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01平法钢筋计算精讲(第4版)

G101平法钢筋计算精讲(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彭波 著
图书标签:
  • 钢筋计算
  • 结构设计
  • 平法规范
  • G101
  • 建筑工程
  • 土木工程
  • 混凝土结构
  • 计算手册
  • 精讲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9787519816728
商品编码:26838711552
出版时间:2018-02-01

具体描述

作  者:编者:彭波 著作 定  价:86 出 版 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2月01日 页  数:273 装  帧:平装 ISBN:9787519816728 暂无

内容简介

暂无
《钢筋工程施工图识读与计算基础》 前言 在浩瀚的建筑工程领域,钢筋作为骨骼,支撑着宏伟的建筑结构,其精确的设计与计算是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本书旨在为广大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学生及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套系统、全面的钢筋工程施工图识读与计算基础理论与实践指导。我们将从识读最基本的建筑施工图入手,逐步深入到钢筋工程图纸的解读,进而掌握各类钢筋的计算方法,最终能够独立完成钢筋工程量的估算与工程预算的编制。本书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涵盖钢筋工程的基础知识、图纸要素、计算规则、常用钢筋的识读与计算技巧,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帮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钢筋工程的核心技能。 第一章 钢筋工程基础知识 1.1 建筑结构与钢筋的作用 建筑结构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载体,其稳固与安全至关重要。钢筋作为混凝土结构中的主要受力构件,其作用是承受拉力。混凝土虽然抗压性能优异,但抗拉性能却相对较差,容易开裂。通过在混凝土中配置受拉钢筋,可以有效地弥补混凝土的这一缺陷,大大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延性,使其能够抵御各种荷载,如自重、活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钢筋的种类繁多,根据其性能和用途,可分为光面钢筋、带肋钢筋、高强度钢筋等,不同类型的钢筋在结构设计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1.2 钢筋的种类与规格 钢筋的种类和规格是钢筋工程计算的基础。常见的钢筋种类包括: 普通钢筋(HRB系列):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钢筋,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塑性,表面带有肋,能够与混凝土形成良好的握裹。HRB系列钢筋根据屈服强度不同,又细分为HRB335、HRB400、HRB500等不同等级,数字越大表示强度越高。 热轧带肋钢筋(HPB系列): 主要为HPB235,强度等级较低,通常用于非主要受力构件或对强度要求不高的部位。 高强度钢筋: 包括冷轧带肋钢筋(CRB系列)和钢绞线等,用于承受更高的拉力,如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 钢筋的规格主要由其直径来区分,如直径为6mm、8mm、10mm、12mm、14mm、16mm、18mm、20mm、22mm、25mm、28mm、32mm、36mm、40mm等。钢筋的直径直接影响其截面积,进而影响其承载能力和工程量。 1.3 钢筋工程常用术语解释 钢筋代号: 用于表示钢筋的种类、强度等级、加工形式等。例如,HRB400表示热轧带肋钢筋,强度等级为400MPa。 钢筋断面: 指钢筋在垂直于轴线的平面上的截面形状,通常为圆形。 钢筋长度: 指钢筋的实际长度,在计算中需要考虑弯钩、弯折等长度。 钢筋重量: 指钢筋单位长度的重量,通常根据钢筋的直径查阅相关表格或根据公式计算。 钢筋连接: 指将两根钢筋连接起来形成连续受力构件的方法,常见的有焊接、绑扎、机械连接等。 钢筋保护层厚度: 指钢筋外缘到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最小距离,用于保护钢筋免受锈蚀,并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第二章 钢筋工程施工图识读 2.1 建筑施工图的基本构成 建筑施工图是工程建设的蓝图,它反映了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以及各部分的构造和尺寸。通常包括: 总平面图: 表示建筑物在场地中的位置、朝向、道路、绿化等。 建筑平、立、剖面图: 详细表示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外形、内部空间划分以及垂直方向的构造。 各层平面图: 描绘每一层的房间布置、墙体、门窗位置、尺寸等。 节点详图: 对关键部位的构造进行放大和细化,如楼梯、阳台、节点连接等。 其他图纸: 如给排水图、电气图、暖通图等,协同完成整个建筑的设计。 2.2 钢筋工程图纸的要素 钢筋工程图纸是建筑施工图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详细地描述了结构构件中钢筋的配置情况。理解钢筋图纸需要掌握以下关键要素: 结构平面图(钢筋): 通常是在建筑平面图的基础上,叠加显示结构构件(如梁、板、柱、墙)的钢筋布置。主要包括: 梁钢筋图: 标注梁的截面尺寸,以及梁底、梁顶、梁侧的受力钢筋、架立钢筋、箍筋等的直径、根数、间距、搭接长度、弯钩和锚固等信息。 板钢筋图: 标注板的厚度,以及板面的钢筋(受力钢筋、分布钢筋)的直径、间距、方向、搭接和锚固等信息。 柱钢筋图: 标注柱的截面尺寸,以及柱身纵向钢筋的直径、根数,箍筋的直径、间距、形式等信息。 