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资本论》出版150多年来,为何依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这部巨著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当下的世界?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近代世界重要的著作之一。三卷本《资本论》包含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特征和历史的深入思考。《资本论》在世界范围内对政治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依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在本书中,大卫?哈维首次系统阐述了如何用《资本论》的视角来理解当下世界。
哈维以凝练的写法概述了马克思对资本的分析建构。哈维不仅解释了马克思的睿智见解和深远影响,而且他根据过去一个半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变革拓展了马克思的叙述,并把对《资本论》的解读同21世纪的全球化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本书不仅是对人类重要的政治经济学著作的导读,也是一位有着长达半个世纪研究生涯的学者对马克思思想的重构和发展。
在本书中,哈维提醒我们,资本依然在我们身边,依然鲜活,在某些时候资本出现病灶和失控(金融危机),在某些时候又显得膨胀而甚嚣尘上(互联网泡沫、房地产泡沫等)。
当代西方富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大卫·哈维重磅新作
资本力量如何塑造世界,经济危机有何内在根源
极具洞察力的智慧声音
环境恶化、贫富差距扩大、暴力事件频发等社会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大规模城市化进程,究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我们是否希望生活在人口规模超过1.3亿的超级城市?
到处大兴土木以避免经济危机的方式是否合理?
世界运行的规律到底是什么?
未来我们将何去何从?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矛盾重重,世界正以难以预测和不可控制的方式滚滚向前,世界运行的规律依然模糊。如果我们想要通过主动行动来让世界变得更加理性,那么我们首先就必须理解世界运行的逻辑,并为可能产生的结果做好应对准备。”
本书是大卫·哈维过去半个世纪思考和研究成果之集萃。大卫·哈维亲眼见证了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城市的骚乱、绝望和不公,他开始研读马克思著作来寻找资本主义不平等现象的根源,并在随后的学术生涯中持续不断研究马克思的文本和思想,这使得他成为当今世界上解读马克思作品*具*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
大卫·哈维向来以其独特理论、尖锐批判和深刻见解闻名,本书不折不扣地体现了这些特点。在本书中,大卫·哈维为读者搭建了理解世界运行规律的一般框架,试图通过一系列强大的理论工具来解释世界——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金融危机的城市根源、自然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资本的演化等。哈维还试图用其方法论和理论思考来解读中国*新的发展状况,探讨中国资本危机的空间转移、中国的基建浪潮以及城市化的背景和隐忧。
大卫·哈维(David Harvey)
纽约城市大学(CUNY)杰出人类学教授,全球作品被引用*多的人文学者。他开设的解读马克思《资本论》课程,是40多年来与学生互动产生的结果,课程视频自从2008年上传到纽约城市大学网站以来,获得了近300万人次的下载量。
如果要把握大卫·哈维的学术思想精华和他治学的心路历程,阅读这本书或许是*便捷的。
——杨军,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卫·哈维鼓舞人思考,他是当今时代*富洞察力和思考力的思想者。
—— 欧文·琼斯,《既有权力》作者
大卫·哈维在其研究领域发起了一场革命并鼓舞了整整一代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
——娜奥米·克莱恩,《休克主义》作者
大卫·哈维是左翼思想界的老牌旗手和智慧声音。
——《金融时报》
1.《资本社会的17个矛盾》是全球作品被引用zui多的人、当代西方zui重要的思想家之一、《资本论》研究学者大卫·哈维代表作;
2.《资本社会的17个矛盾》媲美《21世纪资本论》,堪称当下西方zui受争议的经济作品;
3.纽约城市大学一票难求的经济学课程,视频下载量近300万次;
4.大卫·哈维坦言:“这是我写过zui危险的一本书”;
5.《资本社会的17个矛盾》是一本“催人泪下”的经济学著作。何帆、韩毓海、胡大平等意见领袖亲笔推荐;
《资本社会的17个矛盾》是大卫·哈维笔下“zui危险”的一本书,也是韩毓海眼中一本“催人泪下”的经济学著作。
近250年来的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的常态吗?
是什么导致了全球人口长期失业问题?
是什么让欧洲和日本经济陷入衰退旋涡?
是什么导致中国和印度和其他金砖国家的蹒跚前行?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重读马克思的《资本论》?
