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澤先生彆集(元明史料筆記叢刊) 9787101096453

震澤先生彆集(元明史料筆記叢刊) 9787101096453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明] 王鏊,王禹聲 撰,[明] 王永熙 匯輯,樓誌 著
圖書標籤:
  • 震澤先生
  • 彆集
  • 元明史料
  • 筆記
  • 史料
  • 地方史
  • 明代
  • 文化史
  • 學術
  • 古籍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廣影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96453
商品編碼:29657566528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1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震澤先生彆集(元明史料筆記叢刊)

定價:32.00元

售價:21.8元,便宜10.2元,摺扣68

作者:王鏊、王禹聲 撰,王永熙 匯輯,樓誌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10109645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震澤先生彆集是明代王永熙匯輯其高祖王鏊及其父親王禹聲的著作而成的一部傢集,收書四種六捲:震澤長語二捲、震澤紀聞二捲,王鏊撰;續震澤紀聞一捲、郢事紀略一捲,王禹聲撰。
  王鏊(一四五〇-一五二四),字濟之,江蘇昊縣人,成化十一年探花,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傅。為官有很好的名聲,與權宦劉瑾相抗,曾救韓文、楊一清、劉大夏等人免受迫害。嘉靖初年卒,謐文恪。著作除震澤長語、震澤紀聞外,有王文恪公集三十六捲。
  王禹聲字遵考,萬曆十七年進士,官至承天府(府治在湖北鍾祥縣)知府。當是時,稅監陳奉橫行,民聚揭竿。鍾祥的守陵太監杜茂以民變為由,調兵屠戮,生員與市民塗炭。王禹聲為民伸張正義,被削籍歸裏。數年而卒,卒後贈光祿寺卿。著作除續震澤紀聞、郢事紀略外,有詩鵑音一捲、白社一捲,附於王文恪公集末。
  震澤長語是王鏊晚年歸田讀書時所記的筆記。分經傳、國猷、官製、食貨、象緯、文章立曰律立曰韻、字學、姓氏、雜論、仙釋、夢兆十三個標題。四庫全書總目認為“鏊文詞醇正……持論頗有根據……然考訂間有未審,又欲於河北試行井田,殊為迂閭。蘿兆一條,篤信占驗,亦非儒者之言,未免為白璧之瑕耳”。
  震澤紀聞記錄瞭從明初到與他同時人的佚聞遺事。直書其事,褒貶寓之。所記人物上至一國之君的建文,下至普通士卒的平保兒,共記述各界人物五十餘人。有些材料是明史所無的,如戴元禮、王賓、盛啓東三人是明代醫生,明史方伎傳盛啓東名下僅略記三人事跡,王鏊在這裏為三人分彆立傳,共寫瞭一韆四百餘字,有血有肉,人物特徵畢見。又如記述趙風子達一韆四百餘字,是關於明代劉六、劉七起義的重要史料。雖然王鏊是齣自統治者的角度,但明人記明事,是可信的。

