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36040-2018 居民住宅小区电力配置规范 | ||
| 定价 | 18.00 | |
| 出版社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4月 | |
| 开本 | ||
| 作者 | ||
| 装帧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GB/T36040-2018 | |
评价二: 读完GB/T 36040-2018,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为我们理解和规范居民住宅小区的电力配置提供了一个框架。它涉及了供电方案、负荷分配、安全要求等多个方面,可以说覆盖面比较广。然而,作为一名在物业管理一线工作的同仁,我更关心的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本书。例如,书中关于“合理配置”的原则,在不同规模和地理位置的小区,其“合理”的标准会有多大的差异?在人口密度大、用电高峰期集中的城市老小区,是不是需要比郊区新小区有更高的配电裕度?还有,书中提到的“安全用电”原则,在接地、防雷、绝缘等方面,是否有更具体的、适合普通物业人员理解和执行的检查清单和维护指南?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指导我们定期进行电力设施安全隐患排查的方法,这本书在这方面的信息,感觉还可以更深入一些。另外,书中对新兴的充电桩接入、电动汽车普及所带来的新增负荷,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和配电,是否有一些前瞻性的指导?这已经是小区电力配置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了。
评分评价五: 这本书《GB/T 36040-2018 居民住宅小区电力配置规范》作为一本国家标准,其严谨性和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为我们构建安全、可靠、高效的住宅小区电力系统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在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细节的描述,例如关于电缆沟的尺寸、配电室的通风要求等,都十分具体。然而,对于如何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地理条件,来优化电力配置的方案,例如在夏季炎热地区如何考虑空调负荷的增加,或者在冬季寒冷地区如何应对取暖负荷的波动,书中是否有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能源在住宅小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太阳能、储能系统等,这本书在规范这些新能源接入和管理方面,是否有所体现?如何与现有的电网系统进行有效的协同,以实现能源的优化利用和降低小区的运行成本,这方面的内容,我觉得还可以进一步丰富。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专业性很强的工具书,但对于一些前沿的、与时俱进的应用场景,或许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其深度和广度。
评分评价三: 这本书《GB/T 36040-2018 居民住宅小区电力配置规范》给我的感觉是,它更多地侧重于技术标准的制定和规范的流程。作为一名正在规划新小区的建筑设计师,我更希望从中找到一些关于美观、功能与电力配置之间平衡的思路。例如,在小区整体规划中,如何将变电箱、电缆井等电力设施进行更隐蔽、更人性化的设计,避免对小区景观造成负面影响?书中对于设备选型和布局,是否有推荐的原则,以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同时,兼顾节能环保和运行维护的便利性?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对于不同类型住宅(高层、多层、别墅等)在电力需求上的差异,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差异进行差异化配置的建议,是否足够详细?另外,虽然书中提到了“可靠性”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通过设计手段提高小区的供电可靠性,比如引入双回路供电,或者与电网公司协调制定应急供电方案等,是否有更具象化的描述或案例?感觉在“如何做得更好”这一点上,还有可挖掘的空间。
评分评价四: 我是一个对家庭用电安全和未来智能化发展比较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购买了《GB/T 36040-2018 居民住宅小区电力配置规范》。这本书内容相当专业,读起来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它详细规定了小区电力配置的各种技术指标和要求,对于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是一本重要的参考书。但是,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想要理解书中关于“负荷等级”、“穿越性”、“接地电阻”等概念,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更希望书中能有一些章节,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规定,这些规定如何保障我们的用电安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居民,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配合小区的电力安全。比如,关于漏电保护器,书中是否有提到其重要性以及如何判断其是否正常工作?对于小区内部的配电问题,如果居民发现有异常情况,应该如何向物业或相关部门反映,又有哪些基本的判断依据?我觉得,这本书如果能在普及基础用电知识、提高居民用电安全意识方面,增加一些内容,会更加有意义。
评分评价一: 最近刚入手一本关于小区电力配置的规范, namanya GB/T 36040-2018. 翻了几页,感觉这本书在理论阐述上还是下了功夫的,但实际操作层面,一些细节的解释可以更清晰一些。比如,在关于负荷计算的部分,它提到了一些计算方法,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小区(例如老旧小区改造和新建小区)在具体应用上,并没有给出非常明确的指导。我特别想知道,在面对一些老旧小区,其原有的电力线路和设备已经不满足现代生活需求时,这本书能提供哪些具体的改造方案和技术路线?是建议全部更换,还是可以进行部分升级?如果升级,有哪些关键节点需要特别注意,以确保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书中对一些新型电力设备,如智能电表、分布式光伏接入等,在规范中是否有明确的接口和应用标准?这对于推动小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升级非常重要。虽然书中给出了很多条文,但如何将这些条文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还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经验和判断能力。我个人认为,如果能增加一些案例分析,或者提供一些图文并茂的解释,会让这本书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更上一层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