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外來入侵植物彩色圖鑒
定價:148.00元
作者:嚴靖 閆小玲 馬金雙
齣版社: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4781115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生物入侵已是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它導緻生物多樣性減少和生態係統破壞,並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對全國入侵植物的調查是國傢層麵上開展後續科學研究和管理的重要基礎。本圖鑒圖文並茂,以準確的科學鑒彆特徵和依據展示入侵植物。
內容提要
在大規模的資料收集和詳細的野外調查基礎上,整理齣中國外來入侵植物51科153屬254種(含種下等級),以圖片為主,展現其生境、植株、幼苗、根、莖、葉、花、果實、種子以及部分相似種,並配有入侵植物中文名、學名和識彆要點等重要信息。提供瞭準確的外來入侵植物鑒定依據,既是植物學、林學、農學、環境保護、資源管理,以及自然保護區和生物多樣性等領域的工作者的重要參考書,也是科學傳播外來入侵植物知識的基本素材。
目錄
細葉滿江紅 /1
Azolla filiculoides Lam.
/2
Cannabis sativa L.
小葉冷水花 /3
Pilea microphylla (L.) Liebm.
珊瑚藤 /4
Antigonon leptopus Hook. et Arn.
垂序商陸 /5
Phytolacca americana L.
紫茉莉 /6
Mirabilis jalapa L.
土人參 /7
Talinum paniculatum (Jacq.) Gaertn.
落葵薯(藤三七) /8
Anredera cordifolia (Ten.) Steenis
落葵(木耳菜) /9
Basella alba L.
麥仙翁 /10
Agrostemma githago L.
球序捲耳 /11
Cerastium glomeratum Thuill.
鵝腸菜(牛繁縷) /12
Myosoton aquaticum (L.) Moench
肥皂草 /13
Saponaria officinalis L.
西歐蠅子草 /14
Silene gallica L.
無瓣繁縷 /15
Stellaria pallida (Dumort.) Pire
麥藍菜(王不留行) /16
Vaccaria hispanica (Mill.) Rauschert
四翅濱藜 /17
Atriplex canescens (Pursh) Nutt.
雜配藜 /18
Chenopodium hybridum L.
土荊芥 /19
Dysphania ambrosioides (L.)
Mosyakin et Clemants
刺沙蓬 /20
Salsola tragus L.
空心蓮子草 /21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
刺花蓮子草 /22
Alternanthera pungens Kunth
凹頭莧 /23
Amaranthus blitum L.
皺果莧 /24
Amaranthus viridis L.
北美莧 /25
Amaranthus blitoides S. Watson
閤被莧 /26
Amaranthus polygonoides L.
老槍榖(尾穗莧) /27
Amaranthus caudatus L.
老鴉榖(繁穗莧) /28
Amaranthus cruentus L.
韆穗榖 /29
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 L.
綠穗莧 /30
Amaranthus hybridus L.
反枝莧 /31
Amaranthus retroflexus L.
鮑氏莧 /32
Amaranthus powellii S. Watson
長芒莧 /33
Amaranthus palmeri S. Watson
假刺莧 /34
Amaranthus dubius Mart. ex Thell.
刺莧 /35
Amaranthus spinosus L.
莧 /36
Amaranthus tricolor L.
青葙 /37
Celosia argentea L.
銀花莧 /38
Gomphrena celosioides Mart.
仙人掌 /39
Opuntia dillenii (Ker Gawl.) Haw.
梨果仙人掌 /40
Opuntia ficus-indica (L.) Mill.
單刺仙人掌 /41
Opuntia monacantha (Willd.) Haw.
刺果毛茛 /42
Ranunculus muricatus L.
竹節水鬆(水盾草) /43
Cabomba caroliniana A. Gray
草鬍椒 /44
Peperomia pellucida (L.) Kunth
薊罌粟 /45
Argemone mexicana L.
皺子白花菜 /46
Cleome rutidosperma DC.
彎麯碎米薺 /47
Cardamine flexuosa With.
臭薺 /48
Coronopus didymus (L.) Sm.
北美獨行菜 /49
Lepidium virginicum L.
豆瓣菜 /50
Nasturtium officinale W. T. Aiton
黃木犀草 /51
Reseda lutea L.
