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泽先生别集(元明史料笔记丛刊) 9787101096453

震泽先生别集(元明史料笔记丛刊) 978710109645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王鏊,王禹声 撰,[明] 王永熙 汇辑,楼志 著
图书标签:
  • 震泽先生
  • 别集
  • 元明史料
  • 笔记
  • 史料
  • 地方史
  • 明代
  • 文化史
  • 学术
  • 古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96453
商品编码:29657566528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震泽先生别集(元明史料笔记丛刊)

定价:32.00元

售价:21.8元,便宜10.2元,折扣68

作者:王鏊、王禹声 撰,王永熙 汇辑,楼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1010964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震泽先生别集是明代王永熙汇辑其高祖王鏊及其父亲王禹声的着作而成的一部家集,收书四种六卷:震泽长语二卷、震泽纪闻二卷,王鏊撰;续震泽纪闻一卷、郢事纪略一卷,王禹声撰。
  王鏊(一四五〇-一五二四),字济之,江苏昊县人,成化十一年探花,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傅。为官有很好的名声,与权宦刘瑾相抗,曾救韩文、杨一清、刘大夏等人免受迫害。嘉靖初年卒,谧文恪。着作除震泽长语、震泽纪闻外,有王文恪公集三十六卷。
  王禹声字遵考,万历十七年进士,官至承天府(府治在湖北钟祥县)知府。当是时,税监陈奉横行,民聚揭竿。钟祥的守陵太监杜茂以民变为由,调兵屠戮,生员与市民涂炭。王禹声为民伸张正义,被削籍归里。数年而卒,卒后赠光禄寺卿。着作除续震泽纪闻、郢事纪略外,有诗鹃音一卷、白社一卷,附于王文恪公集末。
  震泽长语是王鏊晚年归田读书时所记的笔记。分经传、国猷、官制、食货、象纬、文章立曰律立曰韵、字学、姓氏、杂论、仙释、梦兆十三个标题。四库全书总目认为“鏊文词醇正……持论颇有根据……然考订间有未审,又欲于河北试行井田,殊为迂闾。萝兆一条,笃信占验,亦非儒者之言,未免为白璧之瑕耳”。
  震泽纪闻记录了从明初到与他同时人的佚闻遗事。直书其事,褒贬寓之。所记人物上至一国之君的建文,下至普通士卒的平保儿,共记述各界人物五十余人。有些材料是明史所无的,如戴元礼、王宾、盛启东三人是明代医生,明史方伎传盛启东名下仅略记三人事迹,王鏊在这里为三人分别立传,共写了一千四百余字,有血有肉,人物特征毕见。又如记述赵风子达一千四百余字,是关于明代刘六、刘七起义的重要史料。虽然王鏊是出自统治者的角度,但明人记明事,是可信的。