墙钢筋图: 标注墙体的厚度,以及墙体双向的钢筋(纵筋、分布筋)的直径、间距、搭接和锚固等信息。 结构构件配筋详图: 对某些特殊的或重要的结构构件,会单独绘制配筋详图,以更清晰地展示钢筋的布置细节。 钢筋表(钢筋明细表): 这是理解和计算钢筋工程量的关键。钢筋表通常会列出每一根(或每一批)钢筋的详细信息,包括: 构件名称: 指明该钢筋所属的结构构件,如“梁B1”、“板S1”、“柱Z1”。 钢筋位置: 如“梁底”、“梁顶”、“板受力筋”、“柱箍筋”。 钢筋直径: 如“Φ10”、“Φ12”。 钢筋等级: 如“HRB400”。 钢筋数量: 指该种钢筋在构件中的根数。 钢筋理论长度: 指单根钢筋的理论计算长度,不包括弯钩和搭接。 弯钩/弯折: 标注弯钩的内径、弯折的角度和长度。 搭接: 标注搭接的长度。 锚固: 标注锚固的长度。 形状: 对于特殊形状的钢筋,会通过编码或图示说明。 重量(或理论重量): 根据钢筋直径和长度计算得出的理论重量。 节点详图: 详细展示钢筋在复杂节点处的连接、锚固、搭接方式,如柱与梁的连接、板与梁的连接、墙体与楼板的连接等。 2.3 常见钢筋符号的识读 在钢筋图纸中,会有各种符号来表示不同的钢筋信息,熟练掌握这些符号是识读图纸的基础: 直线型钢筋: 用直线表示,旁边标注直径、数量、间距等。 弯折型钢筋: 用折线表示,弯折处的角度和长度会通过标注明确。 弯钩型钢筋: 用弯钩形状表示,弯钩的内径和角度会通过标注明确。 箍筋: 通常用闭合的图形表示,并标注其直径、间距和形状(如方形、圆形、梅花形)。 分布筋: 在板类构件中,用与受力筋垂直或平行的短线表示。 搭接符号: 通常用重叠的短线或特定符号表示钢筋的搭接。 锚固符号: 通常用加长弯钩或特定符号表示钢筋的锚固。 第三章 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 3.1 钢筋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钢筋的理论重量计算是工程量计算的基础。根据钢筋的直径,可以计算出其单位长度的重量。常用的计算公式为: W = π (d/2)^2 ρ L / 1000 其中: W: 钢筋的理论重量(kg) π: 圆周率(取3.14159) d: 钢筋的公称直径(mm) ρ: 钢材的密度(通常取7850 kg/m³,即7.85 g/cm³) L: 钢筋的长度(m) 更简便的计算公式为: W = d² L 0.00617 其中: W: 钢筋的理论重量(kg) d: 钢筋的公称直径(mm) L: 钢筋的长度(m) 0.00617: 是根据钢材密度和单位换算得出的系数。 3.2 钢筋长度的计算 钢筋的长度计算是计算钢筋理论重量的关键。在计算钢筋长度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构件尺寸: 根据结构图纸,准确读取构件的尺寸,如梁的跨度、板的尺寸、柱的高度等。 钢筋的配置位置: 钢筋在构件中的布置方式决定了其长度。例如,梁底的受力钢筋其长度通常等于梁的跨度加上两端的锚固长度。 弯钩和弯折: 钢筋在端部通常需要弯曲成弯钩,以增加其锚固性能。弯钩的长度根据规范要求计算,通常为12倍d(d为钢筋直径)。梁底和顶部的钢筋,其弯钩的方向会相互错开。梁上的架立筋通常需要弯折,弯折的长度也需要准确计算。 搭接长度: 当钢筋长度不足以满足构件长度时,需要进行搭接。搭接长度根据钢筋的直径、等级以及所处构件的受力情况,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取值。 伸入支座长度: 钢筋需要伸入支座(如墙体、柱、梁)一定长度,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3.3 各种构件钢筋的计算要点 梁钢筋计算: 梁底受力钢筋: 长度通常为梁净跨度 + 2 锚固长度(不含弯钩)+ 2 弯钩长度(如弯钩长度按12d计算,则212d)。 梁顶受力钢筋: 长度与梁底受力钢筋类似,但需要考虑在支座处的锚固和搭接。 架立筋: 长度通常等于梁的截面宽度 + 2 弯钩长度。 箍筋: 长度为(梁的截面宽度 + 梁的截面高度) 2 + 2 弯钩长度(如210d),并乘以箍筋的根数。箍筋的间距按照图纸要求确定。 板钢筋计算: 受力钢筋: 长度通常为板的短边尺寸(或长边尺寸)+ 2 锚固长度(或搭接长度)。 分布筋: 长度通常为板的另一方向尺寸 + 2 锚固长度(或搭接长度)。 弯钩和搭接: 板钢筋在伸入支座或搭接时,也需要考虑弯钩和搭接长度。 柱钢筋计算: 纵向钢筋: 长度通常为柱的高度 + 柱顶和柱底的锚固长度。 箍筋: 长度根据柱的截面尺寸计算,其间距按照图纸要求确定。 墙钢筋计算: 竖向钢筋: 长度通常为墙体的高度 + 墙顶和墙底的锚固长度。 水平钢筋: 长度通常为墙体长度 + 墙体两端的锚固长度。 搭接: 墙体钢筋在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都需要考虑搭接。 3.4 钢筋工程量计算的实际操作 1. 熟悉图纸: 认真研读结构施工图纸,理解各个构件的钢筋配置方案。 2. 填写钢筋明细表: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根据图纸上的钢筋尺寸、数量、间距、搭接、弯钩等信息,逐项填写到钢筋明细表中。 3. 计算单根钢筋的长度: 根据构件尺寸、钢筋配置方式,精确计算出每一根钢筋的理论长度,包括弯钩和搭接。 4. 计算单根钢筋的理论重量: 利用公式 W = d² L 0.00617 计算出单根钢筋的理论重量。 5. 汇总计算: 将同一种规格、同一种配筋方式的钢筋重量汇总,得出该类钢筋的总重量。 6. 其他构件的计算: 按照上述方法,逐一计算其他构件的钢筋工程量。 7. 检查复核: 仔细检查计算过程和结果,确保准确无误。 第四章 钢筋工程量计算的注意事项与技巧 4.1 规范要求与依据 钢筋工程量的计算必须遵循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如《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 1499.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等。这些规范对钢筋的种类、强度等级、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弯钩形式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计算时必须严格遵守。 4.2 常见计算易错点 弯钩长度计算: 弯钩的计算必须准确,不同部位的弯钩标准可能不同。 搭接长度计算: 搭接长度的计算受钢筋直径、等级、受力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需仔细查阅规范。 