大葉相思 /52
Acacia auriculiformis A. Cunn. ex
Benth.
金閤歡 /53
Acacia farnesiana (L.) Willd.
黑荊 /54
Acacia mearnsii De Wilde.
銀荊 /55
Acacia dealbata Link
銀閤歡 /56
Leucaena leucocephala (Lam.) de Wit
光莢含羞草 /57
Mimosa bimucronata (DC.)
Kuntze
巴西含羞草 /58
Mimosa diplotricha Wright ex Sauvalle
無刺巴西含羞草 /59
Mimosa diplotricha var. inermis
(Adelb.) Veldkamp
含羞草 /60
Mimosa pudica L.
翅莢決明 /61
Senna alata (L.) Roxb.
雙莢決明 /62
Senna bicapsularis (L.) Roxb.
光葉決明 /63
Senna septemtrionalis (Viv.) H.S.Irwin
et Barneby
望江南 /64
Senna occidentalis (L.) Link
槐葉決明 /65
Senna sophera (L.) Roxb.
酸豆 /67
Tamarindus indica L.
1
紫穗槐 /67
Amorpha fruticosa L.
毛蔓豆 /68
Calopogonium mucunoides Desv.
山扁豆 /69
Chamaecrista mimosoides (L.) Greene
綉球小冠花 /70
Coronilla varia L.
三尖葉豬屎豆 /71
Crotalaria micans Link
光萼豬屎豆 /72
Crotalaria trichotoma Bojer
豬屎豆 /73
Crotalaria pallida Aiton
長果豬屎豆 /74
Crotalaria lanceolata E. Mey.
南美山螞蝗 /75
Desmodium tortuosum (Sw.) DC.
紫花大翼豆 /76
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 (DC.)
Urb.
大翼豆 /77
Macroptilium lathyroides (L.) Urb.
南苜蓿 /78
Medicago polymorpha L.
紫苜蓿 /79
Medicago sativa L.
白花草木犀 /80
Melilotus albus Medik.
草木犀 /81
Melilotus officinalis (L.) Lam.
印度草木犀 /82
Melilotus indicus (L.) All.
刺槐 /83
Robinia pseudoacacia L.
田菁 /84
Sesbania cannabina (Retz.) Poir.
紅車軸草 /85
Trifolium pratense L.
白車軸草 /86
Trifolium repens L.
長柔毛野豌豆 /87
Vicia villosa Roth
紅花酢漿草 /88
Oxalis corymbosa DC.
野老鸛草 /89
Geranium carolinianum L.
猩猩草 /90
Euphorbia cyathophora Murray
白苞猩猩草 /91
Euphorbia heterophylla L.
齒裂大戟 /92
Euphorbia dentata Michx.
飛揚草 /93
Euphorbia hirta L.
通奶草 /94
Euphorbia hypericifolia L.
斑地錦 /95
Euphorbia maculata L.
匍匐大戟 /96
Euphorbia prostrata Aiton
南歐大戟 /97
Euphorbia peplus L.
苦味葉下珠 /98
Phyllanthus amarus Schumach.
et Thonn.
蓖麻 /99
Ricinus munis L.
火炬樹 /100
Rhus typhina L.
五葉地錦 /101
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 (L.)
Planch.
泡果檾 /102
Abutilon crispum (L.) Medik.
檾麻 /103
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k.
野西瓜苗 /104
Hibiscus trionum L.
賽葵 /105
Malvastrum coromandelianum (L.)
Garcke
蛇婆子 /106
Waltheria indica L.
龍珠果 /107
Passiflora foetida L.
細柱西番蓮 /108
Passiflora suberosa L.
香膏萼距花 /109
Cuphea carthagenensis (Jacq.) J. F.
Macber
輪葉節節菜 /110
Rotala mexicana Schltal. et Cham.
桉 /111
Eucalyptus robusta Sm.
無瓣海桑 /112
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
小花山桃草 /113
Gaura parviflora Douglas ex
Lehm.
月見草 /114
Oenothera biennis L.
海邊月見草 /115
Oenothera drummondii Hook.
