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气候变化对地下水影响研究
定价:42.00元
作者:高占义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5170037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高占义、王少丽、胡亚琼、杨建青等编著的《气候变化对地下水影响研究》将气候—人类活动视作一个综合系统,全面考虑了该综合系统中某一因素改变后所诱发的其他因素的同步变化,基于这一思路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同时将人类活动分为受气候变化诱发的改变和人类活动自主性改变两种类型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模拟,该思路将仅考虑直接影响的纵向研究扩展到分析各因子相互作用、综合考虑直接和间接影响横向研究,也大大区别于过去的同类研究思路。项目在地下水监测、地下水模拟预测与评价、技术交流与培训等方面所取得的积极成果,有助于从本质上认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储量变化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地下水动态变化的规律性。
内容提要
《气候变化对地下水影响研究》依据作者高占义、王少丽、胡亚琼、杨建青承担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水利部合作项目“气候变化对地下水影响研究”取得的成果基础上编著而成。全书共分7章,章介绍了项目背景、外研究现状、项目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章从自然条件、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社会经济状况、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5个方面介绍了陕西咸阳、河北沧州和山东威海三个试点区的基本情况;第3章介绍了地下水动态研究中常见的数学统计方法和地下水模拟软件GMS;第4章至第6章分别以三个试点区为例,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评价气候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构建适应于三个试点区的水文地质模型,对未来不同气候和情景条件下的地下水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进行预测评估,提出适应对策和建议;第7章介绍了项目执行期间在能力建设方面开展的一系列技术交流和考察、地下水监测和模型培训、研讨会等活动。
《气候变化对地下水影响研究》具有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特点,可供广大水利科技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地下水的神秘世界充满好奇,但总觉得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去甚远。然而,《气候变化对地下水影响研究》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种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将科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书中的一个章节,重点讲述了气候变化如何通过极端天气事件,如强降雨和持续干旱,直接威胁到饮用水安全。我记得其中一个案例,描述了一个依赖地下水供应的小城镇,在连续多年的干旱之后,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供水中断,居民生活陷入困境。作者还详细解释了,气候变暖引起的冰川融化加速,虽然短期内可能增加地表水资源,但长期来看,却会消耗宝贵的淡水储备,对依赖冰川融水的地下水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了,气候变化并非只是海平面上升或极端高温,它对我们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尤其是最为重要的地下水,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读完后,我开始更加关注身边与水相关的每一个细节,也对保护地下水资源有了更深切的责任感。
评分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地下水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它的未来与气候变化紧密相连。作者在书中对于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讨,特别是结合气候变化情景下的预警机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我被书中关于不同地区地下水枯竭风险评估的案例所震撼,这些数据和分析,赤裸裸地展现了气候变化对我们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的威胁。书中不仅关注了水量变化,还深入探讨了水温、化学成分等因素在气候变化下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对地下水生态系统的连锁反应。这种全方位的视角,让我们对地下水系统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读到最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一名读者,更像是一名参与到这场关于地下水未来的讨论中的一份子,开始思考如何以更负责任的态度去对待我们脚下的这片珍贵的水源。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对地下水系统有了全新认识的著作。作者不仅仅是将气候变化作为一个背景,而是深入挖掘了其对地下水动态过程的精细影响。书中关于不同地质构造条件下,气候变化驱动下地下水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极具启发性。比如,书中通过大量的实地监测数据和室内模拟实验,揭示了降雨模式改变如何影响地下水中溶解氧、PH值以及重金属离子的浓度。这对于理解地下水质量的长期变化趋势,以及评估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都至关重要。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对极端降雨事件后,地下水氮磷等营养物质迁移扩散的研究,这直接关系到地下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作者以一种非常严谨的科学态度,呈现了这些复杂而微妙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生态功能的长远影响,也为我们制定更加科学的地下水管理和保护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评分这本《气候变化对地下水影响研究》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作者似乎对地下水系统与宏观气候变化的交织有着深刻的洞察。翻开第一页,便被那种严谨的学术氛围所吸引,但细读下来,却发现它并非枯燥的教科书,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和翔实的数据,将一个宏大而复杂的议题拉近了读者。书中对于不同区域地下水补给、排泄以及含水层特性的气候敏感性分析,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例如,书中详细探讨了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雨量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进而引发地表沉降、土壤盐碱化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作者没有止步于现象的描述,而是进一步剖析了背后的机制,比如蒸发量的增加、地表径流的减少如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地下水的再充填过程。读到这里,我才真正意识到,我们习以为常的地下水资源,其实是如此脆弱,如此容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书中对不同气候模型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也极具参考价值,这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地下水资源可能面临的严峻挑战,也为我们积极应对提供了科学依据。
评分读《气候变化对地下水影响研究》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入的地下探索之旅。作者以其渊博的知识和清晰的逻辑,带领读者穿梭于不同地域、不同气候背景下的地下水世界。书中对于地下水系统如何响应地表水文循环改变的详尽论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地下水盈亏平衡模型的探讨,以及如何将气候预测数据融入其中,从而预测未来地下水资源的可用性。作者没有回避可能存在的争议和不确定性,而是坦诚地呈现了不同研究观点和方法,这让整本书更具学术价值和可信度。书中对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共同作用下,地下水资源压力的分析,也让我警醒。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地下水枯竭归咎于某一方面的原因,而是需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需要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治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