人的品德修養。

zui後,本書注解用詞精練,言簡意賅,以錶達思想觀念為本,對於每一個曆史故事的前因後果未能翔實寫盡,建議讀者在閱讀中遇到感興趣的地方時自地查閱相關資料,掌握更詳細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



內容簡介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   龍文鞭影(中華國學經典精粹·濛學傢訓必讀本)
ISBN:   9787550243484
齣 版 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定    價:   12 元
作    者:   (明)蕭良有,著,賈立芳,譯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語種:中文
  齣版時間:2015-07-01   版次:1   頁數:160
  印刷時間:2015-07-01   印次:1   字數:130韆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