黃花月見草 /116
Oenothera glazioviana Micheli
裂葉月見草 /117
Oenothera laciniata Hill
美麗月見草 /118
Oenothera speciosa Nutt.
粉花月見草 /119
Oenothera rosea L’Hér. ex Aiton
粉綠狐尾藻 /120
Myriophyllum aquaticum (Vell.) Verdc.
細葉旱芹 /121
Cyclospermum leptophyllum (Pers.)
Sprague ex Britton et P. Wilson
野鬍蘿蔔 /122
Daucus carota L.
刺芹 /123
Eryngium foetidum L.
扁葉刺芹 /124
Eryngium planum L.
南美天鬍荽(香菇草) /125
Hydrocotyle verticillata Thunb.
巴西墨苜蓿 /126
Richardia brasiliensis Gomes
闊葉豐花草 /127
Spermacoce alata Aubl.
光葉豐花草 /128
Spermacoce remota Lam.
月光花 /129
Ipomoea alba L.
五爪金龍 /130
Ipomoea cairica (L.) Sweet
橙紅蔦蘿 /131
Ipomoea hederifolia L.
蔦蘿(蔦蘿鬆) /132
Ipomoea quamoclit L.
2
瘤梗甘薯 /133
Ipomoea lacunosa L.
三裂葉薯 /134
Ipomoea triloba L.
牽牛 /135
Ipomoea nil (L.) Roth
圓葉牽牛 /136
Ipomoea purpurea (L.) Roth
聚閤草 /137
Symphytum officinale L.
假連翹 /138
Duranta erecta L.
馬纓丹(五色梅) /139
Lantana camara L.
蔓馬纓丹 /140
Lantana montevidensis (Spreng.) Briq.
假馬鞭 /141
Stachytarpheta jamaicensis (L.) Vahl
柳葉馬鞭草 /142
Verbena bonariensis L.
短柄吊球草 /143
Hyptis brevipes Poit.
山香 /144
Hyptis suaveolens (L.) Poit.
皺葉留蘭香 /145
Mentha crispata Schrad. ex Willd.
毛曼陀羅 /146
Datura inoxia Mill.
洋金花 /147
Datura metel L.
曼陀羅 /148
Datura stramonium L.
假酸漿 /149
Nicandra physalodes (L.) Gaertn.
苦蘵 /150
Physalis angulata L.
小酸漿 /151
Physalis minima L.
全葉毛酸漿 /152
Physalis pubescens var. integrifolia
(Dunal) Waterf.
喀西茄 /153
Solanum aculeatissimum Jacq.
牛茄子 /154
Solanum capsicoides All.
假煙葉樹 /155
Solanum erianthum D. Don
珊瑚豆 /156
Solanum pseudocapsicum var. diflorum
(Vell.) Bitter
黃花刺茄(刺萼龍葵) /157
Solanum rostratum Dunal
水茄 /158
Solanum torvum Sw.
野甘草 /159
Scoparia dulcis L.
常春藤婆婆納 /160
Veronica hederifolia L.
蚊母草 /161
Veronica peregrina L.
直立婆婆納 /162
Veronica arvensis L.
阿拉伯婆婆納 /163
Veronica persica Poir.
婆婆納 /164
Veronica polita Fr.
貓爪藤 /165
Macfadyena unguis-cati (L.) A. H.
Gentry
翼葉山牽牛 /166
Thunbergia alata Bojer ex Sims
北美車前 /167
Plantago virginica L.
穿葉異簷花 /168
Triodanis perfoliata (L.) Nieuwl.
異簷花 /169
Triodanis perfoliata subsp. biflora (Ruiz
et Pav.) Lammers
刺苞果 /170
Acanthospermum hispidum DC.
桂圓菊 /171
Acmella oleracea(L.) R.K. Jansen
白花金鈕扣 /172
Acmella radicans var. debilis (Kunth) R.
K. Jansen
破壞草(紫莖澤蘭) /173
Ageratina adenophora (Spreng.) R.M.
King et H. Rob.
飛機草 /174
Chromolaena odorata (L.) R. M. King
et H. Rob.
藿香薊 /175
Ageratum conyzoides L.
假臭草 /176
Praxelis clematidea (Griseb.) R. M.
King et H. Rob.
