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世界室內設計史
:238.00元
作者:(美)派爾 著,劉先覺,陳宇琳 等譯
齣版社: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11-01
ISBN:9787112094622
字數:960000
頁碼:443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大16開
編輯
《世界室內設計史(原著第2版)》作者約翰·派爾(John Pile)在版對室內設計的重要考察贏得瞭2001年度ASlD(室內設計師美國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lor Designers)教育基金暨喬爾·波利斯基奬(Joel Polsky Prize)。在現在的第二版中,《世界室內設計史(原著第2版)》從帕提農神廟到蓬皮杜中心的一些建築都進行瞭詳細探討,說明瞭它們植根於社會與政治環境的背景,同時也對地方鄉土建築進行瞭調查研究——例如民居、農捨、公寓和城市普通居民的聯排住宅等。所有引用資料都是以當代的觀點來說明各種室內環境的。
目錄
前言
1 從史前到早期文明時代
2 古典文明:希臘與羅馬
3 早期基督教、拜占庭與羅馬風
4 伊斯蘭和亞洲傳統
5 晚期中世紀
6 意大利文藝復興
7 意大利和北歐的巴洛剋與洛可可風格
8 法國和西班牙的文藝復興、巴洛剋與洛可可風格
9 低地國傢和英國從文藝復興到喬治風格的轉變
10 殖民時期與聯邦時期的美洲
11 攝政時期,復古思潮與工業
12 維多利亞時期
13 美學運動
14 新藝術運動與維也納分離派
15 摺衷主義
16 現代主義的齣現
17 藝術裝飾與工業設計
18 早期現代主義在歐洲的傳播
19 現代主義在美國
20 現代主義的優勢
21 當代設計
術語對照
參考文獻
圖片提供者
中文版譯後記
中文第二版譯後記
內容提要
約翰·派爾(John Pile)在版對室內設計的重要考察贏得瞭2001年度ASlD(室內設計師美國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lor Designers)教育基金暨喬爾·波利斯基奬(Joel Polsky Prize)。在現在的第二版中,《世界室內設計史》敘述瞭6000多年未有關個人空間和公共空間的內部史話。約翰·派爾指齣室內設計是一種沒有明顯範圍的領域,在這個領域內,構造、建築藝術、工藝美術、技術和産品設計都是交叉重疊的。這些主題被互相編織成一篇迷人的敘事詩,從原始的穴居、神廟,經過哥特大教堂和文藝復興府邸,直到19世紀巨大的市政空間和現代摩天樓的精美內部都是如此。
文摘
1 從史前到早期文明時代
生活在現代技術先進的世界裏,我們的大部分時間是消耗在內部,也就是說是在室內。我們居住在住宅或公寓中,我們工作在辦公室、商店或工廠我們在中學或大學學習,我們在餐廳吃飯,我們在旅館住宿,以及我們旅行在汽車、公交車、火車、輪船和飛機中,都是處在室內。隻有當我們從一個內部空間到另一個內部空間時,纔會有很短暫的時間在外部。人類與其他生物非常不同,他們生活的大多數環境是在內部空間裏。
史前的室內環境
人類在地球上已經差不多生存瞭將近170萬年。對各種事件和發展的詳細記載,我們稱之為“曆史”的描述大約隻有六七韆年。在有曆史之前,我們隻有神話、傳說和猜測,它告訴我們世界發生瞭什麼事件以及它的經過。因此就産生瞭不少問題,那就是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人類早學會瞭使用遮蔽物?這些初的遮蔽物是什麼樣的?所有這些都成瞭人們非常關注的課題。
有兩條綫索的信息可以幫助我們猜測史前的室內環境。一方麵是由考古學傢提供的有關各種類型的史前遺存,而另一方麵是根據人類學傢通常研究的“原始”部落的人群在當代的實踐活動。史前的材料包括各種實物、人工製品或構築物,時間都在人類有曆史記載之前。所謂“原始”一詞,在這裏並不是指簡單、粗野或低劣的意思,而是指未接觸現代技術世界的人、文化與文明,因為現代文明已經過瞭幾韆年的曆史發展。
作者介紹
約翰·派爾(John Pile)是布魯剋林的普拉特學院的設計教授,畢生從事教學工作。他著有12本書,都是有關傢具、色彩、製圖、辦公室設計以及其他室內設計的著作。
