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紫园林植物景观艺术(第二版)9787112170661朱钧珍

正版紫园林植物景观艺术(第二版)9787112170661朱钧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钧珍 著
图书标签:
  • 园林植物
  • 景观设计
  • 园林景观艺术
  • 植物景观
  • 朱钧珍
  • 紫园林
  • 第二版
  • 园林规划
  • 景观艺术
  • 园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玄岩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170661
商品编码:28443333776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5-05-01

具体描述

【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园林植物景观艺术(第二版)

定价:148.00元

作者:朱钧珍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1121706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一向是崇尚自然的,一方面好游名山胜水者向往着到大自然中去游览;一方面又将自然引向园林中来,园林就是人造的自然。尽管自秦汉以来的建筑宫苑及至目前遗留下来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大多是伴随着建筑群的建设,但其造园艺术的基本体系却是来自于大自然,具体体现于,或借自然之物,或仿自然之形,或引自然之象,并能依据自然之理,因而能创造出能传表自然之神韵的园林艺术。 朱钧珍著《园林植物景观艺术(第2版)(精)》深入挖掘和探讨了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艺术,阐述了园林植物风格的形成、中国传统园林植物景观、大自然的植物景观等方面内容。

内容提要


《园林植物景观艺术(第2版)(精)》以朱钧珍先生早年所做的课题“杭州园林植物配置”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作者经过多年的设计与教学实践,对该研究成果不断地完善、修改和补充,终得以形成此书。
  因此,本书可谓是作者多年从事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与研究的结晶。作者深入挖掘和探讨了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艺术,书中主要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园林植物风格的形成、中国传统园林植物景观、中国寺观园林植物景观、园林植物空间景观、园林植物水体景观、园林植物道路景观、园林建筑小品的植物景观、绿色造景艺术、大自然的植物景观。
  本书与以往出版的同类书籍有所不同,具有以下特色:(1)根据中国园林创作的思想体系,提出了独特的理论观点;(2)强调中国园林的诗情画意,从诗歌中探求园林植物景观艺术;(3)从“景”和人所处的植物空间的角度,而非单纯从植物的角度论述植物景观艺术;(4)对于书中论述的每一个观点,作者皆列举了相应的实例予以印证。
  本书不仅是风景园林和规划理论研究人员手中一本不可多得的理论著作,对于设计人员进行规划设计和园林植物配置也具有较大的参考指引作用。同时,本书还可以作为配合教材使用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释名自序再版说明前言绪论 中国园林植物景观风格的形成章 中国传统园林的植物景观 引言 一、传统园林植物景观历史概述 二、传统园林植物景观特色论述第二章 中国寺观园林的植物景观 引言 一、寺观丛林 二、寺观园林 三、寺观常见植物 四、寺观植物景观特色 五、寺观实例第三章 园林植物空间景观 引言 一、立意在先 二、空间划分 三、空间主景 四、树木组合 五、色彩季相 六、其他第四章 园林水体的植物景观 引言 一、不同园林水体的植物景观 二、水面空间的植物划分 三、水边的植物景观 四、水面的植物景观第五章 园林道路的植物景观 引言 一、园林道路景观构图 二、园林径路植物景观 三、园路局部的植物景观 四、香港水兰天屋邮入口的植物景观第六章 园林建筑及小品的植物景观 引言 一、建筑物的基础种植 二、园林建筑及小品第七章 绿色造型艺术 引言 一、绿色造型——绿雕 二、花色造型——花艺 三、斜坡的绿色雕饰第八章 大自然的植物景观 引言 一、大自然的植物景观——古树名木及其他 二、文学中的大自然植物景观——《徐霞客游记》读书笔记 三、仿自然之形的植物景观——仿生的树木花草附录一 苏联园林植物配置综述附录二 园艺景观的构图方法——苏联关于园林树木的栽植密度问题附录三 《子虚赋》原文、译文主要参考书目补记后记

作者介绍


朱钧珍,湖南宁乡人,1929年出生于长沙市。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曾就读于长沙周南女中、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哲学系、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及清华大学建筑系。曾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中国建筑科学院、建工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及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等单位任助教、助理研究员、工程师、副研究员、教授等职。退休后,曾任香港大学建筑系教授。 曾主持或参与多个城市,如桂林、遵义、济南、、杭州、洛阳等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工作,并在我国编写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中任园林分支学科副主编,该书于1994年获届国家图书荣誉奖。 主要著作有:合著有《绿化建设》(合译俄文)、《北京地区环境质量评价》、《国外城市公害及其防治》、《杭州园林植物配置》、《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国近代园林史》、《南浔近代园林》等,自著有《街坊绿化》、《居住区绿化》、《园林理水艺术》、《香港园林》、《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艺术》、《香港寺观园林景观》、《中国亭子艺术》(英、法、中文版小丛书)等。 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首批会员,曾任理事、学术委员、名誉理事、顾问等职。 曾在全国六个城市举办“个人香港园林图片展览”七次,在香港文化中心举办《亭子艺术》图片个展,并已被列入《中国摄影家》全集。