豚草 /177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
三裂葉豚草 /178
Ambrosia trifida L.
婆婆針 /179
Bidens bipinnata L.
大狼杷草 /180
Bidens frondosa L.
鬼針草(白花鬼針草) /181
Bidens pilosa L.
大花金雞菊 /182
Coreopsis grandiflora Hogg. ex Sweet
劍葉金雞菊 /183
Coreopsis lanceolata L.
兩色金雞菊 /184
Coreopsis tinctoria Nutt.
鞦英(波斯菊) /185
Cosmos bipinnatus Cav.
硫(黃鞦英) /186
Cosmos sulphureus Cav.
藍花野茼蒿 /187
Crassocephalum rubens (B. Juss. ex
Jacq.) S. Moore
野茼蒿 /188
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Benth.)
S. Moore
假蒼耳 /189
Cyclachaena xanthiifolia (Nutt.) Fresen.
鱧腸 /190
Eclipta prostrata (L.) L.
一年蓬 /191
Erigeron annuus (L.) Pers.
春飛蓬 /192
Erigeron philadelphicus L.
香絲草 /193
Erigeron bonariensis L.
蘇門白酒草 /194
Erigeron sumatrensis Retz.
小蓬草 /195
Erigeron canadensis L.
黃頂菊 /196
Flaveria bidentis (L.) Kuntze
粗毛牛膝菊 /197
Galinsoga quadriradiata Ruiz et Pav.
3
牛膝菊 /198
Galinsoga parviflora Cav.
菊芋 /199
Helianthus tuberosus L.
微甘菊 /200
Mikania micrantha Kunth
銀膠菊 /201
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L.
歐洲韆裏光 /202
Senecio vulgaris L.
水飛薊 /203
Silybum marianum (L.) Gaertn.
加拿大一枝黃花 /204
Solidago canadensis L.
裸柱菊 /205
Soliva anthemifolia (Juss.) R. Br.
花葉滇苦菜 /206
Sonchus asper (L.) Hill
苦苣菜 /207
Sonchus oleraceus L.
南美蟛蜞菊 /208
Sphagicola trilobata (L.)
Pruski
鑽葉紫菀 /209
Symphyotrichum subulatum (Michx.)
G.L. Nesom
金腰箭 /210
Synedrella nodiflora (L.) Gaertn.
萬壽菊 /211
Tagetes erecta L.
印加孔雀草 /212
Tagetes minuta L.
藥用蒲公英 /213
Taraxacum officinale F.H. Wigg
腫柄菊 /214
Tithonia diversifolia (Hemsl.) A. Gray
羽芒菊 /215
Tridax procumbens L.
意大利蒼耳 /216
Xanthium italicum Moretti
刺蒼耳 /217
Xanthium spinosum L.
百日菊 /218
Zinnia elegans Jacq.
黃花藺 /219
Limnocharis flava (L.) Buch enau
鳳眼藍(水葫蘆) /220
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Solms
野燕麥 /221
Avena fatua L.
地毯草 /222
Axonopus pressus (Sw.) P. Beauv.
巴拉草 /223
Brachiaria mutica (Forssk.) Stapf
扁穗雀麥 /224
Bromus catharticus Vahl
野牛草 /225
Buchloe dactyloides (Nutt.) Engelm.
蒺藜草 /226
Cenchrus echinatus L.
虎尾草 /227
Chloris virgata Sw.
皺稃草 /228
Ehrharta erecta Lam.
葦狀羊茅 /229
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
芒穎大麥 /230
Hordeum jubatum L.
多花黑麥草 /231
Lolium multiflorum Lam.
黑麥草 /232
Lolium perenne L.
歐黑麥草 /233
Lolium persicum Boiss. et Hohen.
紅毛草 /234
Melinis repens (Willd.) Zizka
大黍 /235
Panicum maximum Jacq.
鋪地黍 /236
Panicum repens L.
兩耳草 /237
Paspalum conjugatum P. J. Bergius
開穗雀稗 /238
Paspalum paniculatum L.
毛花雀稗 /239
Paspalum dilatatum Poir.
絲毛雀稗 /240
Paspalum urvillei Steud.
象草 /241
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ach.
石茅(假高粱) /242
Sorghum halepense (L.) Pers.
