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国家的奶酪(避税天堂调查)(精)

谁动了国家的奶酪(避税天堂调查)(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杜蘅... 编
图书标签:
  • 避税天堂
  • 国际金融
  • 经济调查
  • 税务筹划
  • 全球化
  • 经济犯罪
  • 金融风险
  • 政治经济
  • 商业分析
  • 调查报告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土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东师大
ISBN:9787567555198
商品编码:26521174035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谁动了**的奶酪(避税天堂调查)(精)
  • 作者:(法)加布里埃尔·祖克曼|译者:杜蘅
  • 定价:32
  • 出版社:华东师大
  • ISBN号:9787567555198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6-09-01
  • 印刷时间:2016-09-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154
  • 字数:50千字

编辑推荐语

作者法国加布里埃尔·祖克曼以一种科学的方式展现了离岸金融的线路:从瑞士到开曼岛,从卢森堡到新加坡。 这本《谁动了**的奶酪(避税天堂调查)(精)》针对这两种错误的观点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理论。本书也披露了巨额财富和跨国公司实施逃税的具体方式。

内容提要

金融**化增加了富人们避税的可能性。财政公 平的基本原则和**金融的良性运作被一小部分不法 地区所破坏,他们侵蚀着民族**的主权。瑞士、开 曼群岛、卢森堡……这些意味深长的名字掩盖着一个 可怕的事实:一小群**富豪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避 税。
     借助于新的研究方法,作者法国加布里埃尔·祖 克曼评估了这一现象的规模:这些避税天堂控制了5 。8万亿欧元,相当于家庭金融资产的8%。偷税漏税 的秘密轨迹**得到如此清晰的揭示,经济调查涵盖 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数据和全世界各个**。然而本 书并未停留于揭露事实。作者在由杜蘅翻译的《谁动 了**的奶酪(避税天堂调查)(精)》一书中提出 了一个实用而合理的反对金融不透明的行动方案,一 个具体而又详细的计划去向那些蒸发的财富征税:实 施商业制裁,建立***别的金融地籍名簿,对资产 设置总税收。
     避税天堂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是民主制度的 公敌,**之间的联合将使避税的天堂处于失败的境 地。
    

作者简介

杜蘅,1993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法语系,1995年获得法国鲁昂大学对外法语硕士学位。1999-2002年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任教,现在某外企从事采购和翻译工作。曾翻译过童话《洞里洞外的小老鼠(二)》、莫里亚克的散文等。 加布里埃尔·祖克曼(Gabriel Zucman),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助理教授,加州伯克利大学研究员,主要致力于研究**财富分配问题。2013年获得巴黎经济学院博士学位,指导教授为法国**经济学家、《21世纪资本论》作者托马斯·皮凯蒂。

目录

引论 行动起来抵制避税天堂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避税天堂的代价
金融的象征权力
第一章 一个世纪以来的离岸金融
一个避税天堂的诞生
证券之谜
瑞士金融大**
对伯尔尼的**威胁
瑞士作为金融中心的黄金时代
新兴避税天堂的伪竞争
魔鬼三角:维珍群岛—瑞士—卢森堡
瑞士地位:1.8万亿欧元
第二章 **缺失的财富
家庭金融资产的8%
卢森堡深渊
7.5万亿还是21万亿
一个保守的估算
**税收损失高达1300亿欧元
法国的具体情况
国债和隐匿财产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前车之鉴
自动征询信息的诞生
“申请型”信息征询的假面闹剧
从卡于扎克事件中汲取的教训
对海外纳税法案的期待
储蓄指令引起的轩然大波
第四章 怎么办?新办法
金融惩治贸易惩治
合理而现实的惩治
关税提案
关于卢森堡的情况
卢森堡:进还是出
世界金融账户名簿
资产税
跨国企业的避税技巧
21世纪的企业税
结论


