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誠(學思達創辦人、作家):《蘇傳》完全不同於文學家馳騁其文采所寫的東坡傳記,更不像學者餖飣獺祭堆砌資料出來的傳記──這樣的情感表現,卻又扎扎實實建立在一冰先生堅實的考證功力與文字駕馭能力。
全新增修校訂,特別收錄──張輝誠(學思達創辦人、作家)專文〈尋找李一冰〉,追索謎樣作者,出版緣由、增修後記,以及李雍〈縹緲孤鴻影──父親與《蘇東坡新傳》〉,附錄〈蘇軾及宋朝大事年表〉
集多重名家於一身的北宋風雲人物:文學家、評論家、政治家、繪畫家、書法家的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中國古典文學藝術史上屬於少數其散文、詩、詞、賦、評論均有成就,且兼善書畫的奇才,也是公認韻文、散文造詣皆傑出的大家。
蘇東坡為宋代知名政治家、文學家、書畫家。北宋蘇家一門三傑,名滿天下,而東坡更是青年才俊,文名遠播,原有一番抱負欲施展所學,為人民和朝廷謀取和平安樂,然現實不如所想,他所屬的朝代,黨爭頻仍,他則因名聲響亮,樹大招風,多次歷經官場上的波折,數次遭貶謫,最遠更貶至海外瘴癘之地的瓊州(海南島)。他的從政生涯是一大段奔波遷徙之路,大半的時光耗在不斷往返於貶謫之地和復詔回朝這之間的路程。從政本不為自身,但每被構陷一次,就使得他更欲歸隱鄉間。曾任要職卻兩袖清風的他,生活亦是貧乏困頓居多。然而他卻頗能自抒於文,從他的詩詞文章中,不見怨戾憤恨,倒是一片光風霽月,曠達胸懷時移世異。政治遊戲是短暫一時,東坡文章卻千古長流,他的軼聞韻事永為後人傳頌。
東坡傳世的文章、軼事極多,詩詞更為一代宗匠,難有匹敵。所作詩詞兩千餘首,皆是從性情深處流洩的真摯情意。包括為人熟知的〈前赤壁賦〉、〈水調歌頭〉等,本書十之八九取材自東坡詩詞,參照其他文集資料,以詩人少有的人生經歷,與其心血結晶的詩作相印證,勾勒出他一生。透過本書,一個赤誠、豪邁、才氣縱橫的文人遂赫然眼前。
新版書中,特增收〈尋找李一冰〉一文,將多年來謎一般的作者生平與出版緣由,娓娓道來。此《蘇傳》之特別處在於,並非從東坡出生寫到老死,而是從蘇軾貶謫黃州之時切入,彼時東坡甫從烏臺詩案,遭小人陷害,入獄瀕死,最後否極泰來,雨過天青之輕鬆與從容。李一冰寫出獄中狼狽至極、虎口餘生後出獄,從苦悶中走向曠達自在、從現實接二連三的無情打擊走向一而再、再而三的意志堅強與生命韌性的東坡,使其形象躍然紙上之外,更讓讀者深入東坡的內心世界。
##坡神亦营营
评分##这拨韭菜割㝶太傲娇咯......
评分##读罢掩卷,久不能平。如此好书,三十年来默而不闻,实为作者慨叹,莫非语堂之《苏东坡传》故?! 其则书亦有运数,亦有我辈之确幸。
评分##一本9点几分的书,被校对生生拖累到7点几分,佩服。
评分##讀李一冰氏著《蘇東坡新傳》記蘇軾遇歐陽文忠公節,腑內激蕩,不能自已。歐陽公提攜後進不避勞怨,一時佳話,二公之遇,風虎雲龍,後之千載,亦不可多求一二也,即觀前數千年亦幾稀矣。所謂慧眼識珠,伯樂之於千里馬也。昌黎慨嘆“千里馬常用,而伯樂不常有”良有以也。初蘇老泉沉潛西蜀,張方平公薦於歐陽,張與歐陽則政敵也,而張不以此不舉,歐陽亦不以此為難,蓋歐陽公之心胸,拔舉豈以一己好惡私情哉?張雖不善,亦深明之矣。且嘉佑二年一科,天水得人,於斯為盛,所取諸生,名列八大家者,軾、轍、鞏也;得預荊公之變革者,則曾布、章惇、呂惠卿也;道學大師,則張子、明道也。一科之舉,光耀千載,嗟乎!仁宗一朝,風雲際會,濟濟可觀矣。趙宋與士大夫共天下,世則譏以文弱怯戰,然趙宋之文化粲然,亙古未有,後世亦莫之與比。
评分##好书,但校对极差,错字别字很多。
评分##终究还是繁体竖排读起来舒服
评分##确切地说没有看完,书真是好书,但是编辑校对应该罚俸一辈子,直系三代以内不得从事相关行业。这本书是我看过所有的书里错误最多的一本,堪比八九十年代书摊上那种盗版书,而且还是我这样的外行人能一眼看出来的。有些不那么明显的错误我可能会认为是自己没有相关知识而误认为是正确的。下册看了个开头还是如此,看到“兰陵”写成“兰欧”以后实在受不了了,果断弃。入手了四川人民新出的简体版。准备从头看起。
评分##联经出版,校订如此差,不可忍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