蘇丹草 /243
Sorghum sudanense (Piper) Stapf
互花米草 /244
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
大米草 /245
Spartina anglica C.E. Hubb.
大薸 /246
Pistia stratiotes L.
風車草 /247
Cyperus involucratus Rottb.
中文名索引 /248
學名索引 /251
作者介紹
馬金雙: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兼副主任,美國布魯剋林植物園植物分類學研究員。長期從事植物分類學研究,已齣版.《中國外來入侵植物調研報告》(上、下捲)《中國入侵植物名錄》《上海維管植物檢索錶》《上海維管植物名錄》《東亞高等植物分類學文獻概覽》等專著,以及多篇論文。
文摘
序言
這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著作,它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展現瞭中國本土生態係統中悄然發生的“入侵”故事。我個人對於植物世界一直抱有濃厚的好奇心,而這本書則將這份好奇心引嚮瞭一個更為嚴肅和緊迫的領域——外來入侵植物。在閱讀之前,我可能隻模糊地知道一些名字,比如“飛機草”或者“水葫蘆”,但通過這本書,我纔真正理解瞭這些“外來者”是如何在我們的土地上落地生根、蓬勃發展,甚至威脅到本土生物多樣性的。 作者們在書中展現齣的專業素養和嚴謹態度令人敬佩。他們不僅對每一種入侵植物的生物學特性進行瞭細緻入微的描述,還深入剖析瞭它們對我國農業、經濟、生態環境以及人類健康可能造成的潛在危害。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某些入侵植物驚人的繁殖能力和適應性的論述,它們仿佛擁有“不死之身”,即便遭到破壞,也能迅速恢復並擴張。這種生命力,在某種程度上令人感到震撼,但也更加凸顯瞭我們保護本土生態的緊迫性。 本書最為突齣的亮點之一,無疑是其精美的彩色插圖。這些圖片不僅僅是簡單的照片,更像是精心繪製的藝術品,每一張都清晰地展現瞭植物的關鍵特徵,從葉片的形狀、花朵的顔色到果實的形態,都捕捉得淋灕盡緻。這對於那些需要在野外實地考察的讀者來說,簡直是一份無價的寶藏。我曾經多次嘗試通過網絡搜索來識彆一些野外的植物,但往往因為圖片質量不高或者信息不全而感到睏惑,而這本書的插圖,則完全消除瞭這種障礙,讓我能夠自信地進行辨認。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發現”和“描述”的層麵,它還積極地引導讀者思考“應對”和“防治”的策略。書中提供瞭多種針對不同入侵植物的防治措施,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防治等,並根據實際情況給齣瞭切實可行的建議。這讓我意識到,對抗外來入侵植物並非一場遙不可及的“戰爭”,而是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參與和努力。這本書為我們提供瞭知識,也激發瞭我們作為公民的責任感。 總而言之,《中國外來入侵植物彩色圖鑒》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它更是一本喚醒我們生態保護意識的啓濛讀物。它以科學的視角、精美的呈現和深刻的思考,讓我們重新審視我們所處的自然環境,並認識到保護本土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和艱巨性。我強烈建議所有對自然科學、環境保護以及中國本土生態係統感興趣的讀者,都應該擁有並仔細閱讀這本書。
評分一直以來,我對中國的植物世界充滿瞭濃厚的興趣,而《中國外來入侵植物彩色圖鑒》這本書,則將我的這份興趣引嚮瞭一個更為廣闊和緊迫的領域。它以一種令人驚嘆的深度和細節,為我揭示瞭那些在我們身邊悄然生長,卻對本土生態係統構成嚴重威脅的“外來者”。這本書的齣現,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關於自然和諧的警醒。 作者們在書中展現齣的專業素養令人摺服。他們對每一種外來入侵植物的起源、傳播途徑、生物學特性、對環境的影響以及防治措施都進行瞭詳盡而深入的闡述。我尤其被其中關於某些植物驚人的適應能力和繁殖策略的描述所吸引,它們仿佛擁有“超能力”,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適應新的環境,並迅速擴張,擠壓本土物種的生存空間。這種細緻入微的分析,讓我對生物入侵的復雜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當然,一本優秀的圖鑒,其插圖的質量至關重要。而這本書在這方麵,無疑做到瞭極緻。每一幅彩色插圖都色彩鮮艷,細節清晰,仿佛是將植物最真實、最美的瞬間定格。從葉片的形狀、花朵的顔色到果實的形態,都描繪得淋灕盡緻,讓我在閱讀文字的同時,能夠得到最直觀的視覺衝擊和最可靠的辨認依據。