目录


点校说明
震泽先生别集序

震泽长语
震泽纪闻
续震泽纪闻
郢事纪略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震泽先生别集》:一部承载历史的文稿,一段流传千古的智慧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宝库中,有一类书籍以其独特的价值,默默地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传递着先贤的智慧,它们便是那些经过时间洗礼,穿越岁月长河而来的文稿集。而《震泽先生别集》,正是这样一本值得我们细细品读,深入探究的珍贵典籍。《震泽先生别集(元明史料笔记丛刊)》(ISBN 9787101096453)的问世,不仅为学界提供了一个窥视历史的窗口,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其人:才情横溢,风骨凛然的震泽先生 要理解《震泽先生别集》的价值,首先需要认识它的作者——震泽先生。虽然具体的生平细节可能因年代久远而略显模糊,但从其作品中流露出的深刻洞察力、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我们可以勾勒出一位才情横溢、风骨凛然的士大夫形象。震泽先生活跃于元明之际,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社会变革剧烈,政治动荡不安,思想文化也经历了深刻的调整与碰撞。身处这样的时代洪流之中,震泽先生必然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挑战与磨砺。他的文字,既可能饱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也可能闪烁着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震泽”,作为其名号,本身就蕴含着一定的地域或精神指向。这或许暗示了他与江南水乡的渊源,那里自古以来便是文人荟萃之地,孕育了无数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同时,“震泽”二字也可能象征着一种沉静内敛,却又蕴含力量的处世哲学,正如震卦之意,象征着雷霆,但“泽”又有滋润、包容之意,或许体现了他刚柔并济、既有批判精神又不失人文关怀的性情。 内容窥探:史料笔记中的精微之思 《震泽先生别集》顾名思义,是一部集录了震泽先生各类文稿的合集。而“史料笔记”这一定语,则直接点明了其核心内容与价值所在。史料笔记,不同于正史的宏大叙事,也区别于文学作品的虚构描绘,它往往是作者在阅读、研究、经历历史事件过程中,所记录下的零散但极其珍贵的思想片段、考证细节、见闻录、评论意见等。这些笔记,往往蕴含着作者最为真实、最为直接的思考,是还原历史真相,理解历史人物,辨析历史事件的重要依据。 尽管我们无法在此详述《震泽先生别集》的具体内容,但我们可以推测,作为一本“史料笔记”集,其内容大概率会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事件的细节考证与辨析: 震泽先生可能对当时或近古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如朝代更迭、战争得失、重要人物的决策等,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和细致的辨析。他或许会引用更为鲜为人知的史料,纠正史书中的讹误,填补历史记载的空白,从而呈现出更加立体、真实的事件原貌。例如,对于一场著名的战役,他可能不再满足于表面上的胜败,而是会去探究其背后的政治博弈、军事策略的得失,甚至士兵的真实感受。 人物的品评与分析: 历史是由人组成的,理解历史离不开对历史人物的深入剖析。震泽先生的笔记中,很可能包含了他对当时及以往重要政治人物、文人名士、甚至社会各阶层人物的观察与品评。他或许会从更微观的视角,捕捉人物的言行举止,分析其思想动机,评价其功过得失,从而为我们展现出这些人物更加鲜活、立体的形象,而非史书上简略的评价。 社会风俗与民情的研究: 宏大的政治史固然重要,但一个时代的真实面貌,更离不开对其社会风俗、民情民俗的了解。震泽先生或许会记录下他所观察到的民间习俗、节庆活动、生活方式、语言习惯等,这些细微之处,往往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文化面貌以及人们的精神状态,为我们描绘出更加生动鲜活的历史图景。 学术考证与文化传承: 震泽先生作为一名饱读诗书的士人,其笔记中很可能也包含着他对经史子集、学术流派、文化典籍的深入研究与考证。他或许会对某些古籍的真伪进行辨析,对某些思想流派的渊源进行追溯,对某些文化现象的演变进行梳理。这些学术性的探索,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学养,也为后人研究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个人感悟与人生哲思: 史料笔记并非仅仅是客观的记录,它也常常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投射。震泽先生在记录和分析历史的同时,也必然会融入自己的感悟、思考与评价。这些个人化的内容,可能涉及他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对世事无常的体悟,对道德伦理的坚持,对政治抱负的抒发,甚至对人生意义的追问。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思考,使《震泽先生别集》不仅仅是一部史料集,更是一部能够引发读者共鸣,启迪人生智慧的精神读物。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时代的印记,学术的追求 《震泽先生别集》之所以被收录在“元明史料笔记丛刊”之中,本身就说明了其在研究元明历史和思想文化方面的重要价值。这个丛刊的设立,意在汇集整理这一时期散落在各处的、具有史料价值的笔记文献,从而为学者提供更为系统、集中的研究资料。元明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王朝的更迭,疆域的变迁,民族的融合,思想的演变,都在这一时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元朝由蒙古族建立,其统治带来了新的文化元素,也带来了与汉族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明朝的建立,则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汉族王朝的秩序,但也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威胁和内部的挑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士大夫阶层的思想和记录,显得尤为珍贵。他们身处权力中心或边缘,观察着时代的脉搏,记录着历史的进程。他们的笔记,往往比官方史书更加直接、更加个性化,也更能反映出时代的真实情绪和深层思考。《震泽先生别集》作为其中的一员,必然承载着那个时代的独特信息,记录着元明之际思想文化交流碰撞的轨迹。 阅读的价值:穿越时空,对话古人 阅读《震泽先生别集》,不仅仅是翻阅泛黄的纸页,更是穿越时空,与一位远去的智者进行心灵的对话。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可以: 重塑历史的细节: 史书的记述往往是宏大而概括的,而《震泽先生别集》中的史料笔记,则可能为我们提供无数鲜活的细节,让历史人物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个体。 理解时代的复杂性: 震泽先生在那个变动不安的时代,必然经历了各种思潮的冲击与融合。他的笔记,将帮助我们理解那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在其中所面临的困境与选择。 汲取智慧的养分: 历经岁月沉淀的智慧,往往具有穿透时空的生命力。震泽先生在观察和思考中所展现出的洞察力、判断力以及对人生世事的深刻理解,能够为我们提供宝贵的人生启示,帮助我们在当下的人生道路上,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感受文化的传承: 每一部古代文献,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震泽先生别集》的文字,其遣词造句,其思想表达,无不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结语 《震泽先生别集》,作为“元明史料笔记丛刊”中的一员,并非一本充斥着奇谈怪论或浅显道理的书籍。它是一部需要读者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沉下心来,细细品味的著作。每一次的翻阅,或许都能发现新的亮点;每一次的体悟,或许都能获得新的启发。它是一座宝藏,等待着有心之人去挖掘;它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历史的真实,也映照着我们自己。相信通过深入研读《震泽先生别集》,我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元明时期的历史风貌,更能从中汲取到穿越时空的智慧,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提升我们的人格境界。

