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透视繁荣:资产重估深处的忧虑(中国本土领军经济学家的精华著作)
定价:45.00元
作者:高善文
出版社:中国市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01
ISBN:97875092021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6000点以后怎么办?
现在的股票市场是不是一个泡沫?会不会破灭?什么时候破灭?在什么条件下破灭?破灭以后会怎么样?
资产重估论的由来和发展过程。
中国经济的现状和趋势如何?资本市场为什么在过去两年涨了这么多?下一步怎么样?
内容提要
从长期的历史来看,中国经常账户的失衡状况和人民币汇率低估问题迟早是要解决的,由此形成的资本市场估值水平的剧烈抬升也不可能始终维持,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终需要回到由基本面因素决定的、更为正常的水平,其中市盈率的长期中轴不大可能在30倍以上。估值水平的下降当然可以通过盈利的快速增长来实现,然而更为现实的可能性是:估值水平的回归将伴随股票价格的剧烈下跌和调整。这一过程什么时候发生我们尚不清楚,并充满好奇,但比较确定的是倒计时过程似乎还没有开始。
资产泡沫的崩溃会对经济带来很大的危害,这一过程形成了大量财富的蒸发和消失,也会带来财富的重新分配,并影响到消费和投资等一系列经济活动。
然而,更为严重的危害也许在于:资产价格的重估过程会系统性地降低和损害金融机构、住户部门和企业部门的风险防范和控制体系,并在泡沫破灭的时候形成微观经济主体资产负债表的严重破坏,从而放大、加剧和延长泡沫破灭的负面影响,基本的原因可能在于人性的贪婪会在持续的股价上升中战胜人性的恐惧,从而使得风险暴露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这其中危害比较严重的是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破坏,这会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影响经济的融资过程。
目录
编者的话
资产重估理论发展过程
自序
部分 资产重估论
牛来了(报告一:货币过剩与资产重估)
引言
宏观经济背景
中国银行部门信贷变化分析
中国银行部门资产结构变化分析
货币过剩与资产重估
结论
关于资产重估的几个问题
资产的定义
资产重估的基本方式
资产重估结束的条件
赚拐点(报告二:资产重估与通货膨胀)
引言
收益率曲线与资产重估
国际需求与中国通货膨胀
2006年的信贷与投资反弹
结论
2007年牛什么(报告三:储蓄过剩与资产重估)
引言
回顾和展望
收益率曲线与风险溢价
资金来源约束与资产配置选择
顺差增长和中性利率下降
贸易顺差与资本流动
剩余储蓄与流动性创造
中国资产重估的历史回顾
日本和巴西的资产重估
价格粘性与市场超调
利率管制与流动性
结论
……
第二部分 基本面
第三部分 访谈
附录1:名词解释
附录2:数据来源
作者介绍
高善文,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博士、北京大学理学士、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在《新财富》杂志组织的机构投资者评选中,2004、2005、2006年连续3年当选宏观经济*分析师。 基金经理评价:非常好地阐释了宏观经济理论,并运用于中国实际,预测宏观经济走势和经济政策;具备前
文摘
序言
“透视繁荣:资产重估深处的忧虑”,这个书名本身就极具深度,仿佛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探那些隐藏在经济表面繁荣之下的深层动因与隐患。作为一名对中国经济发展始终保持高度关注的读者,我尤其看重来自本土顶尖经济学家的解读,他们对中国国情的理解和洞察,往往是外来者难以比拟的。这本书的出现,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它承诺要深入剖析“资产重估”这一现象,而“忧虑”二字则预示着作者并非简单地歌颂繁荣,而是要揭示其背后潜藏的风险和挑战。我迫切想知道,作者将如何界定“资产重估”的范畴?是特指某个特定时期内的价格调整,还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他所谓的“忧虑”又指向了哪些具体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是结构性失衡,是过度信贷,还是潜在的金融风险?我相信,一个优秀的经济学家,不仅能指出问题,更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清晰的分析框架,帮助我们理解当前经济格局的复杂性,并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有益的启示。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被它的厚重感所吸引,纸质和印刷都相当不错,给人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虽然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一些章节的引言,就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逻辑思维。书名中“透视繁荣”和“资产重估”这两个关键词,勾勒出了作者关注的重点,也与当下不少人关心的经济话题不谋而合。我个人一直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们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产价格的飞涨更是让许多人财富倍增,但也随之而来的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道为我们解开迷津的光,希望能够帮助我们厘清繁荣背后的逻辑,理解资产价格波动的深层原因。我尤其期待作者如何将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分析中国特色的经济现象,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见解。作为一个对经济学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我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超越表面现象的洞察,学习如何更理性地看待经济波动,以及如何在这种波动中规避风险、把握机遇。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特别是“资产重估深处的忧虑”这一部分,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似乎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但与此同时,对泡沫、对未来走势的担忧也从未停止。这本书似乎正好切中了这个痛点,试图从一个更深层次的角度来剖析“繁荣”背后的逻辑。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我总是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资产价格的形成机制,以及哪些因素真正驱动着市场的走向。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本土的领军经济学家,这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信心,我相信他能够提供一种中国视角下的、接地气的分析。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资产重估”的具体表现形式,例如在房地产、股票市场,甚至是在我们日常消费品中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挖掘这些“重估”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忧虑”,这些忧虑是源于技术变革、政策调整,还是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对经济现象更深刻的理解,从而能更从容地应对未来的经济挑战,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尤其是“资产重估深处的忧虑”,无疑击中了许多人心中对于经济周期和资产泡沫的敏感点。在当前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理解经济的内在运行逻辑,特别是那些看似繁荣背后隐藏的风险,变得尤为重要。作为对中国经济发展脉络深感好奇的读者,能够读到中国本土领军经济学家的精华著作,让我倍感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独特的、基于中国实际的视角,来解读资产价格的变动,而不是简单套用西方的理论模型。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义和衡量“资产重估”的?是仅仅关注股票和房地产,还是会涵盖更广泛的资产类别?而他所说的“忧虑”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关于通货膨胀的压力,债务的累积,还是说经济增长的模式本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挑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经济迷雾,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并从中学习如何做出更审慎、更明智的经济决策,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确实很有吸引力,“透视繁荣:资产重估深处的忧虑”,光看名字就让人联想到经济周期、资产泡沫以及潜在的风险。尤其当知道是中国本土领军经济学家所著,更增添了一份期待,毕竟国内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模式有着其独特性,本土学者的解读往往能直击要害。我一直以来都对宏观经济的运作机制,尤其是资产价格的波动非常感兴趣,总觉得这背后隐藏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这本书的副标题“资产重估深处的忧虑”更是点出了核心,让人好奇作者究竟是如何剖析繁荣背后的隐忧,又是从哪些角度去审视“资产重估”这一普遍现象的。我特别想知道,书中会不会深入探讨房地产、股票、甚至是其他新兴资产领域的价格是如何被“重估”的,这种重估是基于真实的价值增长,还是被投机情绪所驱动?而且,“忧虑”二字也暗示了作者对当前经济形势持谨慎甚至批判的态度,这让我很好奇他所提出的“忧虑”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关于通胀、债务,还是结构性问题?一本能够引发读者深思的书,往往是成功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经济时代,并能从中汲取应对未来挑战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