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林風聲》與《彼得•潘》譯者楊靜遠女士1941—1945年間的日記選編
* 20世紀40年代抗戰大後方中國知識階層生存狀態的儒林外史
* 如實記錄瞭戰時艱苦條件下青年學子的思想變化和文化生活
《讓廬日記 :1941—1945》是楊靜遠女士1941—1945年間的日記選編,記敘瞭第二次世界大戰背景下,中國戰區的一角——四川樂山武漢大學這所偏安大後方的最高學府裏一群高級知識分子紛紜雜遝的生存狀態和心理情勢。日記的主人公以一個女大學生熱切敏感的心,不但對各色人物進行觀察、描繪、分析和評說,而且也如實記錄瞭戰時艱苦條件下青年學子的思想變化和文化生活,對樂山當地風景和民俗的描繪更使得這部作品具有瞭水墨山水一般美的意境。
很有史料價值,作者鼓起勇氣齣版是完全正確的。和陳小瀅的《紀念冊》構成瞭雙子星。
評分##民國女力
評分##情真意切,不僅能看到大後方當時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況,也可以體會到一位女子的心境。1.女生之間的感情有時真是微妙,比如楊靜遠和冼岫初識似又不止於友情;2.在遇到顧耕之前楊靜遠對於戚光、硃明、考昭緒的心境讓我對女性的愛情更多瞭些瞭解;3.作者剛開始的中立立場,在見識到國民政府的腐敗以及冼群、鬍鍾達等人的影響下漸漸轉入左派;4.日記中還可以看到白崇禧、馮玉祥等人的邊角料,一些買皮鞋、配眼鏡之處更可看到通脹的嚴重;5.作者敏感也見於日記各處,為蘇雪林抱不平、哀悼王夢蘭的逝去、與母親的隔閡等。
評分##我們如何評價一本日記?如何安放私人的曆史敘事?我們恐怕不能輕易地將情感投射到作者身上,也不能粗暴地批判其缺乏普遍性……之於我,一方麵這是一手研究資料,值得珍視,另一方麵這日記足夠真誠,情感飽滿。寫字、讀書、待人都是如此,真誠永遠最難得,也最頂用。
評分##以前一直就囿於提到戰火中校園隻想到西南聯大,另一個視角切入樂山武大還是蠻有意思的。寫愛情寫得格外細膩動人。種草瞭很多書,蠻有收獲的。
評分##我太愛瞭!越讀越喜歡!楊靜遠老師簡直是我的靈魂知音!!!我也好喜歡顧耕!!!這套書我一定好好珍藏!!!
評分##用瞭三個星期的時間,斷斷續續地讀完瞭《讓廬日記》,雖然是和齊邦媛相同年紀也在敵後區讀武大的同學,楊靜遠的這四年的武大生活和齊邦媛完全不同,她享受到瞭各種大學時期的社團活動,唱歌,演戲,聽音樂,寫作,這些都得益於自己的高級知識分子父母。同時作者在大學的最後時期開始瞭戀愛。透過這本書,我們還是能夠很好的瞭解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們的天之驕子如何度過他們缺衣少穿,時刻遭受日軍的轟炸危險,或是淪陷的可能。本書還是有一定的曆史價值的。
評分很有史料價值,作者鼓起勇氣齣版是完全正確的。和陳小瀅的《紀念冊》構成瞭雙子星。
評分##大後方高級知識分子對抗戰的記錄。關於44年是真慌瞭。對應鄭天挺的看更好。 物價對應通脹螺鏇更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