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震泽先生别集(元明史料笔记丛刊)
定价:32.00元
售价:21.8元,便宜10.2元,折扣68
作者:王鏊、王禹声 撰,王永熙 汇辑,楼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1010964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震泽先生别集是明代王永熙汇辑其高祖王鏊及其父亲王禹声的着作而成的一部家集,收书四种六卷:震泽长语二卷、震泽纪闻二卷,王鏊撰;续震泽纪闻一卷、郢事纪略一卷,王禹声撰。
王鏊(一四五〇-一五二四),字济之,江苏昊县人,成化十一年探花,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傅。为官有很好的名声,与权宦刘瑾相抗,曾救韩文、杨一清、刘大夏等人免受迫害。嘉靖初年卒,谧文恪。着作除震泽长语、震泽纪闻外,有王文恪公集三十六卷。
王禹声字遵考,万历十七年进士,官至承天府(府治在湖北钟祥县)知府。当是时,税监陈奉横行,民聚揭竿。钟祥的守陵太监杜茂以民变为由,调兵屠戮,生员与市民涂炭。王禹声为民伸张正义,被削籍归里。数年而卒,卒后赠光禄寺卿。着作除续震泽纪闻、郢事纪略外,有诗鹃音一卷、白社一卷,附于王文恪公集末。
震泽长语是王鏊晚年归田读书时所记的笔记。分经传、国猷、官制、食货、象纬、文章立曰律立曰韵、字学、姓氏、杂论、仙释、梦兆十三个标题。四库全书总目认为“鏊文词醇正……持论颇有根据……然考订间有未审,又欲于河北试行井田,殊为迂闾。萝兆一条,笃信占验,亦非儒者之言,未免为白璧之瑕耳”。
震泽纪闻记录了从明初到与他同时人的佚闻遗事。直书其事,褒贬寓之。所记人物上至一国之君的建文,下至普通士卒的平保儿,共记述各界人物五十余人。有些材料是明史所无的,如戴元礼、王宾、盛启东三人是明代医生,明史方伎传盛启东名下仅略记三人事迹,王鏊在这里为三人分别立传,共写了一千四百余字,有血有肉,人物特征毕见。又如记述赵风子达一千四百余字,是关于明代刘六、刘七起义的重要史料。虽然王鏊是出自统治者的角度,但明人记明事,是可信的。
目录
点校说明
震泽先生别集序
序
震泽长语
震泽纪闻
续震泽纪闻
郢事纪略
跋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初读此书,便被其深邃的意境和精妙的文笔所深深吸引。作者的叙述如行云流水,却又不失严谨的考据功底,仿佛带领我穿越回了那个特定年代,亲身经历了那些风云变幻的历史瞬间。文字中流淌着一种深沉的思考,对于人情世故的洞察入木三分,即便是隔着几百年的时光,那些关于忠义、隐逸、或者是在乱世中求存的挣扎,依然能引起当代读者的强烈共鸣。每一次阅读,似乎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感悟,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历史读物,而是需要细嚼慢咽,方能体会其中韵味的佳作。感觉作者在落笔之时,心境已经超越了寻常文人的局限,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哲学层面。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史学爱好者,我尤其看重一部作品的史料价值和考证的严谨性。这本书在引用和旁证方面做得相当扎实,很多看似随意的论断背后,都能看到作者深厚的文献功底和审慎的态度。它不是那种浮夸地堆砌典故,而是将史料巧妙地融入叙事和议论之中,既保证了学术的可靠性,又提升了阅读的流畅度。对比我手头其他一些同类著作,这本书在某些细节的还原上,展现出了更深入的挖掘,这对于想要全面了解那个时代风貌的人来说,无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每一次对书中的某个观点产生疑问时,稍作查证,便会发现作者的论述并非空穴来风,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对全书的信任度。
评分阅读完这本书,留下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独特的心灵体验。它像一面古老的铜镜,映照出历史深处的真实面貌,也折射出现代人内心深处的某种迷惘和追求。我发现自己会在不经意间,将书中的某些观念与当下的生活进行对照和反思,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是阅读一本优秀传统著作最宝贵的收获。它没有直接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启发你提出更好的问题,引导你去探索更广阔的知识领域。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静心沉浸,方能体会其厚重与深远的作品,值得反复品读,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感悟涌现。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质感,让人感觉拿在手中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物。封面设计采用了比较传统的风格,字体和版式都透着一股古朴的书卷气,即便只是放在书架上,也为整个空间增添了几分书香。拿到手后,迫不及待地翻开,发现内页的排版也十分用心,字迹清晰,间距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读者的负责任态度,让人在阅读内容之前就已经对这本书产生了极高的期待值。尤其是在这个电子书泛滥的时代,能有这样一本纸质精良的书籍问世,实在难得,让人愿意静下心来,慢慢品味其中的文字。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这点非常有趣。有时候它像一位和蔼的长者,娓娓道来那些陈年的旧事,用词温和而富有哲理;而有时候,笔锋一转,又变得如同利剑出鞘般犀利,直指时弊,毫不留情地剖析人性的弱点和制度的弊端。这种张弛有度的文字驾驭能力,使得全书的节奏感极佳,永远不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对于那些对古代文风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文字的盛宴,可以看到古典汉语在不同情境下所能展现出的无穷魅力。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几段描绘自然景物的文字,那份细腻和灵动,简直让人仿佛能嗅到空气中的草木芬芳,听到远处的虫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