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动物精神:人类心理活动如何驱动经济、影响全球资本市场
定价:59.00元
作者: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Akedof)罗伯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0865768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经典联袂作品
国际图书奖获得者
美国商业企业图书银奖得主
《金融时报》年度**商业图书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书,也是经济学领域关于人性的讨论的集大成之作。它试图重新构建我们这个时代的经济理论,它的每一页都有一个令人赞不绝口的观点或神奇的事实。
在这本书中,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和罗伯特席勒质疑了导致人们深陷金融危机的原因,并提出了可以扭转经济局面并恢复财力的全新见解。
数次全球金融危机惨痛地证实了,强大的心理驱动力可以大大削减一个国家的财富。从对房价上涨的盲目信念,到在资本市场里的爆表自信,动物精神不仅驱动着全球性金融事件,也搅乱了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在资本市场里,动物精神展现了一个简单的逻辑:信心很重要,没有信心也很重要;当公众情绪从极度喜悦到焦虑甚至害怕,其在股票价格以及经济活动上的影响可能极其恐怖。
为什么股市会动荡?为什么房地产市场让人难以捉摸?为什么经济会陷入萧条?为什么市场会失灵?为什么央行能控制国家经济?在这本书中,两位作者抛开人类经济决策源于理性经济动机的假设,将非理性因素置于宏观经济学的前沿和核心,试图建构一套动物精神理论来解释宏观经济现象和经济的真实运行原理。
本书的结论很明确,在这样一个充满了动物精神的不靠谱的世界里,的角色就是应该设定条件,制定游戏规则,使动物精神更好地创造性地发挥作用。那些说经济应该自由放任的人是没有充分地理解不靠谱的人们形成的这个社会是有多么的不靠谱!
这本书极度适合当下国民阅读,尤其是作者对过热经济信心爆棚的阐述。可以说,处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的社会完全拥有书中描述的所有弊端。看清经济现象、理清金融本质,《动物精神》一书必读。
目录
目录
前言//XV
绪论//XXIII
部分动物精神是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
章信心及其乘数:经济周期背后的思维模式//003
信心:重要的动物精神元素//004
信心乘数效应//007
第二章公平:工资和价格水平重要的决定因素//013
公平问题不该受冷落//014
问卷调查:公平比经济动机更重要//016
经济实验:人们渴望公平//017
公平交换理论//019
公平是一种幸福,不公平是一种侮辱//021
经济决策者需考虑公平因素//021
第三章腐败和欺:经济运行的阴暗面引发衰退//023
美国近三次衰退中的腐败案例//027
对冲基金会倒闭吗?//037
每次衰退都有腐败和欺的影子//038
第四章货币幻觉:公众能否揭开通货膨胀的面纱?//041
货币幻觉的思想史//042
潮流逆转//044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假设//048
工资合同与货币幻觉//050
债务合同与货币幻觉//051
会计与货币幻觉//052
货币幻觉确实存在//053
第五章故事:公众行动的参照物//055
政治家会编经济故事//058
故事推动整体经济//060
信心随故事波动//060
故事就像“传染病”//062
第二部分重要的八大经济问题
第六章为什么经济会陷入萧条?//065
19 世纪90 年代的萧条//065
非理性繁荣催生大萧条//071
大萧条的前因后果//075
萧条源于人类的本性//082
第七章为什么中央银行迄今为止有控制经济的权力?//085
标准故事:中央银行如何干预经济//086
标准观点并不//090
公开市场操作效力有限//091
中央银行:后一个放贷人//092
不断变化的问题本质//094
贝尔斯登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095
第八章如何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099
实现信贷目标是当务之急//102
对未来的影响//104
美国的政策回应//105
三种方法的优缺点//109
金融市场目标的作用//111
第九章为什么有人找不到工作?//115
非自愿失业//115
工资、价格和效率工资//119
萧条时期人们很少辞职//122
为什么雇主支付的实际工资高于他们必须支付的工资?//124
第十章为什么从长期看通货膨胀和失业此消彼长?//129
通货膨胀对失业的反应//130
走得太远//131
货币幻觉的影响//131
自然失业率理论成立吗?//134
货币工资泄漏实情//134
权衡关系的进一步解释//136
到北方去//138
第十一章为什么为将来储蓄的决定如此随意?//141
长期后果和复利的威力//142
储蓄的易变性//144
传统的储蓄理论为什么有误?//149
储蓄与国民财富//151
购物中心和信用卡//155
储蓄对国家的意义//158
第十二章为什么金融价格和公司投资如此易变 //159
选美比赛和“美味苹果”的比喻//162
投机市场的流行病和信心乘数//163
动物精神的反馈效应//166
动物精神与石油价格变动//171
市场驱动投资//173
驯服野兽:让金融市场为我们服务//177
第十三章为什么房地产市场具有周期性?//181
对房地产的天真认识//183
房地产信心乘数//187
第十四章为什么弱势的少数族裔世世代代在贫困中挣扎?//191
黑人两极分化问题//193
他们为什么被抛弃?//193
没有获得成功的人//196
应如何消除种族差异?//199
必须勇于尝试//203
结语将动物精神纳入宏观经济学理论//205
传统宏观经济学走错了方向//206
一个测验//207
动物精神理论意义何在?//211
动物精神是人们行动的真实动机//214
重振全球经济的新思路//215
致谢//219
参考文献//221
作者介绍
乔治阿克洛夫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首席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洛夫将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引入经济学理论,其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贫困问题、家庭问题和货币政策等。他还与罗伯特席勒合著了另一部重要著作《钓愚:操纵与欺的经济学》。
罗伯特席勒
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标普/凯斯-席勒全国房价指数联合创始人、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还是一位畅销书作者,在金融市场、行为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不动产等方面著作颇丰,包括《钓愚:操纵与欺的经济学》(合著)《非理性繁荣》《金融与好的社会》《新金融秩序》等。
文摘
序言