锚固长度计算: 锚固长度的计算同样复杂,需要考虑混凝土强度、钢筋直径、受力方式等。 间距与数量的换算: 钢筋的间距和构件尺寸的关系,直接影响钢筋的数量,计算时容易出现偏差。 构件重叠部分的处理: 在计算时,注意避免重复计算同一根钢筋。 钢筋的损耗: 实际工程中,由于切割、弯折等造成的损耗,需要考虑一定的损耗率。 4.3 提高计算效率的技巧 利用表格: 制作或使用标准的钢筋计算表格,有助于规范计算过程,减少错误。 理解原理: 深入理解钢筋工程量计算的原理,而不是死记硬背公式。 借助软件: 掌握并合理使用钢筋算量软件,可以极大地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但前提是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识别和纠正软件计算的错误。 重点突破: 针对自己不熟悉的构件或计算方法,进行重点学习和练习。 第五章 案例分析 (本章将通过实际工程案例,例如某住宅楼的梁、板、柱、墙钢筋工程量计算,详细演示图纸识读与计算过程,并针对案例中的难点进行深入剖析。) 结语 钢筋工程量计算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材料采购、施工组织等环节的重要基础。掌握本书内容,将为读者在钢筋工程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专业技能,应对实际工程中的各种挑战。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多看图、多计算、多思考,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筋工程技术人才。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有几年工作经验的钢筋算量员,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梳理和提升我理论知识的书籍。虽然我已经能够熟练使用算量软件,并且处理过不少项目,但我总觉得在一些更深层次的理论理解上还有欠缺。平法钢筋计算,虽然看似是规则化的操作,但其背后蕴含的力学原理和工程经验,往往是决定算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我希望《G101平法钢筋计算精讲(第4版)》能够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平法钢筋计算的原理,不仅仅停留在“怎么算”,而是要讲清楚“为什么这么算”。比如,对于各种构件的配筋构造要求,以及这些构造要求背后所依据的力学计算和构造措施,如果能有更详细的阐述,对我提升专业能力会非常有帮助。我还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钢筋工程量计算的优化和精细化方法,如何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提高计算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差错。同时,如果书中能加入一些关于最新规范解读的内容,或者对一些争议性计算规则进行深入探讨,那将是对我工作非常有价值的补充。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名刚入行不久的工程技术人员,对于钢筋工程的计算,一直处于一个摸索和学习的阶段。虽然我大学里也学习过相关的课程,但实际工作中,很多东西感觉还是云里雾里。尤其是平法钢筋的表示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图纸准确地将其转化为工程量,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市面上关于钢筋计算的书籍有很多,但很多都比较晦涩难懂,或者过于偏重理论,对于我这样需要快速上手实践的人来说,确实不太适用。我听说《G101平法钢筋计算精讲(第4版)》这本书在业界口碑很好,评价普遍很高,所以我一直很期待能有机会读一读。我希望这本书的语言能够通俗易懂,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堆砌,能够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层层递进,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钢筋计算的要领。尤其是书中对于平法钢筋图集和计算规则的讲解,如果能有清晰的图示和详细的说明,那就太好了。我还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常见的错误分析和纠正方法,这样我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避免犯一些低级错误。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学习机会,更像是对多年来在钢筋工程领域摸爬滚打所积累的一些零散知识的一次系统梳理。我一直认为,钢筋工程的计算,是建筑工程的基础,也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很多时候,一个细微的计算失误,就可能导致工程造价的巨大偏差。我希望《G101平法钢筋计算精讲(第4版)》能够从宏观到微观,全面而深入地讲解平法钢筋的计算知识。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不同类型构件,例如梁、板、柱、墙、基础等,钢筋计算的共性与特性的分析。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经验,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图纸,更有效地进行工程量计算,那将是无价的。我还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钢筋工程量复核的要点和方法,以及如何识别和处理算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从业者,我深知实践出真知,但理论的支撑同样重要。一本好的参考书,能够帮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评分

