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日本住宅解剖圖鑒:打造美麗住宅的85個法則 |
| 定價 | 88.00 |
| ISBN | 9787553787008 |
| 齣版社 |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齣版社 |
| 作者 | 藤原昭夫 |
| 編號 | 1201650050 |
| 齣版日期 | 無 |
| 印刷日期 | 2018-01-01 |
| 版次 | 1 |
| 字數 | 150韆字 |
| 頁數 | 189 |
| D11章建築物與其用地的深層關係 01怎樣高效使用狹長異型用地? 02什麼樣的布局纔能將狹長用地充分利用起來? 03在建築物密集地建中庭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04如何有效利用弧形用地? 05銳角形用地怎樣靈活處理? 06東南方嚮的拐角處位置得天獨厚 如何物盡其用? 07低於周邊建築物的廣闊用地如何實現*佳應用? 08如何在住宅區打造舒適的彆墅? 09如何處理南側的高石牆? 10建築用地上的擋土牆不穩定時 如何建造住宅? 11在比道路低3m的用地上如何建住宅? 12如何在不穩定的擋土牆之下建住宅? 13若擋土牆阻礙建築用地該如何規劃? 14有泛濫風險的河川附近如何規劃? 15有雨水通道的用地住宅怎樣建? D12章讓人感到舒適的布局 16人為什麼要建住宅? 17如何讓住宅更清爽、輕快又美麗? 18大空間什麼地方安裝樓梯? 19如何使車庫深處的玄關通道更加明亮? 20如何為後半生建造工作居住一體的住宅? 211層起居室、餐廳、廚房極易變得單調 如何使它們更加豐富多彩? 22什麼樣的布局纔能讓大空間更具特色? 23為什麼不xuan壁爐而xuan柴火爐? 24如何使2層起居室、餐廳、廚房做得更舒適? 25起居室設置在1層還是2層的決定性因素是什麼? 26在用地南側被堵的情況下 如何打造開放的起居室、餐廳、廚房? 27如何打造非日常空間? 28如何在牆邊建天花闆高1.8m的起居室? 29如何讓餐廳和日式房間並存? 30將來孩子的房間規劃在哪裏? 31如何將起居室、餐廳、廚房和兒童房布局在一層? 32榻榻米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 33如何布局規劃纔能避免被南側鄰居窺視? 34建地下室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 35與子女一同居住的父母的臥室應布局在哪裏? 36如何將父母子女兩代人的住宅相連? 37父母子女住得近時 如何建立彼此間“若即若離”的感覺? D13章上下關係為生活創造變化 38如何打造一個能傳遞傢人氣息的挑空? 39如何避免挑空單調乏味? 40如何處理建築用地內1.3m的高度差? 41如何巧妙運用建築用地內復雜的高度差? 42如何讓陽光照射到大平房的每一個角落? 43兩代人的房間並排布局 如何突齣各自的特徵? 44老年夫婦的住宅嚴禁設置樓梯嗎? 45能否在比道路高的用地上 建齣無障礙通行空間? 46如何巧妙利用嚴格的樓間距限製? 47如何纔能使人字形屋頂不那麼單調? 48如何剋服隻有北側開口的用地局限? D14章打造美麗的住宅外觀-外錶?開口 49如何不依賴材料做齣層次感? 50如何同時滿足北側的觀景和采光? 51能否打造齣既可避開鄰居視綫 又寬敞通暢的室內空間? 52如何讓觀景的優勢更加突齣? 53如何將寬廣的庭園田地和室內連接起來? 54如何讓33m2左右的起居室、餐廳看起來更寬敞? 55如何自然地給位於舊街區的住宅配置天窗? 56如何利用窗戶突齣空間的特點? 57如何巧妙利用南北狹長的用地? 58如何做齣一條雖小但富於變化的通道? 59如何整閤4層鋼筋混凝土構造住宅的立麵? 60在風格相似的住宅區 如何自然地顯示齣個性? 61如何打造齣兩層住宅的特徵? 62如何在城市中心的不規則用地上打造立麵? 63如何消除大住宅的壓迫感? 64如何讓兩層建築的立麵富於變化? 65考慮到將來 如何實現租賃停車場和住宅共存? 66在狹窄用地 留齣建蔽率限製的餘地進行建造有什麼好處? 67如何在確保1層有陽光照射的同時 在2層建一個露颱? 68如何將中庭做成一個房間? 69如何將分散的庭園與建築物建立關聯? 70有樓間距限製又不挑齣屋簷時如何設計? 71怎樣讓彆墅保持新鮮感? D15章結構和材料提升住宅格調 72如何不平整土地就在崖地建彆墅? 73如何建造 纔能在調整溫濕度的同時 實現材料的再利用? 74如何使閉塞的起居室呈現開放感? 75如何不建柱子就在車棚上架屋頂? 76如何通過常規建造方法 在沒有柱子的前提下架起大屋頂? 77如何使內部天花闆與屋簷天花闆在同一個平麵? 78如何在沒有柱子的情況下建大陽颱? 79海邊的白色小傢能否美麗持久? 80木造住宅如何建安全的磚砌外牆? 81沒有屋簷 木製外牆將會怎樣? 82如何打造一個厚重又沉穩的空間? 83如何控製生活中的各種聲音? 84使用何種材料 纔能在不設隔斷的情況下 讓人僅看到想看到的事物? 結語 85住宅設計的趣味性和難點 刊登建築物概要 |
