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 |
| 书名: | 边坡工程 |
| 作者: | 吴顺川 |
| ISBN: | 9787502471736 |
| 出版社: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 定价: | 59.00元 |
| 其他信息( 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 | |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胶订 |
| 出版时间:2017--01 | 版次:1 |
| 页码: | 字数: |
| 内容简介 |
| 本书对边坡工程失稳机理、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坡体加固措施等理论进行了全面且系统的介绍,涵盖了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设计方法、安全系数确定方法、计算参数选择及加固控制理论等。本书为高等工科院校采矿工程和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 图书目录 |
| 暂无内容 |
| 文摘|序言 |
| 暂无内容 |
| 作者介绍 |
| 吴顺川(1969-),男,博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人事部新世纪人才工程人选(2009)、科技北京领军人才(2015)、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06)、北京青年工程师(2009)。北京科技大学党员、师德个人、工作者。享受特殊津贴。 |
作为一名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感兴趣的研究者,我深切关注边坡工程在其中的作用。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宝贵的视角。我惊叹于作者在分析不同地质条件下边坡失稳原因时,能够如此精准地把握关键因素,并将其与水文、气候等外部环境因素相结合。书中对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的论述,更是让我印象深刻。我以前总是认为地下水的影响仅仅是提高孔隙水压力,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才了解到地下水还会对土体产生浸润、冲刷等一系列复杂作用,进而可能诱发边坡滑塌。此外,书中关于边坡防护工程的设计理念和施工要点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关于植被边坡和生态护坡的介绍,让我看到了边坡工程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可能性。这本书的内容给我带来了许多新的启发,为我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评分我一直认为,边坡工程是一门既需要科学严谨性,又需要工程实践经验的学科。这本书完美地结合了这两点。作者在讲解复杂的力学原理时,总是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并配以形象的比喻,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理解。同时,书中大量的工程实例,特别是那些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分析,都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滑坡事故原因时,总是会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被忽视的细节。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边坡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书中对于边坡监测和预警体系的构建,以及应急预案的制定,也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阐述。这些内容对于提升边坡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内容充实、理论与实践兼顾的优秀著作,我从中获益匪浅。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和内容深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作为一个对边坡工程有一定了解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梳理该领域知识的书籍。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仅仅是罗列各种理论和公式,而是将它们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边坡的形成机制,到各种加固和支护措施的原理,再到后期维护和风险管理,每一个部分都讲解得非常透彻。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探讨不同加固方法的有效性时,会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这让我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书中还对一些前沿的边坡工程技术进行了介绍,比如利用数值模拟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以及一些新型的加固材料和施工技术。这让我感受到了边坡工程领域的活力和发展趋势。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棒,它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温度,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佳作。
评分我是一名刚入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边坡问题,之前很多理论知识都停留在比较模糊的阶段,直到我接触到这本书。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用极其清晰易懂的语言,将那些抽象的力学原理具象化。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关键概念时,总是会引用大量的图表和示意图,这极大地帮助了我理解那些复杂的受力分析和变形过程。书中对于滑坡机理的讲解,可以说是详尽入微,从初始的微小变形到最终的整体失稳,每一个环节的描述都非常到位。我还学到了很多关于边坡监测和预警的实用技术,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如何处理监测数据异常以及如何根据监测结果做出风险评估。这些知识在我的日常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应对各种边坡风险。这本书的内容涵盖面广,但又不失深度,无论是作为初学者的入门读物,还是作为资深工程师的参考手册,都显得游刃有余。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眼前一亮,虽然封面设计朴实无华,但翻开第一页就感受到一股扎实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我一直对地质和工程的交叉领域抱有浓厚兴趣,边坡工程更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惊叹于作者对复杂地质条件的细致洞察,以及如何将其转化为实际工程应用的可能性。书中对于不同类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从理论推导到实际案例的剖析,都做得相当深入。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回避那些极其细微但又至关重要的细节,比如不同岩土力学参数的选取、监测数据的解读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的处理预案。这些内容对于我这样想要深入理解边坡工程原理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宝藏。而且,我注意到书中在介绍方法时,还会穿插一些历史性的回顾,说明某些理论是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发展演变的,这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也让我对整个学科有了更宏观的认识。可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边坡工程世界的大门,让我对其复杂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