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中国金融发展报告 | ||
| 定价 | 79.00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11月 | |
| 开本 | ||
| 作者 | 朱新蓉 | |
| 装帧 | ||
| 页数 | 428 | |
| 字数 | 5040 | |
| ISBN编码 | 9787301290255 | |
《2017中国金融发展报告》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文库之一,撰写时始终坚持立足中国国情,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将长期跟踪研究和专题特色研究结合起来。因此,2017年报告继续沿袭前五部报告的框架,采取总分报告形式,分为主题报告、专题报告和大事记三大部分。一部分为主题报告,从金融宏观调控、金融机构发展、金融市场、靠前化和金融监管五个方面着手,总结了过去一年我国在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趋势;D1二部分为专题报告,从影子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设计等八个热点问题入手,展现了中国金融业过去一年发展的独特性。
D1一部分 主题报告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国金融 1
D1一章 金融宏观调控 3
D1二章 金融机构发展 39
D1三章 金融市场发展 104
D1四章 金融国际化发展 168
D1五章 金融监管 195
D1二部分 专题报告 服务经济新动能转换的金融创新 255
专题一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257
专题二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 275
专题三 我国人口结构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 288
专题四 市场情绪对商品住房市场交易的影响 310
专题五 邮币卡价格泡沫检验及其预警分析 323
专题六 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 338
专题七 基于制度距离视角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xuan择 357
专题八 保险资金与股价波动 374
参考文献 390
附录 2016年中国金融发展大事记 415
后记 427
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金融业发展脉络的绝佳窗口。尽管我尚未有机会翻阅,但仅从书名和主编信息,便足以勾勒出其蕴含的丰富内容和重要价值。2017年,对于中国金融业而言,是充满挑战与变革的一年,经济增速换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国际金融格局的深刻调整,都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本书所强调的“独特性”,想必正是抓住了这一年里中国金融业在应对内外压力、探索创新路径、以及实现转型升级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鲜明特征。无论是金融监管的深化、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绿色金融的兴起,还是资本市场的开放与改革,都可能在这本书中得到深入的解读。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详实地展现这些独特性,并通过朱新蓉主编的专业视角,为读者呈现一幅清晰而深刻的中国金融图景。我相信,阅读此书,将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中国金融业的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更理性的判断。
评分尽管我尚未翻阅《2017中国金融发展报告》,但仅从其名称和定位,便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价值。2017年,对于中国金融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中国金融业展现出了非凡的韧性和创新能力。这本书所强调的“独特性”,我想象中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金融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其发展路径和监管模式都可能为其他新兴市场提供借鉴;二是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催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业务模式和竞争格局;三是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理念的深入实践,体现了中国金融业在服务实体经济、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积极探索。朱新蓉主编的身份,也让我对其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充满了信心,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们勾勒出2017年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生动图景,并提供深刻的洞察。
评分读到《2017中国金融发展报告》这个名字,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2017年中国金融市场跌宕起伏的画面。那一年,我们见证了监管政策的密集出台,以及科技力量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金融服务的各个角落。这本书所说的“独特性”,一定程度上就体现在中国金融业如何巧妙地在稳增长、防风险、促创新之间寻找平衡点。我猜测,报告会深入分析去杠杆、打破刚兑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影响,以及它们如何重塑了金融机构的行为模式和市场预期。同时,金融科技的浪潮,从支付到投资,从信贷到保险,其颠覆性的力量想必也是报告着重探讨的对象。而作为一本由朱新蓉主编的报告,我期待它能跳脱出简单的描述,提供更具前瞻性的分析和判断,揭示这些“独特性”背后所蕴含的深远意义,以及对中国未来金融发展的启示。
评分这本《2017中国金融发展报告》仿佛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金融业在过去一年中经历的深刻蜕变。从书名中“独特性”这个词,我仿佛已经嗅到了它不同于寻常金融报告的独特味道。我想象着,它不只是简单地罗列数据和事件,而是会深入剖析这些现象背后 the underlying reasons,以及中国金融业如何在全球金融浪潮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或许,它会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切入,分析国内外的宏观环境如何影响金融业的走向;又或许,它会聚焦于具体的金融机构和创新模式,展示它们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主编朱新蓉的学术声望,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十足的吸引力。我相信,她及其团队一定能以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为我们呈现一份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研究报告,让我们对中国金融业的“独特性”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2017中国金融发展报告》,直接点明了其研究的主题和时间范围,而“展现了中国金融业过去一年发展的独特性”这一描述,更是点燃了我对这本书内容的好奇心。我个人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尤其是在2017年这个充满变革的年份,金融监管的趋严、金融科技的崛起、以及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无疑都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增添了许多独特的注脚。我想象中,这本书会深入剖析这些“独特性”是如何在相互作用中塑造着中国金融业的未来。例如,它可能会探讨金融科技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方面的作用,同时也会分析其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监管部门如何应对。再比如,它可能会解析中国金融市场在开放过程中,如何吸引外资,又如何应对国际市场的波动。朱新蓉主编的专业背景,也让我相信这本书会提供具有深度和洞察力的分析,带领读者去理解和把握中国金融业的独特发展脉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