目錄


點校說明
震澤先生彆集序

震澤長語
震澤紀聞
續震澤紀聞
郢事紀略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震澤先生彆集》:一部承載曆史的文稿,一段流傳韆古的智慧 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古代文獻寶庫中,有一類書籍以其獨特的價值,默默地承載著曆史的厚重,傳遞著先賢的智慧,它們便是那些經過時間洗禮,穿越歲月長河而來的文稿集。而《震澤先生彆集》,正是這樣一本值得我們細細品讀,深入探究的珍貴典籍。《震澤先生彆集(元明史料筆記叢刊)》(ISBN 9787101096453)的問世,不僅為學界提供瞭一個窺視曆史的窗口,更為後人留下瞭寶貴的精神財富。 作者其人:纔情橫溢,風骨凜然的震澤先生 要理解《震澤先生彆集》的價值,首先需要認識它的作者——震澤先生。雖然具體的生平細節可能因年代久遠而略顯模糊,但從其作品中流露齣的深刻洞察力、敏銳的觀察力以及對曆史事件的獨到見解,我們可以勾勒齣一位纔情橫溢、風骨凜然的士大夫形象。震澤先生活躍於元明之際,這個特殊的曆史時期,社會變革劇烈,政治動蕩不安,思想文化也經曆瞭深刻的調整與碰撞。身處這樣的時代洪流之中,震澤先生必然經曆瞭常人難以想象的挑戰與磨礪。他的文字,既可能飽含著對世事變遷的感慨,也可能閃爍著對人生哲理的深思。 “震澤”,作為其名號,本身就蘊含著一定的地域或精神指嚮。這或許暗示瞭他與江南水鄉的淵源,那裏自古以來便是文人薈萃之地,孕育瞭無數傑齣的思想傢和文學傢。同時,“震澤”二字也可能象徵著一種沉靜內斂,卻又蘊含力量的處世哲學,正如震卦之意,象徵著雷霆,但“澤”又有滋潤、包容之意,或許體現瞭他剛柔並濟、既有批判精神又不失人文關懷的性情。 內容窺探:史料筆記中的精微之思 《震澤先生彆集》顧名思義,是一部集錄瞭震澤先生各類文稿的閤集。而“史料筆記”這一定語,則直接點明瞭其核心內容與價值所在。史料筆記,不同於正史的宏大敘事,也區彆於文學作品的虛構描繪,它往往是作者在閱讀、研究、經曆曆史事件過程中,所記錄下的零散但極其珍貴的思想片段、考證細節、見聞錄、評論意見等。這些筆記,往往蘊含著作者最為真實、最為直接的思考,是還原曆史真相,理解曆史人物,辨析曆史事件的重要依據。 盡管我們無法在此詳述《震澤先生彆集》的具體內容,但我們可以推測,作為一本“史料筆記”集,其內容大概率會涵蓋以下幾個方麵: 曆史事件的細節考證與辨析: 震澤先生可能對當時或近古的一些重要曆史事件,如朝代更迭、戰爭得失、重要人物的決策等,進行瞭深入的考證和細緻的辨析。他或許會引用更為鮮為人知的史料,糾正史書中的訛誤,填補曆史記載的空白,從而呈現齣更加立體、真實的事件原貌。例如,對於一場著名的戰役,他可能不再滿足於錶麵上的勝敗,而是會去探究其背後的政治博弈、軍事策略的得失,甚至士兵的真實感受。 人物的品評與分析: 曆史是由人組成的,理解曆史離不開對曆史人物的深入剖析。震澤先生的筆記中,很可能包含瞭他對當時及以往重要政治人物、文人名士、甚至社會各階層人物的觀察與品評。他或許會從更微觀的視角,捕捉人物的言行舉止,分析其思想動機,評價其功過得失,從而為我們展現齣這些人物更加鮮活、立體的形象,而非史書上簡略的評價。 社會風俗與民情的研究: 宏大的政治史固然重要,但一個時代的真實麵貌,更離不開對其社會風俗、民情民俗的瞭解。震澤先生或許會記錄下他所觀察到的民間習俗、節慶活動、生活方式、語言習慣等,這些細微之處,往往能反映齣當時社會的經濟狀況、文化麵貌以及人們的精神狀態,為我們描繪齣更加生動鮮活的曆史圖景。 學術考證與文化傳承: 震澤先生作為一名飽讀詩書的士人,其筆記中很可能也包含著他對經史子集、學術流派、文化典籍的深入研究與考證。他或許會對某些古籍的真僞進行辨析,對某些思想流派的淵源進行追溯,對某些文化現象的演變進行梳理。這些學術性的探索,不僅體現瞭他深厚的學養,也為後人研究中國傳統學術文化提供瞭寶貴的參考。 個人感悟與人生哲思: 史料筆記並非僅僅是客觀的記錄,它也常常是作者內心世界的投射。震澤先生在記錄和分析曆史的同時,也必然會融入自己的感悟、思考與評價。這些個人化的內容,可能涉及他對人生際遇的感慨,對世事無常的體悟,對道德倫理的堅持,對政治抱負的抒發,甚至對人生意義的追問。這些充滿人文關懷的思考,使《震澤先生彆集》不僅僅是一部史料集,更是一部能夠引發讀者共鳴,啓迪人生智慧的精神讀物。 “元明史料筆記叢刊”:時代的印記,學術的追求 《震澤先生彆集》之所以被收錄在“元明史料筆記叢刊”之中,本身就說明瞭其在研究元明曆史和思想文化方麵的重要價值。這個叢刊的設立,意在匯集整理這一時期散落在各處的、具有史料價值的筆記文獻,從而為學者提供更為係統、集中的研究資料。元明時期是中國曆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摺時期,王朝的更迭,疆域的變遷,民族的融閤,思想的演變,都在這一時期留下瞭深刻的印記。元朝由濛古族建立,其統治帶來瞭新的文化元素,也帶來瞭與漢族傳統文化的衝突與融閤;明朝的建立,則在一定程度上恢復瞭漢族王朝的秩序,但也麵臨著來自外部的威脅和內部的挑戰。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士大夫階層的思想和記錄,顯得尤為珍貴。他們身處權力中心或邊緣,觀察著時代的脈搏,記錄著曆史的進程。他們的筆記,往往比官方史書更加直接、更加個性化,也更能反映齣時代的真實情緒和深層思考。《震澤先生彆集》作為其中的一員,必然承載著那個時代的獨特信息,記錄著元明之際思想文化交流碰撞的軌跡。 閱讀的價值:穿越時空,對話古人 閱讀《震澤先生彆集》,不僅僅是翻閱泛黃的紙頁,更是穿越時空,與一位遠去的智者進行心靈的對話。通過他的文字,我們可以: 重塑曆史的細節: 史書的記述往往是宏大而概括的,而《震澤先生彆集》中的史料筆記,則可能為我們提供無數鮮活的細節,讓曆史人物不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的個體。 理解時代的復雜性: 震澤先生在那個變動不安的時代,必然經曆瞭各種思潮的衝擊與融閤。他的筆記,將幫助我們理解那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的復雜性,以及人們在其中所麵臨的睏境與選擇。 汲取智慧的養分: 曆經歲月沉澱的智慧,往往具有穿透時空的生命力。震澤先生在觀察和思考中所展現齣的洞察力、判斷力以及對人生世事的深刻理解,能夠為我們提供寶貴的人生啓示,幫助我們在當下的人生道路上,做齣更明智的選擇。 感受文化的傳承: 每一部古代文獻,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震澤先生彆集》的文字,其遣詞造句,其思想錶達,無不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閱讀,我們可以更好地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體會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結語 《震澤先生彆集》,作為“元明史料筆記叢刊”中的一員,並非一本充斥著奇談怪論或淺顯道理的書籍。它是一部需要讀者懷著一顆敬畏之心,沉下心來,細細品味的著作。每一次的翻閱,或許都能發現新的亮點;每一次的體悟,或許都能獲得新的啓發。它是一座寶藏,等待著有心之人去挖掘;它是一麵鏡子,映照著曆史的真實,也映照著我們自己。相信通過深入研讀《震澤先生彆集》,我們不僅能夠更加深入地瞭解元明時期的曆史風貌,更能從中汲取到穿越時空的智慧,豐富我們的人生閱曆,提升我們的人格境界。

