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終結者司馬懿:大陰謀家?國之柱石?真實歷史中的司馬懿!》
先將稗官野史擺一邊吧!這才是歷史上真實的司馬懿!
★曹魏掘墓人、晉朝奠基者,從權變應世到權傾天下
★穿越文本與想像的迷障,還原司馬懿的真相
司馬懿,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皇朝的實際奠基人。曾任職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曹魏三代的託孤輔政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
他善謀奇策,屢立戰功,不僅率大軍成功抵禦了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而且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也有重要貢獻。正是由於其獨特的歷史地位,所以歷史上對其評價毀譽參半,文學作品如《三國演義》及影視劇中,更是大奸大惡的形象居多。
▲電視劇《軍師聯盟》海報
為將一個真實的司馬懿展現在當代人的面前,《亂世終結者司馬懿:大陰謀家?國之柱石?真實歷史中的司馬懿!》精選周一良、柳春藩、孫立群、王曉毅、毛元佑等當代學者在司馬懿研究方面的一系列成果,附錄《晉書.宣帝紀》和歷史上對司馬懿的評價,力圖幫助世人正確認識歷史上真實的司馬懿。
崔琰:君弟聰亮明允,剛斷英特,非子所及也。
曹植:魁傑雄特,秉心平直,威嚴允憚,風行草靡。
孫權:司馬公善用兵,變化若神,所向無前。
李世民:觀其雄略內斷,英猷外決……自以兵動若神,謀無再計矣。
杜牧:如此人者,當其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祕長遠,策先定於內,功後成於外。
羅華彤
中華書局副編審,學術出版中心主任
陳虎
中華書局編審,兼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常務理事
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女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兼學術委員、《歷史文獻研究》(輯刊)主任編委、黑龍江大學客座教授。
多年來,已在《光明日報》、《文史哲》、《中華讀書報》、《文史知識》等報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一百余篇;在《光明日報》、《尋根》、《書品》、《中華讀書報》等發表書評文章二十余篇。
出版學術著作《遠古傳說與史學的產生》、《帝王略論》、《天體趣談》、《一本書讀懂中國書法》(合著)、《一本書讀懂春秋戰國》(合著)、《〈間書〉評析》等十余種;主編或參編“中國古典文學小叢書”(10種,主編之一)、“華夏文庫?經典解讀系列”(40種,主編之一)等圖書十余種,參與《中華大典》、《儒藏》、文白對照《乾隆禦批歷代通鑒輯覽》(36卷本)等國家大型古籍整理項目,譯著《多元邏輯——克裏斯托娃》(兩人合作)一種。
前言 司馬懿「火」了
權變應世
司馬懿的沉浮騰達 孫立群
司馬懿出山/足智多謀/山雨欲來/高平陵之變/父子專權
司馬懿其人 王廣仁
形象不佳/英雄誰屬/風水寶地/少年大志/文武雙全/尊老愛賢/韜晦入仕/善抓機遇/家庭婚姻/任
人評說
司馬懿的處事特徵 傅鵬
適/智/謹/勇/謙
司馬懿是如何崛起的 楊曉東
「亂世奸雄」與「異日雄豪」/太子四友/主弱臣強/宗室與異姓功臣的明爭暗鬥
兵動若神、謀無再計的司馬懿 毛元佑
工於心計,雄略內斷/兵動若神,謀無再計
司馬懿早就有篡逆之心嗎? 欒文潔
被迫入仕/狡詐自隱,權變應世/始有豪志,終成權臣
權傾天下
曹氏司馬氏之鬥爭 周一良
曹爽被殺與司馬懿「營立家門」/淮南三叛與竹林七賢的分化/兩黨之爭與思想界之分化/聚訟「浮華」
與「才性四本」之爭
司馬懿與曹魏政治 王曉毅
司馬懿父兄與曹操/司馬懿與曹爽的矛盾與鬥爭/高平陵之變的實質
司馬懿與曹魏的忠信恩仇 聶世軍
司馬懿對曹魏的盡忠與大功/曹魏對司馬懿的信與忌/司馬氏對曹魏何以能李代桃僵
司馬懿、曹爽之爭的是是非非 李志民、柳春藩
能臣司馬懿/驕侈昏聵的曹爽集團/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司馬懿殺曹爽的因緣際會 馬植傑
曹叡在確定皇位繼承人及輔政大臣方面的問題/司馬懿發動政變與曹爽被殺/司馬懿、曹爽兩派之優劣
司馬懿政變的幾個問題 楊耀坤
魏明帝時期的政治/曹爽與司馬懿之輔政/曹爽集團之正始改制/曹爽之用人
司馬懿的功與過 鄭欣、楊希珍
司馬懿是如何專權的/司馬懿的歷史功績/司馬懿的軍事才能/司馬懿的功過是非
附錄
《晉書.宣帝紀》
歷代對司馬懿的評價
作者:孫立群, 王廣仁, 傅鵬, 楊曉東, 毛元佑, 欒文潔, 周一良, 王曉毅, 聶世軍, 李志民, 柳春藩, 馬植傑, 楊耀坤, 鄭欣, 楊希珍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8/06/08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0851267
