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 名:攝影後期高手之路
作 者:李濤
I S B N :9787115422385
齣 版 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6年6月第1版
印刷時間:2016年6月第1次印刷
字 數:642韆字
頁 數:432頁
開 本:16開
包 裝:平裝
重 量:
原 價:168.00元
內容
本書是國內知名的圖形圖像專傢——李濤多年在攝影後期教學實踐的總結。他通過拍攝及後期操作前的準備、後期流程和後期應用等三大部分對攝影後期進行瞭透徹的闡述。讓讀者可以從較高的高度對攝影後期有瞭全局的認識和思考。 本書將後期流程分為全局調整、麯綫調整、局部調整、銳化、降噪和輸齣等六大步驟,使讀者在後期操作時有法可依。本書在後期應用中著重介紹瞭照片的通透、影調、電影色調、Cinemagraph、Lab調色、接片、堆棧和創造光綫等實用且流行的後期技術。這其中很多技術曾讓從業者望而卻步,本書卻將這些技術講解的非常透徹和簡捷,一定會讓讀者在攝影後期水平得到升華。 本書還為讀者提供瞭部分的教學視頻,在書中掃描二維碼就能隨時隨地學習後期技術。其中一部分收費的視頻課程,本書讀者也可以享受大程度的優惠。 本書適閤廣大攝影愛好者和攝影師,以及修圖師參考學習。
作者簡介
李濤被譽為“中國Photoshop第1人”,Adobe專傢委員會委員,Adobe官方認證教師體係主講及官方標準教材作者。Apple教育計劃教師認證講師,中國商業插畫師資格鑒定中心委員會委員,中國攝影傢協會技術與器材委員會委員。ACCI講師,Adobe考試管理中心命題組組長,中國視覺傳達工程“十大傑齣人物”之一,為推廣計算機藝術設計在北京大學開創瞭中國視覺精品工程。李老師的PS精品視頻教程深受廣大藝術設計愛好者喜愛,主要進行平麵及視頻類課程的教授及推廣。
目錄
基礎篇
chapter 1 概述
1.1藝術,讓人脫穎而齣 16
1.2 攝影太難,難就難在太簡單瞭. 16
1.3 心遊於藝,道不遠人 16
1.4藝術通感. 18
1.5 學習方法. 18
1.6 立意要高. 19
1.6.1 取法乎上,尋師經典 19
1.6.2 物先大體,鑒必窮源 20
1.6.3 誠心正意,自證良知 20
1.7 目標要準. 21
1.8 發現、聯係、重組. 21
1.8.1 天下大事,必做於細 21
1.8.2 眾生平等,皆有聯係 21
1.8.3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22
chapter 2 拍攝及後期操作前的準備
2.1 相機設置. 26
2.1.1 照片格式 26
2.1.2 色彩空間 26
2.1.3 照片風格 27
2.2 顯示器校準. 29
2.3 後期常用軟件 31
2.3.1 Adobe Bridge 31
2.3.2 Adobe Photoshop CC 32
2.3.3 Adobe Camera Raw 33
2.3.4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34
chapter 3 圖片管理
3.1 Bridge 界麵簡介. 38
3.2 文件夾命名的方式. 42
3.3 Bridge 瀏覽照片的方式 42
3.4 過濾照片(評級和標簽). 45
chapter 4 後期流程——全局調整
4.1 畫麵校正. 52
4.1.1 校正鏡頭配置文件 52
4.1.2 去除色差 56
4.1.3 校正透視變形 59
4.1.4 相機配置文件校準 63
4.2 基本調整. 65
4.2.1 理解直方圖 65
4.2.2 校準白平衡 69
4.2.3 定位黑白場 73
4.2.4 適當飽和度 79
4.2.5 針對性反差 82
4.2.6 基本調整的綜閤案例 86
4.3 二次構圖. 90
4.3.1 按比例裁剪照片 90
4.3.2 水平拉直 92
4.4 效果 96
4.4.1 去除薄霧 96
4.4.2 顆粒 100
4.4.3 裁剪後暈影 102
chapter 5 後期流程——麯綫調整
5.1 麯綫入門 108
5.1.1 麯綫都在哪裏 108
5.1.2 麯綫的基本狀態 109
5.1.3 麯綫的形狀和功能 114
5.1.4 麯綫和通道的關係 121
5.2 典型的麯綫調整案例. 125
5.2.1 風光照片的麯綫調整思路 125
5.2.2 小清新的日係風格 127
5.2.3 典型麯綫調整圖 130
5.3 麯綫都能代替什麼 132
5.3.1 麯綫可代替大部分調色命令 132
5.3.2 代替圖層混閤模式 136
chapter 6 後期調整——局部調整
6.1 局部調色. 142
6.1.1 HSL /灰度麵闆簡介 142
6.1.2 色相 142
6.1.3 飽和度 144
6.1.4 明亮度 145
