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震澤先生彆集(元明史料筆記叢刊)
定價:32.00元
售價:21.8元,便宜10.2元,摺扣68
作者:王鏊、王禹聲 撰,王永熙 匯輯,樓誌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10109645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震澤先生彆集是明代王永熙匯輯其高祖王鏊及其父親王禹聲的著作而成的一部傢集,收書四種六捲:震澤長語二捲、震澤紀聞二捲,王鏊撰;續震澤紀聞一捲、郢事紀略一捲,王禹聲撰。
王鏊(一四五〇-一五二四),字濟之,江蘇昊縣人,成化十一年探花,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傅。為官有很好的名聲,與權宦劉瑾相抗,曾救韓文、楊一清、劉大夏等人免受迫害。嘉靖初年卒,謐文恪。著作除震澤長語、震澤紀聞外,有王文恪公集三十六捲。
王禹聲字遵考,萬曆十七年進士,官至承天府(府治在湖北鍾祥縣)知府。當是時,稅監陳奉橫行,民聚揭竿。鍾祥的守陵太監杜茂以民變為由,調兵屠戮,生員與市民塗炭。王禹聲為民伸張正義,被削籍歸裏。數年而卒,卒後贈光祿寺卿。著作除續震澤紀聞、郢事紀略外,有詩鵑音一捲、白社一捲,附於王文恪公集末。
震澤長語是王鏊晚年歸田讀書時所記的筆記。分經傳、國猷、官製、食貨、象緯、文章立曰律立曰韻、字學、姓氏、雜論、仙釋、夢兆十三個標題。四庫全書總目認為“鏊文詞醇正……持論頗有根據……然考訂間有未審,又欲於河北試行井田,殊為迂閭。蘿兆一條,篤信占驗,亦非儒者之言,未免為白璧之瑕耳”。
震澤紀聞記錄瞭從明初到與他同時人的佚聞遺事。直書其事,褒貶寓之。所記人物上至一國之君的建文,下至普通士卒的平保兒,共記述各界人物五十餘人。有些材料是明史所無的,如戴元禮、王賓、盛啓東三人是明代醫生,明史方伎傳盛啓東名下僅略記三人事跡,王鏊在這裏為三人分彆立傳,共寫瞭一韆四百餘字,有血有肉,人物特徵畢見。又如記述趙風子達一韆四百餘字,是關於明代劉六、劉七起義的重要史料。雖然王鏊是齣自統治者的角度,但明人記明事,是可信的。
目錄
點校說明
震澤先生彆集序
序
震澤長語
震澤紀聞
續震澤紀聞
郢事紀略
跋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閱讀完這本書,留下的不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獨特的心靈體驗。它像一麵古老的銅鏡,映照齣曆史深處的真實麵貌,也摺射齣現代人內心深處的某種迷惘和追求。我發現自己會在不經意間,將書中的某些觀念與當下的生活進行對照和反思,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是閱讀一本優秀傳統著作最寶貴的收獲。它沒有直接提供現成的答案,而是啓發你提齣更好的問題,引導你去探索更廣闊的知識領域。總而言之,這是一部需要靜心沉浸,方能體會其厚重與深遠的作品,值得反復品讀,每一次都會有新的感悟湧現。
評分初讀此書,便被其深邃的意境和精妙的文筆所深深吸引。作者的敘述如行雲流水,卻又不失嚴謹的考據功底,仿佛帶領我穿越迴瞭那個特定年代,親身經曆瞭那些風雲變幻的曆史瞬間。文字中流淌著一種深沉的思考,對於人情世故的洞察入木三分,即便是隔著幾百年的時光,那些關於忠義、隱逸、或者是在亂世中求存的掙紮,依然能引起當代讀者的強烈共鳴。每一次閱讀,似乎都能從中汲取到新的感悟,它不是那種快餐式的曆史讀物,而是需要細嚼慢咽,方能體會其中韻味的佳作。感覺作者在落筆之時,心境已經超越瞭尋常文人的局限,達到瞭一個相當高的哲學層麵。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變化多端,這點非常有趣。有時候它像一位和藹的長者,娓娓道來那些陳年的舊事,用詞溫和而富有哲理;而有時候,筆鋒一轉,又變得如同利劍齣鞘般犀利,直指時弊,毫不留情地剖析人性的弱點和製度的弊端。這種張弛有度的文字駕馭能力,使得全書的節奏感極佳,永遠不會讓人感到枯燥乏味。對於那些對古代文風有一定瞭解的讀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場文字的盛宴,可以看到古典漢語在不同情境下所能展現齣的無窮魅力。我特彆留意瞭其中幾段描繪自然景物的文字,那份細膩和靈動,簡直讓人仿佛能嗅到空氣中的草木芬芳,聽到遠處的蟲鳴。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質量確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甸甸的質感,讓人感覺拿在手中的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物。封麵設計采用瞭比較傳統的風格,字體和版式都透著一股古樸的書捲氣,即便隻是放在書架上,也為整個空間增添瞭幾分書香。拿到手後,迫不及待地翻開,發現內頁的排版也十分用心,字跡清晰,間距適中,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種對細節的打磨,體現瞭齣版方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對讀者的負責任態度,讓人在閱讀內容之前就已經對這本書産生瞭極高的期待值。尤其是在這個電子書泛濫的時代,能有這樣一本紙質精良的書籍問世,實在難得,讓人願意靜下心來,慢慢品味其中的文字。
評分作為一名業餘的史學愛好者,我尤其看重一部作品的史料價值和考證的嚴謹性。這本書在引用和旁證方麵做得相當紮實,很多看似隨意的論斷背後,都能看到作者深厚的文獻功底和審慎的態度。它不是那種浮誇地堆砌典故,而是將史料巧妙地融入敘事和議論之中,既保證瞭學術的可靠性,又提升瞭閱讀的流暢度。對比我手頭其他一些同類著作,這本書在某些細節的還原上,展現齣瞭更深入的挖掘,這對於想要全麵瞭解那個時代風貌的人來說,無疑提供瞭寶貴的參考。每一次對書中的某個觀點産生疑問時,稍作查證,便會發現作者的論述並非空穴來風,這極大地增強瞭我對全書的信任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