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住宅解剖图鉴 | ||
| 定价 | 88.00 | |
| 出版社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2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日]藤原昭夫 张伦 译 | |
| 页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553787008 | |
藤原昭夫
1947年出生于日本岩手县盛冈。
1970年毕业于东京芝浦工业大学建筑学科。曾就职于木村俊介建筑事务所、空间工作室、天城建设等地,1977年设立结设计事务所。
主要获奖经历:“盐山市的住宅”获山梨县建筑文化奖励奖(住宅建筑部门)、“井上住宅”获群马住宅设计建设大赛冠*、“注重环保的建筑”获千叶县建筑文化奖、“三和台的住宅”获千叶市优秀建筑奖、“碌山TM2”获北区景观奖等。
日本专业建筑师藤原昭夫从设计过的300多个住宅中精选出84个特点鲜明的住宅,通过600多幅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细部图及实景图片,向读者直观呈现何为优美而舒适的住宅。此外,作者从专业角度对每个住宅的设计进行剖析,揭示出各个住宅设计的要点、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总结出打造美丽住宅的85个法则。建筑师和施工者以匠人之心守住住宅*本质的东西,唯有居住者舒适优雅地居住其中才是好的住宅设计。
住宅设计是一个有梦想并充满挑战的工作。每一次设计都是独一无*的,设计师不仅需要克服各种用地限制,还要为委托人建造美丽而舒适的住宅。住宅设计的理想状态与现实条件之间会产生各种矛盾,而如何克服这些矛盾正是这本书想要传达给你的。
第1 章
建筑物与其用地的深层关系
01 怎样高效使用狭长异型用地? 008
02 什么样的布局才能将狭长用地充分利用起来? 010
03 在建筑物密集地建中庭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012
04 如何有效利用弧形用地? 014
05 锐角形用地怎样灵活处理? 016
06 东南方向的拐角处位置得天独厚,如何物尽其用? 018
07 低于周边建筑物的广阔用地如何实现*佳应用? 020
08 如何在住宅区打造舒适的别墅? 022
09 如何处理南侧的高石墙? 024
10 建筑用地上的挡土墙不稳定时,如何建造住宅? 026
11 在比道路低3 m 的用地上如何建住宅? 028
12 如何在不稳定的挡土墙之下建住宅? 030
13 若挡土墙阻碍建筑用地该如何规划? 032
14 有泛滥风险的河川附近如何规划? 034
15 有雨水通道的用地住宅怎样建? 036
第2 章
让人感到舒适的布局
16 人为什么要建住宅? 040
17 如何让住宅更清爽、轻快又美丽? 042
18 大空间什么地方安装楼梯? 044
19 如何使车库深处的玄关通道更加明亮? 046
20 如何为后半生建造工作居住一体的住宅? 048
21 1 层起居室、餐厅、厨房极易变得单调,如何使它们更加丰富多彩? 050
22 什么样的布局才能让大空间更具特色? 052
23 为什么不选壁炉而选柴火炉? 054
24 如何使2 层起居室、餐厅、厨房做得更舒适? 056
25 起居室设置在1 层还是2 层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058
26 在用地南侧被堵的情况下,如何打造开放的起居室、餐厅、厨房? 060
27 如何打造非日常空间? 062
28 如何在墙边建天花板高1.8m 的起居室? 064
29 如何让餐厅和日式房间并存? 066
30 将来孩子的房间规划在哪里? 068
31 如何将起居室、餐厅、厨房和儿童房布局在一层? 070
32 榻榻米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 072
33 如何布局规划才能避免被南侧邻居窥视? 074
34 建地下室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076
35 与子女一同居住的父母的卧室应布局在哪里? 078
36 如何将父母子女两代人的住宅相连? 080
37 父母子女住得近时,如何建立彼此间“若即若离”的感觉? 082
第3 章
上下关系为生活创造变化
38 如何打造一个能传递家人气息的挑空? 086
39 如何避免挑空单调乏味? 088
40 如何处理建筑用地内1.3m 的高度差? 090
41 如何巧妙运用建筑用地内复杂的高度差? 092
42 如何让阳光照射到大平房的每一个角落? 094
43 两代人的房间并排布局,如何突出各自的特征? 096
44 老年夫妇的住宅严禁设置楼梯吗? 098
45 能否在比道路高的用地上,建出无障碍通行空间? 100
46 如何巧妙利用严格的楼间距限制? 102
47 如何才能使人字形屋顶不那么单调? 104
48 如何克服只有北侧开口的用地局限? 106第4 章
打造美丽的住宅外观(外表·开口)
49 如何不依赖材料做出层次感? 110
50 如何同时满足北侧的观景和采光? 112
51 能否打造出既可避开邻居视线,又宽敞通畅的室内空间? 114
52 如何让观景的优势更加突出? 116
53 如何将宽广的庭园田地和室内连接起来? 118
54 如何让33 m2 左右的起居室、餐厅看起来更宽敞? 120
55 如何自然地给位于旧街区的住宅配置天窗? 122
56 如何利用窗户突出空间的特点? 124
57 如何巧妙利用南北狭长的用地? 126
58 如何做出一条虽小但富于变化的通道? 128
59 如何整合4 层钢筋混凝土构造住宅的立面?130
60 在风格相似的住宅区,如何自然地显示出个性? 132
61 如何打造出两层住宅的特征? 134
62 如何在城市中心的不规则用地上打造立面? 136
63 如何消除大住宅的压迫感? 138
64 如何让两层建筑的立面富于变化? 140
65 考虑到将来,如何实现租赁停车场和住宅共存? 142
66 在狭窄用地,留出建蔽率限制的余地进行建造有什么好处? 144
67 如何在确保1 层有阳光照射的同时,在2 层建一个露台? 146
68 如何将中庭做成一个房间? 148
69 如何将分散的庭园与建筑物建立关联? 150
70 有楼间距限制又不挑出屋檐时如何设计? 152
71 怎样让别墅保持新鲜感? 154第5 章
结构和材料提升住宅格调
72 如何不平整土地就在崖地建别墅? 158
73 如何建造,才能在调整温湿度的同时,实现材料的再利用? 160
74 如何使闭塞的起居室呈现开放感? 162
75 如何不建柱子就在车棚上架屋顶? 164
76 如何通过常规建造方法,在没有柱子的前提下架起大屋顶? 166
77 如何使内部天花板与屋檐天花板在同一个平面? 168
78 如何在没有柱子的情况下建大阳台? 170
79 海边的白色小家能否美丽持久? 172
80 木造住宅如何建安全的砖砌外墙? 174
81 没有屋檐,木制外墙将会怎样? 176
82 如何打造一个厚重又沉稳的空间? 178
83 如何控制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180
