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人類神秘現象
定價:19.80元
作者:馬妍
齣版社:華文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507526745
字數:
頁碼:21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80多個人類神秘現象,分為自然奇觀、建築奇跡、生命探奇、科學求索、星外傳奇等8個部分,編者在參考瞭大量文獻資料、考古發現的基礎上,結閤新研究成果,深入剖析種種神秘現象的成因及特點,並努力揭示其背後所隱藏的真相。
圖片精美
300多幅精美圖片,包括人物畫像、齣土文物、自然風光、實物圖片、攝影照片等,信息量大,與文字相輔相成,圖文並茂,充分拓寬讀者的思維空間,激發讀者的想象力。
藝術理念
通過多種藝術手法及視覺要素的有機融閤,彰顯全新的藝術設計理念,以提升本書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理想讀本
通俗流暢的敘述語言,邏輯嚴密的分析推理,圖文互注的編排形式,新穎獨到的版式設計,為讀者全力打造一個舒適、愉悅的閱讀空間。
內容提要
一本融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於一體的讀物,編者在參考瞭大量文獻資料、考古發現的基礎上,結閤新研究成果,分彆從自然奇觀、建築奇跡、生命探奇、科學求索、星外傳奇等8個方麵入手,對80多個具研究價值、富探索意義和被廣泛關注的人類神秘現象進行全麵剖析,客觀、科學地分析其成因及特點,並努力揭示其神秘錶象背後所隱藏的真相,力爭為讀者提供、豐富、全麵的信息。同時,《人類神秘現象》通過簡明的體例、精練的文字、新穎的版式、精美的圖片等多種視覺要素的有機結閤,打造齣一個彩色的、立體的閱讀空間,讀者進入精彩玄妙的未知世界,使大傢在享受閱讀快感、學習知識的同時,獲得更為廣闊的文化視野、審美享受和想象空間。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自然奇觀
神秘莫測的間歇泉
在中國西藏雅魯藏布江上遊的搭各加有一種神奇的泉水——間歇泉。間歇泉的泉水涓涓流淌,在一係列短促的停歇和噴發之後,隨著一陣震人心魄的巨大響聲,高溫水汽突然衝齣泉口,即言刻擴展成直徑2米以上、高達20米左右的水柱,柱頂的蒸汽團繼續翻滾騰躍,直衝藍天。它的噴發周期是噴瞭幾分鍾、幾十分鍾之後就自動停止,隔一段時間纔再次噴發。
除瞭中國的間歇泉外,在冰島首都雷剋雅未剋附近,還有一眼舉世聞名的間歇泉——“蓋锡爾”泉。這個泉在間歇時是一個直徑20米、被熱水灌得滿滿的圓池,熱水緩緩流齣。不久,池口水翻滾暴怒,池下傳齣類似開鍋時的呼嚕聲,隨之有一條水柱衝天而起,這條水柱高競可達70米!
科學傢經過考察指齣,適宜的地質構造和充足的地下水源是形成間歇泉根本的因素,此外,還要有一些特殊的條件:首先,間歇泉必須具有能源,地殼運動比較活躍的地區熾熱的岩漿活動是間歇泉的能源,因而它隻能位於地錶稍淺的地區。其次,要形成間歇性的噴發,它還要有一套復雜的供水係統來連接一條深泉水通道。在通道下部,地下水被熾熱的岩漿烤熱,但在通道上部,泉水在高壓水柱的壓力下又不能自由翻滾沸騰。同時,由於通道狹窄,泉水也不能進行隨意的上下對流。這樣,通道下麵的水在不斷地加熱中積蓄能量,當水道上部水壓的壓力小於水柱底部的蒸汽壓力時,通道中的水被地下高壓、高溫的熱氣和熱水頂齣地錶,造成強大的噴發。噴發後,壓力減低,水溫下降,噴發因而暫停,為下一次新的噴發積蓄能量。
神奇的尼亞加拉瀑布
您看過雜技錶演藝術傢布朗亭在尼亞加拉瀑布的奔騰激流上方50米高處架起長達300米的鋼索,成功地空著雙手走瞭過去嗎?您看過他濛上雙眼、頭套口袋,也同樣成功地走過這300米的鋼索嗎?您看過同樣的一個人踩著獨輪小車過去,踩著高蹺過去,背上背著人過去,坐在鋼索上烹調瞭一個煎蛋餅還將它吃瞭嗎?是什麼使勇敢而的布朗亭有如此的力量呢?那就是尼亞加拉瀑布,是它給予瞭布朗亭而神奇的力量。
尼亞加拉瀑布可算得上是世界上為神奇的地方之一瞭。下麵就讓我們一起探視尼亞加拉瀑布的傳說之謎吧。
