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757-2017 水工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 定价 | 38.00 |
| 出版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 版次 | 1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1月 |
| 开本 | 32开 |
| 作者 | 本社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ISBN编码 | SL757-2017 |
作为一名刚入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面对水工混凝土这样一项技术要求高、风险大的工程时,我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各种规范、标准、设计图纸看得我头昏脑涨,总觉得抓不住重点。偶然的机会,我翻阅了这本《SL757-2017水工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规范》,简直是找到了“救星”。它用一种相对易懂的语言,条理清晰地阐述了水工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要点,让我这个新手也能快速掌握关键信息。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施工流程的分解,每一个步骤都配有详细的说明和图示,让我能够清晰地了解每一项工作的目的和要求。比如,在钢筋施工方面,它不仅讲解了绑扎的要求,还强调了搭接长度、保护层厚度等细节,这些都是保证混凝土结构强度的关键。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最宝贵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框架,让我明白了一个施工组织设计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以及如何去组织和安排这些内容。它帮助我建立了对整个施工过程的宏观认识,并且能够深入到具体的细节。这本书不仅帮助我解决了很多学习上的困惑,更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我们项目部最近承接了一个大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其中涉及到大量的混凝土加固工作。在组织设计阶段,我们就面临着如何高效、安全地进行混凝土施工的难题。之前我们一直在参考一些通用的混凝土施工规范,但总觉得在水工领域的特殊性方面不够深入。《SL757-2017水工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这本书的到来,可以说是雪中送炭。它专门针对水工混凝土的特点,提出了许多极具针对性的施工组织原则和技术措施。比如,书中关于水下混凝土浇筑的工艺和设备选择,就为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难题。我们之前在这方面经验不足,但有了这本书的指导,我们能够更有把握地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选择合适的输送方式和振捣设备,确保水下混凝土的连续性和密实性。另外,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技术,书中也给出了非常详细的建议,包括如何设置测温孔、如何进行冷却,这些都是保证混凝土不开裂、不产生有害裂缝的关键。这本书的应用,不仅优化了我们的施工组织方案,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支撑,让我们在面对复杂的水工混凝土施工时,能够更加从容和自信。
评分这本《SL757-2017水工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规范》真是太及时了!我一直从事水利工程建设,深知混凝土施工环节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尤其是在水工结构中,对混凝土的质量、耐久性和施工工艺的要求更是达到了极致。过去,我们常常需要借鉴各种零散的资料和经验,来指导实际的施工组织设计,效率不高,也容易遗漏一些关键环节。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专业而权威的大门。它系统地梳理了水工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的各个方面,从前期的场地准备、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到施工过程中的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养护,再到后期的质量检测和安全保障,可谓是面面俱到。最让我欣赏的是,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最新的技术标准进行了整合,使得设计指导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例如,书中关于不同类型水工结构的混凝土施工特点的分析,以及针对特殊环境(如低温、高温、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应对策略,都非常实用,能帮助我们提前预见和规避风险。这本书无疑将成为我未来水工混凝土施工项目组织设计的必备参考手册,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的保障水平。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编撰水平非常高。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做”的指南,更是关于“为什么这么做”的解释。对于水工混凝土施工,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最终的工程质量产生深远影响,而这本书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各个施工环节背后的原理和要求。《SL757-2017水工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在材料选择方面,详细阐述了骨料、水泥、外加剂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优化选择。在配合比设计部分,它不仅给出了通用的参考方法,还强调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必要性,并提供了相应的试验验证指导。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深感钦佩。此外,书中对于施工机械的选择和布置,也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考虑到了效率、经济性和安全性等多个维度。我尤其赞赏它在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详细列举了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预防措施,并强调了过程控制的重要性。总而言之,这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之作,对于提升水工混凝土施工的整体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而深入地指导水工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的权威性书籍,而《SL757-2017水工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正是这样一本集大成之作。这本书的编写团队显然在水工混凝土领域拥有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规范的编制中。书中对于施工技术的发展,例如自动化、智能化在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虽然篇幅不多,但却极具前瞻性,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它也十分强调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材料利用、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要求。从施工组织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不仅关注工程本身的质量和进度,还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体现了对生命和环境的尊重。阅读这本书,让我不仅学习到了具体的施工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水工混凝土施工的整体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将远远超出其物理形态,成为我们行业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