| 日本專業建築師藤原昭夫從設計過的300多個住宅中精xuan齣84個特點鮮明的住宅 通過600多幅平麵圖、剖麵圖、立麵圖、細部圖及實景圖片 嚮讀者直觀呈現何為優美而舒適的住宅。此外 作者從專業角度對每個住宅的設計進行剖析 揭示齣各個住宅設計的要點、可取之處和不足之處 總結齣打造美麗住宅的85個法則。建築師和施工者以匠人之心守住住宅很本質的東西 唯有居住者舒適優雅地居住其中纔是好的住宅設計。住宅設計是一個有夢想並充滿挑戰的工作。每一次設計都是專享的 設計師不僅需要剋服各種用地限製 還要為委托人建造美麗而舒適的住宅。住宅設計的理想狀態與現實條件之間會産生各種矛盾 而如何剋服這些矛盾正是這本書想要傳達給你的。 |
| 藤原昭夫 1947年齣生於日本岩手縣盛岡。 1970年畢業於東京芝浦工業大學建築學科。曾就職於木村俊介建築事務所、空間工作室、天城建設等地 1977年設立結設計事務所。 主要獲奬經曆:“鹽山市的住宅”獲山梨縣建築文化奬勵奬-住宅建築部門、“井上住宅”獲群馬住宅設計建設大賽優xuan、“注重環保的建築”獲韆葉縣建築文化奬、“三和颱的住宅”獲韆葉市很好建築奬、“碌山TM2”獲北區景觀奬等。 |
| 藤原昭夫著的'日本住宅解剖圖鑒(打造美麗住宅的85個法則)'是一本圖解式的住宅設計與規劃解剖書 作者對從業多年設計過的300多個住宅中精xuan齣84個案例進行逐一分析 從“建築與其用地的關係”“舒適的住宅格局”“上下關係為生活創造變化”“打造美麗的住宅外觀”“結構和材料提升住宅格調”五方麵提煉齣85個美麗住宅的設計法則。 書中600餘幅平麵、立麵、剖麵圖及實景圖片展示住宅布局、建築材料、室內陳設及建築外觀等細節 文字解說點明影響住宅設計的要素、解決用地睏難和滿足委托人需求的方法。84個案例凝結瞭作者及設計團隊多年的實踐成果和以人為本、自然和諧的設計理念 此外 作者還坦言設計中的一些不足之處。這些寶貴的設計經驗可以幫助設計師解決難題 為施工者提供參考 更可以為想要自己建造住宅的人們提供靈感。 |
終於收到瞭這本書,快遞包裝得挺好,沒有磕碰。翻開第一頁,就被那些精美的插畫和細緻的剖析吸引瞭。雖然我對日本住宅的瞭解不多,但這本書用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把那些隱藏在建築內部的巧妙設計一一展現齣來。每一個“法則”都配有詳細的圖解,從建築結構、空間布局,到采光通風、材料選擇,甚至是庭院的設計,都涵蓋得非常全麵。作者藤原昭夫的筆觸非常細膩,他不僅僅是在介紹“怎麼做”,更是在傳遞一種“為什麼這麼做”的理念。例如,關於采光的部分,他詳細分析瞭不同朝嚮的房間如何利用窗戶和庭院進行自然采光,如何通過屋簷和遮陽闆來控製光綫強度,避免夏季的暴曬和鼕季的寒冷。還有空間利用的部分,書中展示瞭如何通過靈活的隔斷、多功能傢具以及對垂直空間的利用,來最大化有限的空間,創造齣既實用又舒適的居住環境。讀這本書,感覺就像在跟著一位經驗豐富的建築師進行一次深入的“解剖”,每一次翻頁都是一次新的發現,讓人對如何打造一個美好的傢有瞭全新的認識。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斷捨離”和“收納”的理念,這對於現在很多傢庭都麵臨的居住空間擁擠問題,提供瞭非常實用的解決方案。這本書不僅是一本關於日本住宅的百科全書,更像是一本關於生活美學的啓濛讀物。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就顯得很有質感,拿到手裏就感覺沉甸甸的,內容自然不會差。翻開後,最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可持續性”的考量。藤原昭夫先生在書中不僅僅是關注美觀和功能,更是深入探討瞭如何利用自然資源,降低能耗,以及選擇環保的建築材料。比如,書中提到瞭如何通過被動式設計來調節室內溫度,減少對空調的依賴,這不僅環保,也節省瞭能源開支。還有關於雨水收集和利用的設計,以及如何通過選擇本地材料來降低運輸成本和碳排放,這些都體現瞭作者對環境的責任感和前瞻性。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庭院的哲學”這一部分,它不僅僅是簡單的綠化,而是將庭院視為住宅的一部分,是與自然連接的場所,是心靈休憩的空間。書中展示瞭不同風格的日式庭院,以及如何將庭院的功能性與觀賞性完美結閤。此外,書中對“光”的運用也達到瞭極緻,無論是自然光還是人工照明,都被巧妙地用來烘托氛圍,引導視綫,甚至改變空間感。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一個好的住宅,不僅僅是鋼筋水泥的堆砌,更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理解和對環境的尊重。它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去思考如何打造一個既美觀又可持續的傢。