用户评价

评分

初读此书,便被其深邃的意境和精妙的文笔所深深吸引。作者的叙述如行云流水,却又不失严谨的考据功底,仿佛带领我穿越回了那个特定年代,亲身经历了那些风云变幻的历史瞬间。文字中流淌着一种深沉的思考,对于人情世故的洞察入木三分,即便是隔着几百年的时光,那些关于忠义、隐逸、或者是在乱世中求存的挣扎,依然能引起当代读者的强烈共鸣。每一次阅读,似乎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感悟,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历史读物,而是需要细嚼慢咽,方能体会其中韵味的佳作。感觉作者在落笔之时,心境已经超越了寻常文人的局限,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哲学层面。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史学爱好者,我尤其看重一部作品的史料价值和考证的严谨性。这本书在引用和旁证方面做得相当扎实,很多看似随意的论断背后,都能看到作者深厚的文献功底和审慎的态度。它不是那种浮夸地堆砌典故,而是将史料巧妙地融入叙事和议论之中,既保证了学术的可靠性,又提升了阅读的流畅度。对比我手头其他一些同类著作,这本书在某些细节的还原上,展现出了更深入的挖掘,这对于想要全面了解那个时代风貌的人来说,无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每一次对书中的某个观点产生疑问时,稍作查证,便会发现作者的论述并非空穴来风,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对全书的信任度。

评分

阅读完这本书,留下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独特的心灵体验。它像一面古老的铜镜,映照出历史深处的真实面貌,也折射出现代人内心深处的某种迷惘和追求。我发现自己会在不经意间,将书中的某些观念与当下的生活进行对照和反思,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是阅读一本优秀传统著作最宝贵的收获。它没有直接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启发你提出更好的问题,引导你去探索更广阔的知识领域。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静心沉浸,方能体会其厚重与深远的作品,值得反复品读,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感悟涌现。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质感,让人感觉拿在手中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物。封面设计采用了比较传统的风格,字体和版式都透着一股古朴的书卷气,即便只是放在书架上,也为整个空间增添了几分书香。拿到手后,迫不及待地翻开,发现内页的排版也十分用心,字迹清晰,间距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读者的负责任态度,让人在阅读内容之前就已经对这本书产生了极高的期待值。尤其是在这个电子书泛滥的时代,能有这样一本纸质精良的书籍问世,实在难得,让人愿意静下心来,慢慢品味其中的文字。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这点非常有趣。有时候它像一位和蔼的长者,娓娓道来那些陈年的旧事,用词温和而富有哲理;而有时候,笔锋一转,又变得如同利剑出鞘般犀利,直指时弊,毫不留情地剖析人性的弱点和制度的弊端。这种张弛有度的文字驾驭能力,使得全书的节奏感极佳,永远不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对于那些对古代文风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文字的盛宴,可以看到古典汉语在不同情境下所能展现出的无穷魅力。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几段描绘自然景物的文字,那份细腻和灵动,简直让人仿佛能嗅到空气中的草木芬芳,听到远处的虫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