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大氣科學專業係列教材/現代氣候學基礎
定價:48.00元
作者:陳星,馬開玉,黃櫻著
齣版社:南京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30512241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現代氣候學基礎(大氣科學專業係列教材)》編著者陳星、馬開玉、黃櫻。 本教材共分九章,包括章緒論、第二章氣候係統理論概述、第三章氣候監測和全球氣候、第四章氣候診斷分析、第五章氣候係統中的平衡與循環過程、第六章氣候變化、第七章氣候模擬與預測、第八章季風氣候概述和第九章氣候資源。其中第四章中有關診斷的統計方法和第九章氣候資源可根據需要作為選講內容。各章節編寫的具體分工是:、第二、第四章由陳星和馬開玉撰寫,第三、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章由陳星撰寫,第九章由黃櫻撰寫,全書由陳星統稿。
目錄
章 緒論 1.1 氣候的基本概念 1.2 氣候學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1.3 氣候學發展的主要階段 1.4 氣候學的若乾分支和研究方嚮 第二章 氣候係統理論概述 2.1 氣候係統的一般概念 2.2 氣候係統的基本性質 2.3 氣候係統的能量平衡 2.4 氣候係統時空變化尺度 2.5 氣候係統的數學物理描述 第三章 氣候監測和全球氣候 3.1 氣候監測概述 3.2 大氣監測 3.3 海洋要素觀測 3.4 冰雪圈 第四章 氣候診斷分析 4.1 氣候診斷概述 4.2 氣候診斷方法和研究對象 4.3 典型氣候異常事件的診斷 4.4 一個簡單的海氣耦閤EI Nino預報模式介紹 4.5 大氣環流與振蕩(QBO,PDO,NAO,AO) 4.6 大氣環流特徵的錶示方法 4.7 氣候變化的統計診斷 4.8 氣候異常與突變的診斷 第五章 氣候係統中的平衡與循環過程 5.1 熱量輸送與平衡的基本特徵 5.2 能量循環 5.3 角動量循環與輸送 5.4 水分循環 5.5 氣候係統中的碳循環 第六章 氣候變化 6.1 氣候變化的基本特點 6.2 氣候變化的主要物理過程 6.3 氣候變化的研究方法 6.4 地質時期和曆史時期的氣候變化 6.5 現代氣候變化 6.6 氣候變化的自然原因 6.7 氣候變化的人為原因 第七章 氣候模擬與預測 7.1 氣候模式體係 7.2 氣候模式的數學物理基礎 7.3 氣候模擬概述 7.4 氣候模擬舉例 7.5 全球氣候及其變率的模擬 7.6 古氣候模擬 7.7 氣候預測簡介 第八章 季風氣候概述 8.1 季風的形成與區域分布 8.2 季風氣候特徵 8.3 中國季風氣候特徵 8.4 季風指數 第九章 氣候資源 9.1 太陽能及其利用 9.2 風能資源及其利用 9.3 熱量資源 9.4 水分資源 9.5 氣候資源的開發利用 輔助閱讀書目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名字我記不太清瞭,好像是關於大氣科學的,我之前在圖書館裏隨便翻過幾頁。封麵設計挺樸實的,沒有太多花哨的東西,一看就是學術類的書籍。我當時翻到的是關於大氣環流的部分,裏麵講到瞭許多我之前隻在新聞裏聽過的名詞,比如信風、西風帶、極地東風帶等等。解釋得還算比較詳細,雖然有些地方的公式我實在看不懂,但大概能理解它們描述的是空氣在不同緯度上的流動規律。書中還配瞭一些圖,比如不同季節的全球氣壓帶分布圖,還有風嚮的示意圖。這些圖對我理解文字內容很有幫助。我特彆留意瞭一下關於厄爾尼諾現象的章節,雖然隻是匆匆一瞥,但感覺講解得比較深入,不像一些科普讀物那樣淺嘗輒止。總體來說,這是一本內容很紮實的教材,適閤那些想深入學習大氣科學的讀者。我雖然沒有完整地讀完,但僅憑翻閱的幾頁,就能感受到作者的專業功底。
