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百科科普館:文學與生肖

郵票百科科普館:文學與生肖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謝宇主編 著
圖書標籤:
  • 郵票
  • 生肖
  • 文學
  • 科普
  • 收藏
  • 藝術
  • 文化
  • 傳統
  • 動物
  • 民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旗艦店
齣版社: 天津科技翻譯齣版公司
ISBN:9787543329737
商品編碼:29453418594
齣版時間:2012-01-01

具體描述

作  者:謝宇 主編 定  價:24.8 齣 版 社:天津科技翻譯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2年01月01日 頁  數:150 裝  幀:平裝 ISBN:9787543329737 《郵票百科科普館:文學與生肖》編輯推薦:《郵票百科科普館》叢書收錄瞭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2010年,新中國所發行的各類郵票品種,以全新的分類方式,多方麵展現給廣大讀者朋友,並依照郵票的誌號(及時間先後)順序,係統介紹瞭從1949年到2010年我國發行的每套郵票的時代背景,每一枚郵票的圖案內容,主題和所涉及的相關知識,對郵票圖案藝術設計特點的研究和鑒賞等。
叢書在郵票發行背景的介紹中,力求真實,客觀,以曆史的本來麵目記述事件與人物的真相。同樣,郵票圖案的設計也不是?心所欲的,它要與主題密等 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T.43)
童話――“咕咚”(T.51)
寓言――刻舟求劍(T.59)
紅樓夢――金陵十二釵(T.69)
西廂記(T.82)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牡丹亭》(T.99)
中國古代神話(T.120)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組)(T.123)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組)(T.131)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第二組)(T.138)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第二組)(.T157)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第三組)(.T167)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第三組)(T)(1992-9)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一《水滸傳》(第四組)(T)(1993-10)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第四組)(T)(1994-17)
孫子兵法(T)(1995-26)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第五組)(T)(1997-21)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第五組)(T)(1998-18)
木蘭從軍(T)(2000-6)
《聊齋誌異》(組)(T)(2001-7)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郵票百科科普館:文學與生肖》對文學生肖郵票采用簡短、淺顯易懂的文字進行介紹,通過以彩色圖文本的形式把它們多方麵、多角度地展現在讀者麵前,使讀者更加深刻地瞭解生肖郵票藝術的發展曆程、時代特徵及收藏價值。 8-1[水簾洞]選自第4迴“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寜”。靈根育孕源流齣,孫悟空破石而生,居住在風光秀麗的花果山水簾洞。他自感武藝平常,便離開群猴,雲遊四海,從菩提祖師那裏學會瞭七十二般變化和一翻十萬八韆裏的筋鬥雲。到東海龍宮又藉來鎮海神針作為金箍棒,要來金甲、金冠和雲履,又到閻王殿把自己的名字從生死簿上一筆勾掉。玉皇大帝接到各處告狀後把他召去,封他做天庭的“弼馬溫”,免得他到處惹是生非。當孫悟空得知這原來是個管理馬匹的小官,一氣之下,便打齣禦馬監,衝齣天門,重新迴到老傢去,做起“齊天大聖”來瞭。郵票畫麵描繪瞭孫悟空重返花果山水簾洞,在群猴的簇擁下,金盔金甲,全身披掛,站在虎皮交椅前,正在發號施令的情景,錶現瞭解脫束縛後的自由生活及孫悟空的凜凜威風。
圖8-2[戰哪吒]選自第4迴,孫悟空扔掉“弼馬溫”的官帽官服之後,反瞭天庭。玉皇大帝聞聽大怒,立刻封托塔天王李靖等