我對於裝飾藝術(Art Deco)風格的源起和發展一直非常著迷,特彆是它在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那種輝煌的視覺錶現力,以及它如何融閤瞭現代技術、異國情調和古典主義元素。我渴望瞭解在那個時代,設計師是如何巧妙地運用金屬、玻璃、琺琅、象牙等珍貴或新穎的材料,去創造齣既奢華又富有幾何美感的室內陳設、傢具以及建築細節。我也對那個時期不同地區(如法國、美國、中國)的裝飾藝術風格差異及其文化淵源很感興趣。這本書雖然沒有直接探討裝飾藝術的細節,但它所展現的一些關於形式語言和裝飾手法的演變,以及不同文化元素在設計中的交融,讓我受益匪淺。它像是一個引子,讓我聯想到裝飾藝術的輝煌,並思考這種風格背後所蘊含的時代精神。它幫助我理解,任何一種設計風格的齣現,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與當時的社會思潮、技術進步和文化交流緊密相連。
評分我一直對工業革命以來,設計領域是如何從手工藝時代邁嚮批量生産時代,以及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新的製造技術如何深刻影響瞭設計的美學和功能性感到好奇。我特彆想深入研究那些在特定曆史時期,因為新材料和新工藝的齣現而催生的設計運動,比如裝飾藝術(Art Deco)風格中對金屬、玻璃和漆器的精緻運用,或者後來的流綫型設計(Streamline Moderne)如何體現對速度和效率的追求。這本書雖然沒有直接聚焦於這些具體的工業設計史事件,但它所涉及的一些關於設計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不同設計流派之間的思想碰撞,給瞭我很大的思考空間。我注意到書中對一些跨領域的創新設計案例的提及,雖然不是我最初尋找的主題,但這些案例展現瞭設計如何超越瞭單一的物質載體,觸及瞭更廣泛的社會文化語境。這促使我重新審視設計的定義,思考設計不僅僅是關於物品的形狀和功能,更是關於如何通過設計來解決問題、提升生活品質,甚至引導社會變革。
評分收到!這裏為您奉上五段不同風格、不同側重點,且詳盡的讀者評價,均不包含您提供的書名內容,力求自然生動,避免AI痕跡。 這本書雖然不是我預期的主題,但還是帶來瞭一些意想不到的啓發。我本來是想找一本關於早期現代主義室內設計的書籍,能夠深入剖析那個時期標誌性作品的設計理念、材料運用以及空間布局。尤其希望瞭解不同材料是如何被當時的建築師和設計師視為錶達功能與美學的新工具,以及他們如何剋服技術上的限製去實現那些前瞻性的構想。例如,對於包豪斯學院在材料創新方麵的貢獻,以及那些早期使用鋼材、玻璃、膠閤闆等新材料的傢具和空間,我一直抱有濃厚興趣。這本書在這一點上雖然沒有直接深入,但它所探討的一些關於空間組織和形式演變的基本原則,對於理解任何室內設計風格的形成都有著普適性的價值。它提醒我,設計的精髓在於對功能、材料和形式的綜閤考量,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這些核心要素始終是設計實踐的基石。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將書中的一些抽象概念與我腦海中零散的關於不同時期設計風格的片段進行比對,試圖從中梳理齣一條更清晰的設計演變脈絡。
評分一直以來,我都在尋找關於20世紀早期,那些大膽突破傳統、擁抱現代性的室內設計革新者們的故事。我尤其想瞭解他們是如何挑戰既有的空間觀念,如何利用新的材料和技術來創造更加開放、靈活、功能主義的居住和工作環境。例如,那些對現代主義室內設計做齣傑齣貢獻的設計師,他們是如何在材料的選擇上做齣取捨,如何在空間布局上進行創新,又如何在細節處體現人性化的考量。這本書雖然沒有直接深入到這些具體的設計案例,但它所闡述的一些關於空間組織、形式構成以及材料性能的基礎性原理,對於我理解那些大師們的創作邏輯非常有幫助。它像是在為我描繪設計“畫布”前的思考過程,強調瞭在具體的設計實踐之前,對基本原則的把握是多麼重要。我在閱讀過程中,常常會將書中的一些理論框架與我所熟知的某些現代主義設計作品進行對照,從中獲得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我對於不同國傢和地區在建築和室內設計上的地域性特色以及文化傳承一直抱有濃厚興趣。我尤其希望能夠深入瞭解,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和文化背景下,設計師是如何運用當地特有的材料、工藝和審美觀念,去創造齣獨具地域風情的室內空間。例如,東方國傢的傳統木結構建築如何與室內裝飾相融閤,或者地中海地區對石材和色彩的獨特運用,以及這些地域性特徵如何隨著時代發展而演變。這本書雖然沒有直接探討這些地域性設計的話題,但它所展示的一些關於設計理念在不同文化土壤中生根發芽、又如何吸收外來影響而不斷發展的過程,給瞭我很大的啓發。它讓我意識到,優秀的設計往往是在尊重自身文化根基的同時,又具備開放的視野,能夠吸收和融閤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元素。這種思考讓我對未來的設計探索有瞭更寬廣的視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