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5023.1-2008/IEC60227-1:2007(代替GB/T5023.1-1997) | ||
| 定价 | 21.00 | |
| 出版社 | 中国标准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1997年12月 | |
| 开本 | ||
| 作者 |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
| 装帧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1550661-33529 | |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5023.1-2008/IEC60227-1:2007(代替GB/T5023.1-1997)。如果想知道本书更多的详细内容或目录,请联系我们客服为您提供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5023.1-2008/IEC60227-1:2007(代替GB/T5023.1-1997)。如果想知道本书更多的详细内容或目录,请联系我们客服为您提供
坦白说,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本“工具书”式的存在。当我遇到某个具体问题,或者需要查证某个技术参数时,翻开这本书,往往能找到所需的答案。它不像一本小说那样能够让你沉浸其中,但它的价值在于其查阅的便捷性和信息的准确性。我经常会把它放在手边,在进行电缆选型或者评估现有电缆系统时,随时翻阅相关的章节。例如,在选择不同截面的电缆时,我会去查阅书中关于载流量的表格和相关说明,了解不同敷设方式和环境温度对载流量的影响。同样,在对电缆的绝缘性能产生疑问时,我会去查找关于绝缘电阻和介电强度测试的章节,以确保符合标准要求。书中关于不同电缆结构在耐候性、耐油性等方面的性能对比,也为我们在户外或特殊工业环境下选择电缆提供了参考。虽然书中的某些章节可能涵盖了大量技术术语和公式,对我这样非专业背景的人来说,理解起来需要一定的精力,但它提供的结构化信息,使得我可以针对性地获取我需要的内容,这大大节省了我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说,它是我在电气工程领域的一个可靠的知识库。
评分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读了几个星期,总体来说,内容还是比较扎实的,尤其是在电缆的基本结构和材料性能方面,讲解得相当细致。书中对聚氯乙烯(PVC)绝缘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包括其耐热性、耐磨性、耐化学腐蚀性等关键指标,并且给出了详细的测试方法和标准要求。这一点对于我这种需要了解材料性能的工程师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罗列了各种性能参数,还对其背后的原理进行了适当的解释,比如为什么某种成分的添加会提高PVC的耐寒性,或者如何通过硫化工艺来增强其机械强度。这使得我不仅仅是记住了数据,更能理解这些数据背后的科学依据,这对于实际应用中的选型和设计非常有帮助。此外,关于电缆的绝缘电阻、介电强度等电气性能的论述也相当到位,各种测试场景和结果的分析都非常清晰,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电缆在不同工作环境下的电气安全性能。虽然书中对于某些复杂工况下的失效机理的探讨可以更深入一些,但总体而言,作为一本标准化的技术书籍,它在基础知识的普及和理论的阐述上,做得相当出色,为理解电缆的基础性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一个深刻印象是其逻辑结构的清晰性。从最基础的电缆组成部分开始,逐步深入到各个部分的性能要求,再到整体的电气性能和应用场景,整个脉络非常分明,条理清晰。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不同电压等级电缆的差异时,能够有条理地对比它们的结构和性能要求。比如,对于高压电缆,它会重点强调绝缘层的厚度和介电性能,而对于低压电缆,则可能更侧重于载流量和机械强度。这种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应用需求背后对电缆设计的具体影响。书中在描述绝缘层的老化机制时,也做了比较细致的分类,例如热老化、电老化、化学老化等,并且对每种老化方式可能导致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说明。这对于我们评估电缆的使用寿命和预测潜在的故障非常有启发。虽然书中对于每种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描述得相对简略,但它列出了主要的测试项目和关键的参数,这为我们进行质量控制和供应商评估提供了基本的依据。整体而言,这本书在知识的组织和呈现上,做到了相当好的平衡,使得读者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关心的是它的实用性,毕竟作为一名现场工程师,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需要能够指导实际操作。读完之后,我认为这本书在这一点上表现得相当不错。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电缆的结构特点,比如单芯、多芯、铠装、屏蔽等,并且对每种结构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这对于我们在项目现场选择最合适的电缆类型非常有指导意义。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图表和示意图,清晰地展示了电缆的内部构造和连接方式,这对于我们快速识别电缆、进行安装和维护提供了直观的帮助。尤其是一些关于电缆敷设、弯曲半径、接头制作的标准要求,都写得非常具体,并且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电缆的防火、防爆性能的章节,虽然篇幅不长,但提到了几种常见的防火措施和材料选择的原则,这对于我们在特殊环境下的项目非常关键。虽然书中没有直接给出具体的故障排除流程,但通过对电缆结构和性能的深入了解,我们在遇到问题时,能更有针对性地去分析和解决。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们一线技术人员提供了一套可靠的参考框架,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工程质量。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比较严谨和规范,这可能也与其作为国家标准的性质有关。在阅读过程中,我感觉到作者在力求用最精确的语言来描述技术细节,避免任何歧义。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有些生涩,特别是对于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需要结合上下文或者查阅一些辅助资料。不过,一旦你适应了这种风格,就会发现它带来的严谨性正是其价值所在。书中在描述绝缘层的性能时,用了大量的数值和百分比来量化各种指标,比如绝缘电阻的最小值、介电常数的允许范围等。这种精确性对于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在实际设计和选型时,这些数值直接关系到电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我注意到书中在引用相关标准时,也标注得很清楚,这使得我们可以追溯到更原始的法规和技术要求,增加了信息的可信度。当然,如果能在某些技术点的讲解上,能更具启发性,或者多提供一些案例分析,那么它的吸引力或许会更强一些。但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本厚重的技术参考书,它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而非娱乐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