《裂痕:财富、权力与秘密的交织》 引言: 在现代社会错综复杂的金融网络中,隐藏着无数鲜为人知的角落。这些角落,如同幽深的裂痕,吞噬着巨额财富,塑造着全球格局,却鲜少被公众所窥探。它们是欲望的温床,是权力的放大器,更是秘密的守护者。当真相被层层迷雾笼罩,当公正受到微妙的侵蚀,我们不禁要问:在这无形的裂痕之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力量?又是什么,在悄然地改变着世界的运作方式? 第一章:无形的国度——避税天堂的崛起 本章将深入剖析“避税天堂”这一概念的起源与演变。我们不会直接提及具体的国家名称,而是聚焦于那些能够提供极端金融隐私和低税负环境的地区所共有的特征。它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更像是一个个独立于普通法律管辖的金融飞地。我们将追溯这些避税天堂的早期形态,从历史上的海盗藏宝地、早期的自由港,到如今高度专业化的离岸金融中心。 我们将详细阐述它们如何通过立法、政策和金融创新,吸引了全球的资本流动。这包括对公司注册、信托设立、银行账户开设的极度便利化,以及对信息披露近乎为零的要求。这些机制的建立,并非偶然,而是精心设计的产物,旨在为寻求规避税收、隐藏资产或进行非法交易的个人和组织提供庇护。 本章还会探讨这些避税天堂得以繁荣的宏观经济和社会因素。全球化进程、资本的自由流动、以及日益增长的财富不平等,都为避税天堂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我们将审视那些驱动资本流向这些隐秘角落的根本原因:对税负的恐惧,对隐私的极度渴望,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对法律监管的规避。 第二章:财富的暗流——资金的隐秘去向 本章将聚焦于资金如何在高效率地流入避税天堂,以及这些资金在其中如何被处理和隐藏。我们将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而非具体的人名或机构名,来描绘资金流动的轨迹。这可能涉及跨国企业利润的转移、富裕个人资产的配置、甚至是某些非法所得的洗白过程。 我们将深入探讨各种金融工具和法律结构的运用,例如空壳公司、信托基金、以及复杂的持股架构。这些工具如同精密的“管道”,将巨额财富从主流经济体系中分离出来,输送到避税天堂的“容器”中。我们将剖析这些结构的设计原理,以及它们如何有效地阻断信息链条,使得资金的最终受益人和实际控制人变得模糊不清。 本章还会触及“合法避税”与“非法逃税”之间的界限。虽然避税天堂的许多操作在法律的灰色地带游走,但其背后隐藏的动机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值得深思的。我们将探讨这些资金的隐秘去向,可能对国家税收、公共服务以及社会公平所带来的潜在影响,而无需直接点名具体的税种或国家的经济状况。 第三章:权力掮客——金融精英与政治影响 本章将揭示金融精英、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在避税天堂体系中的角色,以及他们如何成为财富与权力之间的“掮客”。这些专业人士并非简单地提供服务,而是作为整个体系的设计者、维护者和使用者。他们利用对国际金融法规和税收制度的深刻理解,为客户量身定制复杂的避税方案。 我们将探讨这些专业人士如何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法律漏洞,为客户谋取巨额利益。他们的知识和网络,使得他们能够穿梭于不同的司法管辖区,巧妙地规避监管。本章还会审视这些人与政界之间的潜在联系。在某些情况下,金融精英的影响力可能会渗透到政策制定过程中,从而进一步巩固避税天堂的优势地位。 我们将从宏观角度分析这种权力掮客现象可能造成的后果。当巨额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并且能够不受有效监管时,可能会加剧社会贫富差距,影响政府的财政能力,甚至可能动摇民主制度的基础。我们将通过分析其运作模式,来呈现这种复杂交织的关系。 第四章:裂痕之痛——全球性影响与未来挑战 本章将升华主题,从全球视角审视避税天堂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我们将不再局限于资金流动本身,而是探讨其对全球经济秩序、社会公平以及国际合作所造成的挑战。 在经济层面,避税天堂可能导致全球税基的侵蚀,削弱国家政府的财政收入,从而影响其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这可能加剧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鸿沟。 在社会层面,当财富能够轻易地被隐藏和转移时,可能会助长腐败,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并削弱公众对经济和政治体系的信任。这可能引发社会不满,甚至动摇社会稳定。 在国际合作层面,避税天堂的存在使得各国在打击跨国犯罪、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等方面面临巨大阻碍。信息不透明和司法管辖权的冲突,使得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变得异常困难。 本章的最后,我们将展望未来,探讨应对避税天堂所带来的挑战的可能性。这可能包括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提高金融透明度、以及改革现有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我们将探讨这些改革可能面临的阻力和潜在的解决方案,旨在勾勒出一个更加公正和透明的全球金融未来。 结语: 《裂痕:财富、权力与秘密的交织》并非一本简单的揭露性作品,而是一次对现代金融世界深层运作机制的深度探索。它试图穿透层层迷雾,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裂痕如何影响着我们的世界,以及我们如何才能弥合这些裂痕,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繁荣的未来。这本书的目的是引发思考,而非提供简单的答案,它邀请读者一同审视那些隐藏在财富与权力背后,影响深远的秘密。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谁动了国家的奶酪(避税天堂调查)(精)》这本书,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感到一种“醍醐灌顶”的体验。作者的叙事角度非常独特,他仿佛站在一个局外人的位置,但又对局内的“游戏规则”了如指掌。他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将那些原本非常隐晦的金融操作,以一种清晰可见的逻辑呈现出来。书中对“避税天堂”的描述,不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将其置于一个宏大的全球经济背景下进行考察,分析了其产生的历史原因、运作模式以及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书中提出的那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它们不仅引导读者去思考,更激发了对现有体系的质疑。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信息的不对称和规则的不公平,是如何能够被利用来积累财富,又如何对社会发展产生阻碍。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对于想要了解全球经济运作奥秘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分

