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读懂印象派
定价:58.00元
售价:38.9元,便宜19.1元,折扣67
作者: 弗朗索瓦芭布·巴尔伯·高尔(Franois
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805016412
字数:
页码:307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适读人群 :对艺术普及类书籍有需求的读者
1.不流俗、不说教的一本亲民艺术指导书
2.看画是进入艺术世界的途径之一
3.数十种常见的看画情境,解读41件艺术作品
4.艺术家亲自教你打开艺术之眼
超级畅销书《如何看一幅画》的姐妹篇!
作者弗朗索瓦兹·巴尔伯·嘎尔有长期面向大众讲解艺术品的丰富经验,对于如何引导读者进入一件艺术作品的世界相当有帮助。
如果您想了解艺术,但又对艺术望而却步,那就请读读这本《读懂印象派》。其实,艺术并没有那么清高。
如果您想展现艺术,但又怕被人嘲笑,那就请读读这本《读懂印象派》。其实,艺术并没有高尚与卑劣的区分。
当我们在一幅画前毫无感觉的时候,那么我们破解艺术的钥匙是什么呢?
《读懂印象派》作者本着艺术源于生活、艺术为一般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的立场,用浅显易懂的叙述方式撰写《读懂印象派》,让观者能够细致入微的理解艺术作品,填补了缺乏针对初学者的西方艺术指导性读本的空白。
《读懂印象派》通过精选的几幅重要作品,带你回顾19世纪60年代中叶到20世纪初的那个年代。我们的目的并非重现印象派的历史,而只是想要尽量完整地欣赏印象派丰富的造型之美,及其远远超过对城市娱乐或是天气的简单描述的意义……
面对一幅画的时候,你会不会感到茫然无措呢?《读懂印象派》为我们对印象派的了解带来了全新的角度。作者的讲述脉络清晰却不说教,让我们在阅读中了解印象派作为一场兴起于19世纪,反对因循守旧的运动究竟是如何发生并逐步影响世界各地的。《读懂印象派》是写给热爱艺术却又对艺术望而却步,不知如何欣赏的人们的。我们力求为艺术入门者提供更多更有趣味的线索,带领他们进入艺术世界,真正感悟到艺术的魅力。
这不是一本高姿态的教科书,也并非艰深的理论著作,既没有常见的年代划分,也没有大量让读者灰心丧气的专业术语。作者通过多年的博物馆讲解经历,用浅显易懂,又妙趣横生的语言帮助我们梳理印象派的发展脉络。《读懂印象派》虽不敢标榜详尽,但也尽量简明扼要。
作者在每一章的开头都先展示那一时期被视为正统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随后再将其与当时背负着嘲笑和讥讽的印象派作品相比较,相互间的区别随即变得不言而喻,发人深省。《读懂印象派》的后一个章节是专门为那些非印象派画家绘制的印象派画作而设置的,例如:修拉、高更、梵高、罗特列克、博纳尔和马蒂斯……
弗朗索瓦芭布·巴尔伯·高尔(FranoiseBarbe-Gall),曾在索邦大学(Sorbonne)和卢浮宫学院(EcoleduLouvre)学习历史和艺术,随后在后者任教。与此同时,她还管理“如何欣赏画作协会(CORETA,CommentRegarderunTableau,.coreta.org)”,举行多场讲座。她定期参加管理专业的研讨会,分享她在图像分析、广告和市场营销方面的经验。公司日程出版社(Editionsdel’Agencedel’Empresa)出版了一本她的文章集锦——《目光》(LaMirada)、(塞维利亚,2000年)。她还曾就雕塑家汤姆·卡尔(TomCarr)撰写过多篇论文(《回声与汇聚》(Echosetconvergences),塞雷现代艺术博物馆(muséed’ArtmodernedeCéret),2002年《对照》(Versus),巴利阿多里德(Valladollid),2003年,并于2002年在亚当-比罗出版社(EditionsAdamBiro)出版了《如何向儿童谈论艺术》(Commentparlerd’artauxenfants)。由橡树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了部著作《如何欣赏一幅画》(Commentregarderuntableau)之后,弗朗索瓦兹·巴尔伯·嘎尔又在2007年和2009年分别出版《理解绘画中的符号》(Comprendrelessymbolesenpeinture)和《理解现代艺术》(Comprendrel’artmoderne)。
章 走出家门
第2章 捕捉飞翔的瞬间
第3章 被外表吸引
第4章 简化绘画
第5章 浸入大自然
第6章 继承印象派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着实吸引了我。厚实的封面,纸张的触感温润,散发着一股淡淡的书香,让人忍不住想要静静地坐下来,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我尤其喜欢它所选用的字体和排版,既保留了艺术书籍应有的庄重感,又不失现代的简约与流畅。在试读的几页中,我看到了对印象派色彩理论的细致讲解,以及对光线如何影响色彩表现的深入分析。这正是我一直以来想要去探究的。我们常说印象派是“光色的艺术”,但“光色”二字背后蕴含的科学与哲学,却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领略到画家们是如何捕捉和描绘瞬息万变的光影,又是如何通过对色彩的独特理解,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空间的深度。想象一下,在那个没有数码相机的时代,画家们是如何凭借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支画笔,将稍纵即逝的瞬间凝固在画布之上,这种艺术的魅力,本身就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学习。我对书中关于印象派画家们如何进行户外写生的章节尤其感兴趣,这无疑是他们艺术实践中最具革命性的一点,也是他们作品中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原因。