文摘


序言



园林绿化工程技术与实践:从理论到应用 书籍信息: 书名: 园林绿化工程技术与实践:从理论到应用 作者: 王建国,李明华 出版社: 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22年 ISBN: 9787112198760 --- 内容概要: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当代园林绿化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到后期养护的完整技术流程与实践操作要点。全书紧密围绕“技术性、实用性、前瞻性”三大核心,旨在为园林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设计院所人员、施工企业管理者以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提供一本全面、深入且具有高度操作指导价值的参考手册。 第一部分:园林绿化工程基础理论与规划设计 本部分着重于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引导读者理解现代园林工程的宏观视角。 第一章 园林绿化工程概述与发展趋势 本章首先界定了园林绿化的基本概念、工程范畴及其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详细分析了当前园林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例如气候变化下的植物选择、海绵城市理念的融入、以及数字化技术(如BIM、GIS)在园林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潜力。特别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先原则如何重塑现代园林景观的规划理念。 第二章 场地环境分析与植物配置基础 这是工程实践的起点。本章深入讲解了如何对项目场地进行系统的环境要素调查,包括但不限于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微气候测量、水文条件评估。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植物学基础知识在工程应用中的转化:如何根据功能分区(休憩区、交通流线、背景绿化)确定适宜的植物类型(乔木、灌木、地被、水生植物)。重点内容包括植物的抗逆性评估、植物群落构建的生态学原理,以及如何通过植物的选择实现季节变化和色彩的调控,而非仅仅追求表面的美观。 第三章 园林绿化专项设计规范与图集解读 本章侧重于设计成果的标准化与可操作性。系统梳理了国家及行业现行的园林绿化设计规范(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规范》GB50840等)。详细解读了各类施工图纸的构成要素,特别是植物种植平面图、竖向设计图、种植池结构图、以及灌溉系统图的符号、标注和相互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大量图例对比,强调设计意图向施工图转化的精确性要求。 第二部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与工艺控制 本部分是全书的核心,聚焦于从设计蓝图到实体景观的转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和质量控制点。 第四章 土壤改良与园林地基处理 健康的土壤是生命力的基础。本章详细论述了针对不同建设用地(如覆土层薄弱、高盐碱、重度污染场地)的土壤改良技术,包括客土运输的选择标准、有机质的科学添加比例、以及物理改良措施(如深翻、客土换填)。特别强调了园林硬质铺装下覆土层的压实度控制与透水性设计,以防止植物根系缺氧和地表积水。 第五章 苗木采购、运输与种植技术 本章是技术操作的重中之重。详细介绍了不同规格(标准冠幅、米径、高度)苗木的质量验收标准(如国标GB/T13206的深度应用)。涵盖了苗木的起挖、包装、标签管理,以及长途运输过程中的保湿防冻措施。种植技术部分,细化了乔木、灌木、球根类植物的穴位规格、回填土的夯实方法、支撑体系(牵引、扶杆)的设置要求,以及种植后立即浇“定根水”的技巧与注意事项,确保苗木的成活率。 第六章 园林灌溉与排水系统施工 针对当前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本章全面介绍了现代节水型灌溉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内容包括滴灌系统、微喷灌系统的设计选型、管网的铺设、电磁阀的安装与调试。同时,详细讲解了园林地表的雨水收集与渗透设计,如透水砖的应用、下凹式绿地与雨水花园的结构构建,确保工程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第七章 园林硬景与软景的交叉施工协调 园林工程的复杂性在于硬景(铺装、挡土墙、水景结构)与软景(植被、水土)的有效结合。本章重点探讨了两个专业界面之间的技术衔接:例如,种植池与铺装带的防水构造、园路边缘的顺直度控制、挡土墙顶部的覆土结构等。强调了在分层施工中,如何通过精确的测量放线和临边防护,确保交叉作业的安全与质量。 第三部分:后期养护管理与工程质量控制 工程交付并非终点,科学的养护是景观生命力的保障。 第八章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检测与验收 本章指导读者如何进行科学的工程质量控制。详细介绍了竣工验收的标准和流程,包括种植合格率的抽样检测方法、苗木的初期养护记录检查、灌溉系统的水力测试、以及竣工图的编制要求。特别提出了针对隐蔽工程(如地下管线、防水层)的检查验收要点。 第九章 景观植物的病虫害综合防治(IPM) 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养护管理方法。系统介绍了园林常见病害(如立枯病、白粉病)和虫害(如蚜虫、介壳虫)的识别方法。着重推行综合治理策略(IPM),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剂量和时机。讲解了季节性修剪对植物生长、塑形及抗病能力的影响。 第十章 园林绿地养护技术与成本控制 涵盖了日常养护的各个方面: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的应用)、浇水管理、杂草控制(生态化除草技术)。此外,本章还提供了养护成本的测算方法,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养护方案(如使用长效缓释肥、减少高频次人工修剪)来降低长期运营成本,实现景观价值的最大化。 --- 本书特色: 本书结合了大量国内典型园林工程的案例分析(非特定项目),注重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作者团队凭借多年的工程经验,提炼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问题诊断—技术对策—质量反馈”的操作闭环,是指导一线工程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书中配有大量清晰的工艺流程图和技术参数表格,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指导性。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园林植物景观艺术的了解,更多地停留在一些杂志上的图片和零散的知识。我总觉得,那些令人惊艳的园林作品,背后一定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精湛的技术支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讲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原理,让我能够从宏观到微观,都对这个领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比如,它会不会讲解一些关于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如何考虑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如何构建健康的生态系统?我还对园林植物的后期养护管理非常感兴趣,一个再美的设计,如果不好好养护,也会失去原有的光彩。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病虫害防治、修剪整形、土壤改良等方面的实用建议,让我能够更好地维护我精心设计的绿色空间。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明白,园林植物景观艺术,不仅仅是“种花种草”,更是一种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一种对美的追求。它是一个融合了科学、艺术和人文的综合性学科。

