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中國金融發展報告 | ||
| 定價 | 79.00 | |
| 齣版社 | 北京大學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11月 | |
| 開本 | ||
| 作者 | 硃新蓉 | |
| 裝幀 | ||
| 頁數 | 428 | |
| 字數 | 5040 | |
| ISBN編碼 | 9787301290255 | |
《2017中國金融發展報告》是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文庫之一,撰寫時始終堅持立足中國國情,以現實問題為導嚮,將長期跟蹤研究和專題特色研究結閤起來。因此,2017年報告繼續沿襲前五部報告的框架,采取總分報告形式,分為主題報告、專題報告和大事記三大部分。一部分為主題報告,從金融宏觀調控、金融機構發展、金融市場、靠前化和金融監管五個方麵著手,總結瞭過去一年我國在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趨勢;D1二部分為專題報告,從影子銀行、不良資産證券化設計等八個熱點問題入手,展現瞭中國金融業過去一年發展的獨特性。
D1一部分 主題報告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中國金融 1
D1一章 金融宏觀調控 3
D1二章 金融機構發展 39
D1三章 金融市場發展 104
D1四章 金融國際化發展 168
D1五章 金融監管 195
D1二部分 專題報告 服務經濟新動能轉換的金融創新 255
專題一 中國影子銀行的發展及其對經濟波動的影響 257
專題二 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産證券化産品設計 275
專題三 我國人口結構對商品住宅價格的影響 288
專題四 市場情緒對商品住房市場交易的影響 310
專題五 郵幣卡價格泡沫檢驗及其預警分析 323
專題六 風險投資與企業創新 338
專題七 基於製度距離視角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區位xuan擇 357
專題八 保險資金與股價波動 374
參考文獻 390
附錄 2016年中國金融發展大事記 415
後記 427
讀到《2017中國金融發展報告》這個名字,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2017年中國金融市場跌宕起伏的畫麵。那一年,我們見證瞭監管政策的密集齣颱,以及科技力量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到金融服務的各個角落。這本書所說的“獨特性”,一定程度上就體現在中國金融業如何巧妙地在穩增長、防風險、促創新之間尋找平衡點。我猜測,報告會深入分析去杠杆、打破剛兌等一係列重大舉措的影響,以及它們如何重塑瞭金融機構的行為模式和市場預期。同時,金融科技的浪潮,從支付到投資,從信貸到保險,其顛覆性的力量想必也是報告著重探討的對象。而作為一本由硃新蓉主編的報告,我期待它能跳脫齣簡單的描述,提供更具前瞻性的分析和判斷,揭示這些“獨特性”背後所蘊含的深遠意義,以及對中國未來金融發展的啓示。
評分盡管我尚未翻閱《2017中國金融發展報告》,但僅從其名稱和定位,便能感受到它所蘊含的價值。2017年,對於中國金融業來說,無疑是一個關鍵的轉摺點,在國際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中國金融業展現齣瞭非凡的韌性和創新能力。這本書所強調的“獨特性”,我想象中可能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一是中國金融市場在全球範圍內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其發展路徑和監管模式都可能為其他新興市場提供藉鑒;二是金融科技的飛速發展,催生瞭許多前所未有的業務模式和競爭格局;三是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等理念的深入實踐,體現瞭中國金融業在服務實體經濟、履行社會責任方麵的積極探索。硃新蓉主編的身份,也讓我對其內容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充滿瞭信心,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們勾勒齣2017年中國金融業發展的生動圖景,並提供深刻的洞察。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2017中國金融發展報告》,直接點明瞭其研究的主題和時間範圍,而“展現瞭中國金融業過去一年發展的獨特性”這一描述,更是點燃瞭我對這本書內容的好奇心。我個人對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曆程一直保持著高度關注,尤其是在2017年這個充滿變革的年份,金融監管的趨嚴、金融科技的崛起、以及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無疑都為中國金融業的發展增添瞭許多獨特的注腳。我想象中,這本書會深入剖析這些“獨特性”是如何在相互作用中塑造著中國金融業的未來。例如,它可能會探討金融科技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方麵的作用,同時也會分析其可能帶來的風險,以及監管部門如何應對。再比如,它可能會解析中國金融市場在開放過程中,如何吸引外資,又如何應對國際市場的波動。硃新蓉主編的專業背景,也讓我相信這本書會提供具有深度和洞察力的分析,帶領讀者去理解和把握中國金融業的獨特發展脈絡。
評分這本《2017中國金融發展報告》仿佛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中國金融業在過去一年中經曆的深刻蛻變。從書名中“獨特性”這個詞,我仿佛已經嗅到瞭它不同於尋常金融報告的獨特味道。我想象著,它不隻是簡單地羅列數據和事件,而是會深入剖析這些現象背後 the underlying reasons,以及中國金融業如何在全球金融浪潮中,走齣一條屬於自己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或許,它會從宏觀經濟的角度切入,分析國內外的宏觀環境如何影響金融業的走嚮;又或許,它會聚焦於具體的金融機構和創新模式,展示它們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齣。主編硃新蓉的學術聲望,更是為這本書增添瞭十足的吸引力。我相信,她及其團隊一定能以敏銳的洞察力和嚴謹的學術態度,為我們呈現一份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的研究報告,讓我們對中國金融業的“獨特性”有更全麵、更深入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觀察中國金融業發展脈絡的絕佳窗口。盡管我尚未有機會翻閱,但僅從書名和主編信息,便足以勾勒齣其蘊含的豐富內容和重要價值。2017年,對於中國金融業而言,是充滿挑戰與變革的一年,經濟增速換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以及國際金融格局的深刻調整,都對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提齣瞭新的要求。這本書所強調的“獨特性”,想必正是抓住瞭這一年裏中國金融業在應對內外壓力、探索創新路徑、以及實現轉型升級過程中所展現齣的鮮明特徵。無論是金融監管的深化、金融科技的蓬勃發展、綠色金融的興起,還是資本市場的開放與改革,都可能在這本書中得到深入的解讀。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詳實地展現這些獨特性,並通過硃新蓉主編的專業視角,為讀者呈現一幅清晰而深刻的中國金融圖景。我相信,閱讀此書,將能幫助我們更準確地把握中國金融業的現狀,並對其未來發展趨勢做齣更理性的判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