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梁思成图说西方建筑
定价:168.00元
作者:梁思成,林洙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1353968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梁思成图说西方建筑》一书是梁思成先生1924年赴美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院读书期间,修读西方建筑史课程时所做的读书笔记和课堂作业的汇编。笔记原稿已完全散乱。林洙先生根据回忆,将这些凌乱的笔记重新梳理,遗憾的是笔记原来的排序已经无从可考。为了读者赏读方便,本书以梁思成先生修读这门课时教师的指定参考书《弗莱彻建筑史》(Sir Banister Fletcher: 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on the Comparative Method for theStudent, Craftsman and Amateur)为主要参考依据,以教师课堂布置的及课外临摹的手绘图为正文主线,将正文分为两部分:部分从建筑史流派的角度将书稿分为意大利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三个章节;第二部分将无法按照学派划分的手绘图和文字摘要按地域划分。为了向读者更加真实、全面地展现梁思成先生求学时所下的苦功,本书亦将先生根据教授讲授内容随堂做的文字笔记收入书中,以附录呈现,使读者更加深入的了解先生的刻苦学习精神。为展现原作的时代特点并尊重历史原貌,笔记按照原稿大小真实呈现,对笔记原稿中出现的行文讹误不作修改。为方便读者深入理解文本,将笔记中的英文内容翻译为中文,并依据相关专业资料,对作者提及的主要建筑师及未予文字详述的建筑物作了简要注释。
目录
作者介绍
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建筑教育家。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著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宋营造法式注释》、A Pictorial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图像中国建筑史》)等。梁思成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研究、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奠基者和创立者。曾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的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和新中国若干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
文摘
序言
我近期非常喜欢的一本书是《梁思成图说西方建筑》。这本书之所以让我爱不释手,主要在于它突破了我以往对建筑史书籍的刻板印象。我原本以为,这类书籍会充斥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相对枯燥的图例,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才能读懂。但《梁思成图说西方建筑》完全颠覆了我的想法。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但又极具感染力,他将西方建筑的演变过程描绘得如同史诗般壮丽。更重要的是,书中大量的精美插图,不仅展现了建筑的宏伟外观,还深入到结构、比例、装饰等细节,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时期建筑风格的特点。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建筑的“意境”和“精神”的解读,他不仅仅是在介绍建筑的“形”,更是在探讨建筑所蕴含的“神”。比如,在讲到古典建筑的对称与和谐时,作者将其与古希腊的哲学思想联系起来,让我深刻体会到建筑与人类思想的紧密相连。这本书让我觉得,建筑不再是冰冷的石头和钢筋,而是人类情感、智慧和创造力的凝结,是时代的镜子,映照出不同文明的光辉。
评分最近,我沉迷于一本名为《梁思成图说西方建筑》的书,虽然我尚未读完,但书中呈现的丰富图景和作者深入浅出的讲解,已经让我对西方建筑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我一直以为,建筑史是枯燥乏味的年代考据和冰冷线条的堆砌,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仿佛一位技艺精湛的导游,引领我穿越时空,从古希腊的神庙到古罗马的斗兽场,再到哥特式教堂的飞扬,每一种风格都通过精美的插图和生动的文字,变得触手可及。我特别着迷于作者如何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建筑的细节巧妙地结合起来,例如在介绍帕特农神庙时,他不仅描绘了其神圣的比例和精湛的雕刻,更深入剖析了其背后所蕴含的古希腊哲学思想和公民精神,让我不仅仅是在“看”建筑,更是在“理解”建筑所承载的文化与时代精神。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探索书中关于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乃至现代建筑的精彩章节,感受不同时代人类智慧与审美的碰撞。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建筑的书,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我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买《梁思成图说西方建筑》这书,是抱着一种“大概了解一下”的心态,觉得梁思成作为建筑史大家,肯定会有一些学术价值,但可能对我这种非专业人士来说会有点门槛。然而,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却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并没有堆砌晦涩的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复杂的建筑演变历程娓娓道来。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书中并没有仅仅罗列建筑样式,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座建筑背后的故事,以及它们如何受到社会、经济、宗教甚至科技进步的影响。例如,在讲到哥特式教堂时,我从未想过,那些高耸的尖塔和华丽的彩色玻璃,背后竟然是当时技术进步的结晶,是为了解决采光和结构承重问题而产生的创新。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像是站在你身边,指着图纸,告诉你:“你看,这里的设计,其实是受到了……的影响。” 这种“图说”的方式,让原本抽象的建筑概念变得具体而生动,即使是对建筑完全没有了解的人,也能从中获得乐趣和知识。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老朋友,在你耳边低语着那些跨越千年的建筑传奇,让我觉得既亲切又受教。
评分最近我阅读了一本名为《梁思成图说西方建筑》的书,这本书给我带来了非常深刻的体验。它不是一本单纯的建筑理论书籍,更像是一部充满魅力的文化读物。作者梁思成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妙的语言,将西方建筑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仿佛带领读者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建筑探索之旅。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每一栋建筑的介绍,都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态上,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社会意义。例如,在介绍罗马的万神庙时,作者不仅描绘了其标志性的穹顶结构,更深入剖析了罗马人对空间和光线的独特理解,以及这座建筑如何成为当时帝国辉煌的象征。书中穿插的大量高清图片和细致的图解,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让原本可能抽象的概念变得清晰可见。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时代的缩影,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增长了建筑知识,更对西方文明的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我最近在读《梁思成图说西方建筑》,这本书真的是让我耳目一新。一直以来,我对西方建筑的认知仅限于一些非常表面的印象,比如古希腊的柱子,古罗马的拱门,还有那些高耸入云的教堂。但是,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没有用那种枯燥的学术语言,而是用一种非常流畅、富有诗意的笔触,将西方建筑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展现在我面前。让我尤其着迷的是,书中大量的插图,简直是视觉的盛宴。每一幅图都经过精心挑选,并且配有详尽的文字说明,解释了建筑的结构、比例、装饰等等,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亲眼目睹这些伟大的建筑杰作。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不同建筑风格的对比分析,他能让你清晰地看到,从古典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人类的审美观念和建筑技艺是如何一步步演变的。这本书让我觉得,建筑不仅仅是物理的空间,更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载体,是历史的见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