在西方社会,资本主义如同人们呼吸的空气,极少有人思考其好坏并提出质疑。但了解资本主义的成败根源,对了解其未来和全球经济因此受到的巨大影响至关重要。
在这本书中,大卫·哈维用自己的深刻洞察揭示了资本引擎的隐藏的运作方式——以及可能将资本主义引向灭亡的矛盾。
在对当今世界发生的一切做精辟描述的同时,当代《资本论》知名的研究者大卫·哈维,在本书中揭开了资本主义核心矛盾——如以超出投资的手段积累资本的驱动力;其利用节省劳动力的新技术,并因此造成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被剥夺;以及其掠夺自然直至毁灭自然的冲动。这些矛盾与压力造成:全球人口长期失业问题,欧洲和日本经济的陷入衰退旋涡,以及中国和印度和其他金砖国家的蹒跚前行。
短期内这些矛盾不会产生破坏性:历史上资本主义不断在新面具下重组自身,并由此产生危机。但是长期来看,资本主义能否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下继续生存?哈维认为种种迹象不容乐观,并且表象具有欺骗性,许多资本矛盾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得到控制,而另一些则威胁到了资本体系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对其标题的直观理解。初次翻开《资本论》部分,我原本以为会是一堆晦涩难懂的理论,却被作者极其精炼的语言和层层递进的逻辑所吸引。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剖析,犹如一把手术刀,精准地解剖了隐藏在商品交换背后,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极易被忽视的内在矛盾。他不仅描述了资本是如何积累的,更深入探讨了其扩张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剥削与异化。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剩余价值的阐述印象深刻,它不仅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更是理解现代社会阶级分化和社会不公的钥匙。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将书中的理论与当下社会现象进行对照,比如那些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以及资本对日常生活无孔不入的渗透,无不与马克思的预言不谋而合。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我们个体在庞大的资本机器中所扮演的角色。这本书并非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一种挑战现有认知框架的勇气。
评分《资本社会的17个矛盾》这部分的笔触,则更加直接和犀利,充满了对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病症的诊断。大卫·哈维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挑选出了资本运行中最核心、最尖锐的17个矛盾点。这些矛盾点并非抽象的理论,而是具体地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信贷扩张与债务危机,全球化与区域不平等,技术进步与就业冲击等等。他没有回避这些问题带来的痛苦和挑战,而是用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揭示了这些矛盾是如何相互激化,并最终威胁到资本主义自身的稳定性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永恒的增长”的神话被戳穿的部分印象深刻,它迫使我思考,在一个资源有限的星球上,无限的资本增值是否真的可持续。这本书让我对自己所处的“资本社会”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它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一个充满内在冲突和张力的有机体。
评分《世界的逻辑》则像是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将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徐徐展开。它不是按照国家或地区来划分,而是从更宏观的视角,揭示了驱动历史前进的内在力量和规律。作者以一种近乎哲学家的审慎,探讨了技术革新、意识形态变迁、全球化进程以及地缘政治格局等多种因素是如何相互交织,塑造了我们今日所见的世界。我特别赞赏书中对于“逻辑”二字的解读,它不仅仅是线性的因果关系,更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与融合,看到那些曾经颠覆性的思想如何逐渐演变成主流,又如何被新的思想所取代。这本书让我摆脱了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模式,开始用一种更加系统和辩证的思维去理解国际关系、社会变迁以及科技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它教会我,理解世界,需要的是一种宏观的视野和对事物本质的追问。
评分对于《资本社会的17个矛盾》部分,我最深的体会是,作者大卫·哈维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家,更像是一位敏锐的社会观察者,甚至是诊断师。他用一种毫不妥协的态度,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裂痕一一呈现。那些看似互不相关的社会现象,在他笔下却能汇聚成一条条清晰的脉络,揭示出资本运作的深层逻辑。我尤其欣赏他对“矛盾”的解读,这些矛盾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充满张力和动态演变的过程,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资本主义不断地自我调整和扩张,但也同时孕育着其自身的危机。这本书让我开始意识到,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并非一个完美的、和谐的系统,而是充满着内在的冲突和不确定性,而理解这些矛盾,是我们在复杂世界中保持清醒和独立思考的关键。
评分读完这套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很多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社会现象,其实都根植于深刻的、系统性的原因之中。尤其是在阅读《资本论》的时候,那种拨开迷雾、直击本质的阅读体验,让我对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有了前所未有的理解。我开始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贫富差距,为什么会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及资本是如何通过各种方式侵蚀我们的自由和自主性。而《世界的逻辑》则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让我看到这些经济现象是如何与历史、文化、技术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世界。它不再是孤立的经济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系统运作的一部分。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方式的重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