84 使用何种材料,才能在不设隔断的情况下,让人仅看到想看到的事物? 182
结语
85 住宅设计的趣味性和难点 186
刊登建筑物概要 188
这本《日本住宅解剖图鉴》的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探索的意味,我一直对日本的居住空间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它们在有限的面积里能做出无限的可能。尤其是在追求“断舍离”和“侘寂”美学的当下,日本住宅的设计理念似乎与我们现代人越来越追求的生活方式不谋而合。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如何“解剖”这些住宅的,是仅仅展示平面图和剖面图,还是能深入到材料的选择、结构的逻辑,甚至是不同空间的使用习惯?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关于建筑本身,更会触及到日本人的生活哲学,比如是如何在紧凑的空间里实现采光与通风,如何利用日式特有的障子、拉门等元素来灵活分隔空间,又如何在极简的设计中融入自然元素,让居住者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我期待它能带我领略到那种朴素而又精致的日式美学,找到那些隐藏在墙体、屋檐下的智慧,也许还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思考如何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让它变得更舒适、更有温度。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瞬间,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插画所吸引。我一直觉得,好的设计不仅仅是好看,更在于它背后蕴含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日本住宅,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和现代化的挑战后,依然能够保持其独特的魅力,这背后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精妙之处。我猜想,书中不会仅仅罗列大量的案例,而是会像一位资深的建筑师一样,为我们细致地解读每一个案例的“解剖”过程。比如,它可能会详细讲解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的日本住宅,从传统的町屋、武家屋敷,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再到融合了环保理念的节能住宅。我尤其期待看到书中对于木结构的精细描绘,以及日本人是如何巧妙地利用不同种类的木材来构建出既坚固又富有美感的居所。我相信,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日本住宅设计的深层逻辑,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装饰,而是真正理解那些使得空间既实用又富有诗意的核心要素。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就足够吸引我了,我一直对日本的建筑和室内设计有着一种莫名的向往。那种简洁、宁静,却又处处透着精致的风格,总能让人内心平静下来。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些日本的住宅设计图片,但总觉得隔靴搔痒,无法真正理解它们为何如此迷人。我希望这本《日本住宅解剖图鉴》能够填补我这方面的空白。我期待书中能够不仅仅展示外在的美,更能深入到设计的“解剖”层面,揭示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智慧。比如,我很好奇日本人是如何处理室内外的界限,如何将自然光最大化地引入室内,以及他们对于空间的利用到了何种极致。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际的装修思路和设计灵感,让我能够将那些日式住宅的精髓,融会贯通到自己的居家改造中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欣赏的层面。
评分对于任何热爱居家生活,并且对室内设计装修有着初步了解的人来说,这本《日本住宅解剖图鉴》都像是一座宝库。我之所以对它充满期待,是因为我总觉得日本的设计有着一种独特的“少即是多”的哲学,并且将这种哲学贯彻到了住宅的每一个角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展示这一点,不仅仅是展示“美”,更是展示“如何实现美”。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有关于“间”的巧妙运用,日式住宅中的“间”不仅仅是物理空间,更是一种哲学概念,它连接着室内与室外,连接着人与自然,也连接着不同功能区域。我期待看到书中关于采光、通风、采纳自然光以及利用庭院景观的详细解析,这些都是成就日式住宅舒适度的重要因素。我也好奇,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非常规的设计手法,比如如何在小户型中创造出宽敞感,或者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内实现高质量的装修。
评分对于一个对家居美学和空间利用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来说,《日本住宅解剖图鉴》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我一直觉得,日本的设计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能够在极简的框架下,创造出无穷的层次感和生活气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这些住宅的“内心世界”,不仅仅是欣赏其静态的美,更能理解其动态的生命力。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那些看似简单的设计背后所蕴含的巧思,比如,它是如何通过巧妙的收纳设计,让空间保持整洁有序;它是如何利用光影的变化,来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它是如何通过材料的选择,来传递出朴素而又高级的质感。我尤其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关于如何在家中融入自然元素的技巧,因为我一直相信,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创造一个真正舒适宜居的家的关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