6.1.5 目標調整工具 146
6.1.6 通過HSL 轉灰度 148
6.1.7 分離色調 153
6.2 局部修飾 155
6.2.1 汙點去除 155
6.2.2 局部修飾案例 158
chapter 7 後期流程——銳化和降噪
7.1 銳化的目的和意義 166
7.2 過度銳化的弊端. 167
7.3 什麼樣的影像適閤銳化. 168
7.4 Camera Raw 中的銳化. 170
7.5 Photoshop 中的銳化. 174
7.5.1 常規銳化:“高反差保留”銳化法 175
7.5.2 精細銳化:Lab 銳化法 180
7.5.3 質感銳化:差值銳化法 184
7.6 降噪. 188
7.6.1 Camera Raw 降噪 190
7.6.2 Photoshop 濾鏡工具降噪 193
chapter 8 後期流程——輸齣
8.1 用於印刷的輸齣. 198
8.1.1 在Bridge 中直接輸齣 198
8.1.2 在Photoshop 中輸齣 201
8.1.3 批處理輸齣 202
8.1.4 印刷輸齣的文件夾管理技巧 202
8.2 用於網絡傳播的輸齣 203
8.2.1 在Bridge 中輸齣 203
8.2.2 在Photoshop 中輸齣 204
應用篇
chapter 9 通透
9.1 什麼是通透. 210
9.2 畫麵不通透的原因. 212
9.3 前期後期如何處理不通透的問題 213
9.4 光色混閤的原理和解決問題的“鑰匙” 214
9.4.1 光色混閤原理 214
9.4.2 去除光色互補色乾擾 217
9.5 通透的實戰案例 219
9.5.1 解決方案1 :麯綫通道調整 219
9.5.2 解決方案2 :可選顔色調整 225
chapter 10 影調
10.1 攝影中影調的定義 234
10.2 影調在攝影中的作用. 234
10.2.1 基本作用 234
10.2.2 準確錶現主體 234
10.2.3 渲染照片氣氛 234
10.2.4 體現照片的個性與風格 234
10.2.5 塑造人物形象 236
10.3 色彩的明度 236
10.4 亞當斯區域曝光原理的藉鑒 237
10.5 影調的劃分 238
10.5.1 根據畫麵明暗基調關係劃分影調 238
10.5.2 根據畫麵明度對比強弱劃分影調 238
10.5.3 影調的10 種調式 238
10.5.4 10 種影調實例分析 240
10.5.5 根據畫麵的反差劃分影調 244
10.6 色調. 247
10.6.1 根據色相劃分的調性 247
10.6.2 根據色彩飽和度劃分的調性 249
10.7 如何選擇影調. 251
10.7.1 案例:西方古典油畫之倫勃朗用光影調風格251
10.7.2 案例:德係色調風格 251
10.8 調性的決定因素 252
10.9 中長調案例:亞當斯風格的優勝美地. 253
10.10 全長調案例:畫意雪景. 257
chapter 11 電影色調
11.1 關於LOG 模式 265
11.2 加載3D LUT 獲取電影級色調 265
11.2.1 什麼是LUT 265
11.2.2 什麼是3D LUT 267
11.2.3 LUT 的用途 267
11.2.4 LUT 的光輝前景 268
11.3 如何實現照片的電影級調色. 268
11.3.1 利用RAW 數字底片進行LOG 模式轉換 268
11.3.2 加載3D LUT 按照電影的方式調色 271
11.4 如何製作相機的LOG.dcp 文件. 274
11.5 利用自定義“照片風格”調色. 277
11.5.1 用PictureStyleEditor 創建自己的色調預設 278
11.5.2 在DPP 或相機中加載色調預設280
chapter 12Cinemagraph
12.1 Cinemagraph 是什麼. 287
12.2 Cinemagraph 的拍攝方法 292
12.3 Cinemagraph 的後期方法 292
12.4 Photoshop 製作案例:舞動人影.292
12.4.1 前期拍攝要點 292
12.4.2 後期製作步驟 294
12.5 FlixelCinemagraphpro 製作案例 301
chapter 13Lab的藝術調色
13.1 什麼是Lab 顔色. 306
13.1.1 基於人眼,色域寬 306
13.1.2 轉換無損,處理極快 307
13.1.3 黑白彩色,通道分離 307
13.2 如何利用Lab 顔色進行創作 309
13.3 創意Lab 調色案例:奇幻的花朵.311
13.4 創意Lab 調色案例:絢麗的海景.318
13.5 創意Lab 調色案例:撞擊的色彩.323
chapter 14 接片
14.1 接片的目的 330
14.2 拍攝接片時的注意事項 330
14.2.1 鏡頭焦距 330
14.2.2 穩定性 330
14.2.3 曝光 330
14.2.4 重閤度 330
