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写给上班族的财富人生规划课
定价:35.00元
作者:薄志红, 荣千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2100976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Chapter 1 30年后,你能遇见快乐富足的自己吗
日子越来越“难”,钱越来越不“值”钱 / 002
一生需要三套房,累积财富刻不容缓 / 004
依靠财富的智慧斩断生活的荆棘 / 005
思考致富,一念之转生活大不同 / 007
用钱去投资,而不是抱着钱睡大觉 / 010
每月投放100元,35年后收入122万 / 012
晚7年起步,要追一辈子 / 013
21世纪,复利的威力超过原子弹 / 014
你的投资习惯价值百万 / 015
重视理财知识,掌握投资技巧 / 016
Chapter 2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做家庭财富的管理师
日子越来越“难”,钱越来越不“值”钱 / 002
一生需要三套房,累积财富刻不容缓 / 004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给自己的人生做一个深度体检。我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陷在“眼前”的忙碌里,忽略了长远规划的重要性。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复杂的财务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书,而是充满了 actionable insights,让你读完后就知道“我该做什么”。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它关于“被动收入”的讲解,让我意识到,只靠工资收入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是远远不够的。书中列举了多种被动收入的实现方式,并且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风险,这对于想要多元化收入来源的我来说,简直是宝藏。另外,它还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持续学习才是保持竞争力的最佳方式,也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关键。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学习计划,不再是漫无目的,而是有针对性地去学习那些能够提升我职业技能和财务知识的领域。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不是那种需要你死记硬背的教科书,而更像是一场关于未来人生的深度对话。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充满智慧,能够准确地捕捉到上班族在职业发展和财务规划上普遍存在的焦虑和困惑。它不仅仅是关于“赚多少钱”的问题,更是关于“如何让钱为你服务,让你过上想要的生活”的哲学。我尤其欣赏它在强调“时间价值”方面的论述,让我意识到,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规划,比什么都重要。书中提到的“人生关键转折点”和“未雨绸缪”的概念,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它鼓励我跳出舒适区,拥抱变化,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本书让我觉得,30年后能否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现在做出的选择和努力。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在我迷茫的人生航向上投射的一束光。我一直是个“月光族”,每个月赚的钱好像都神秘地消失了,到了月底就得靠信用卡和透支来维持。每当想到未来,尤其是退休之后的生活,我就感到一阵恐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这种状态是可以通过主动规划来改变的。它没有说教,而是通过案例分析和故事,展现了不同人生阶段可能面临的财务困境以及应对策略。我开始意识到,理财不仅仅是存钱,更重要的是“钱生钱”。它让我开始思考如何让我的钱为我工作,而不是我拼命为钱工作。书中关于“复利的力量”和“长期投资的价值”的论述,让我看到了改变现状的希望,也激励我去学习更多关于投资的知识,为我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眼前一亮,虽然我还没读完,但已经觉得醍醐灌顶。我一直觉得自己工作挺努力的,每天兢兢业业,但总感觉未来有点迷茫,不知道30岁之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更别提“养活自己”了。这本书的标题就直击痛点,非常吸引人。翻开来,它的语言风格很亲切,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跟你聊天,一点都不枯燥。它没有上来就讲那些虚头巴脑的大道理,而是从我们上班族最关心的问题出发,比如职业瓶颈、加薪困境、如何应对通货膨胀等等。我特别喜欢它分析问题的方式,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际的操作建议。它让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不再仅仅是“一份工作”那么简单,而是把它看作是构建未来财富的基石。它也引导我审视自己的消费习惯,认识到一些不必要的开销正在悄悄吞噬我的未来。总之,这本书让我觉得,规划财富人生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一步步实现的。
评分我一直觉得财务规划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需要专家来做,自己一个人根本搞不定。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就像一位耐心的导师,一步步地教我如何认识自己的财务状况,如何设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目标,以及如何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步骤。它不像其他一些书那样,只给你一些空泛的建议,而是提供了很多具体的工具和方法,比如如何做预算、如何记账、如何评估投资风险等等。我尤其赞赏它在强调“风险管理”方面所花费的篇幅,这让我意识到,任何财富增长都离不开对风险的审慎评估和控制。它告诫我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策略。这本书让我对自己未来的财务状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有信心去面对可能出现的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