《郵票百科科普館:文學與生肖》 內容簡介 《郵票百科科普館:文學與生肖》是一套旨在將郵票的方寸世界與博大精深的文學藝術、悠久神秘的生肖文化相結閤,為讀者呈現一場跨越時空、融匯中西的知識盛宴。本套叢書不僅僅是簡單羅列郵票圖片與說明,更深入挖掘每一枚郵票背後所蘊含的豐富信息,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嚴謹專業的考證,引導讀者從全新的視角去認識和欣賞郵票,感受其獨特的魅力。 第一捲:郵票上的文學星辰 文學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瑰寶,而郵票,作為國傢的名片,也常常肩負起記錄和傳承文學經典的使命。在本捲中,我們將帶領讀者走進一個由郵票構築的文學殿堂。 名著與名傢,紙上的永恒迴響: 許多國傢都曾發行過紀念本國乃至世界文學巨匠的郵票。我們將精選各國代錶性的文學巨著,如莎士比亞的戲劇、狄更斯的社會現實主義小說、雨果的浪漫主義史詩、托爾斯泰的宏大敘事、普希金的詩歌等,通過與其相關的郵票,講述這些作品誕生的時代背景、作者生平、藝術價值及其深遠影響。讀者將看到,在一枚小小的郵票上,可能印刻著哈姆雷特悲情的眼神,或是安娜·卡列尼娜命運的縮影。我們將深入剖析郵票的設計元素,如人物肖像、經典場景、書中道具等,解讀設計者如何巧妙地將文學的精髓濃縮於方寸之間。 流派與時代,文字的演進軌跡: 不同的文學流派,如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等,都曾在曆史長河中留下瞭深刻的印記。本捲將以郵票為綫索,串聯起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文學作品。例如,我們會展示紀念法國大革命時期文學作品的郵票,探討其如何反映時代的呼喚;也會解析20世紀初錶現主義文學的郵票,感受其獨特的藝術張力。通過對比不同時期郵票的設計風格和主題,讀者將直觀地瞭解文學思潮的演變,以及郵票如何成為這一演進的忠實記錄者。 詩與遠方,筆尖上的心靈飛揚: 詩歌,以其精煉的語言和強烈的情感,成為文學中最具感染力的形式之一。本捲將聚焦那些被郵票所紀念的偉大詩人,如中國的屈原、李白、杜甫,西方的但丁、彌爾頓、歌德,印度的泰戈爾等。我們將不僅僅展示他們的肖像郵票,更會深入挖掘郵票設計中可能融入的詩歌意境,探討詩歌的象徵意義、韻律美以及它們如何觸動人心。通過這些郵票,讀者可以感受到“飛流直下三韆尺”的壯麗,或是“但願人長久,韆裏共嬋娟”的深情。 故事的講述者,紙上的人生百態: 除瞭宏大的文學名著,許多民族史詩、神話傳說、民間故事也常常齣現在郵票上。本捲將選取一些具有代錶性的例子,如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傳說、北歐神話的諸神黃昏、中國的《西遊記》、《紅樓夢》中的經典人物形象、日本的《源氏物語》等。我們會解析郵票上的場景描繪,講述這些古老故事的起源和流傳,以及它們在不同文化中的意義。讀者將有機會通過郵票,重新認識那些耳熟能詳的故事,並發現其中隱藏的文化密碼。 文學與社會,鏡子中的現實世界: 文學是時代的鏡子,反映著社會的麵貌、人性的復雜。本捲還將探討文學作品如何批判現實、啓迪民智。例如,我們會分析紀念《湯姆叔叔的小屋》的郵票,瞭解其在廢奴運動中的作用;或者探討錶現卡夫卡作品的郵票,感受其對現代社會異化和睏境的深刻洞察。通過這些郵票,讀者將看到文學的力量如何超越紙張,影響現實世界。 第二捲:十二生肖,歲月的守護者 生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時間的標記,也是一種信仰和象徵。本捲將以中國及受中華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傢發行的生肖郵票為核心,深入解讀生肖文化及其在郵票上的藝術呈現。 十二時辰,流轉的生命節律: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是中國農曆年所劃分的十二個動物周期。本捲將逐一介紹每一個生肖的象徵意義、傳說故事、性格特質以及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我們將精選各國發行的生肖主題郵票,從不同角度展現這些動物的風采。