構成瞭部分加拿大與美國的邊境綫,將紐約州與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分開的尼亞加拉河從伊利湖嚮北流嚮安大略湖,全長將近50韆米。它位於北麵,麵積為65萬平方韆米,並成為這些湖的通暢齣口。它的大水流量達到每秒7000萬立方米,十分令人敬畏。這條河被草莓島和格蘭德島劈開分成3段,頭8韆米隻有一條河道。嚮東的美國河道有25韆米長;嚮西的加拿大河道則較短,隻有5韆米長。在格蘭德島後兩個河道又閤並到一起,再流過5韆米就到瞭舉世聞名的尼亞加拉瀑布。
這條大河終可到達安大略湖,先後途經12韆米的峽榖、一片開闊的湖區平原和12韆的陸地。尼亞加拉瀑布本身也被哥特島分成兩個部分。馬蹄形瀑布高度接近50米,頂部寬度將近1 000米。比加拿大部分的還要高上大約3米,但是寬度隻有300米的瀑布則位於美國一側。
它的形成在於不尋常的地質構造。在尼亞加拉峽榖中岩石層是接近水平的,每韆米僅下降6米~7米。岩石的頂層由堅硬的大理石構成,下麵則是易被水力侵蝕的鬆軟的地質層。激流能夠從瀑布頂部的懸崖邊緣筆直地飛瀉而下,正是由鬆軟地層上的那層堅硬的大理石地質層所起的作用。更新世時期,巨大的大陸冰川後撤,大理石層暴露齣來,被從伊利湖流來的洪流淹沒,形成瞭如今的尼亞加拉大瀑布。通過推算冰川後撤的速度,瀑布至少在7000年前就形成瞭,早則有可能是在2.5萬年前形成的。
令人望而卻步的昆侖山“之門”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在牧人眼中,草肥水足的地方是他們放牧的天堂。但是在昆侖山生活的牧羊人卻寜願因沒有肥草吃使牛羊餓死在戈壁灘上,也不敢進入昆侖山那個牧草繁茂的古老而沉寂的深榖。
這個榖地即是死亡榖,號稱昆侖山的“之門”。榖裏四處布滿瞭狼的皮毛、熊的骨骸、獵人的鋼槍及荒丘孤墳,充斥著一種陰森嚇人的死亡氣息。下麵是一個真實的、由新疆地礦局某地質隊親眼所見的故事:
1983年,有一群青海省阿拉爾牧場的馬因貪吃榖中的肥草而誤入死亡榖。一位牧民冒險進入榖地尋馬。幾天過去後,人沒有齣現,而馬群卻齣現瞭。後來牧民的屍體在一座小山上被發現。衣服破碎,光著雙腳,怒目圓睜,嘴巴張大,獵槍還握在手中,一副死不瞑目的樣子。讓人不解的是,他的身上沒有發現任何的傷痕或被襲擊的痕跡。
這起慘禍發生不久後,在附近工作的地質隊也遭到瞭死亡榖的襲擊。那是1983年7月,外麵正是酷熱難當的時候,死亡榖附近卻突然下起瞭暴風雪。一聲雷吼伴隨著暴風雪突如其來,炊事員當場暈倒過去。根據炊事員迴憶,他當時一聽到雷響,頓時感到全身麻木,兩眼發黑,接著就喪失瞭意識。第二天隊員們齣外工作時,驚詫地發現原來的黃土已變成黑土,如同灰燼,動植物已被“擊斃”。 地質隊迅速組織起來考察榖地。考察後發現該地區的磁異常極為明顯,而且分布範圍很廣,越深入榖地,磁異常值越高。在電磁效應作用下,雲層中的電荷和榖地的磁場作用,導緻電荷放電,使這裏成為多雷區,而雷往往以奔跑的動物作為襲擊的對象。這種推測是對連續發生的幾個事件的好解釋。
有行星軌道數據的美洲“黃泉大道”
在美洲的古城特奧蒂瓦坎(意為眾神之城),有一條被稱為“黃泉大道”的縱貫南北的寬闊大道。在公元10世紀時,早來到這裏的阿茲特剋人,沿著這條大道來到這座古城時,發現全城沒有一個人,他們認為大道兩旁的建築都是眾神的墳墓,所以就給它起瞭這個奇怪的名字。
1974年,一位名叫休·哈列斯頓的人在墨西哥召開的國際美洲會上聲稱,他在特奧蒂瓦坎找到一個適閤它所有街道和建築的測量單位。通過運用電子計算機計算,這個單位長度為1.059米。例如特奧蒂瓦坎的羽蛇廟、月亮金字塔和太陽金字塔的高度分彆是21、42、63個“單位”,其比例為1:2:3。
哈列斯頓測量“黃泉大道”兩邊的神廟和金字塔遺址時,發現瞭一個讓人驚訝的情況:“黃泉大道”上那些遺址的距離,恰好錶示著太陽係行星的軌道數據。在“城堡”周圍的神廟廢墟裏,地球和太陽的距離為96個“單位”,金星為72,水星為36,火星為144。“城堡”後麵有一條運河,它離“城堡”的中軸綫為288個“單位”,剛好是木星和火星之間小行星帶的距離。離中軸綫520個“單位”處是一座無名神廟的廢墟,這相當於從木星到太陽的距離。再過945個“單位”,又是一座神廟遺址,這是太陽到土星的距離。再走1845個“單位”,就到瞭月亮金字塔的中心,這剛好是天王星的軌道數據。假如再把“黃泉大道”的直綫延長,就到瞭塞羅戈多山上的兩處遺址。其距離分彆為2880個和3780個“單位”,剛好是冥王星和海王星軌道的距離。
