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获奖无数的文艺经典,鲍勃·迪伦女友苏西·罗托洛回忆录。
◆海明威《流动的盛宴》写的是1920年代的巴黎左岸,苏西·罗托洛《放任自流的时光》写的则是1960年代的纽约格林威治村。这是20世纪两段耀眼的黄金年代。
◆国内著名翻译家陈震全新增补修订版本。
◆精装,草絮封面,浓浓复古怀旧感;内文采用60g瑞典轻型纸,轻盈柔和。
【内容简介】
20世纪六十年代前期,苏西和男友鲍勃.迪伦一起居住在纽约格林威治村。那是特别的年代和特别的地点。冷战阴影、核危机下,作为反文化运动的东海岸诞生地和大本营,格林威治村汇聚了时代的精神。民谣复兴运动,民权、女权、同性恋权益等各种运动在格林威治村风起云涌,激情澎湃的反叛时代和置身其中的绚烂人物互相塑造,创造着历史。
与其说本书娓娓道来的是苏西和迪伦共度的时光,不如说它是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艺术的全记录。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悉数登场,一件件生动活泼的轶事跃然纸上。
"我讲述的是自己的20世纪60年代,以及当时的格林威治村--我在那个大时代从皇后区移居到格林威治村,村里的那段经历塑造了我,改变了我的一生。"
"那是个令人惊叹的时代,一个充满了抗议和反叛的多事之秋。整整一代人在18岁时被允许喝酒、战死,却要等到21岁才能拥有选举权。动乱在所难免。言论制造了音乐,音乐又制造了言论,鼓舞着我们走上街头,要民权、反核弹、反越战。与此同时,1950年代保守僵化的道德观也在1960年代黯然退场。'垮掉的一代'已经砸破了它虚伪的外表,而他们的下一代--我们,将它彻底冲破。"
##她和迪伦相互依偎地走在积雪的琼斯街头,迪伦冻得缩着肩膀,苏西紧挽着他的手臂,一脸的幸福洋溢。甜美的爱情足以温暖人心,仿佛融化了那个寒冷的时代。ctmd为什么美好的时光总在过去。
评分##苏西真好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真好啊。
评分##虽然写的比较杂,但是对于那个年代的风情是很好的近身展示。让我感动的是,虽然有感情和利益的纠缠,他们两个没有说过对方一句坏话,能感受到爱和欣赏,而这爱和欣赏竟然是双方的,苏西果然不是也不满足于做一个名人身旁的小女友。她很有头脑,参与政治运动,自身也很有才华,更难得的是头脑清晰,对万事展现了一种淡然的态度。她在Bob身边不卑不亢,就像那张专辑封面一样,从来都是平等地并肩行走的。
评分##抱抱涤纶的部分无抱可言,不抱抱涤纶的部分太小确幸,强调红色家庭出身,但阶级认知不及格,左派幼稚病典型,情史避重就轻(也可能不想写,那为啥写这书),记事有头没尾。果麦生怕料不够,特意要加上“草絮封面、瑞典轻纸”的噱头,真是low穿地心。。。
评分##虽然分为三章,但并非严格的时间顺序,有些段落前后重复,更像是随手写下的一些记忆碎片的汇编。这种文章,年轻时读会认为是流水账,年老再读可能就是吉光片羽,给一滴水就可以折射出彩虹,无需多言,这样恰好。中文封面不仅像英文封面那样有苏西和迪伦的合照,还为书名冠以“鲍勃·迪伦和我的故事”这样的解释,这其实违背了苏西的初衷,她是她,他是他。49页Old Spice译为“老香料”不如译为“欧仕派”,人名乐队名恐怕还是都保留英文比较好,译成中文又不都保留因英文反而不方便读者回头去找。反过来讲,中文注释不够,很多人名和乐队应该有更详细的注释。有一处把“公众”敲成了“全众”,还有一处文字错误(忘了具体位置)。最大的收获是,洗发露和沐浴露用完了,想去买欧仕派试一试。
评分##苏西真好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真好啊。
评分##苏西真好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真好啊。
评分##非常好读的一口气读完。像一本记录了三年的日记,爱情是其中的亮点但不是卖点。算是了解到一些60年代的那个鲍勃迪伦,更多了解他第一任女友的 Suze.
评分##增补版。苏西太多方面比迪伦更出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