例如,鼠的機智靈活,牛的勤勞堅韌,虎的威猛強大,兔的溫順可愛,龍的尊貴祥瑞,蛇的神秘莫測,馬的奔騰不息,羊的溫順平和,猴的聰明伶俐,雞的準時報曉,狗的忠誠可靠,豬的富足安康。 神話與傳說,動物的文化解讀: 每個生肖背後都承載著豐富的神話和傳說。本捲將追溯這些故事的起源,如“女媧造人”與鼠的關係,“盤古開天闢地”與牛的關聯,等等。我們將分析郵票設計如何巧妙地融入這些傳說元素,例如,在龍年郵票中,會看到騰雲駕霧的巨龍,象徵著力量和吉祥;在蛇年郵票中,可能齣現纏繞的靈蛇,寓意著智慧和蛻變。通過這些生肖郵票,讀者可以更生動地理解這些古老故事的文化內涵。 藝術的演繹,方寸間的萬韆姿態: 郵票設計師們在創作生肖郵票時,常常運用各種藝術手法,將動物的形象和生肖的寓意進行完美的結閤。本捲將重點分析不同國傢、不同年代生肖郵票的藝術風格。我們會看到寫實的、卡通的、水墨的、剪紙的、甚至抽象的生肖形象,每一種都蘊含著獨特的設計理念。例如,中國傳統的工筆畫風格的生肖郵票,注重細節和神韻;而一些現代國傢的生肖郵票,則可能更加活潑、富有現代感。我們將探討郵票的色彩運用、構圖安排、以及雕刻工藝如何共同塑造生肖的形象,使其既有動物本身的特徵,又富有文化寓意。 民俗與信仰,連接古今的紐帶: 生肖文化與中國的民俗活動、節日慶典緊密相連。本捲將探討生肖如何影響人們的婚嫁、擇業、性格預測等。我們將展示與生肖相關的節日郵票,如春節生肖紀念郵票,以及一些反映生肖習俗的郵票。通過這些郵票,讀者可以瞭解到生肖在民間信仰體係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如何成為連接古今、溝通人與自然的橋梁。 國際視角,全球化的生肖文化: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生肖文化也逐漸走嚮世界。許多國傢,特彆是東亞和東南亞地區,也發行瞭具有本國特色的生肖郵票。本捲將收集和介紹這些來自不同國傢的生肖郵票,對比它們在設計和文化寓意上的異同,展現生肖文化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和演變。例如,我們會看到越南、韓國、日本等國傢發行的生肖郵票,它們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也融入瞭各自的文化元素。 《郵票百科科普館:文學與生肖》係列叢書,通過對郵票的深度解讀,不僅為讀者提供瞭一扇瞭解文學和生肖文化的窗口,更鼓勵讀者用發現的眼光去審視生活中的細節,在細微之處品味文化的力量。這是一套集知識性、趣味性和收藏價值於一體的科普讀物,適閤所有對文學、文化、曆史以及集郵感興趣的讀者。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郵票百科科普館:文學與生肖》中關於生肖的部分,我隻能用“嘆為觀止”來形容。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十二生肖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這本書則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將生肖文化與郵票藝術巧妙地結閤起來。從甲骨文的“鼠”字,到各個朝代描繪生肖的藝術品,再到現代郵票上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形象,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極其詳盡的“生肖圖譜”。我驚嘆於郵票設計者們如何將每個生肖的獨特寓意和象徵意義融入郵票的方寸之間,比如龍的騰飛象徵著力量與吉祥,兔子的溫順代錶著平和與美好。書中的講解還涉及到瞭不同國傢和地區對生肖的不同詮釋,讓我看到瞭生肖文化跨越國界的魅力。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生肖郵票的演變”的分析,它清晰地展示瞭不同時代人們對生肖的理解和審美變化,也摺射齣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郵票的書,更是一部關於生肖文化發展史的生動教材,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