这本书的到来,对我来说就像是及时雨。最近手头接了一个旧项目改造的钢筋算量任务,涉及到一些比较复杂的节点和非标准构件,用传统的思路去套用一些模板化的计算方法,总觉得不太准确,心里也有些没底。平时工作中,我接触到的钢筋计算软件虽然能提高效率,但有时候会忽略一些细节,或者对软件算出来的结果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校验。我总觉得,软件只是工具,核心的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还是掌握在工程师自己手中。这本书的“精讲”二字,正是我所需要的。我希望它能详细阐述平法钢筋的各项计算规则,尤其是在面对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大跨度梁、异形柱、或者是一些特殊的连接节点时,应该如何准确地进行钢筋的布置和计算。我还特别想了解书中对于这些复杂情况的案例分析,最好能有图有数据,一步一步地展示计算过程,这样我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逻辑和技巧。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钢筋锚固、搭接的深入讲解,以及在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等级下的计算差异,那对我来说就太有帮助了。毕竟,这些细节往往是决定工程质量和成本的关键。

评分

翻开这本《G101平法钢筋计算精讲(第4版)》,说实话,第一眼就被它厚重的封面和清晰的排版吸引了。我一直觉得钢筋工程的计算是个又基础又关键的环节,虽然大学里也学过一些,但实际工作中总是感觉不够得心应手。特别是现行的一些规范和方法,更新迭代也比较快,想要跟上节奏,一本权威的书籍是必不可少的。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关于钢筋计算的书籍,但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内容不够系统,总是少了点“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像它的名字一样,“精讲”,把平法钢筋计算的每一个细节都剖析透彻,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算,更能让你理解为什么这么算,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尤其是在实际工程项目中,遇到的情况千变万化,光靠死记硬背公式是行不通的,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解才能灵活运用。这本书的第四版,听起来就很有分量,说明经过了几代的沉淀和更新,一定吸取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应该能解决我之前遇到的很多困惑。我希望它能在案例分析方面做得更深入一些,理论联系实际,让我能看到具体工程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这样学起来才会更有成就感,也更容易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