叢書系列:歷史大講堂
規格:平裝 / 376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这本书的视角处理方式,让我感受到了作者极高的洞察力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它不是简单地歌颂或批判,而是力求展现历史人物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必然性”。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思考,如果我身处那个乱世,面对同样的抉择,我会如何行事?这种强烈的代入感,得益于作者对人物动机的细致剖析,那些看似冷酷无情的决策背后,往往隐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权衡。它提供了一个更具层次感的历史解读空间,让我们得以跳脱出简单的“好人”与“坏人”的二元对立,去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幽微之处,这种思辨的过程,比单纯获取知识更有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选材和资料的严谨性,从侧面反映了作者的学术功底和对史料的尊重。虽然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扎实的考据基础是掩盖不住的。它似乎引用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或不同地域的记载进行交叉比对,从而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图景,而不是简单地重复主流叙事。这种对“未知”的探索精神,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充满了发现的乐趣,仿佛是在亲手解开历史的谜团,而不是被动接受既定的结论。对于热衷于挖掘史料细节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解读框架无疑是极具参考价值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特别是纸张的选择和印刷的清晰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现在的很多书籍,为了追求成本控制,往往在纸张上偷工减料,拿在手里轻飘飘的,毫无质感。但这本书完全不同,纸张厚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墨迹饱满,即便是最细小的文字和批注,也清晰可辨,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出版方对阅读体验的尊重,也侧面反映了对所选内容的重视程度。对于我这种喜欢反复翻阅和做笔记的读者来说,这样的书籍才是真正的“传家宝”级别。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年代感,那种老旧的纸张质感和泛黄的油墨,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我本来对历史类的书籍总是抱持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觉得会枯燥乏味,但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却出奇地抓人眼球,阅读起来非常舒服,丝毫不觉得费力。特别是那些插图和地图,绘制得非常精美,细节之处也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在阅读文字之余,还能清晰地在脑海中构建出当时的地理环境和战事走向。总的来说,这本书的装帧和视觉体验,绝对是值得称赞的,它在现代出版物中,保留了一种难得的古典韵味,让人爱不释手,光是放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采取那种教科书式的严肃说教,而是用了一种近乎于叙事诗般的笔触来描绘历史事件。读起来,感觉就像是听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在你耳边娓娓道来那些尘封的往事。作者在叙事节奏的把握上功力深厚,该快则快,如同疾风骤雨,让人肾上腺素飙升;该慢则慢,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的内心挣扎和复杂的政治权谋,让人不得不停下来细细品味。这种叙事张力,使得原本严肃的历史题材变得鲜活有趣,完全打破了我对传统历史读物的刻板印象。我甚至在一些关键情节处,会不自觉地屏住呼吸,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微妙的转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