不得不說,《郵票百科科普館:文學與生肖》在內容編排和知識呈現上,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書中關於文學和生肖的劃分清晰明瞭,但又巧妙地將兩者融匯貫通,讓我看到瞭不同文化元素在郵票設計中的碰撞與融閤。例如,書中將生肖與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相結閤,再通過文學作品中的描繪來豐富郵票的內涵,這種跨學科的解讀方式,讓我在閱讀中不斷産生新的思考。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一些具有代錶性文學作品和生肖形象的郵票進行深度剖析,它們不僅僅是圖片的展示,更像是進入瞭一個微型的展覽,讓我能夠近距離地感受設計師的匠心獨運。書中的文字流暢而富有吸引力,即使是對郵票知識瞭解不多的讀者,也能輕鬆地讀懂其中的奧秘。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郵票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收藏品,它們更是濃縮瞭人類文明精華的“微型博物館”,承載著豐富的曆史、文化、藝術信息。

評分

這本《郵票百科科普館:文學與生肖》簡直太令人驚喜瞭!我一直以為郵票隻是小小的紙片,承載著郵遞的使命,沒想到它還能成為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書中關於文學的部分,特彆是那些與曆史名人、經典著作相關的郵票,讓我仿佛穿越時空,親身感受到瞭文學巨匠們創作時的心境。例如,看到印有莎士比亞肖像的郵票,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哈姆雷特》的經典颱詞;而關於中國古典文學的郵票,更是將我帶入瞭唐詩宋詞的意境,仿佛能聽到李白鬥酒詩百篇的豪情,感受到蘇軾“但願人長久,韆裏共嬋娟”的豁達。書中的講解深入淺齣,不僅介紹瞭郵票本身的設計美學,更挖掘瞭其背後豐富的曆史文化內涵。每一枚郵票都像一個小小的故事,講述著一段過往,連接著過去與現在。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文學主題郵票”的章節,它讓我看到瞭郵票是如何成為文化傳播的載體,如何將文學作品和傑齣作傢推嚮更廣闊的世界。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郵票,也讓我對文學産生瞭更濃厚的興趣,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閱讀體驗。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書。《郵票百科科普館:文學與生肖》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將我帶入瞭一個充滿知識和趣味的郵票世界。關於文學的部分,它讓我看到瞭郵票如何成為連接經典作品與當代讀者的橋梁,每一枚印有文學元素的郵票,都仿佛是一個微型的文化符號,訴說著一段不朽的故事。而生肖部分,則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審視瞭這一古老的文化符號,通過郵票的設計,我看到瞭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生肖的理解和想象,這種多元化的視角讓我大開眼界。書中對郵票的介紹,不僅僅停留在錶麵,而是深入挖掘瞭其背後的曆史淵源、文化寓意以及藝術價值。我尤其喜歡書中那些生動形象的案例分析,它們讓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可感,讓我能夠輕鬆地理解和記憶。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激發讀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我願意主動去探索更多關於郵票和相關文化的知識。

評分

我一直對集郵這項愛好抱有好奇,但苦於無從下手,《郵票百科科普館:文學與生肖》的齣現,簡直像為我點亮瞭一盞明燈。這本書的科普性做得非常到位,它不僅僅是羅列郵票圖片,更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郵票的發行背景、設計理念、曆史價值以及其所承載的文化信息一一呈現。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郵票的收藏與鑒賞”的章節,它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教我如何辨彆郵票的真僞,如何欣賞郵票的細節,以及如何建立自己的收藏體係。書中關於文學和生肖的例子,更是讓我明白瞭,原來每一枚看似普通的郵票,都可能蘊含著一段精彩的故事,都可能成為連接古今、溝通世界的橋梁。這本書打破瞭我對郵票的刻闆印象,讓我看到瞭郵票的藝術性、知識性和趣味性。它不僅僅適閤有集郵經驗的愛好者,對於我這樣的新手來說,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激發瞭我深入瞭解郵票文化的濃厚興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