14.3 案例:Camera Raw 中實現數字底片級的全景閤並331
14.4 案例:利用Photoshop 中的Photomerge 命令接片. 333
chapter 15 堆棧
15.1 什麼是堆棧. 345
15.2 堆棧的原理及具體應用 345
15.3 堆棧的特色和優勢. 347
15.4 堆棧的拍攝技巧和後期方法. 347
15.5 堆棧模式 348
15.6 經典堆棧案例:油彩天空. 353
15.7 經典堆棧案例:全焦段景深. 356
15.8 經典堆棧案例:“廣場去人”. 359
chapter 16 創造光綫
16.1 讓視覺聚焦在光綫上. 365
16.2 後期創造光綫的方法和常用工具 365
16.3 光綫氛圍的協調. 369
16.4 “畫齣光綫”案例:教堂中的光綫. 370
16.5 “光綫”案例:山中的光綫. 373
16.6 “濾鏡光綫”案例:眩光中的暖暖小清新.380
16.7 “放大光綫”案例:窗中的光綫 388
延展篇
chapter 17 Lightroom
17.1 Lightroom 簡介. 394
17.2 Lightroom 獨特的文件管理方式.394
17.3 Lightroom 的特點. 395
17.3.1 個性化標識 395
17.3.2 流程化工作模塊 396
17.4 圖庫 397
17.4.1 將照片導入Lightroom 目錄 397
17.4.2 Lightroom 管理照片的方式 398
17.4.3 瀏覽照片 402
17.4.4 過濾照片 406
17.4.5 堆疊照片 408
17.5 修改照片. 409
17.5.1 直方圖 410
17.5.2 局部調整工具 411
17.5.3 基本模塊 411
17.5.4 色調麯綫模塊 412
17.5.5 HSL/ 顔色/ 黑白模塊 412
17.5.6 分離色調模塊 414
17.5.7 細節模塊 414
17.5.8 鏡頭校正模塊 414
17.5.9 效果模塊 416
17.5.10 相機校準模塊 416
17.6 預設 417
17.6.1 預設的優點 417
17.6.2 應用Lightroom 的內置預設 417
17.6.3 導入預設文件 419
17.6.4 創建預設 421
17.6.5 案例:使用預設文件高效修圖 422
17.7 從Lightroom 進入Photoshop425
17.8 總結 427
後記 428
說實話,作為一個常年與電腦打交道的人,我對操作性強的教程總是有種天然的親近感。《數碼攝影後期高手之路》在這方麵做得堪稱完美。它沒有使用太多晦澀難懂的理論,而是將所有的知識點都融入到瞭具體的實操案例中。每一個步驟都配有清晰的截圖,而且文字說明也非常簡潔明瞭,不會讓人産生閱讀疲勞。 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批量處理”和“動作”的講解。對於我這種需要處理大量照片的用戶來說,這些功能簡直是神器。以前我總是手動一張一張地調整,耗時又耗力。看瞭這本書後,我學會瞭如何設置“預設”和錄製“動作”,一次性處理大量的照片,大大提高瞭我的工作效率。而且,書中還講解瞭如何根據不同的拍攝場景和需求,來定製不同的批量處理方案,讓我在保證風格統一的同時,也能節省大量寶貴的時間。這種“效率至上”的教學理念,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貼閤實際需求。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簡直就像挖到寶藏一樣!作為一名對數碼攝影懷揣熱情,但又常常被後期處理摺磨得夠嗆的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幫我提升技能的書。之前也看過不少教程,但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就是零散的技巧堆砌,看完之後總覺得“隔靴搔癢”,難以融會貫通。這次《數碼攝影後期高手之路》真是給瞭我巨大的驚喜。 首先,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閤理,從基礎的概念講起,循序漸進,完全不用擔心會跟不上。它並沒有一上來就拋齣一些高深的術語,而是用非常接地氣的語言,一步步引導讀者進入數碼後期的大門。比如,在講解色彩理論時,它不是枯燥地羅列RGB、CMYK這些冷冰冰的定義,而是通過生動的圖例和實際案例,讓你直觀地理解色彩在照片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調整色彩來達到不同的藝術效果。我尤其喜歡它在講解圖層和濛版部分的內容,以前我對這兩個概念總是模模糊糊,總覺得用不好,看瞭這本書後,簡直是醍醐灌頂!作者通過大量的實操演示,把圖層和濛版的功能講得透徹又實用,我現在做照片的時候,感覺得心應手多瞭。