用戶評價

評分

閱讀完這本書,留下的不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獨特的心靈體驗。它像一麵古老的銅鏡,映照齣曆史深處的真實麵貌,也摺射齣現代人內心深處的某種迷惘和追求。我發現自己會在不經意間,將書中的某些觀念與當下的生活進行對照和反思,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是閱讀一本優秀傳統著作最寶貴的收獲。它沒有直接提供現成的答案,而是啓發你提齣更好的問題,引導你去探索更廣闊的知識領域。總而言之,這是一部需要靜心沉浸,方能體會其厚重與深遠的作品,值得反復品讀,每一次都會有新的感悟湧現。

評分

初讀此書,便被其深邃的意境和精妙的文筆所深深吸引。作者的敘述如行雲流水,卻又不失嚴謹的考據功底,仿佛帶領我穿越迴瞭那個特定年代,親身經曆瞭那些風雲變幻的曆史瞬間。文字中流淌著一種深沉的思考,對於人情世故的洞察入木三分,即便是隔著幾百年的時光,那些關於忠義、隱逸、或者是在亂世中求存的掙紮,依然能引起當代讀者的強烈共鳴。每一次閱讀,似乎都能從中汲取到新的感悟,它不是那種快餐式的曆史讀物,而是需要細嚼慢咽,方能體會其中韻味的佳作。感覺作者在落筆之時,心境已經超越瞭尋常文人的局限,達到瞭一個相當高的哲學層麵。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變化多端,這點非常有趣。有時候它像一位和藹的長者,娓娓道來那些陳年的舊事,用詞溫和而富有哲理;而有時候,筆鋒一轉,又變得如同利劍齣鞘般犀利,直指時弊,毫不留情地剖析人性的弱點和製度的弊端。這種張弛有度的文字駕馭能力,使得全書的節奏感極佳,永遠不會讓人感到枯燥乏味。對於那些對古代文風有一定瞭解的讀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場文字的盛宴,可以看到古典漢語在不同情境下所能展現齣的無窮魅力。我特彆留意瞭其中幾段描繪自然景物的文字,那份細膩和靈動,簡直讓人仿佛能嗅到空氣中的草木芬芳,聽到遠處的蟲鳴。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質量確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甸甸的質感,讓人感覺拿在手中的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物。封麵設計采用瞭比較傳統的風格,字體和版式都透著一股古樸的書捲氣,即便隻是放在書架上,也為整個空間增添瞭幾分書香。拿到手後,迫不及待地翻開,發現內頁的排版也十分用心,字跡清晰,間距適中,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種對細節的打磨,體現瞭齣版方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對讀者的負責任態度,讓人在閱讀內容之前就已經對這本書産生瞭極高的期待值。尤其是在這個電子書泛濫的時代,能有這樣一本紙質精良的書籍問世,實在難得,讓人願意靜下心來,慢慢品味其中的文字。

評分

作為一名業餘的史學愛好者,我尤其看重一部作品的史料價值和考證的嚴謹性。這本書在引用和旁證方麵做得相當紮實,很多看似隨意的論斷背後,都能看到作者深厚的文獻功底和審慎的態度。它不是那種浮誇地堆砌典故,而是將史料巧妙地融入敘事和議論之中,既保證瞭學術的可靠性,又提升瞭閱讀的流暢度。對比我手頭其他一些同類著作,這本書在某些細節的還原上,展現齣瞭更深入的挖掘,這對於想要全麵瞭解那個時代風貌的人來說,無疑提供瞭寶貴的參考。每一次對書中的某個觀點産生疑問時,稍作查證,便會發現作者的論述並非空穴來風,這極大地增強瞭我對全書的信任度。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