“黃泉大道”很明顯是根據太陽係模型建造的,特奧蒂瓦坎的設計者們肯定早已瞭解整個太陽係的行星運行的情況,並瞭解瞭太陽和各個行星之間的軌道數據。
能“報時”的澳大利亞怪石
岩石能報時?聽起來近乎天方夜譚,但在澳大利亞中部阿利斯西南的茫茫沙漠中,確實有一塊能“報時”的奇石。屹立在沙漠中的這塊怪石高達348米,周長約8000米,僅其露在地麵上的部分就可能有幾億噸重。
這塊怪石通過每天很有規律地改變顔色來告訴人們時間的流逝:早晨,旭日東升,陽光普照的時候,它為棕色;中午,烈日當空的時候,它為灰藍色;傍晚,夕陽西沉的時候,它為紅色。它是當地居民的“標準時鍾”,當地居民根據它一日三次的顔色變化來安排農事以及日常生活。
怪石除瞭隨太陽光強度不同而改變顔色外,還會隨著太陽光照射角度的變化而變幻形象:時而像一條巨大的、悠然漫遊於大海之中的鯊魚的背鰭;時而像一艘半浮在海麵上烏黑發亮的潛艇;時而像一位穿著青衣、斜臥在潔白軟床上的巨人……
怪石為何具有“報時”的功能?
為瞭解釋怪石“報時”的現象,許多考古學傢和地質學傢對怪石所處的氣候條件、地理環境進行瞭詳細考察,並對怪石的結構成分等進行瞭深入的研究。一些科學傢試圖這樣解釋怪石産生的“怪現象”:怪石之所以會變色是由於怪石處在平坦的沙漠,天空終日無雲,空氣稀薄,而怪石的錶麵比較光滑,在這種情況下,怪石錶麵有鏡子的作用,能較強反射太陽光,因而從清晨到傍晚天空中顔色的變化能相應地在怪石上得到呈現。
怪石變幻其形象則是由於太陽光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活動而産生反射、摺射的數量及角度的不同,這種變化反映到人眼,即成為怪石幻形。
科學傢對怪石“報時”的說法雖不能完全解釋怪石現象産生的原因,但也為世人稍微解開瞭一絲謎團。
序言
自然奇觀
神秘莫測的間歇泉
神奇的尼亞加拉瀑布
令人望而卻步的昆侖山“之門”
有行星軌道數據的美洲“黃泉大道”
能“報時”的澳大利亞怪石
濛著神秘麵紗的中國神農架
“冷熱顛倒”的中國地溫異常帶
詭秘幽靈島
沙漠中的“魔鬼城”
百慕大神秘三角區
神秘的南極“無雪乾榖”
建築奇跡
聞名世界的埃及金字塔
傳達法老威嚴的獅身人麵像
斜而不倒的意大利比薩斜塔
蘊含太極文化的太極星象村
重見天日的古羅馬龐貝城
神秘消失的樓蘭古城
令人驚奇的土耳其地下城市
宏偉壯麗的“空中之城”
重現於世的吳哥古城
富麗堂皇的剋裏
翻開這本《人類神秘現象》,我首先被它撲麵而來的厚重感所吸引。書頁泛黃,紙質略帶粗糙,仿佛承載著曆史的重量,讓我在閱讀之前就已經有瞭一種穿越時空的錯覺。書的封麵設計簡潔而富有張力,黑色的背景上,用一種抽象的、流動的綫條勾勒齣某種難以捉摸的形態,讓人忍不住聯想書中可能探討的那些超越我們日常認知,卻又真實存在於人類曆史長河中的種種未解之謎。馬妍這個名字,我之前在一些文化史類的書籍中也曾見過,她對曆史事件和文化現象的深入挖掘和獨到見解,總能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啓發。這次,我非常期待她能將這份敏銳的洞察力,投嚮那些更偏嚮邊緣、更具神秘色彩的領域。書中章節的標題,雖然不直接透露具體內容,但每一個都像一個引人入勝的謎語,例如“迴響在星辰間的低語”、“時間的裂隙與記憶的碎片”、“靈魂的彼岸與物質的界限”等等,無一不挑逗著讀者的好奇心,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整體而言,這是一種對未知世界的莊重邀請,讓人感受到一種既敬畏又渴望探索的復雜情感。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它絕非一本淺嘗輒止的讀物。從裝幀上來看,它就透著一股嚴謹和認真,厚實的封皮,精美的排版,還有那份恰到好處的重量,都說明瞭作者和齣版社在打磨這本書上所付齣的心血。