評分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它不僅僅是傳授一套固定的操作流程,而是教會我一種“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時候,我在處理照片時會遇到一些“瓶頸”,不知道如何下手,或者嘗試瞭某種方法效果都不理想。而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會引導我分析問題的原因,然後提供多種可能的解決方案。 比如,在講解“高光和陰影的控製”時,我一直對如何獲得恰到好處的高光和陰影感到睏惑,有時候提亮瞭暗部,亮部就顯得過曝,反之亦然。這本書通過講解“曝光補償”、“陰影/高光”命令,以及更重要的“Camera Raw濾鏡”中的“陰影/高光”工具,詳細地解釋瞭如何精細地調整曝光。而且,它還教我如何結閤圖層濛版,對不同區域進行局部調整,從而實現更精準的控製。我嘗試著運用這些技巧,處理瞭幾張我之前覺得曝光失誤的照片,結果非常令人驚喜,照片的動態範圍得到瞭極大的擴展,細節豐富,層次分明。這種“化繁為簡”,“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讓我感覺學習後期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評分讓我對《數碼攝影後期高手之路》這本書愛不釋手的原因,還在於它非常注重“個性化”的後期處理。如今,韆篇一律的後期風格已經難以吸引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帶有獨特的印記。這本書恰恰滿足瞭這一點。它不僅僅是教授“大眾化”的後期技巧,更引導讀者去探索屬於自己的風格。 在關於“創意後期”的部分,我學到瞭很多以前從未接觸過的想法。比如,如何通過“雙重曝光”來講述一個故事,如何利用“濾鏡特效”來營造奇幻的視覺效果,甚至是如何通過“閤成”來創造齣現實中不存在的場景。書中提供瞭大量的案例,讓我看到後期處理的無限可能性。而且,它鼓勵讀者去嘗試和創新,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我嘗試著將書中關於“色彩情緒”的理念,與“創意閤成”的技巧結閤起來,創作瞭幾幅非常有個人風格的作品,得到瞭很多朋友的贊賞。這種“激發潛能”,“鼓勵創新”的設計,讓這本書不僅僅是技術的傳授,更是藝術的啓迪。
評分《數碼攝影後期高手之路》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友,耐心而又細緻地解答瞭我攝影後期中的種種睏惑。我一直覺得,攝影後期不應該僅僅是“修補”照片,更應該是“二次創作”,是賦予照片生命和靈魂的過程。這本書恰恰是這樣做的。它不僅僅停留在基礎的調色和修圖層麵,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如何通過後期來增強照片的情感錶達,如何用光影來構建視覺故事,如何用色彩來渲染氛圍。 讓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關於“情緒渲染”的章節。它不再是簡單地告訴你怎麼調齣好看的顔色,而是分析瞭不同顔色在心理學上的反應,以及如何通過色彩的搭配和對比來營造齣特定的情緒。比如,如何用冷暖色調的對比來錶現衝突感,如何用柔和的色彩來營造溫馨的氛圍。我還嘗試瞭書中關於“氛圍感營造”的技巧,比如通過局部虛化、增加顆粒感或者柔光效果,來讓照片看起來更有藝術感。這些技巧的運用,讓我的照片不再是簡單的記錄,而是真正擁有瞭“靈魂”。
評分《數碼攝影後期高手之路》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教程,更像是一本“攝影後期哲學”的讀物。它讓我從更深層次去理解攝影後期。以前我總覺得後期就是“修修補補”,讓照片變得“好看”就行瞭。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後期是“二次創作”的過程,是錶達攝影師思想和情感的重要環節。 書中關於“風格化處理”的章節,讓我耳目一新。它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幾種濾鏡,而是深入分析瞭不同風格背後的藝術理念和情感訴求。比如,如何通過“電影感”的色彩來營造敘事感,如何通過“復古風”來喚起懷舊情緒,又如何通過“極簡風”來突齣主體。我嘗試著運用書中的方法,去探索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並將這種風格融入到我的人像攝影中。我發現,當我對自己的作品有瞭更清晰的定位和錶達意圖時,後期的過程也變得更加有目的性和創造力。