評分這本書的到貨速度超齣瞭我的預期,包裝也很仔細。迫不及待地翻閱,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能夠用一種非常具象化的方式,讓我們窺探到日本住宅背後隱藏的匠心。藤原昭夫先生的解讀,仿佛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美好生活的大門。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聲音的控製”和“濕度的管理”這兩個章節印象深刻。在日益繁忙和喧囂的都市生活中,一個寜靜且舒適的居住環境變得尤為重要。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建築結構、隔音材料以及閤理的布局來減少噪音的乾擾,創造一個安寜的“避風港”。同時,對於濕度管理,書中也給齣瞭不少實用的建議,比如如何通過自然通風和選擇透氣性好的材料來調節室內濕度,從而避免黴菌滋生,也讓人體感覺更舒適。這對於我這樣的南方人來說,簡直是福音。這本書還有一個很打動我的地方,就是它對“儀式感”的營造。雖然書中沒有直接使用“儀式感”這個詞,但通過對玄關的設計、光影的運用、甚至是室內小景的布置,都在引導居住者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和創造屬於自己的儀式。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僅僅是一個住宅的使用者,而是一個能夠參與到生活空間創造中的“生活傢”。
評分這本書的購買過程很順利,物流也相當給力,讓我迫不及待地想一睹為快。打開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清晰明瞭的圖示,配閤著作者藤原昭夫簡潔而富有邏輯的文字,整個閱讀體驗非常流暢。我一直對如何在傢居設計中融入自然元素很感興趣,這本書在這方麵的內容讓我大開眼界。它不僅僅是簡單地提及綠化,而是深入探討瞭如何通過庭院、內庭、甚至室內植物的擺放,將自然光、空氣和生命力引入到居住空間中。書中關於“藉景”的設計理念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如何巧妙地利用窗戶和牆體的開口,將室外的景緻“藉”入室內,形成與自然的對話,這是一種非常高級的設計手法。此外,我對書中關於“動綫設計”的講解也十分贊賞。作者用非常生動的圖例,展示瞭如何規劃從玄關到起居室,再到臥室、廚房等各個空間的最優路徑,這直接關係到居住的便利性和舒適度。一個閤理的動綫設計,能夠避免不必要的穿行和擁擠,讓日常生活更加順暢。這本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常注重細節,比如如何處理牆體的隔音,如何設計能帶來舒緩光綫的燈具,以及如何選擇能提升室內溫度的材料等等。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卻共同構成瞭居住的整體品質。
評分收到這本《日本住宅解剖圖鑒》後,我迫不及待地開始閱讀,它果然沒有讓我失望。這本書的特色在於其高度的實踐性和指導性,不像很多理論性的書籍那樣空泛,而是充滿瞭具體的案例和可操作的建議。我一直覺得,一個好的住宅不僅僅是居住的場所,更是生活的藝術。藤原昭夫先生通過這本書,將這種藝術化為85個清晰明瞭的法則,深入淺齣地剖析瞭日本住宅的精髓。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空間的可變性”的論述,這是我一直以來都很看重的一點。書中展示瞭如何通過活動隔斷、組閤傢具,以及預留多功能區域,讓住宅能夠隨著居住者的需求變化而靈活調整,比如隨著孩子的成長,兒童房可以進行改造;或者在需要時,將書房變成臨時的客房。這種前瞻性的設計理念,對於希望住宅能夠長久使用的我來說,非常有啓發。另外,書中對“材料的質感與觸感”的強調也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僅是告訴我們用什麼材料,更是引導我們去感受材料的溫度、紋理,以及它們與光綫互動時的變化。這種對感官體驗的關注,是很多住宅設計中容易被忽視的。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實用且充滿智慧的傢居設計指南,它讓我對如何打造一個真正適閤自己、充滿個性的住宅有瞭更清晰的方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