《谁动了国家的奶酪(避税天堂调查)(精)》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硬核”程度。作者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显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不仅仅是采访和文献研究,更是对各种金融工具、法律条款以及国际监管体系有着非常透彻的理解。他能够清晰地解释那些普通人难以理解的金融术语和复杂的避税结构,并且用相对易懂的语言呈现出来,这一点非常难得。读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像是进入了一个庞大而隐秘的金融迷宫,而作者就是那个能够指引方向的向导。他不仅展示了迷宫的结构,更指出了那些隐藏在其中的“出口”和“陷阱”。书中提供的具体数据和案例,更是为作者的论点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让你无法质疑其研究的严谨性。虽然有些地方的专业性稍强,需要反复阅读才能完全理解,但正是这种深度,才使得这本书具有了非凡的价值,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那些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隐形力量。

评分

这本《谁动了国家的奶酪(避税天堂调查)(精)》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引人注目,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一抹醒目的亮黄色,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隐藏财富和秘密交易的故事。我在书店里随意翻看,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有感染力,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学术报告,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侦探,一步步地抽丝剥茧,揭示着那些隐藏在“避税天堂”背后的错综复杂的网络。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真相的执着和对社会公平的呼唤,让我感到一种强烈的共鸣。尽管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从目录和一些节选的章节来看,这本书显然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和信息搜集,这一点非常可贵。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罗列,更包含了作者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让人不禁想知道,那些被掩盖的“奶酪”到底是谁在觊觎,又以何种方式转移。这本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专业、深入,又带有一丝揭秘的悬念感,非常期待能通过这本书了解更多关于全球经济运作中不为人知的一面。

评分

我最近读了《谁动了国家的奶酪(避税天堂调查)(精)》,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没有采用那种枯燥乏味的法律条文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甚至有些戏剧性的方式,将一个原本可能枯燥的话题变得引人入胜。他笔下的“避税天堂”不再是冰冷的概念,而是充满活力的、甚至是有些狡黠的实体,它们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全球的财富。书中对一些具体的案例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让我看到了那些巨额资金如何在不同的司法管辖区之间穿梭,是如何利用法律的灰色地带逃避监管的。读这本书的过程,仿佛在经历一场智力冒险,不断挑战你对现有经济体系的认知。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揭露问题,而是尝试去探讨这些行为对普通民众、对国家财政带来的深远影响,这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揭秘”,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反思,让人在阅读后久久不能平静,思考着如何才能构建一个更公平、更透明的全球金融环境。

评分

这本书的气质非常沉稳,但又不失力量。《谁动了国家的奶酪(避税天堂调查)(精)》在文字表达上,给我一种沉静的观察和深刻的反思。它不是那种煽情或者哗众取宠的作品,而是以一种非常理性的态度,去剖析“避税天堂”这一现象背后的逻辑和机制。作者在叙述时,并没有过多的情绪化表达,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事实的尊重和对真相的追求,却更具震撼力。他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案例进行比对分析,展现了全球资本流动中的一些不平等和不透明之处。读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巨大的全球财富流转的图景,而“避税天堂”正是其中一个关键的节点。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习以为常的经济秩序,可能隐藏着许多我们未能触及的角落。这本书更像是一种“知识的启迪”,它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经济问题,并对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