這種圖文並茂的方式,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趣味性和學習的效率。 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提供知識,它更承擔著一種社會責任。通過這本書,我不僅認識瞭更多種類的外來入侵植物,更重要的是,我開始深刻地意識到保護本土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以及我們每個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書中提供的防治建議,更是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行動的指南,鼓勵我們積極參與到生態保護的行動中來。 總而言之,《中國外來入侵植物彩色圖鑒》是一部集科學性、藝術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的傑作。它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精美的視覺呈現和深刻的社會意義,為讀者提供瞭一個全麵瞭解中國外來入侵植物問題的窗口。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自然、對環境、對中國本土生態係統感興趣的讀者,它必將為你們帶來一次深刻而難忘的閱讀體驗。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中國生物多樣性議題的讀者,我懷著極大的期待翻開瞭《中國外來入侵植物彩色圖鑒》。這本書的齣現,填補瞭國內在這一領域係統性、圖文並茂的文獻空白,讓我能夠以一種更為直觀和深入的方式來理解外來物種入侵的嚴峻挑戰。它並非簡單地羅列植物名稱,而是將每一株“入侵者”都塑造成瞭一個鮮活的“個體”,講述著它們如何跨越國界,如何在我們熟悉的土地上紮根、蔓延,並給本土生態係統帶來的深遠影響。 書中對每一種外來入侵植物的描述都極其詳盡,從其起源地、傳播方式,到其形態特徵、生命周期,再到其生態適應性和潛在的危害,都力求做到科學嚴謹。我尤其欣賞其中對入侵機製的探討,例如某些植物是如何憑藉其強大的繁殖能力、高度的適應性,或是缺乏天敵的優勢,來迅速排擠本土物種,改變當地的生態結構。這種分析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瞭生物入侵的復雜性和破壞性,也意識到瞭問題並非一朝一夕能夠解決。 而貫穿全書的彩色插圖,則是我認為這本書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這些插圖的質量之高,色彩之鮮艷,細節之豐富,都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每一幅圖片都仿佛是大自然最細緻的寫生,清晰地展現瞭植物的每一個細微之處,無論是葉片的脈絡、花瓣的紋理,還是果實的形狀,都栩栩如生。這不僅讓我在閱讀文字描述時能夠得到直觀的印證,更讓我能夠輕易地在野外進行識彆和辨認,對於戶外探索者來說,這無疑是極其寶貴的財富。 本書的價值並不僅限於科學研究,它對公眾普及外來入侵植物知識、提升環保意識也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瞭解這些“不速之客”的危害,我們能夠更深刻地認識到保護本土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並開始反思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無意中助長瞭物種入侵的行為。書中提供的防治建議,更是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行動的橋梁,引導我們成為生態保護的積極參與者。 總而言之,這是一部集學術性、藝術性、教育性於一體的傑齣作品。它以其詳實的內容、精美的插圖和深刻的洞察力,為我們提供瞭一個認識和應對中國外來入侵植物問題的寶貴平颱。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自然科學、環境保護和中國本土生態係統感興趣的讀者,它必將為你們帶來一次難忘的閱讀體驗。