读到《动物精神》这个书名,我第一反应就是,经济学真的能够解释人类那些非理性的冲动和情绪吗?传统经济学总是假设人是理性的,会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有多少时候是冲动消费,有多少时候是出于嫉妒而做决策,又有多少时候是因为一个模糊的预感而采取行动?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这些“非理性”的因素,比如“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在经济中的具体体现。当大家普遍乐观时,投资似乎变得容易,风险似乎被忽略;而当大家普遍悲观时,即使有价值的机会,也可能因为恐惧而被错失。这种情绪的周期性波动,会不会是解释经济周期的一个重要维度? 我还对书中所提及的“信心”这个概念很感兴趣。信心,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却能对经济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一个国家的信心,一个市场的信心,甚至是一个企业里员工的信心,都能直接影响到产出和投资。这本书会不会揭示,这种“信心”是如何被制造、被传播,又如何被摧毁的? 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经济学与心理学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我们看到,人类的情感和本能,是如何在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甚至能够颠覆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理性模型。
评分这本《动物精神》让我联想到了一些关于集体行为和社会心理学的有趣概念。我总觉得,经济活动并非是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独立思考和决策,而是存在着一种看不见的“场”,影响着大家的想法和行为。比如,当大家都觉得某样东西会涨价时,即使它目前的价格并没有支撑,人们也会因为预期而争相购买,从而真的推高了价格。这不就是一种“羊群效应”吗?这本书会不会就是对这种“群体性狂热”和“集体性恐慌”在经济领域内的具体阐释? 我想象着,作者或许会剖析那些看似是理性分析驱动的投资行为,实际上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心理暗示,例如对成功的渴望,对失败的恐惧,甚至是出于一种“我不想被落下”的焦虑。这种焦虑,一旦蔓延开来,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裹挟着个体做出并非最优的决策。 我还很好奇,这本书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关于“信任”和“不信任”的经济学解释。经济的运行离不开信任,无论是对政府的政策,对企业的未来,还是对整个市场的稳定性。当信任崩塌时,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市场动荡。那么,这种信任的建立和瓦解,是否也和我们内心的“动物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全新的视角,来解释经济现象,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经济行为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和逻辑,更是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温度背后的复杂情感。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虽然是《动物精神》,但我对这本书的实际内容并没有接触过。不过,光是这个书名就足以激发我无限的联想和好奇心。我猜想,它或许在探讨一种不同于传统理性经济学模型的视角,去理解我们人类在做经济决策时,那些难以言喻、难以量化的“情绪”和“直觉”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想象一下,我们每天在股市里买进卖出,在消费时做出选择,有多少是基于冷静的数学模型,又有多少是受到一时的乐观、恐惧、甚至是被社会情绪的感染?这本书会不会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隐藏在理性面具下的真实“欲望”和“不安”? 我特别期待作者能用生动的故事和案例,来佐证那些非理性的“动物精神”是如何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走向,甚至是全球资本市场的波诡云谲。会不会有关于历史上的金融危机,作者会用“动物精神”来解释其爆发的根源?或者,在某些经济繁荣的时期,又是怎样的群体性乐观情绪在推波助澜? 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因为它触及了一个我一直以来都觉得很重要的,但又很少被深入探讨的领域。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那些在市场中反复上演的“非理性繁荣”和“恐慌性抛售”,不再仅仅将它们归结为简单的供需关系,而是看到背后更深刻的人性驱动。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动物精神》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总觉得,我们人类在做经济决策的时候,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理性。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是被一些更原始、更深层的驱动力所影响的,而这些驱动力,用“动物精神”来形容,似乎再贴切不过了。 我猜想,这本书会探讨一些关于“希望”和“恐惧”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当人们充满希望时,会更倾向于投资和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增长;而当人们感到恐惧时,则会收紧银根,投资会减少,经济增长可能会停滞。这种情绪的起伏,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我还对书中可能提及的“社会规范”和“从众心理”很感兴趣。有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做出某种经济选择,并非完全是出于个人利益的考量,而是受到周围人的影响,或者是一种“大家都这样做”的心理。这种集体性的行为模式,在经济市场中屡见不鲜。 我期待这本书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鲜活的例子,来阐释“动物精神”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投资决策、消费习惯,乃至整个宏观经济的。 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那些在经济领域看似“非理性”的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性逻辑。
评分《动物精神》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些画面。想象一下,在股票市场,当一只股票突然爆涨,无数人的眼睛都盯着屏幕,一股难以抑制的贪婪和兴奋在人群中弥漫,大家争先恐后地买入,生怕错过“财富密码”。这就是“动物精神”在作祟,是一种原始的,对财富的渴望和对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的恐惧。 我还想到,在经济低迷的时候,悲观情绪会像瘟疫一样蔓延,人们开始削减开支,推迟投资,甚至会因为担心失业而选择保守。这种普遍的悲观,同样是“动物精神”的一种体现,是对潜在风险的一种集体性恐惧。 我特别好奇,作者会不会用一些有趣的案例来佐证“动物精神”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比如,一些历史上的投机泡沫,或者是一些看似毫无理由的恐慌性抛售。这些现象,如果仅仅用理性模型来解释,似乎总是显得苍白无力。 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理解,经济活动并非是完全独立的个体理性行为的集合,而是受到人类深层情感和心理机制的强大驱动。 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认识到,在冰冷的经济数据背后,跳动着的是一颗颗复杂而充满情感的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