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海战事典007:德意航母(修订版)
定价:59.80元
作者:董旻杰,指文号角工作室,中国海军史研究会,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168129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海战事典007:德意航母》参考了大量资料,梳理了在航空母舰技术尚未成熟的年代,德意进行了哪些想象和探索。被寄予重望的“齐柏林”飞艇、作为“德国*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的“奥索尼亚”号、命运数度在“王子”与“弃儿”间流转的“齐柏林伯爵”号,以及被誉为“罗马骄傲”的“天鹰”级舰队航母,它们的命运会否殊途同归?
内容提要
《海战事典007:德意航母》参考了大量资料,梳理了在航空母舰技术尚未成熟的年代,德意进行了哪些想象和探索。
对“齐柏林”飞艇、“奥索尼亚”号、“齐柏林伯爵”号、德国的舰载机项目、“天鹰”级舰队航母进行了系统介绍。
目录
作者介绍
马静,任职于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从事专业科普工作多年。
董旻杰,网名本垒打,曾任“知兵堂”执行总编,著有《装甲英豪:二战德军装甲兵上将温克和他的部队》、《闪击西欧》、《沸腾的雪》等二战战史类作品。
指文号角工作室,由诸多*深作家领衔,除近现代各国制服徽章文化领域外,号角工作室还致力于海洋军事文化领域的研究及创作,聚集了大量海洋军事历史作家,策划有《英国战列舰全史》、《英国驱逐舰全史》、《美国驱逐舰全史》等系列丛书,已经上市的指文“世界舰艇”系列出版物受到了读者一致认可。
中国海军史研究会,由陈悦等*深海军史研究者组成,研究范围涉及中国近代海军史、舰船技术史、甲午战争史等。代表作品有《近代国造舰船志》、《甲午海战》等。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书,我的目光第一时间就被封面吸引住了,那种充满历史感的插画和严谨的排版,预示着这又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力作。我对德国海军在航母领域的探索一直充满好奇,虽然“格拉夫·齐柏林”号最终未能成为一艘真正的海上巨兽,但其设计理念和建造过程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我希望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对“格拉夫·齐柏林”号从构思到建造的详尽过程的描绘,包括其在设计上借鉴了哪些国家的设计,又有哪些独创之处。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德意两国海军在发展航母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限制、技术瓶颈以及政治博弈的分析很感兴趣。这些因素往往是决定一个军事项目成败的关键,希望能在这本书中得到深刻的解读。
评分翻开这本书,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认为,尽管德国和意大利在二战期间的航母发展相对不那么为人所熟知,但它们的故事同样充满了戏剧性和研究价值。特别是“格拉夫·齐柏林”号,作为德国海军唯一的航母,其设计、建造乃至最终的命运,都像是一个未完成的史诗。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对“格拉夫·齐柏林”号的设计理念、舰载机选择、以及与同期各国航母的对比进行深入的分析。此外,对于意大利海军那些看似“纸上谈兵”的航母计划,如“鹰”号等,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它们更为详实的历史记录,包括其建造的实际进展、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最终未能发挥作用的原因。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能将这些零散的、不为人所关注的历史碎片,编织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历史画卷。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惊喜不已。我之前对德意航母的了解主要停留在一些碎片化的信息,比如“格拉夫·齐柏林”号的寥寥数语,以及意大利航母的“纸面计划”。但这本书显然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堆砌,它似乎在尝试着去还原那个时代背景下,两国海军发展航母的艰难与无奈。我尤其想知道,书中对于“格拉夫·齐柏林”号的后续命运,包括其被苏军俘获后的经历,是否有更详尽的描述?那些关于它被拆解、被击沉的细节,是否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更确凿的证据和更生动的叙述?同时,我也关注书中对意大利航母,例如“鹰”号的战时状态和最终结局的呈现,希望能够看到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画面。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历史事实,更在于它能否带领读者走进那个时代的决策者和设计者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们的选择与困境。
评分这本书终于到手了!自从上次看了《海战事典006:英国航母》后,我就一直期待着这本关于德意航母的修订版。对于一个对二战海军史,尤其是航母发展情有独钟的爱好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佳作。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格拉夫·齐柏林”号的详细解析,毕竟这是德国海军唯一一艘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虽然最终未能完工服役,但其设计理念、建造过程以及后来被苏军俘获的命运,都充满了传奇色彩。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更多关于其技术细节、舰载机配置、以及如果它投入实战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的深度探讨。德国海军在航母领域的尝试虽然短暂,却也代表了那个时代海军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他们的设计理念是否融入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水平?与英美日等国的航母相比,又有哪些独到之处或不足?我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充满好奇。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完美地填补了我对德国和意大利海军航空兵在二战时期发展历程中某些空白的认知。我一直觉得,在浩瀚的二战海军史中,德国和意大利的航母发展往往被人们所忽略,相较于英美日等国,他们的航母计划显得磕磕绊绊,甚至有些“雷声大雨点小”的意味。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道曙光,照亮了这段相对暗淡的篇章。书中对于“鹰”号、“保罗·威利”号等意大利航母的介绍,让我了解到意大利海军并非没有拥抱航空母舰的雄心,只是受制于资源、技术以及战略决策的种种原因,最终未能形成真正的战斗力。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分析这些失败的原因的?是设计上的缺陷,还是战术上的误判?抑或是战争初期的失利对其海军整体战略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这些深层次的分析,是评价一本书是否“硬核”的关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