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许多经典的印象派画作,它们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光影,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读懂”这两个字,却又让我感到一丝挑战,也多了一分期待。印象派的绘画,有时显得那样自由奔放,仿佛信手拈来,但越是如此,越是让人觉得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功底和独到的见解。我之前阅读过一些关于印象派的零散资料,但总觉得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本书似乎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印象派理解框架。我特别希望它能详细介绍几位核心印象派画家的艺术生涯,不仅仅是作品的赏析,更包括他们各自的艺术风格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以及他们之间互相影响、又互相区别的微妙之处。例如,莫奈对光影的极致追求,德加对舞女和赛马的独特视角,毕沙罗作为“印象派的父亲”所起的桥梁作用,这些在我看来都是非常值得深入探究的。这本书是否能够帮助我区分和理解他们各自的贡献,让我在欣赏他们的作品时,能够有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对艺术史学习方式的思考。我一直认为,单纯的记忆作品名称和画家名字是远远不够的,真正重要的是能够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语境和时代精神。印象派的兴起,本身就是一场艺术史上的革命,它挑战了僵化的学院派传统,开启了现代艺术的新篇章。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理解这场革命的背景,包括当时社会、科技、哲学思想的变化,是如何共同促成了印象派的诞生。它是否会探讨印象派对后世艺术发展的影响?例如,后印象派画家是如何在印象派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的?我尤其对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关于色彩学、透视法等艺术理论的讲解感到好奇,因为这些理论的掌握,往往是理解艺术作品的钥匙。我相信,只有当我们能够站在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印象派,才能真正领略到它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这本书,我希望能从中获得更深刻的洞察,而非浅尝辄止的了解。
评分最近偶然翻到了这本《读懂印象派》,虽然还没来得及细读,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几页试读,就足以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印象派,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朦胧的美感,让人联想到莫奈笔下光影斑驳的睡莲,或是雷诺阿画中洋溢着生命力的少女。我一直对艺术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接触了印象派之后,那种打破传统、捕捉瞬间光影的艺术手法深深吸引了我。然而,说实话,我之前对印象派的理解大多停留在作品本身,对于其背后的历史背景、艺术家们的创作理念、以及他们是如何一步步颠覆学院派的绘画传统,了解得并不深入。很多时候,面对一幅画,我会惊叹于色彩的运用,却难以理解艺术家为何选择这样的构图,或是想要传达怎样的情感。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几位重要的印象派画家及其代表作,更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时代的窗户,让我能够“读懂”他们,不仅仅是看到画,更是理解画背后的故事和灵魂。我尤其期待它能深入剖析那些影响了印象派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画家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让整个印象派运动变得更加立体和鲜活。
评分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艺术史的普及读物,更像是一场心灵的对话。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让我真正“走进”艺术家的内心世界的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作品的表面。印象派画家们,他们身上都有着一股叛逆和探索的精神,他们敢于挑战权威,敢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世界的理解。我特别好奇在他们创作过程中,是如何克服外界的质疑和嘲笑,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的。这本书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他们创作的幕后故事,关于那些不为人知的挣扎与坚持?例如,莫奈的“印象,日出”曾经被嘲讽为“草图”,雷诺阿在描绘巴黎的社交生活时,又有着怎样的观察和思考?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揭示这些画作背后,那些鲜活的生命故事,那些艺术家的孤独与坚持,那些他们对美的独特追求。我渴望能够从中获得一种启发,一种面对挑战、坚持自我的勇气。艺术不只是技巧,更是精神的传承,而我希望从这本书中,能够感受到这份精神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