評分懷揣著對自然界的好奇與敬畏,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瞭《中國外來入侵植物彩色圖鑒》。這本書對我而言,不隻是一本圖鑒,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那些在我們身邊悄然發生的,關於“入侵”的真實故事。它以一種令人信服的專業度,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看到瞭那些我們可能從未留意,卻已深刻影響著中國生態環境的“外來者”。 書中對於每一種外來入侵植物的介紹,都力求做到詳盡而準確。從它們漂洋過海、落戶中國的“遷徙史”,到它們如何在陌生的環境中憑藉驚人的生命力繁衍擴張,再到它們對本土物種、農業生産乃至整個生態係統造成的負麵影響,都被娓娓道來。作者們嚴謹的考證和深入的分析,讓我對生物入侵的復雜性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讓我意識到,在看似平靜的自然錶象下,其實隱藏著一場無聲的較量。 本書最令人稱道的,莫過於其令人驚嘆的彩色插圖。每一張圖片都仿佛是大自然最精美的藝術品,色彩飽滿,細節逼真,足以讓最挑剔的讀者也贊不絕口。這些高質量的插圖,不僅讓文字描述更加生動形象,更重要的是,它們為讀者提供瞭最直接、最可靠的辨認依據。我常常在閱讀文字的同時,反復對照圖片,恨不得立刻帶著這本書去野外,去驗證我所學到的知識,去親眼看看那些書中描繪的“入侵者”。 這本書的價值,並不僅僅停留在學術層麵,它更是一份對公眾的深刻科普。它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外來入侵植物的危害,從而提高公眾的生態保護意識。我個人也從中受益匪淺,開始更加留心自己身邊的植物,並嘗試去瞭解它們的身世。書中提供的防治建議,也讓我意識到,保護本土生態並非遙不可及,而是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參與和努力。 總而言之,《中國外來入侵植物彩色圖鑒》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它以其科學嚴謹的內容、藝術精美的呈現和深遠的現實意義,為我們揭示瞭一個不容忽視的生態問題,並激發瞭我們對自然保護的責任感。我強烈推薦給所有熱愛自然、關注環境的讀者,它必將成為你書架上的一本常備之書。
評分這本《中國外來入侵植物彩色圖鑒》簡直是我近期閱讀過的最令人驚喜的植物類書籍之一!作為一名業餘的植物愛好者,我一直對身邊那些“不速之客”感到好奇,它們是怎麼來到中國的?又對我們的本土生態造成瞭怎樣的影響?這本書就像一位知識淵博的嚮導,用生動詳實的語言和精美絕倫的彩色插圖,為我一一揭開瞭這些外來植物的神秘麵紗。 翻開書頁,撲麵而來的是一種嚴謹而又充滿趣味的研究態度。編著者們顯然付齣瞭巨大的心血,不僅搜集瞭大量珍貴的一手資料,還對每一種外來入侵植物的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傳播途徑、危害程度以及防治措施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剖析。我特彆喜歡它關於傳播途徑的介紹,比如某一種草本植物是如何搭乘國際貿易的“便車”悄然登陸,或者某種藤蔓植物又是如何憑藉其頑強的生命力在短短幾年內占領瞭大片土地。這些細節讓我深刻體會到,我們看似平靜的自然環境中,其實充滿瞭不為人知的“戰爭”。 更讓我贊嘆的是書中豐富的彩色插圖。這些圖片不僅清晰度極高,而且色彩鮮艷,幾乎能夠媲美專業攝影作品。通過這些圖片,我能夠非常直觀地辨認齣各種外來入侵植物,甚至能注意到一些細微的形態差異,這對於野外考察來說是極其寶貴的參考。很多時候,僅僅依靠文字描述很難準確地勾勒齣一種植物的模樣,而這本書的圖文並茂,則有效地解決瞭這個問題,讓知識的學習過程變得更加輕鬆有趣,也更具實操性。 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科普,它更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瞭解這些外來入侵植物的危害,我開始更加關注我們身邊的生態環境,並嘗試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力所能及的措施來阻止它們的蔓延,例如不隨意丟棄外來植物的種子或枝條。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提升公眾對外來入侵植物的認識,增強生態保護意識,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自然、對環境感興趣的朋友們,甚至是那些希望瞭解中國生物多樣性麵臨挑戰的讀者,你們一定不會失望! 這本書的編排設計也十分人性化。整體結構清晰,邏輯性強,從概述到具體植物的介紹,再到最後的防治建議,層層遞進,讓讀者能夠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每一種植物都配有統一格式的信息,包括中文名、英文名、拉丁名、形態特徵、地理分布、入侵現狀、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等,信息詳實,查找方便。而且,書中還加入瞭一些專傢解讀和案例分析,使得內容更加生動,也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集科學性、藝術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的優秀圖書,堪稱研究和瞭解中國外來入侵植物的權威指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