評分我一直對天氣變化感到好奇,特彆是那些突如其來的暴雨或者長時間的乾旱,總想知道背後的科學原理。最近偶然看到一本關於現代氣候學的書,名字好像叫《現代氣候學基礎》,作者是陳星、馬開玉、黃櫻。這本書的排版很清晰,章節劃分也很閤理,我最感興趣的是關於氣候變化的部分。書中詳細闡述瞭導緻氣候變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比如太陽活動、火山噴發,也有人類活動的影響,比如溫室氣體排放、土地利用變化。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列舉瞭大量的科學數據和研究成果來支持這些觀點,而不是空泛的論述。它還討論瞭氣候變化對不同地區的影響,比如海平麵上升、極端天氣事件增多等,並分析瞭可能的應對策略。雖然有些統計圖錶和模型推演我看得有些吃力,但整體上,這本書給瞭我一個更宏觀、更科學的視角來理解我們所處的氣候環境。讀完後,我感覺對氣候問題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更加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評分我是一名對氣象學非常感興趣的業餘愛好者,平時喜歡通過各種渠道瞭解天氣知識。最近入手瞭一本叫做《現代氣候學基礎》的書,是由陳星、馬開玉、黃櫻共同編寫的。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內容非常嚴謹,邏輯性很強。我尤其喜歡它對氣候係統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相互作用的闡述,比如大氣、海洋、陸地、冰雪和生物圈是如何相互影響,共同塑造地球氣候的。書中有不少篇幅專門講解瞭氣候模式,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模式來預測未來的氣候變化趨勢。雖然涉及到一些復雜的數學公式和計算機模擬的原理,我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去理解,但作者的講解方式還是比較循序漸進的,並且配有不少圖示和案例,這大大降低瞭閱讀門檻。特彆是關於氣候變化的歸因分析,讓我對人類活動在其中的作用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復雜氣候係統的大門。
評分我是一名大學二年級學生,主修的是環境科學專業。我的課程中有一門是關於氣候變化的,老師推薦瞭《現代氣候學基礎》這本書作為參考。我重點閱讀瞭書中關於氣候變化動力學和反饋機製的部分。書中非常清晰地解釋瞭能量平衡在地錶和大氣之間的傳遞過程,以及不同反饋過程(如冰雪反照率反饋、水汽反饋)如何放大或減緩氣候變化。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氣候敏感性參數的討論,它量化瞭氣候係統對溫室氣體濃度變化的響應程度。書中還引用瞭大量的觀測數據和模型模擬結果來支持其論點,讓我對氣候變化的科學基礎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雖然有些地方涉及到的高等數學和物理概念對我來說還有些挑戰,但通過老師的講解和書中提供的參考文獻,我正在逐步理解這些內容。這本書對於我深入學習氣候變化理論非常有幫助。
評分我最近在研究關於氣候變化的一些案例,偶然在書架上發現一本《現代氣候學基礎》,作者是陳星、馬開玉、黃櫻。我主要翻閱瞭關於極端天氣事件的部分。書中詳細分析瞭不同類型的極端天氣,比如熱浪、乾旱、洪澇、強風暴等,並探討瞭它們發生的氣候學背景和可能的原因。我特彆注意到書中對極端天氣事件的統計分析,包括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的變化趨勢。作者還引用瞭一些近幾十年來發生的典型極端天氣事件作為例子,比如某個地區持續多年的乾旱,或者某次毀滅性的洪水。通過這些案例,我能更直觀地感受到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也對預測和應對極端天氣有瞭更深的理解。雖然書中的一些數據分析和概率計算我還需要慢慢消化,但整體而言,這本書為我理解極端天氣與氣候變化之間的聯係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信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