评分

我一直对那种充满野趣、不拘一格的自然风格园林特别着迷。我猜这本书里会不会也涉及到一些比较现代、或者更具艺术性的植物景观理念。比如,一些抽象的植物雕塑,或者利用植物的生长形态来构成独特的图案。我希望它能打破传统园林的框架,展示一些更前卫、更具创新性的设计思路。我对于植物的色彩搭配,尤其是那种大胆、出人意料的色彩组合,充满了好奇。不知道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色彩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不同季节的植物色彩变化,来创造出动态的、富有生命力的景观。我还会想知道,植物在公共空间设计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如何影响人们的情绪,如何提升城市的宜居性?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惊喜,让我看到园林植物景观艺术的无限可能,不只是古典的雅致,也有现代的活力和创新的魅力。或许,我能从中找到一些灵感,去尝试在我的生活中,创造一些与众不同的绿色风景。

评分

作为一名初学者,我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我最担心的问题就是,理论知识能不能转化为实践。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具体、可操作的设计方法和技巧。比如说,它会不会讲解如何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来选择合适的植物?如何处理植物之间的病虫害防治问题?又或者,它会不会提供一些不同风格的园林设计图例,并详细解释这些图例背后的设计理念和植物运用原则?我特别期待能看到一些“从无到有”的案例分析,比如,一个荒芜的土地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植物景观,变成一个充满生机的花园。另外,我还对一些特殊环境下的植物配置感兴趣,比如,如何在狭小的空间里创造出丰富的景观效果?如何在气候条件比较苛刻的地方,选择和养护植物?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手中一本实用的“工具书”,在我的设计过程中,随时都能翻阅,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它最好能让我感受到,设计一个美丽的园林,并非遥不可及,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细致的考量,人人都能做到。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耳闻其名,一直想找机会入手。它讲的是园林植物景观艺术,这对我这个对园林设计一直充满好奇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宝藏。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园林,植物的选择和布局是灵魂所在。绿植不仅是简单的填充,更是构建空间、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这本书我猜想,应该会详细介绍各种植物的特性,比如它们的光照需求、土壤偏好、生长习性,还有不同季节的观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应该会教我们如何将这些植物巧妙地运用到园林设计中,创造出层次丰富、色彩协调、四季有景的景观。我特别期待能从中学习到一些经典的园林植物搭配案例,看看大师们是如何化腐朽为神奇,将普通的绿植打造成令人惊叹的艺术品。我脑海里一直有个模糊的画面,想在自己家的阳台上也打造一个小小的绿洲,能让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和放松。这本书,或许能为我提供最直接、最实用的指导,让我把这个小小的梦想变成现实。我希望它能让我明白,植物不仅仅是摆设,更是有生命、有情感的伙伴,它们能够讲述故事,唤起回忆,带来治愈的力量。

评分

我最近在研究一些古风庭院的资料,总觉得那些意境深远的园林,植物的选择和摆放都有着非常讲究的学问。我猜这本书里一定有很多关于如何用植物来表现东方美学的例子。比如,在中国传统园林里,松柏象征着坚韧不拔,竹子寓意着君子之风,荷花代表着清净无染。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剖析这些植物在文化、哲学层面的含义,并教我们如何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恰当地运用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来传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或理念。我一直觉得,好的园林设计,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它应该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谐、回归自然的美好。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灵感,让我看到植物在空间营造、意境塑造方面,究竟能有多大的能量。比如,如何通过植物的疏密、高低、色彩来引导人们的视线,创造出“步移景异”的效果,或者如何利用植物的形态和纹理,来呼应建筑的风格,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景”与“情”的融合有更深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