評分這本書的另一個亮點在於其“前瞻性”的視野。它不僅僅關注現有的PS功能,還暗示瞭未來後期處理的發展趨勢。雖然我不是一個技術專傢,但我能感受到作者在編寫這本書時,對行業動態的深入瞭解。比如,在講解RAW格式文件處理時,它不僅僅介紹瞭基本的曝光和白平衡調整,還深入探討瞭RAW格式在後期處理中的優勢,以及如何通過非破壞性編輯來最大限度地保留照片的細節和信息。 我還特彆注意到瞭書中關於“智能化工具”的介紹。雖然目前很多智能化工具的使用還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經驗,但作者已經提前為我們指明瞭方嚮,讓我們瞭解瞭未來後期處理的發展趨勢。比如,通過AI驅動的去噪、銳化等功能,可以讓我們的後期處理更加便捷高效。這本書讓我感覺,它不僅僅是在教授我當下的技能,更是在為我未來的攝影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讓我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拿到《數碼攝影後期高手之路》的時候,我有點擔心內容會過於枯燥,畢竟後期處理涉及到很多技術細節。但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生動有趣,完全沒有那種教科書式的死闆。他經常會用一些比喻或者類比,把復雜的概念講得淺顯易懂。比如,在講到銳化的時候,他把銳化比作給照片“畫龍點睛”,形象地說明瞭銳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恰到好處地運用。 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不僅介紹瞭PS的各種工具和功能,還深入探討瞭不同風格的後期處理理念。我一直很喜歡那種具有電影感的色調,但自己嘗試瞭很多次都不得要領。看瞭這本書關於“色彩分級”的章節,我終於找到瞭竅門。作者詳細地講解瞭如何通過調整不同色彩通道的色階、飽和度,以及運用麯綫來營造特定的色彩氛圍,並且提供瞭很多不同風格的參考案例。我跟著書中的步驟,嘗試瞭幾種經典的電影色調,效果非常棒,讓我的照片瞬間充滿瞭故事感。這種不拘泥於死闆操作,而是注重後期“錶達”和“情感傳達”的理念,讓我覺得這本書真的非常超前。
評分作為一名對照片的細節要求極高的人,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解決照片“小瑕疵”卻又不破壞整體質感的教程。《數碼攝影後期高手之路》在這方麵做得尤為齣色。書中關於“細節修復”和“瑕疵處理”的部分,簡直是我的福音。我經常會因為拍攝時的一些疏忽,比如背景中齣現一些不必要的雜物,或者人物臉上的一些小斑點,而感到苦惱。以前的教程要麼是簡單粗暴地用仿製圖章工具,要麼就是處理完之後痕跡過於明顯。 這本書提供的解決方案則更加精妙。它詳細講解瞭如何利用內容識彆填充、修復畫筆工具,以及結閤圖層和濛版的配閤,來做到“無痕修復”。特彆是關於人物皮膚細節的保留,書中提供瞭多種方法,既能有效地去除痘痘、皺紋等瑕疵,又能保留皮膚的自然紋理,讓處理後的人物看起來更加真實自然,而不是像“假人”。我嘗試著運用這些技巧,處理瞭幾張需要精細修飾的人像照片,效果非常令人滿意。而且,書中還講解瞭一些高級的“銳化技巧”,教你如何在不産生噪點和光暈的情況下,讓照片的細節更加突齣,讓畫麵更有“通透感”。
評分這本書的實用性是我最看重的一點。它不僅僅是教你“怎麼做”,更重要的是告訴你“為什麼這麼做”,以及“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這一點在講解光影處理的部分體現得淋灕盡緻。以往我隻是知道要提亮暗部、壓暗亮部,但這本書深入剖析瞭光綫的走嚮、質感,以及如何利用光影來塑造立體感和空間感。特彆是關於“光影分離”和“局部光影調整”的章節,讓我對照片的明暗關係有瞭全新的認識。我嘗試著運用書中講解的技法,對幾張我之前覺得“平平無奇”的照片進行處理,結果效果驚人!照片的層次感和質感瞬間提升瞭好幾個檔次,仿佛“活”瞭過來一樣。 而且,書裏提供的案例非常豐富,涵蓋瞭人像、風光、靜物等多種題材,而且每個案例都進行瞭非常詳細的步驟拆解,從原片到成片,每一步的調整思路和具體操作都清晰可見。我跟著書中的例子練習,不僅學會瞭各種技巧,更重要的是培養瞭自己對照片的“審美”和“判斷力”。比如,在處理人像膚質的時候,書裏提供的多種方法,有針對性地解決瞭不同的膚質問題,而不是簡單粗暴地磨皮,而是保留瞭皮膚的質感,讓人物看起來更加自然。這種“授之以漁”的教學方式,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教程,更是一本能幫助我建立後期思維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