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制造2025》解读——省部级干部专题研讨班报告集(
:99.00元
作者: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1212820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制造2025》解读,全彩印刷
内容提要
本书由“《中国制造2025》省部级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报告汇编而成。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本书对《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定位、主要内容和工作部署进行了全面阐述,就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工业强基、质量与品牌、“互联网 ”、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工业绿色发展、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等方面分别进行了深入阐述,对《中国制造2025》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解读。
目录
目录报告1 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001一、为什么要制定《中国制造2025》 /002二、《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要点是什么 /005三、如何贯彻实施好《中国制造2025》 /012报告2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025一、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背景与整体部署 /026二、两化融合是主线,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 /033三、《中国制造2025》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要动力 /046 报告3 科技创新促进我国制造业健康快速发展 /053一、科学技术与中国科技发展道路 /054二、我国制造业发展总体情况 /056三、科技创新促进制造业健康快速发展 /059报告4 强化工业基础能力/065一、我国制造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066二、加强工业基础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073三、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及启示 /077四、提升工业基础能力的措施及实践 /082五、重点任务和推进路径 /087报告5 提升制造业质量与品牌/091一、实施制造质量强国战略的意义 /092二、我国制造质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095三、工业国家质量发展经验 /098四、我国制造质量发展目标 /103五、推动制造业质量升级的举措 /108 报告6 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121一、“互联网 ”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122二、“互联网 ”行动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 /126三、加快实施“互联网 ”行动的保障措施 /137报告7 加快构建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143一、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现状 /145二、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思路 /153三、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调研案例 /156四、对策与建议 /179报告8 工业绿色发展工程科技战略及对策/185一、工业绿色发展的内涵 /186二、工业绿色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190三、工业绿色发展趋势和战略目标 /198四、工业绿色发展工程科技的战略对策 /216五、工业绿色发展工程科技的政策建议 /218六、小结 /220附录1 六大行业及工业装备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技术清单 /220附录2 六大行业及工业装备实现绿色发展的性重大工程和示范带动项目 /226报告9 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229一、编制《〈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的背景 /230二、重点领域的选择和优先发展方向的细分 /232三、技术路线图的主要内容 /235四、十大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综述 /236五、十大重点领域有望取得的突破 /268六、对各地区确定制造业发展重点的建议 /271
作者介绍
中国工程院其主要任务是促进全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团结与合作,推动我国工程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工程科学技术队伍和人才的建设与培养,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服务。
文摘
序言
我被这本书的出品方——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所吸引,这意味着这份报告集的内容绝非泛泛而谈,而是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和战略前瞻性。它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国家层面对于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度思考和战略部署。我尤其好奇的是,这份由省部级干部参与的专题研讨班所形成的报告集,是否会揭示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挑战和解决方案。例如,在推动技术自主创新方面,是否会有关于如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具体策略讨论?在产业升级方面,是否会涉及到如何优化产业结构,摆脱低端供给,迈向价值链高端的路径规划?报告集是否会深入探讨如何构建更加完善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如何激发企业家的创新活力,如何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此外,我非常期待能从中看到,在面临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国家是如何权衡产业安全与对外开放,如何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这本书,无疑为我们理解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最权威、最深入的解读。
评分拿到这本《中国制造2025》解读,首先就被其“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著”的身份所吸引。这层身份赋予了这本书一种权威性和高度。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研究报告,而是由一群站在中国制造业战略最前沿的专家智囊团所提炼的智慧结晶。我非常期待能够从这些专家的视角,深入理解“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后的逻辑和深层含义。这本书是否会揭示战略制定过程中所考虑的国际国内形势,例如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变化、地缘政治的影响,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报告集是否会对战略中的重点领域,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进行更细致的阐述,分析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潜力?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探讨中国在这些领域实现突破的关键技术瓶颈,以及需要采取哪些创新举措来解决这些问题。此外,作为一份研讨班的报告集,我猜想其中可能包含了很多针对性强的讨论和建议,也许会涉及对现有政策的评估,以及对未来政策方向的预判。这种来自最高咨询层的解读,必然会比一般的公开报道更加深刻和有洞察力。
评分这是一本厚重且极具前瞻性的著作,从书名就能感受到其背后蕴含的宏大叙事和国家层面的战略擘画。《中国制造2025》本身就是一个极具争议和讨论价值的议题,而这份“省部级干部专题研讨班报告集”则将这种讨论拉到了一个更深层次、更具体、更实践的层面。我尤其好奇的是,这份报告集是如何将宏观的国家战略与地方和部门的具体执行相结合的。省部级干部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和推动者,他们的视角往往更加务实,也更贴近实际操作中的困难与机遇。读这本书,我期望能看到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在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探索的路径、以及取得的经验。是否会有关于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深度分析?报告集是否会揭示在推进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如何协调配合,如何打破体制机制的障碍,如何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我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是政策的宣读,更能展现出政策落地过程中真实的“磨合”与“生长”,甚至可能包含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和幕后思考。毕竟,真正理解一个国家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对其中细节和地方性应对的深入洞察。
评分作为一个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中国制造2025”这个宏大的国家战略充满好奇,但也总觉得它有些抽象和遥远。而这本《中国制造2025》解读——省部级干部专题研讨班报告集,恰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来拉近我与这一战略的距离。通过省部级干部的报告,我期待能看到战略是如何被“翻译”成具体工作,以及如何在不同层级、不同区域落地生根的。这本书是否会展现地方政府在执行战略过程中的创新尝试,例如,某个省份是如何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来规划和推动制造业升级的?又或者,某个部门是如何针对性地制定配套政策,以支持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的?我希望能从中读出一种“自下而上”的视角,看到政策的实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同时,我也想了解,在推进过程中,省部级干部们是如何理解和应对外部压力,比如国际贸易摩擦、技术封锁等,以及如何激发中国制造业的韧性和自主创新能力的。这份报告集,应该能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更加生动、更加接地气的“中国制造2025”实施图景。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中国制造2025》解读——省部级干部专题研讨班报告集。这不仅仅是一份对战略的解读,更是对战略实施过程中,国家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相结合的生动展现。作为一名对国家发展脉络感兴趣的读者,我迫切希望了解在这一重要的国家战略背后,省部级干部们究竟是如何思考、如何谋划、如何推动的。我期待书中能有关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具体案例分析,例如,制造业转型升级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内陆欠发达地区,会呈现出怎样的差异性?又或者,如何在传统制造业基础上,发展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报告集是否会深入探讨人才培养、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国家如何平衡开放与安全,如何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我希望能从这份报告集中,看到一种宏观视野与微观操作的有机结合,感受到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是如何通过各个层级的干部,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和成果。这不仅仅是关于“中国制造2025”本身,更是关于一个国家如何进行系统性、战略性的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