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海绵城市:植物净化与生态修复
定价:228.00元
售价:136.8元,便宜91.2元,折扣60
作者:肖楚田 肖克炎著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537729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注重实战,全程跟踪施工项目多年,是一本实用的水体生态净化工程书。
(2)植物品种常见,容易操作,是众多管理和技术人员急缺的技术型书籍。
(3)利用自然植物来净化水源、改善水体,是生态的设计,市场前景广阔。内容提要
《海绵城市:植物净化与生态修复》根据工程特点主要分为三大主体部分:
部分“海绵城市中水生植物主要应用品种”,以“极具应用价值、实践操作性强”为原则,推荐了37种水生植物。在品种特性和应用技术介绍上,淡化了一些理论和常识性的内容,重点强调了与实践应用密切相关的技术方法和应用经验;每种植物都配有彩图,并在不同类型的应用领域均有展示,以便读者能直观地识别植物和感知其在相关工程上的实际应用效果。
第二部分“水生植物在水体净化与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细分为“湖滨河岸生态带”、“潜流碎石基质人工湿地”、“表面流土壤基质人工湿地”、“生态浮岛”和“雨水LID处理”5个应用领域。
第三部分“水生植物在水体景观中的应用”,细分为“小型水景”、“湿地公园”和“水生专类园”3个应用领域。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均是结合大量实践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和阐述的,配有治理或施工前后、不同生长期的现场实景彩图,并用“施工心得”、“设计施工建议”、“工程反思”等形式重点总结水生植物在各个应用领域的实践技术和经验。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将水生植物分为“水体净化与生态修复”和“水体景观”两大应用领域分开阐述,是基于两个考虑:一是水体净化和水体景观是水生植物重要的2个应用功能,两者的功能定位和工艺技术均有所差异;二是在实践工程上,这两类项目从立项、设计到施工,通常来源于环保和园林这2个不同的系统和行业,也就造成涉及到的相关人员有专业差异。不过,根据水生植物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单纯的水体净化或水体景观项目已经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项目已经将这2大功能结合起来实施。目录
作者介绍
肖楚田,注册建造师,武汉秀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期从事水生植物应用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工作,参与了多项水生植物繁育与应用技术科研项目,主持数十项大型或重点示范水体生态修复、水污染治理、湿地公园等工程的水生植物项目实施工作。
肖克炎,生态学博士,曾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生植物研究和淡水生态环境保护。已在外水生植物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十多项。文摘
序言
“海绵城市:植物净化与生态修复”这个书名,瞬间吸引了我。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概念,更饱含着对城市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我一直认为,城市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要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海绵城市”的理念,正是对这一观点的绝佳诠释。“植物净化与生态修复”则进一步强调了生物在其中的关键作用。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深入探讨植物在城市水文循环中的作用?例如,它们如何通过根系和土壤协同作用,有效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又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为城市带来清凉,缓解热岛效应?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创新的植物选择和配置方案,以及具体的生态修复技术,让我们看到如何在不同的城市环境中,有效地利用植物来改善水质、净化空气,并提升城市的生态韧性。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和理解我们生活的城市。
评分“海绵城市:植物净化与生态修复”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我们曾经习以为常却又逐渐消失的美好景象:雨水汇入湿地,滋养出蓬勃的生机;树木撑起一片片荫凉,为城市带来一丝清凉。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内涝、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环境挑战。而“海绵城市”的理念,正是对这些挑战的有力回应。书中“植物净化与生态修复”的提法,更是点明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我很好奇,作者们会如何系统地阐述植物在雨水管理和水体净化方面的作用?是会从宏观的城市规划角度出发,还是会深入到微观的植物生理学层面?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详实的科学依据,比如不同植物的根系结构如何影响土壤的渗透性,叶片又如何通过蒸腾作用来调节湿度。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创新的生态修复技术,让我们看到如何利用自然的力量来“治愈”被破坏的城市环境,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
评分“海绵城市:植物净化与生态修复”这个书名,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回归自然、拥抱绿色的力量。在日益钢筋水泥的城市丛林里,我们越来越渴望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海绵城市”的理念,正是这种渴望的具象化,而“植物净化与生态修复”则为实现这一理念提供了具体的途径。我十分好奇,书中会如何描绘植物在构建“海绵体”中的多元角色。是从植物的生命力本身出发,挖掘它们强大的吸附、过滤、净化能力?还是会从更广阔的生态系统角度,去审视植物如何与其他自然元素协同作用,共同构建一个能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的城市环境?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复杂的生态原理,同时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案例,让我们看到如何在城市的不同尺度上,从屋顶绿化到城市湿地,都能有效地应用这些植物净化和生态修复的技术。这本书,对我来说,不只是一本关于城市建设的书,更是一种关于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哲学。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海绵城市:植物净化与生态修复”,光是这个标题就勾勒出一幅画面:绿意盎然的城市,水流潺潺,空气清新。我一直在关注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议题,尤其对“海绵城市”这个概念非常着迷。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绿化,更是一种系统性的思维,将城市视为一个能够吸纳、净化、并循环利用雨水的有机体。而“植物净化与生态修复”更是直击核心,说明书中会深入探讨植物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我猜想,作者们应该会从理论到实践,细致地剖析不同植物种类在吸附污染物、涵养水源、调节微气候等方面的具体机制,并且会介绍一些成功的生态修复案例,让我们看到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将这些理念落地。对于我这样一个对生态城市建设充满好奇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我期待能够从中获得前沿的知识和实用的指导,也许还能激发我参与到身边的绿色行动中去。
评分当我在书店里看到“海绵城市:植物净化与生态修复”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答案。这些年,我目睹了许多城市在面对极端降雨时所表现出的脆弱,也感受到了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不适。而“海绵城市”的概念,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希望。“植物净化与生态修复”更是精准地指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要素。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不同植物在吸附空气污染物、沉降颗粒物方面的功效,以及它们如何通过改善土壤结构来增强雨水的渗透能力。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指导。比如,在城市绿地规划中,应该优先选择哪些具有良好净化和修复能力的植物?在现有城市空间中,又有哪些创新的方法可以引入“海绵”元素?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建设一个更宜居、更可持续的城市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