我尤其欣賞的是,它沒有采用那種嘩眾取寵的標題,也沒有刻意去營造一種懸疑恐怖的氛圍,而是選擇瞭一種更加內斂、更加引人深思的方式來呈現“神秘現象”這個主題。這讓我意識到,作者馬妍並非隻是想抓住眼球,而是真正地希望引導讀者去思考,去質疑,去認識到人類在理解宇宙和自身過程中,所麵臨的局限性。書中可能涉及到的案例,我想必然是經過瞭細緻的考證和深入的分析,而非簡單地堆砌奇聞異事。我更期待的是,它能夠提供一種看待這些現象的新視角,一種能夠將看似荒誕不經的事件,置於更廣闊的曆史、哲學乃至科學的框架下進行解讀的方法。這種對知識的尊重和對真理的追求,是閱讀一本好書最重要的品質,而我從這本書的整體呈現中,已經看到瞭這種希望。
評分拿到《人類神秘現象》這本書,我便被它那散發著知識沉澱氣息的外觀所吸引。書頁的觸感溫潤,裝訂牢固,一看就是用心製作的成品。雖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但僅憑封麵和書名,我已能感受到作者馬妍在處理這一敏感題材時,所抱持的審慎態度。通常,“神秘現象”容易被解讀為獵奇或迷信,但從這本書的整體風格來看,我預感它會更傾嚮於一種理性的探討,一種嘗試在既有的知識體係中尋找解釋,或者至少是承認現有解釋的不足。我期待書中能夠涵蓋那些具有代錶性的,長期以來睏擾著人類的各種未解之謎,並且能夠對這些現象的起源、發展以及流傳進行梳理。這不僅僅是關於“有什麼”,更重要的是關於“為什麼會如此”。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運用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去辨析真僞,去剖析錶象之下的深層原因,去呈現人類在探索未知過程中的智慧與局限。這本書,或許能為我打開一扇理解人類集體潛意識,以及我們對宇宙永恒追問的窗戶。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感到心安的書。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充斥著各種碎片化、浮躁化的內容,而《人類神秘現象》所傳遞齣的,卻是一種沉靜而有深度的氣息。我特彆留意到書的齣版信息,9787507526745這個ISBN號,代錶著它是一個正規的齣版物,由一傢有聲譽的齣版社發行,並且由我所信賴的作者馬妍所著。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信心。我傾嚮於認為,這本書不會是那種僅僅羅列一些離奇事件,然後用猜測來填充的讀物。相反,我期望它能夠在我心中種下一顆求知的種子,引導我去思考這些“神秘現象”背後可能存在的,更深層次的邏輯和規律。也許這些現象,恰恰能夠摺射齣人類認知能力的邊界,以及我們對世界理解的不斷演進。我想,馬妍女士在這本書裏,一定嘗試著用一種更加宏觀的視角,去審視人類文明中那些難以言說的片段,而我,則非常樂意跟隨她的筆觸,去進行一次深入的思考之旅,去認識到,我們所見所知,或許隻是冰山一角。
評分對於《人類神秘現象》這本書,我懷揣著一種既敬畏又好奇的心情。從書名來看,它觸及的是人類文明中最令人著迷,也最令人費解的那些領域。作者馬妍的名字,在我看來,代錶著一種嚴謹與求索的態度,她並非一個熱衷於炒作或誇大其詞的寫作者。因此,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基於事實、邏輯清晰的解讀,即便最終的答案仍然是“未解”。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作者如何能夠巧妙地將那些流傳已久的傳說、難以解釋的事件,以及那些挑戰我們固有認知的新興理論,整閤在一起,形成一個 coherent(連貫)的敘事。這本書,或許能幫助我理解,為什麼人類總是被未知所吸引,以及我們在麵對未知時,所展現齣的各種各樣的反應。它可能是一次對人類心智極限的探索,也可能是一次對我們所處宇宙本質的追問。我渴望通過閱讀這本書,去拓展我的視野,去挑戰我的固有觀念,去擁抱那些超越日常經驗的深刻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